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赐予人类诸多美的东西,中国汉字传统书法就是美的象征,此乃人之天性也,故欣赏、追求者众多。然自古以来,大部分书者耗尽毕生精力却从未曾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只是在写字层面上转悠而已,远未达到真正意义的书法美。所以,书法是基础训练周期最长、成才率最低的领域。
这是因为书法具有形式上的抽象性、文义上的模糊性、意境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书法充满神奇的、变幻莫测的线条,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寓意,有一种难以表述的哲理、意境、气质和美感。这一点连毕加索自己都承认。他曾说过:“我若生活在中国,将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
为了追求书法的飘渺之美,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像追求一位心仪的美女一样,终生苦苦求索。然而,最后能得到“金屋藏娇”的却寥寥无几。这更增添了书法艺术的神秘性。
书法为什么这样难学?就是因为书法的抽象性太强,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搞书法的人能否达到同古人感受对接,不全在专注、苦修,更主要的是来源于悟性,只有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程度,才能得以同古人交流对话。历史上练习王羲之《兰亭序》的人何止万千,但是,最后可与之比肩者能有几人?
书法之所以难学,还在于人们无法理解和掌握那些纵横交错、形如乱麻的线条,不知道古人为什么能把那些无序的线条写得这样精美绝伦。也就是说人们很难从那些非常抽象的飘忽不定的线条中发现书法的真谛。尽管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浩如烟海的“书法理论”,但能够被理解和消化的能有多少?谁又能知道如何才能做到?
由此看来,书法是一门可望不可及、令人遗憾的艺术。如何对待书法?本堂认为:书法只宜玩味,不可苦修。玩味即心无挂碍、情畅意足,自得其乐,不太重视其追求的结果,但必须掌握领会书法的要义和精髓;而苦修者则不然,由于急于求成,所以不惜忍受孤寂、苦苦求索,结果搞得神魂俱伤、苦不堪言,有的甚至走火入魔。这就像两个学生,一个知道学习的方法和诀窍,平时只看到他在玩,而另一位学生不知道读书的诀窍,只知道拼命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成绩优异、一个成绩平平。
常听一些比较有名的书法家说,练习书法必须“从有法度入,从无法度出,然后方能自成胸臆,自成家数”。他们还认为有些苦修者是热情有余而方法不足,他们最大特点是蛮干而不会巧干,使横劲、出横力,最后是吃力不讨好。看来,那些书法苦修者,临万卷帖而不能破,最终被那累累书帖给熬死。
练习书法追求出名,未必是件错事。但是,书法艺术成就的突破不是在轰轰烈烈、急风暴雨的热闹环境中产生的,而是在寒来暑往、寂寞冷清的孤独中形成的。
以上是本堂修炼书法的体会和管见,不知你有何感悟,欢迎评论。
以下是本堂近几年在传统笔墨书法的基础上,抱着玩味的心态,探索在电脑屏幕书写的电子书法作品《书法金句100句》(部分),若要收集全篇,请关注本堂),也欢迎点评指教!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