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百日学中医诊断》3.1.2. 八钢【表证和里证】

◆ 表证与里证

表里辨证在于辨别病位的深浅,适用于外感热病。外感热病有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演变过程,病邪所侵犯的部位不同,治疗法则迥异,这就要运用表里辨证。而内伤杂病,非感受外邪所致者,没有表证,于是表里辨证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首先要明确表里辨证的运用范围。

表和里的部位是这样划分的,躯壳、经络为表,脏腑为里。再要分的话,三阳经及所属六腑属表,三阴经及所属五脏属里。不过,通常表里辨证讲的表主要指躯壳(包括皮毛、肤腠),经络,里则指脏鳖。

一般讲,病在表则病浅而轻,病入里则病深而重,表邪入里则病进,里邪出表则病退。

【表证】 表证指外邪经过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停留于肌表所产生的证候。表证的特点是起病急、病程短。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嫩等症状。

通常,新发病,发热与恶寒或恶风并见,即可诊断为表证。邪气客于肌表,膜理开合紊乱,,热不出,失去温分肉故寒,热郁于内则热,或恶寒发热并见。恶寒即怕冷,轻的称恶风、怕风。若逢体弱年迈,可仅见恶寒,不见发热,此时,如兼见头身痛、鼻塞流涕、喷嚏等一二症状,仍可诊断为表证,而苔薄、脉浮却非主要依据。因为苔薄表示无里证,脉浮也有类似的含义。如果平素已患有内 伤杂病,复感外邪,呈一夹杂的病证,此时。表证虽存,而脉搏不一定浮,苔不一定薄。所以表证最基本的特征是恶寒(或恶风),发病急和病程 短,并可结合发热、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喷噻、咳嗽等一二症。

【里证】 里证是外邪深入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有人把非外邪引起的内伤杂病也视作里证,未觉不可。因为内伤杂病病起于五脏腑,邪在内、在里,治疗上同外邪入里的里证一样,不用汗法(表证用汗法),所以归为里证也是有依据的。这样一来,里证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三类;外邪不解。内传入里;外邪直接侵犯脏腑;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内伤杂病)。

临床表现∶疾病发生失去表证的特点而出现 了非表证的症状、体征。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产生出不同的症状。其临床表现不是若干症状可以概括的。而传统讲的外邪化热入里的症状主要有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秘或腹泻呕吐,小便短赤,舌苔黄或白厚腻,脉沉。外邪入里的里证。追问病史,大多有表证的过程,这--点至关重要。

以上症状,壮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系热证;烦躁神昏是邪扰心神;腹痛、便秘或腹泻呕吐是邪干脾胃;苔厚、脉沉表明病深入里。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半表半里证;指邪在表里之间。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叫,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详见《伤寒杂病论》少阳病证。

表里同病;表证和里证同时出现。多因表证未罢却已入里,或外感内伤先后致病以致夹杂同病。表邪入里;指表证未解,内传入里,表明病情有了发展。

里邪出表;指某些 里证,病邪从里透达于外,称顺证。如先病内热烦躁,咳逆胸问,继而汗出或见痧、疹点伴随着发热减退。

这里简单介绍了八纲,并对表里两纲辨证作了介绍。接下来,我们看两个病证,辨别表里∶

昨日骤冷,外出受寒,今日头痛,恶寒,鼻塞流清涕,项背及四肢酸痛,测体温 39.5℃,脉稍数,舌苔薄白。

该证属什么证?再看一例∶

上周末感冒,自服感冒药若干,未见缓解。今诊,发热,口渴,面赤,舌红,苔稍黄而少津,脉数。

该证属何证?理由是什么?

前-一证应辨作表证,特点是恶寒与发热并存,往往有恶寒史,病程短。此时,不论有没有宿痰、兼症,表证一般可以确认。辨表证与体温高低关系不是很大,例如,前一例病人,体温达 39.5℃,辨证拟属表证。

后一证应辨作里证。特点是有感受外邪的病史,而发展至今,恶寒与发热并见的特征消失,说明表证已入里。由于面赤、舌红、苔黄,可辨为里热证。

你的辨证与此结论一致否?

【每日练习】

1.什么是表、表证、里证?

2.表证、里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