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国给你总结了张仲景的应用麻黄心法
在一般的记载之后,我想谈一淡张仲景先师是怎么应用麻黄的。在仲景的著作当中,麻黄的应用大致分为六个方面。
1麻黄六效:第一,发汗。这个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这是用来发汗的药。用来治疗太阳伤寒的表实证,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这是大家常常说到的麻黄汤证,第一个作用就是用来发汗的。第二,平喘。第三,止咳。第四,消肿。我们现在学的《中药学》上说它有发汗、平喘、消肿、利尿的作用。第五,它可以退黄。在《伤寒论》中,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黄疸,在《千金要方》当中的麻黄醇酒汤,也是用来治疗黄疸的。第六,麻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效是止痛,它主要治疗风湿历节这些疼痛。归纳起来,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当中,麻黄主要有以上六功效。
2功效基础:麻黄可以通达气血,宣发阳气,它有通经的作用,宣发肺气,通表里内外,通人体的四肢百窍。这是麻黄达到发汗、平喘、止咳、消肿、退黄、止痛作用的原因。大家想一想,每一个功效都和它通达气血、宣发肺气、宣发阳气有关。张仲景本身没有说麻黄有通达气血,宣发肺气的作用,他只是说了一句话,他说:“以麻黄发其阳故也。”麻黄可以发人体的阳气,所以再往下推,麻黄的功效主要是用来发越人体的阳气。它的功效达到这六种作用,是由于它发越阳气;它有副作用,也是由于它发越阳气。两三岁的小孩,体若燔炭,我们可以汗出而散,如果出不来汗,舌质不是那么红,你可以用麻黄,10g麻黄小孩吃了没有任何关系,两岁的孩子发出汗来就好了。但是,如果是一个高龄的老人,八九十岁了,你用上10g麻黄,你心里必须要有底。这个人很有可能就一汗而亡,这个人是心衰,或者是先天性心脏病,面色特别的苍白,心脏功能不好,一汗下去之后他也可能回不来了。如果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但他特别单薄,是一种豆芽样的体质,你给他用了麻黄,出了汗,他就会出现中寒,胃部发冷。出汗那一阵可能觉得有点舒服,但是过了汗,肚子里面就冷了,这也是因为它透发里面的阳气于外造成的。刘渡舟老说:“老人是残阳。”残阳不能够用麻黄,而小孩是纯阳,是稚阳之体,用麻黄没有问题。我们归纳一下麻黄的六项功效:
第一个是消肿,有人可能说麻黄是发汗为先,没关系的,反正有排第一、有排第二的。我们先说它消肿,比如甘草麻黄汤,这是最能体现它消肿功效的,它就是配了一个甘草,治疗“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脉沉”。这样的“里水”是用麻黄的。越婢汤主治:“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这样无沦有汗无汗,只要是浮肿,只要阳气不虚,不管是里水也好,还是风水也罢,都可以用麻黄。临床上也是这样的,麻黄消肿的功效大家经常不太用到。
第二个是发汗,麻黄的发汗作用是肯定的。它是所有发汗药当中发汗作用最强的一个药,中药当中没有任何一个药强于麻黄了。大剂量使用麻黄的时候,它的发汗作用更为明显。麻黄汤说了,如果不汗可以再服。意思是说,只要不出汗、只要是麻黄汤证,就可以继续服。因为患者没有汗,也就是说服药的标准就是出汗。麻黄甘草汤加附子,成为麻黄附子甘草汤,它主治太、少两感,症状是“脉微细,但欲寐”这样的少阴病。它在方后也是说“微发汗”,加了附子和甘草也是有微发汗的作用。麻黄汤主治“脉浮,无汗而喘”,根据原文“发汗则愈”的说法,则其中无汗也是尤为关键的。大青龙汤中用麻黄达到六两,也是主治“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的。由于大青龙汤发汗的作用非常强,所以张仲景特别说明它的禁忌证为“脉微弱,汗出恶风”,认为如果误诊,真会出现阳虚动水的真武汤证:“服之则厥逆,筋惕肉啁.此为逆也。”在《神农本草经》当中所说的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去邪热气。都是指的麻黄发汗作用而言。在这方面有个例子。另外在东南地区,像广州、福建,包括江浙之地,人的体质还是不耐用麻黄。而在西北高寒之地就没什么,在北京也没什么。如果有时候需要用的话,像阳气虚的时可配伍其他药。
《冷庐医话》记载,东吴时期,吴郡某医,就是东吴江浙一带的一个医生,给一个热病无汗的人投麻黄汤,病人死了。这就提醒大家,它有发汗作用,在运用的时候也要注意。麻黄发汗作用的强弱有两种情况。如果有热的时候,它发汗作用的强弱可以用石膏来调节。我们举个例子,张仲景用药的时候,越婢汤主治“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这时候因为汗出而肿,里面有热,所以要用石膏,麻黄、石膏的比例是6:8,石膏量大于麻黄,所以麻黄的发汗力就不会太重。这里主要是取其退肿的效果。大青龙汤就不一样,是主治“不汗出而烦躁”,烦躁的时候需要用石膏,但又需要用麻黄发汗,配比的时候,大青龙汤中麻黄石膏的比例是6:4,就是麻黄的剂量要比石膏大,这样就有发汗汗强弱的功效。另外麻杏石甘汤中也是用石膏,配上石膏之后它也有发汗作用,但它宣肺平喘的作用就更强一些。所以现在很多小孩吃那些止咳糖浆,其实很多就是麻杏石甘汤,而真正出汗的情况也不是太多。麻黄用于杂病的时候还可以和一个药配伍,也可以调节麻黄发汗力的强弱,就是熟地。麻黄配上大量熟地之后,它的发汗作用就弱了。1.5倍以上的熟地,麻黄的发汗作用就相当的微弱了。要是用量再大,用30g熟地,10g麻黄,比如阳和汤当中,它的发汗作用就微乎甚微了,主要是靠它通经来通达阴疽气血的功效。所以配熟地也是控制麻黄发汗作用的一个方法。
第三个是平喘,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都是治疗咳喘的。另外《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条文下有“喘者加麻黄半两”,而防己黄芪汤治疗“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提示对于汗出浮肿而喘的,它本来就有汗出,但是为了平喘,还是要用麻黄,即使它有汗,也是要用麻黄,主要是用麻黄的平喘作用。现在我们常常用的定喘汤、三拗汤,都是用麻黄来平喘。应该说麻黄是治疗外感实喘的第一个药,任何的平喘药都赶不上。
第四个作用是止咳,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爵龙汤这些都是用麻黄来止咳的,和细辛、干姜、五味子配伍,常常用的是它止咳的作用。
第五个是止痛,麻黄可以止痛,麻黄汤本来就是治疗“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全身的疼痛。大家不太注意,认为这是由风寒束表引起的。但是麻黄这个药配伍桂枝、甘草,加上乌头治疗历节不可屈伸的疼痛,这就不是麻黄治疗风寒束表的疼痛了。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诸肢节疼痛,身体桎赢,脚肿如脱”,也是用麻黄来止关节的疼痛,有止痛的作用。
最后一个就是退黄,《伤寒论》当中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偏表的黄疸,《千金要方》的麻黄醇酒汤治疗伤寒发黄,是利用麻黄本身的退黄作用。当然是偏向寒邪,或与寒邪有关的,或者是与表闭有关的,开表的时候用麻黄有利于黄疸的消退。大家在以后治疗黄疸性疾病中也可以用仲景先师之法,就是你没有什么招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方子来试一试。
【编辑:尤秀。作品参考:李赛美主编,《名师经方讲录 第4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03。版权由原作所有,天医堂编校发表】
·END·
下一篇
赞美与批评的技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