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写作日更4年上1000天,我如何做到长周期的持续写作

  

  今天再谈下写作方面的话题,经常有读者留言,好奇我如何做到持续日更写作,而是文章整体还保证一定的质量和水平。所以今天再谈下长周期持续写作这件事。

  就我个人的朋友圈来说,最早期的写作可以追溯到2006年新浪博客刚刚兴起的时代,而我自己也是在06年开始人月神话这个新浪博客的blog写作,到现在也已经15年的时间。并且在2021年2月开始日更写作,虽然新浪博客停止更新,但是转移到人月聊IT头条号后仍然坚持每天日更,到现在日更写作4年半上1000篇文章。

  写作的输入

  写作的输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平常的网上各类新闻,技术类文章的阅读书籍阅读和笔记整理工作实践总结复盘,新技术学习日常工作生活感悟

  对于技术类文章学习当然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其一是InfoQ等技术类网站,其二是技术类书籍,其三是关键的几个技术类公众号推送,其四是基于感兴趣的技术类关键词搜索。

  以上几个方面的输入首先都得解决一个选题的问题,比如最近文章阅读经常会看到云原生下的混沌工程这个概念,那么自己就会有意思的基于混沌工程进一步搜索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学习完成后再进行总结输出。

  因此整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各类外部信息的关注泛读-》确定写作关键字-》主题搜索和系统化阅读整理。

  所以你在头条可能看到我输出了一篇混沌工程的文章,但是关于混沌工程我实际可能从2周前就在关注,并不断的在收集一下碎片化的知识点,不断的深化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当碎片化知识收集差不多,并且自己构建了对混沌工程概念的完整理解后,开始形成一篇较为系统化的学习和理解文章。

  对于读书笔记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天输出的读书笔记,可能这本书已经看了一周,中间的笔记记录我一般直接会标注在书籍上,到了完整阅读完成后开始整理读书心得。

  最简单的往往是日常工作生活感悟类文章,这类文章我原来写博客的时候写得比较多,但是在头条号后写得逐渐少了,主要还是头条号认证为科技领域创作者,对整个文章的主题符合度有要求。

  感悟类类似原来写过的做事情的节奏感,最难的往往需要坚持,过程和目标,假设和实证等,这些日常感悟随笔往往会来源于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件,并基于这些小事情快速地形成一篇感悟类文章,这类文章我一般是一口气写完,1000到2000字左右。

  说了这么多,你会看到。

  对于写作本身是一个对自我知识经验系统化整体并显性化展现的过程,通过写作进一步实现知识经验的内化。写作一定是一个系统化的事情,但是写作前的输入,写作素材的收集和准备一般来说是一个碎片化的过程。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将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化整理的过程。

  你要做到持续性的写作,那么就必须有持续性的输入,碎片化的知识采集,书籍和技术文章的阅读,工作的相关实践和创新,这些才是保证你持续写作的关键输入。

  当你觉得没啥可写的时候,往往就是你需要进一步开始学习的时候。

  写作构思和打腹稿

  

  在你有了写作输入和写作素材后,并不代表你能够快速地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从写作素材到完成的文章之间还有一个关键动作,即写作的构思,大纲目录的确定。

  当你有了输入和素材后,这个构思和目录框架确定过程完全可以脱离输入,其本身就是你已有的输入知识在自己脑海里面进一步归纳整理,因此这个构思和大框架确定过程完全可以是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

  比如我自己,一般会利用两个时间进行构思,一个是睡觉前的时间大概构思下明天要写的内容的大框架结构或者要写哪方面的内容,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另外一个就是利用早上早起跑步的时间,在跑步的时候构思下今天要写的内容的框架。

  当一篇文章整体的框架构思清楚后,你会发现实际写作起来会很快,有点类似思如泉涌的感觉,你有时候看到的2000到3000字的文章,我自己一般在30分钟内就会写作完成。

  如果你没有前面的各种输入和素材收集,没有提前的构思,你想30分钟时间写完一篇文章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文字实际上写起来很快,但是文字典型的缺点就是可视化呈现能力弱,因此很多时候需要将你文字表达的逻辑变化为各种图形化方式进行展示,类似我常用的流程图,架构图,集成图等。

  真正一篇文章花费时间的地方就在于你需要重新去画图和构图,有时候一副好的构图,特别是类似架构图,画一张图往往就需要1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这才是在写作的时候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地方。

  在我刚开始头条写作前面半年,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PPT构图,也就是在2021年下半年头条号文章写作中,我一篇文章的花费时间至少是在2个小时左右才能够完成。而今年开始我尽量减少了PPT构图,整个时间才得以大幅度缩短,一般在30分钟到1个小时就能够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

  但是如果你要说一篇文章从素材收集开始到构思再到写作完成整体的时间消耗,那么这个肯定是远远超过1个小时的。比如一本书你实际阅读上花费的时间是8个小时,构思是2个小时,写作是1个小时。整体一篇文章最终输出就是10个小时才能够完成。

  所以你要做到日更方式的持续写作,需要做的是:输入+构思碎片化(4到8小时)=》写作系统化预留1小时。

  写作的时间安排

  再次说明,要保持持续的写作,那么每天至少能够挤出30分钟到1个小时的完整时间才可能。如果是一篇长文可能需要2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果写作的时间本身也碎片化,那么写作效率实际很低。

  比如某天我自己工作上的事务很多,完全抽不出完整的空闲时间段,那么这个时候的写作就只能是断断续续进行,一篇文章可能从早上开始写,要到了晚上才最终写完。

  而且你从写作中断到重新开始写,你还得回顾你上次写作到哪里,当时的写作构思和结构逻辑是如何的,这些都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耗费。而且还经常出现本身当时相互的几个关键逻辑脉络和主题,在被打断后全部忘记掉,自己的思绪也无法衔接。

  类似我当前头条号也一样,如果个人精力无法集中,或者当天工作很忙没有完整时间段,我一般只能够输出随笔类的文章,或者就是从前面写作了10多年的博客文章中挑选和整理部分重新归纳。

  也就是说如果你无法做好很好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基本无法持续化写作输出。

  如果你是一个自媒体人或者自由职业者,那么你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节奏,但是对于还在职场工作的人士,项目一忙起来要抽象空闲时间写作相当困难。写作本身就是时间和精力的双重消耗,有时候会让你有精疲力尽的感觉。

  写作的源动力-兴趣

  

  我们可以思考下写作的最终源动力究竟是啥?

  我个人的理解还是自主自发和兴趣驱动,你将写作真正当成你的一个个人爱好,并将其长期坚持下来形成一个习惯。当你形成习惯后,保持一定的节奏感,那么这个节奏写你就不会去轻易打破。

  当然如果你是自媒体人和创作者,你也可以说你写作的动力就是赚钱。但是很多人难以迈过这个从开始写作到成功变现这个坎。

  也就是你写作了一段时间,1个月或者半年,还是发现你写的文章没有任何看,也没有阅读量和收益,更加没有打赏,那么你还会写吗?这个时候如果你开始的目的就是变现,那么当写作无法变现的时候你自然无法坚持。

  而当你是兴趣驱动而写作的时候,你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能够变现当然是好事,但是即使写作不能变现,但是写作让你的知识经验进一步沉淀和内化,间接提升了你个人仅能和经验,这个简单的应用到职场也对你产生极大的个人价值提升。

  坚持是世上最难的事情,而坚持+专注更是难上加难,解决这个难题的唯一方式就是兴趣,就是自主自发的强大内驱力。当两者融合的时候一定带给你核心价值的提升。

  比如我长周期的写作,有人专门找过来请我去讲课或作为专家参加评审,也有产生的项目最终落单,这些都是写作带来的价值。要带来这个价值,你的写作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一定是他人可以看到的一个长期行为。长期行为才能够真正树立你个人品牌和价值观。长期行为才能够更加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关系和认同。

  那么写作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当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发现完全没有必要去追寻写作的意义,仅仅是你喜欢上了写作,喜欢上了键盘的击打声以及一个个文字映入眼帘的感觉。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