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探矿者
人的一生很难有机会细细地接触黄金,而在曾经有人将其称为黄金之国的日本,有着不少黄金名胜,在一些游览地,你可以近距离地见识这稀世之宝。
看你能否用手取出金块「金块挑战」虽然没有时间限制,但连续两分钟的“激战”,会使手腕发痛,不过,如果成功地取出金块,将能得到含金0.5克的金卡(名片大小)。
从新潟港乘坐高速艇,一个小时便来到位于日本海面佐渡岛的佐渡金山,这里曾经是日本最大的金矿山,在从1611年开矿至1989 年闭矿为止的约400年间,这里共开采出了78吨金。当年的一个旧坑道如今被改建为矿山资料馆,展览的是过去金矿开采时的情景。这个资料馆中最受游人喜爱的,就是名叫「金块挑战」的游戏。
一个透明的箱子,开有直径约8.5公分的口子,从这里把手伸进去,然后设法把一块12.5 公斤重的金块取出。不过,即便你取出金块,它也不能属于你的,但你能得到一份纪念品。金块是一个7.5公分×3公分×30公分的立方体,要从一个大小设计得非常巧妙的洞口取出金块,这是需要智慧的,而「金块挑战」游戏的乐趣也在于此。
自从这一游戏活动开设以来,有约600人成功地取出金块,不过,这在佐渡金山年均26 万旅游者中只是极小部分,从中亦可见成功之难。
资料馆的总管井上信博介绍说∶“要成功,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腕力,其次也许就是手腕的灵活度了。”据说成功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个12岁的女孩。对于游人来说,亲身感受一下金块的光滑以及沉甸甸的分量,亦不乏为一种很大的乐趣。
把金粉放入竹筒,然后边用手指敲叩竹筒边描画。
不同的花纹细节使用不同颗粒大小和形状的金粉。
黄金之国的传说奥特利乌斯所绘制的鞑靼地图中的日本(图中央),并附有这样的文字∶“马可?波罗曾称之为黄金之岛「Zipangu」”。(1570年之作,现由神户市立博物馆收藏)
马可?波罗(1254 ~1324 )
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在他所写的《东方见闻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述∶“在日本岛上,每个人都拥有无数的黄金,国王宫殿的屋顶是用纯金盖的,地板上铺着的黄金也足有两根手指的宽幅那么厚。”这一记述,使黄金之国「Zipangu」(马可?波罗在书中对日本的意大利语称呼)名扬欧洲。后来,哥伦布为寻找黄金之国日本而开始了西渡大西洋之旅。
砂金是倭国传说的起源日本最早发现砂金,是在749年,产自本州东北部的奥州的约38公斤黄金被上贡给了奈良京城。752年时,日本人建造了一座高度为15.8米的大佛像,当时这尊大佛像使用了约439公斤的奥州黄金来进行镀金。金碧辉煌的大佛像,曾向新罗(朝鲜)的使节团以及中国唐朝和印度的佛僧夸示了日本的富有。
后来,每年都有约22公斤的砂金从奥州被运往京城。日本为系统地引进当时的先进国家唐朝中国的文明文化,开始向唐朝中国派遣遣唐使、留学生以及留学僧,而砂金不久便成为日本这一文明引进项目的经济支柱,例如,根据记录,在804年的遣唐使派遣中,大使的旅居费用为约7.5公斤砂金,副大使约为5.6公斤,使节团有500人之多,留学生和留学僧也长期旅居中国,当时,为吸收唐朝文明,日本政府无疑投入了数量庞大的砂金。
不久,富裕的倭国(日本)人涌入唐朝京城的消息不胫而走,并传到旅居在广州的伊斯兰商人耳中,接着,消息又传到了西亚。商人们对黄金讯息嗅觉敏锐,当时,很多伊斯兰商人乘坐独桅三角帆船相继前往中国做生意,据说当时住在广州的伊斯兰商人达12万人。九世纪后半叶,伊斯兰地理学者伊本?霍尔达兹贝曾记录了在中国的关于黄金之国「Wāqwaq」(指倭国)的所闻,记录中说倭国人喂养的狗的链锁、猴子的项圈都是用黄金做的。这便成为后来黄金之国倭国传说的起源。
马可?波罗的信息源进入宋代的中国,开始从日本进口大量砂金,同时,向日本出口铜币、丝绸、陶瓷器等。1124年,位于奥州的中尊寺建起了一座金色大殿,这使中国的商人们对奥州的黄金越来越感兴趣了。
中国在元朝帝国时代,有不少蒙古人和伊斯兰人在那里经商,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欧亚大陆范围的对外贸易时代,当时的中国泉州,是一个规模远远超过埃及的亚历山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人口超过一万的伊斯兰商人在这里掌握着主导权,此时,曾经的倭国传说重又复活。中国商人对中尊寺的金色大殿等的言传,似乎有点夸大其辞,同时,马可?波罗带到欧洲的讯息,想来也是他在泉州从伊斯兰商人那里听来的。马可?波罗在他的记述中写道,忽必烈汗远征日本列岛的目的也是为了得到黄金,但由于遭遇狂风暴雨而最终未能成功。
在此顺便提一下,据推测,从八世纪到十六世纪,日本的产黄量约为255吨,在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之前,全世界所开采的黄金为5000吨,而当时日本的产金量仅约占全世界的5%。
日本曾经是个产银国1397年,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满将军在京都建造了金阁寺,这座贴有金箔的三层金阁,金碧辉煌,它不仅是个佛教设施,而且也是黄金之国日本的形象建筑。日本人计划在这个金光灿烂的豪华建筑里来款待中国的新帝国──明朝的使节,结果他们的目的达到了,足利义满从明朝中国那里获得了贸易许可。那时,日本向中国主要输出的是使用了金的描金画、屏风、扇子等工艺品以及刀剑、铜、硫磺等。
十六世纪中叶,当葡萄牙人来到日本的时候,奥州的金矿已经枯竭,而石见银山、生野银山的开发,使日本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产银国,甚至据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银产自日本,日本因此而被称为银群岛,并用银从明朝中国购入大量的黄金。因此,葡萄牙人等自然对黄金之国产生了疑惑。
日本北方再起黄金传说十六世纪后半叶,航海的船员们听说有葡萄牙人的船漂流到了日本近海的太平洋面上的「金银岛」,种种流传使黄金岛的传说又复活了。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使得乘黑潮北上日本近海的西班牙很自然地对金银岛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自1611年起的十三年中,受国王指令,商人塞瓦斯蒂安?比斯凯诺对金银岛进行了探索,但以失败而告终。后来,164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马丁?格里兹?德?弗里兹率领CASTRICUM号船开始探寻金银岛并寻找与鞑靼人开展贸易的渠道。
作为荷兰航海家的马丁?格里兹?德?弗里兹得到蝦夷岛(北海道)埋藏有金银矿的讯息,并看到其开采的可行性,同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巴塔维亚总督也对探寻金银岛表示出强烈的意欲。但在1644年,明朝灭亡,对北海道黄金探寻就此中断。
在大约250年后的1898年,在北海道的鄂霍茨克海沿岸的幌别川河及其支流发现了一个大砂金田,5年间开采出了约1875公斤的砂金。想当初如果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探寻能够持续下去的话,黄金岛传说也许就会重现。
绘有东大寺大佛开眼法会的画卷,画面的中央可见安放大佛的金色台座。(东大寺所藏,照片由奈良国立博物馆提供。)
历史留下的黄金文化遗产金矿的开发和贸易的成功,使历代统治者不断地建造起很多黄金建筑,并大力扶植黄金艺术品的创作。统治者们相信,光辉永恒的黄金,代表着他们对神佛最虔诚的信仰,也是他们的财富、权力的最高显耀。
在这样的背景下,历代艺术家以及工匠们的黄金工艺技术日益炉火纯青,黄金文化也随之日趋成熟。
黄金之国的迎宾馆金阁寺(鹿苑寺)据说是十五世纪时足利义满将军为迎接和款待中国明朝的使节而建造的,建筑物的第二层和第三层贴着金箔。
演绎着将军威严的空间二条城,是德川家康在京都的居城。在这辉煌、华丽的隔扇画前面,德川将军曾凛然而坐,不能不让前来拜见的诸侯们感受到莫大的威慑力。
这是因日本与宋代中国之间的贸易而致富的平清盛武将向神社敬奉的佛经,它使用了金箔来装帧和点缀。
在陶瓷器的裂缝上涂漆后描上金粉而成的作品「金缮」,作者是本阿弥光悦,修补之处看上去就像是融化的雪水。照片为赤乐茶碗铭品「雪峯」
丰臣秀吉非常喜爱黄金,他甚至用黄金建造了一个茶室。他曾经建造的大坂城楼虽然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从城楼遗迹中出土的金箔瓦片足见昔日大坂城楼的奢华。
在漆面上添金加彩表正则在漆面上作底画,精密细致的作业使他的眼神高度集中。
泥金画,是点缀装饰漆器的一种技艺手法,它是在用漆画底上用金粉描出花样,从而使画面更加生彩,这是日本独特的一种工艺技法。
石川县的金泽、轮岛和山中,都是著名的漆器产地。这里,让我们一起到加贺市的山中温泉地区去见识一下名为「山中涂」的泥金画技法。
泥金画师表正则,有着50年的丰富经验,他用细心的手笔,在器具的表面描出底画,然后用竹筒在画面上撒金粉以绘出花纹。为了使画面图案细腻生动,他在描画时使用好几种不同粒子大小的金粉。
表正则告诉记者∶“为了使金粉不堆叠,要先撒大粒的金粉,然后,在缝隙间埋入较细的金粉。”画面上多余的金粉,要用被称为“毛房”的毛笔拂去。撒上金粉,拂去多余的,在如此反复的过程中,图案便渐渐明晰成样了。
等漆干了以后,在整个器具上涂满黑漆,搁置一个星期以上,使其干燥,然后,用木炭磨漆,一边磨,下面的描金画图案便会渐渐地显现出来,泥金画的这种技法被称为「磨光」。
表正则制作的香盒与茶叶罐,这是在茶道仪式中用来装香和抹茶的。
在和纸的中间夹入金箔(上左),然后用箔打机进行捶打(上右)。因为会发热,所以,捶打三分钟后就要休息十五分钟,如此反复数十次。
精湛技艺下的辉耀把金块碾制成金箔,用金粉在漆面上描绘泥金画,这些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工艺技术,让佛像、工艺品等更加生彩、辉耀。在北陆地区的石川县,记者走访了两位工艺名师。
万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金箔制做靠的是和纸青地六之助说∶“捶打时速度要快,慢悠悠的话,就出不了好的金箔。”
金阁寺的墙壁,庄严神圣的佛像,精制的隔扇画及屏风,还有和服布料中的亮丝……,它们能够如此金光闪闪,均源自金箔工艺。
记者走访了石川县金泽市的金箔制造及销售商家「SAKUDA」,金箔工匠青地六之助停下手中的作业,举起极薄的金箔给记者看,薄得近似透明,透过金箔甚至可以看到金箔的后面。金泽是金箔的产地,日本99%以上的金箔产自这里。
金箔,是把掺有微量的银和铜的金块反复碾薄而成的。先要把金块加工成厚度为千分之一毫米的薄片,然后把它一张一张地夹在被称为箔打纸的和纸(日本纸)中间,成叠后锤打成金箔。青地六之助的作业就是最后的加工和润饰。过去,金箔是人工用锤子来锤打,但现在则使用箔打机。
箔打机以每分钟700转的转速,伴着嗒、嗒、嗒的响声,上下反复动作,为了锤打均匀,青地六之助把成叠的箔打纸放在机器上捶打时还一边稍稍地拉动箔打纸,记者在一旁看着,很担心他的手会不会被运转着的机器伤到。据介绍,完成了的金箔,其厚度甚至只有万分之一至二毫米。
青地六之助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如此薄的金箔,只有日本才做得出来。”他还说∶“实际上,制做金箔,最要紧的是箔打纸的材质。”
青地六之助把放在稻草灰水、柿漆、鸡蛋的混合液中浸过的名叫雁皮纸的和纸,用箔打机反复锤打,做成了像包装蜡纸那样的又薄又光滑的箔打纸。金箔正因为被夹在如此光滑,连一丁点凹凸都没有的和纸中,才能被锤打得厚薄均匀。
金泽出产的金箔,其极品质量的秘笈,就在于精致细腻的和纸之中。
厚度为万分之一毫米的金箔。使用时要用竹筷轻轻地动作,否则金箔就会溃散。
黄金时代的钱币自最左起∶受丰臣秀吉之命而制造的天正大金币(十六世纪,长约17公分、宽约10公分)、江户时代的货币──万延小金币(十九世纪)、庆长小金币(十七世纪)。(日本银行货币博物馆所藏)
以朱红漆为底的泥金画,使这把战刀优美无比,据说加贺藩主前田利家就是挎着这把战刀奔赴战场的。十六世纪时繁荣的金工艺文化亦充分地体现在武器装饰上。(尾山神社所藏,照片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提供。)
裹金起舞江户时代的能乐服饰。顺着布料上的底样花纹,先涂上漆,然后贴上金箔而做成的舞装。(林原美术馆所藏)
在延续了1200年的泥金画文化传统中,「八桥莳绘螺钿砚箱」堪称屈指可数的名品。江户时代的美术设计师尾形光琳大胆且新颖的图案设计成为该作品的亮点。(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
捞金砂需要细心游客们全神地埋头捞砂金,甚至几乎忘掉了时间。暑假的时候,这里还举行儿童捞砂金比赛。
在富士山的周边,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时曾经有过很多兴旺的金矿山,山梨县身延町的汤之奥金山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在当年金山遗址的附近建立了一座博物馆,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们可以在这里体验捞金砂,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笔者也兴致勃勃地双手拿一个直径30公分左右的平底塑料盘试着在水槽中捞金砂。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小松美铃在一旁指点着∶“要在贴近水面的地方,使盘子呈水平状轻轻晃动。”在晃动的过程中,砂石中的砂金会沉到盘子的下面,因为金的比重远远大于砂。
“接下来,像划圆似地在水中大幅度地移动盘子,以使砂流动。”这样,在晃动和流动的反复过程中,盘底便呈现出铮亮的粒子,这就是砂金。小松美铃告诉笔者,捞金砂的要领在于,要沉住气,要细心。每个人的捞砂金时间限制在30分钟内。水槽内事先掺有砂金,初次体验的人也能捞到10粒左右的砂金。
如今,在附近的下部川河仍能捞到砂金。有些人在博物馆练习几次后,就到这里河中来实践了。
金箔留住了美好的回忆除了小用品盒之外,也可以试着在筷子或搁筷具上贴金箔。
在自十六世纪末起的约300年间,金泽作为日本最大的诸侯加贺藩的城邑,在历史上处于一个繁荣辉煌的时代。那时,由于藩主的鼓励和扶植,当地的工艺文化兴旺发达,工艺传统源远流长,直至今日。
金箔工艺,就是金泽传统工艺中的一朵艳花。金箔,是佛像和工艺品的制作中所不可缺少的材料。名叫「金银箔工艺SAKUDA」的店铺,离HIGASHI茶屋街不远,有一排像日本式饭馆那样的格子窗棂,店堂内金一色,满是贴有金箔的工艺品和屏风,带给人们一种黄金魅力的享受。此外,在这里,人们还可以参观金箔制作中的碾延工序,工匠们将金块碾成万分之一毫米的超薄体。
见识了这绝活手艺后,人们还可以自己动手试着贴金箔。首先,在漆筷或小物件的外表贴上半透明的粘纸,然后在粘纸上画上自己喜爱的花纹,并用刻刀进行镂刻,接着,在镂空的部分涂上粘着剂,并贴上金箔。贴金箔,是一个令人紧张得不由屏住呼吸的瞬间
接着,用刷毛在表面进行按压,最后,轻轻地撕去粘纸,金色的樱花花瓣跃然而出。一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当笔者离开「金银箔工艺SAKUDA」时,同时也在心头留下了一份值得回味的旅趣。
上左∶用刻刀把粘纸上的花纹刻下镂空。
上中∶用毛笔在镂空部分涂上粘着剂,小心地贴上金箔。
上右∶最后把粘纸去掉,作品便完成了。不过,须放置两个星期后才能使用,因为如果没有干的话,金箔就容易剥落。
黄金浴缸的“富贵”感觉,让一些客人恋恋不舍。(照片由鸭川宾馆三日月提供)
面临太平洋的千叶县鸭川,距离东京约两小时的电车路程,这里的温泉,还有美味的海鲜,吸引着很多观光客远道而来。尤其在温泉旅馆之一的鸭川宾馆,还有一项独特的服务,那就是在黄金浴缸里沐浴。2005年6月,鸭川宾馆在大浴场内设置了用纯金制造的单人浴缸,客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难得的“富贵”。据介绍,用50公斤18K黄金制造的金浴缸,其价格按照当时的市场价值为一亿二千万日元。只要是鸭川宾馆的住宿客,都可在黄金浴缸沐浴,如果你想悠悠地在这个豪华浴缸里泡泡身子,那么,最好是不要赶在周末。据统计,截止2007年4月,来此沐浴者已超过10万人。
日本的温泉地下有着金矿
菱刈矿山,是日本现在唯一的一座仍在开采的金矿山,这里出产的金矿,无论其质还是量,都可以说都是日本史无前例的。为何这里有如此丰富和优质的金矿,其秘笈也许是在于日本独特的地貌,即火山与温泉的存在。
菱刈矿山位于鹿儿岛县北部山间,矿山坑道里涌出的温泉水,还使邻近的温泉小镇得以受惠。
佐渡金山在自十七世纪初起的400年间一直是日本最大的金矿山,此外,还有北海道的鸿之舞矿山,自1915年被发现以来共开采出将近100吨的金矿。然而,后来由于金矿脉的枯竭,这些金矿山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都相继关闭了。现在,日本仍在开采的金矿山仅有一处,那就是九州鹿儿岛的菱刈矿山。
菱刈矿山,如今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金山。矿石中的含金率被叫做金的品位,菱刈矿山的金矿石品位为平均每吨40克,人们一般认为,如果品位达到平均每吨2 克的话,金矿山就能盈利,由此可见菱刈矿山是一个多么丰富的金矿。
菱刈矿山自1985年开始采掘以来,年产金矿7至10吨,在至今为止的23年间,产金量达到165吨,这一数字,是佐渡矿山和鸿之舞矿山的两倍以上,菱刈矿山已经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大的金山了。而现在的问题是其尚存的埋藏量还有多少。据估计,至少还能开采出近150吨。除菱刈矿山的产量以外,日本有史以来的产金量在1000吨上下,而能够开采出300吨金矿的菱刈矿山,可谓是超大金山了。
日本真是黄金之国!?
右∶菱刈矿山的金矿脉。照片中的人物,是用作对比以显示矿脉的大小程度,金矿实际开采时使用的是硝化甘油炸药和开采机。上∶金矿石
像菱刈矿山这样的大金山,为什么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都没有被发现呢?并且,还有没有其他至今尚未被发现的大金山呢?对此,有关部门一直在对金山的地貌结构和形成进行着研究,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渡边宁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研究人员。
渡边宁博士介绍说∶“佐渡金矿以及鸿之舞金矿均是1000万年以前形成的矿山,但菱刈的金矿矿床据测形成于100万年前,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新的矿山,其矿脉没有暴露在地面上,因而难以被发现。不过,菱刈矿山属所谓的浅热水性金银矿床,故有其相应的辨别标记。在火山地带,岩浆温度上升,生成热水,岩浆中所含有的金或银便熔化在这热水中,热水温度会再度上升到沸点,而当温度下降时,热水中的金属成分就会沉淀,从而形成矿脉,这时,在矿脉上部,热水与周围的岩石发生反应,形成变质矿物,这变质矿物,就是浅热水性金银矿床的标记。”
浅热水性金银矿床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标记,那就是温泉。渡边宁博士介绍说,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在含有较多的氯且PH呈中性的温泉水涌出的地区的地下深处,有浅热水性金银矿床的可能性较高。在菱刈矿山地区,也有着同样水质的摄氏65度的温泉涌出。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温泉国,因此,想必还有很多金矿在地底下沉睡着。
根据从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对地层进行了探查,结果是,在矿物开采及提炼成本很高的日本,除了菱刈矿山以外,没有再找到能够盈利的金矿脉,人们寄希望于今后勘探技术以及采掘技术的进一步发达。近年来,在日本列岛周边的深海底,又先后发现了热水矿床,有关部门正在对矿脉的分布和结构进行着勘查。
金矿脉的形成是由于从岩浆中融出的地热水所致。勘探金矿时,首先是寻找粘土层。
纯度为99.99 %的金坯。从废旧的电子零部件中也能提炼出同样纯度的金坯。
沉睡在都市中的金矿山亲爱的读者,你可知道,在报废的手机和电脑中还藏有着宝呢。把这些不能再用的手机或电脑的零部件取出,从中可以提炼出金或其他稀有金属。在资源贫乏的日本,资源的再生利用被寄予很大的期望,不过,在这个领域的努力还只是刚刚起步。
工厂里堆积着的报废手机。
日本真是黄金之国!?把从废旧机器中取出的集成电路片(左)等浸在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中,使其溶解出金。对含金溶液进行电分解,先制成纯度为99.5%的粗金(上左),接着,在进行再度电分解后,加热溶解(上右),最后制成纯度为99.99%的金坯。
在某工厂车间的一角,记者看到堆积着很多大大的口袋,里面装满着废弃了的手机以及从废旧机器上拆卸下来的集成电路芯片、电脑主机板、电子零部件等,看上去似是垃圾堆,但一经介绍,让人惊讶不已,这些口袋中的,是超高含金率的“金矿石”,每吨含有数百克的金。
黄金,其大部分都是以金坯或首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但随着电机、电子产业的发展,这些领域开始使用大量的金,最早的是把黄金用于零部件的喷镀物等,后来,集成电路片的电极表面以及电极之间相连的金属丝、记录媒体表面的蒸镀膜等,都开始使用黄金。
独立行政法人物质及材料研究机构的原田幸明博士曾做过试算,现在,在日本国内,包括上述用途在内的以各种各样形式所蓄积的黄金有6800吨,这一数量相当于世界黄金埋藏量的16%,超过世界最大的产金国──南非共和国的黄金埋藏量。
手机等产品中必不可少的黄金制零部件,左边照片是集成电路片上连接电极的金属丝,上方照片中的是石英振子的盖子,其有各种形状和各种尺寸。
对日本国内废旧零部件中的黄金原材以及废旧产品或零部件中的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进行回收、提炼并再生利用,这就是现在所谓的「城市矿山构想」。不仅铁、铜,如果各种贵金属以及稀有金属的使用量今后还是与以往一样不断地增长的话,那么,其也会与石油一样难以避免枯竭的一天。这就是「城市矿山构想」的基本点。
在这一「城市矿山构想」提出之前,已经有一些金属提炼企业等开始着手对金、银、白金、钯等贵金属以及稀有金属的回收利用。例如文章开头所介绍的那个工厂,他们通过对每吨均含金500克以上的金矿石进行化学处理和电解处理等,提炼出含99.99%纯金的黄金。
不过,「城市矿山构想」的实现,并非一件易事,实际上,目前每年的报废手机中只有三分之一得到回收。原田幸明博士等资源材料方面的研究人员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扶植采掘“城市矿石”的产业,对家庭、企业、工厂所废弃的机器以及其他不能再用的物品进行回收,然后把其中尚能再生利用的部件例如基板、集成电路等取出。
上一篇
六爻断阳宅的具体步骤
下一篇
照顾好初生婴儿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