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一件雍正官窑斗彩瓷器的收藏鉴赏认识过程(看气泡断真伪故事之一)

一件雍正官窑斗彩瓷器的收藏鉴赏认识过程

(看气泡断真伪故事之一)

明清官窑瓷器作为我们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几乎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可能像大富大贵的有钱人在拍卖会上,一掷千金挥手而得。所以偶得一件,极为珍视,但也极为忐忑,生怕买假货。因为在我们这个阶层来讲,是靠工资所得,因此所花价钱有限,也可以说是碰巧捡漏得来的。在二十多年前,那时玩收藏的人群没有现在这么多,基本上是出于爱好,而非投资,因此也常常会有机会出现。记得是在一九八九年的年末,我临时借调到北京部里做技术改造项目规划的汇总工作,星期天闲来无事,便去潘家园闲逛淘货,可能是受当时政治氛围的影响,市场多少不如往日的喧闹,转了一圈没有看到自己心仪的东西,便准备抽身回去了,这时有三个江西老俵走到我的身边,说在住的旅馆处,有好瓷器,问我要去看看吗,对于我这常在外跑动的人,也丝毫没有可在意的顾虑,便转身随他们去了。到了旅馆的小房间里,他们从床底下拖出箱子,小心翼翼的在我面前展现了三件瓷器,一件是有慎德堂款的人物彩瓷,略有一道裂痕,还有一件明代的彩瓷,再就是这件雍正款斗彩喜鹊登枝盘,由于出差在外身边没有多少钱,慎德堂的盘子我否决了,明代的彩瓷要价1000元我也放弃了,最后倾其身上所有,花500元钱把这件喜鹊登枝盘子买到手。当时看到这个盘子淡雅素净,画工细致精到,就连喜鹊颈部和尾部的细细羽毛也清晰的展现出来,两只喜鹊栩栩如生,欢腾雀跃,遥相呼应,预示着喜事连连、好运不断,整个画面高雅喜庆,我喜滋滋的抱着这件盘子回到了住处。附照片:

待我静坐下来仔细欣赏时,才发现当时只被盘子画面所吸引,没有注意到这个盘子的表面有一两个不足一毫米的黑点,即使是这样,我也非常高兴,接连几天都会拿在手中摸挲把玩。若干年后随着对瓷器爱好的加深和了解,有时也会面对这件藏品暗暗思忖,清三代官窑瓷器做工极其讲究细致,通常稍有瑕疵的产品都会被打碎,这个盘子表面虽有两个不起眼的小黑点,但从画工和制作水平来讲,应属官窑同类型中的精品,可能是当时的窑工也看到了这个方面,在并不影响到这件盘子整体精美的情况下,烧制不易,还是让他出炉了。后来我从一些藏友中了解到官窑瓷器表面也有小瑕疵的,不管怎么说,这总是我的一个心病,心底还是不够踏实。多年后来我回到上海定居,请上海一位至今还在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拍卖栏目频频亮相的老资格权威瓷器鉴赏家,给鉴定一下真伪,当我拿出这件盘子交到他手中时,只见他不是先看底足和款识,而是专心致志的观察盘子的画面,并拿出放大镜反复地看细部结构,我以为他看过盘子的正面,会将盘子的背面翻过来看底足和款识,谁知他根本不是这样,而是抬起头来,很肯定的告诉我这是一件雍正年间的官窑瓷器,非常珍贵。此时我心头的顾虑如同石头落地般的轻松踏实下来,毕竟我从来没有上手过官窑瓷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瓷器鉴赏的仪器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大众化,像100倍便携式的显微放大镜的面市更是对我们这些古玩爱好者来讲,是判断瓷器真伪的一个有力保障,通过对这件藏品表面微观世界即气泡的观察,也证实了它是几百年前的老瓷器,现发几张这件瓷器在100倍显微镜下的照片,共赏析:

另附一件同时期雍正民窑青花花卉盘的几张照片:

通过上述100倍显微镜下拍摄的微观气泡痕迹照片看,无论是官窑喜鹊登枝斗彩盘,还是民窑青花花卉盘,瓷器釉面都呈现出了不同部位的圆形破灭气泡,而这种破灭气泡只会出现在200年以上的老瓷器上,根据我的观察,最早出现破灭气泡的现象,是在清嘉庆年间的瓷器上,而清晚期和民国的瓷器,无论青花瓷和彩瓷的胎土和釉面多么粗糙疏松,气泡都是晶莹完整的,几乎是看不到破灭的气泡,这就从一个侧面证明,只要是瓷器表面到处出现气泡破灭的现象,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件瓷器一定是老瓷器。

明清这两个朝代瓷器的现代仿品特别多,在材料、工艺、绘画、书写款式诸方面都能仿得一模一样,惟一不好仿又没被人重视的还是釉下气泡的问题。而现代造假的破灭气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自然破灭的气泡虽是圆形,也可说是即规整又不规整的,现代造假不可能做的这么神似,同时要在一件瓷器上借助百倍以上的显微镜造出成千上万个气泡,工时成本也是不可想象的。我看到做旧的仿宋代瓷器,经过酸洗后的釉色表面干涩粗糙,在100倍以上的显微镜下观察表面,形成的都是不成圆形的没有规则的腐蚀凹点。宋代无论是龙泉窑、定窑、钧窑、汝窑等瓷器表面破灭的气泡都是圆形的,在此就不再赘述了,以后会写专门的文章作这方面的陈述。因此,只要我们在器物的型、胎、纹、釉、款、画风等方面做出判断的基础上,再辅以显微放大镜下破灭气泡的表现,就很容易的对瓷器做出新老、真伪的最终判断。

对比上述两组同一时期,不同的官民窑器物照片,可以看出,雍正官窑喜鹊登枝斗彩盘由于是官窑器物,其胎土釉料的筛选要比民窑瓷器精细得多,在白色和青色的釉面上看不到破灭的气泡,但在五彩色料上却可以看到随处可见几乎全是破灭的气泡,这是因为,斗彩瓷器制作过程是二次入窑烧炼而成的,先用青料在白色的釉面上勾出画面的轮廓线,入炉高温烧制,出炉后再次在青色的轮廓线内填画彩色料,再回炉低温烧制。所以首次入炉烧制的釉面在高温下形成的玻化程度高,而二次入炉烧制的色料釉面是低温烧制,其釉面的玻化程度就相对要低得多,其釉面在时间和自然老化的催变下,气泡就要过早的破灭。同时期民窑青花瓷器出现气泡破灭的现象,是因为在胎土和色料的选配上要粗糙的多,其釉面玻化的程度要比官窑低,所以会出现气泡破灭的现象,当然有些用料讲究的民窑瓷器也会看不到气泡破灭的现象,但这种瓷器数量要少得多,需要认真对比分析。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