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味通泻三焦的中药,说到这个中药,那就得先说说与它密切相关的中药之花。
大家知道吗?在众多中药之花中,有两种最香,一种是 金银花,而另外一种则是 栀子花。明朝沈周在《栀子花诗》里描述:“雪魂冰花凉气清”,说的就是它花开似雪,且吐清凉之气,卓尔不群的气质,不过咱们今天的主角可不是栀子花哦,而是它的果实—栀子!
有花必有果,栀子花好,果实更是中医里的一味良药。
中药里的清火高手—栀子 栀子属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花、果、叶均可入药,是 清热解 毒的佳品。 中药中常称的“栀子”指的是其干燥成熟的果实。《神农本草经》说: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功于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黄芩偏清上焦热,黄连偏清中焦热,黄柏偏清下焦热,栀子清三焦火。
三焦之前有给大家介绍过,咱们这里再回顾一下,三焦是一个中医概念,是“六腑”之一,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焦一般指膈以上部分,包括心肺两脏、头面部及上肢;中焦指膈以下,肚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下焦指肚脐以下的部分,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三焦是人体之气上下运行的通路,也是人体的水液上下运输的通道。
自古以来,人们运用栀子的苦、寒性来治疗三焦湿、热症候。栀子清泄三焦之说,便是人们在数千年来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那么如何清,什么样的情况可以用栀子呢,详细点给大家说。
三焦之火常表现为实火上焦(心、肺)有火常表现为:头痛、目赤、舌尖红、口干、口苦、溃疡、耳鸣、咳嗽等;
中焦(脾、胃、肝、胆)有火表现为:口臭、消谷善饥或不思饮食、呃气上逆、脘腹胀满等;
下焦(肾、膀胱、大小肠)有火则表现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那有火了怎么办,我们从生活中的小点给大家细说,大家也能更好的结合自己的情况来理解。 泻心火: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火一旦旺盛,就容易循着经络,直接“烧”到眼睛,所以肝火旺不旺,看眼睛就知道。
肝火旺会出现眼睛干涩、眼睛痛、甚至发红等症状。肝火旺的人还容易生气,中医常说,气大伤身,凡是肝火容易旺的人,可以在家中备点栀子,在出现说的这些情况的时候,泡上一杯栀子茶,泻肝火!
泻胃火:
有些朋友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看看身边的朋友有没有这样的,刚吃完烧烤、或者比较辣的食物,胃就痛的厉害;刚吃完火锅,就长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爱吃生冷的食物,但一吃就感觉自己胃部火热火热的,要喷火一样。在中医看来,这些大都可以归结为:胃热痛。
胃于人体属于一个较为温和的器官。吃了过于寒凉或者过于燥热的食物,都会对胃产生不小的刺激。那遇到此类情况怎么办呢?
还是用栀子。
另外像咽喉红肿热痛、口臭、关节肿痛、扭伤(用栀子外敷),都可以采用栀子进行调理,栀子的主要的功效与作用就是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栀子清热是从上往下把热火降入三焦水道,通过小便排出去,所以你用栀子泡水来喝,喝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呢?到浑浊的小便转为清白,这就刚刚好。
栀子清泄三焦湿热之功效不仅与其苦、寒药性有关,更重要的是栀子本身“质轻扬”、“性屈曲”。
栀子“质轻扬”故而其升可散上焦之伏火;栀子“性屈曲”故而其降可泄下焦之邪火,居于中焦则可清泻中焦湿热。进一步说明了栀子是依赖其“可升可降”的药性特点来清泄上、中、下三焦之热邪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会发现,贯彻全文的就俩字:泻火!
总的来说,上火了,来点栀子总没错!栀子的常规用量在5-10克。
最后的注意事项大家也不能落下。
注意:
栀子清火,清的是实火,在上火的同时,舌苔黄、小便黄、大便干结、这样的属于实火。
栀子苦寒,可能会引起轻度腹泻,所以脾胃虚弱的人最好不要用。以免雪上加霜。
(栀子是一味中药,如果有明显的不适症状还是遵医嘱用药)。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