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古玉加工工艺概述(一)

工艺概述

本书的前几章,已经反复讲到加工工艺特征在鉴定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因为工艺在鉴定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大家必须要完全掌握古玉加工特征的规律性。

如何掌握?办法只有一个:运用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不同时代加工工具及其留下的痕迹特征,多看馆藏高清放大图,用60—150倍的放大镜仔细观察实物,反复对比,总结规律,然后再结合其与其他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判断。可以这么讲,如果掌握了古玉加工工艺特征及规律性,鉴定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说到加工工具,我们首先考虑的不应是砣具,而是夹带砣具转动的机器—砣机。

砣机的分水岭是隋唐时期,隋唐以前,广泛使用的是几式砣机。所谓“几式”,顾名思义就是在矮的桌子上作业。隋唐以前,人们坐的方式称为跽坐,类似于跪坐姿势。隋唐以后人们广泛使用高凳(又称水凳)从事玉器加工。

妇好墓玉坐姿人像

妇好墓出土商代玉跪人,这是隋唐以前古人标准的坐姿。战汉以前出土的大量的各式玉跪人皆为此姿势。

跽坐几式砣机示意图

这是隋唐以前从事玉器加工广泛使用的几式砣机,它需要两个人共同才能完成加工作业。

19世纪印度砣机使用示意图

直到19世纪,印度加工宝玉石的行业,还在使用类似几式砣机的工具从事玉石加工。

高凳砣机

这是复原后的高凳砣机,又称为水凳。砣机的改进,把另一个人从中解放出来,而一个人用脚踏配合手的加工,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促进了工艺的改进。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电机的引进,高凳才逐渐退出玉器加工的历史舞台。

韩熙载夜宴图

这是中国画史上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 是五代南唐顾闳中所绘。迄今为止,这是较早的一张描写人们坐在高凳靠背椅子的绘画,根据事物发展渲变的规律性,学者把高凳砣机的分水岭定在隋唐时期,不无道理。

不管是几式砣机还是高凳,关于它们的转速,实验得出:大约是每分钟450转,而20世纪50年代末电机引进后,把转速提高到大约每分钟960—1960转,但这时,仍然还没有改变研磨砂加水来加工玉石的现状,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把金刚砂固定在砣具上,转速也相应提高到了大约20 000转每分钟,使玉器加工的效率和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