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穆,明代万历年间书法家,大收藏家项元汴之子。项穆承其家学,耳濡目染,故擅长书法,撰《书法雅言》一卷,内有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十七篇,以为,其中常变、正奇、中和、取舍对书法创作有实用价值,发人深究。
常变书法创作就像战场用兵,一个是在纸上谋划,一个是在沙场博弈,其目的都是为了取胜。“兵无常阵,字无定形。临阵决机将书审势,权谋庙算务在万全。然阵势虽变,行伍不可乱也。字形虽变,体格不可踰也。” 项穆的这段话给了今人一个警示,我们在创作当中都在竭力求变,而有些人变的楷书不楷、行书不行,乱写一通。“常”为书体,“变”为字形,需要注意的是,再“变”也不能背离了“常”。如下面某书法家写的“孙”字,书法不是书法,绘画不是绘画,着实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某书法家写的“孙”字
正奇“书法要旨有正与奇。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是也。所谓奇者:参差起伏,腾凌射空,风情恣态,巧妙多端是也。奇即运于正之内,正即列于奇之中。正而无奇,虽庄严沉实,恒朴厚而少文。奇而弗正,虽雄爽飞姸,多谲厉而乏雅。”正与奇也是当今临池之士所追求的,过正则状如算子,缺乏生气。过奇则满纸缭乱,做作不堪。如当今的田楷,就因过正而饱受争议,被人称为“印刷体”。
田楷作品
中和无过不及即为“中”,无乖无戻即为“和”。在《书法雅言》中项穆一切的主题都是“中和”,如形质中“瘦”与“肥”的中和,“方圆”与“正奇”的中和……。
在形质上要不肥不瘦,刚柔互济。“若专尚清劲,偏乎瘦矣。瘦则骨气易劲而体态多瘠;独工丰艳偏乎肥矣,肥则体态常妍而骨气每弱。”瘦和肥都是病态的,在瘦的基础上加入沉密雅润,才会瘦而实腴。在肥的基础上加入便捷遒劲,才会肥而实秀。比如苏东坡的《寒食帖》,虽取法颜真卿的“肥”,但加了杨凝式的纵逸,便光彩照人,气势奔放。
苏东坡《寒食帖》局部
在“方圆”与“正奇”上,要方圆互成,正奇相济。“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竒不失正会乎,中和斯为美善。”如张旭的狂草,奇幻百出,又不越法度之外。
张旭草书《古诗四首》局部
取舍流传至今的古代书法作品多是经典之作,但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懂得取舍。不可全盘皆收,否则与东施效颦无异。如学习米芾行书的时候,气势超动是他的长处,猛放骄淫是其短处,需注意扬长避短。古来都以王羲之为尊,而“智永世南得其宽和之量而少俊迈之奇,欧阳询得其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褚遂良得其鬰壮之筋而鲜安闲之度,李邕得其豪挺之气而失之竦窘,颜柳得其庄毅之操而失之鲁犷,旭素得其超逸之兴而失之惊怪……”诸如此列不一而足。 取法优劣,全在书者自己见解高低。
王羲之《频有哀祸帖》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