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人称简易X光,一上手就知道是什么病!超级简单

中医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一不留神就会发现一门神奇的学问,比如说咱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种,号称简易X光,伸出手来就能看出毛病,是不是很玄乎?

这其实也是人体全息的一个代表诊法:手诊,传统中医四诊有 望闻问切,既然看脸面、声音、切脉、耳朵、脚掌、腹部等都能体现人体疾病盛衰,那有丰富信息的手掌,肯定也能挖掘出身体的情况。

手诊其实一门非常精深的学问,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光那手掌中的三大条掌纹、以及各自纹路的走向、变化、链接等等,都足够研究许多年,甚至有人说掌纹就可以包含你一辈子生老病死全部信息,所以很多人穷其一生能对手诊掌握个七七八八、大差不差就很不容易了。
所以咱们今天对手诊是不可能做到全面介绍、精深了解的,但是手诊里有一些知识点,非常简单易懂,值得和大家推广分享了解一下。



首先,看手诊,可以先从整体上去观察你的手掌,如果发现手掌红润光泽,那一般就是正常健康之人;

如果你感觉手掌整体上颜色暗、有枯槁之感,尤其是很多老年人,这就是气血不足、元气衰弱、免疫差了;

如果发现手掌别说红润了,而是惨白无血色,那必然是血虚了,很多女性有这种贫血的情况,尤其是手指甲也可以观察一下,很多肝血虚、气血不足的人,手指甲看上去整体也是偏于惨白的;

如果看上去手掌有点过分的红艳光泽,甚至殷红,可能血糖血脂有点偏高,尤其是手指肚以及小鱼际部位,如果偏红,那十有八九可能血糖、血脂异常,可以检查了解一下;

如果手掌上,有哪里是青色、甚至黑色的,那一般就要小心了,要么是血液循环不好,要么就是一些重病前兆;
尤其是这个手掌上的青筋,值得好好探究一番,从经络学说上看,手掌手指连着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以及分布着众多经外奇穴,所以手指上的青筋,往往代表着身体的一些特定异常。
一般来说是青筋越少越好,看不到青筋你就可以放心了,如果仔细观察,发现你 大拇指 两侧出现了青筋,或者大鱼际区域内出现了青筋,因为肺经走大鱼际到大拇指,所以往往代表着可能有呼吸系统、肺脏以及连带心脏问题,容易出现气喘、胸闷、咳嗽、心悸心慌、过敏体质等问题;
拇指如果看上去扁平薄弱,说明少年时期的体质较差,易患病;拇指上粗下细则说明吸收功能差、身体弱、不易肥胖。上细下粗才是吸收功能好。
食指呢 ,对应着手阳明大肠经,如果食指上你发现有青筋,尤其是指根两侧,或者食指看上去苍白瘦弱,表示吸收消化功能差,容易疲劳、消化系统容易生病,一般是肠胃吸收、排泄等问题,可能小时候吃饭不好、消化不良,营养差、容易生病,容易出现腹泻拉肚子或者便秘的情况;
中指 比较厉害,要重点观察,因为它走手厥阴心包经,尤其是指根两侧如果有青筋,颜色明显的话,说明可能有心脑血管等血脉问题,甚至会出现有头晕头疼、心慌、心悸、偏头疼、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血管硬化等;
无名指 走手少阳三焦经,和肝胆经相通,这有青筋说明肝胆问题居多,比如肝火太旺、肝血瘀等;
最后一个 小指 ,走手太阳小肠经,联系心肾、膀胱经,所以容易反映肾的问题居多,比如先天肾虚、尿床、尿频、水肿、腰酸腿软等问题, 相对其他四指,如果小指特别瘦弱,女性易患月经妇科病、男性易患肾亏、性功能差、生育困难等症。
此外,手诊还有很多有趣的观点,比如说:
如果你手指并拢起来,发现手指之间漏风,民间俗称“漏财手”,漏不漏财不好说,但是手指肉少,说明整体脾胃不佳、消化吸收不好、不咋长肉,建议坚持吃点铁棍山药,补补脾胃长长肉;



手指甲上有横棱或者竖棱,普遍是肝不大好,要多从养肝护肝的角度出发去养生,如果手指甲整体发白、指甲脆,说明肝血肝阴不足,如果没有小月牙,一般是肝肾精不足、气血衰弱的表现,如果手指甲比正常人长的都快,指甲很长,一般就是肝气生发太过,脾气容易暴躁没耐性;
手掌中心劳宫穴这里,如果出现了发白区域或者白色斑点,一般就是脾胃不好,尤其是胃有问题,容易怕凉反酸打嗝等,有的脾胃有热的毛病,手掌心也会发烫;
手掌最下端,就是手腕关节链接处的横纹,是生殖区,如果出现白色等颜色异常,一般容易患生殖障碍、不孕不育等疾病;

手掌整体上看,偏长瘦型的,一般情绪不大稳定,喜怒无常,容易得肠胃病,而手掌整体上看方方正正的,属于打拼型性格,能干多劳,但是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

如果你通过本文手诊信息,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除了找正规中医面诊综合调理之外,还有个简单的方法,就像往往毒蛇盘踞的地方就有解药一样,手掌手指上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手指来调治,方法也很简单:

以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揉有问题的另一只手的手指,比如发现左手中指有青筋,有心脑血管潜在倾向时,就用右手的食指拇指捏住左手的中指,着力部位在指甲两旁,每天想起来就捏一捏揉一揉,这里往往联通着对应的经络,以刺激经络达到养生的目的。
如果你通过本文发现了手诊的神奇之处,想深入了解的,可能就得买本手诊书,好好地揣摩研读、学习实践了!

提醒:本文仅作为中医知识科普,若自行调治,是否合适、对症、以及剂量把握,要先咨询当地中医!非专业人士谨慎施治,医疗有风险,贸然使用后果自负!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