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落无尘
网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亲戚来我家,不允许我的孩子上桌,还欺负她,我发飙是对的吗?”
亲戚最大的错处是毫不拿自己当外人,已经越过了主人的边界。
而我们与任何人相处,都应该注意分寸。
边界感就好比,玫瑰与月季的区别,玫瑰带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任何没有界限的相处,都是令人厌恶。
所以,不管跟谁,关系再好,也要把握好度。
人与人之间,真正舒服的状态:不越界。
01不越界,友谊才长久
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的一个电话,就能让唐晶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帮,自己解决不了的,就让男朋友出面。
罗子君发现丈夫背叛,第一时间给唐晶打电话。唐晶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帮她查“情敌”。
离婚后,唐晶对罗子君从生活到工作上,更是无条件的帮助。
帮罗子君找工作,辅导她去面试,去家里帮忙照顾孩子等等,对于罗子君的求助,唐晶总是毫不推辞,哪怕自己实在走不开,也要让自己的男朋友贺涵去帮助她。
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单独相处中,把贺涵一步一步推向了罗子君,而唐晶与罗子君的关系出现裂痕,渐行渐远。
两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毫无边界的求助,一个毫无底线的去帮,最终葬送了她们的友谊。
周国平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朋友间的相处,如果踏破对方的边界,即便你是好心,也会让关系出现裂痕。
唯有在相处中有边界,做到进退有度,才能让友谊走得更长久。
02不越界,亲情才能维系
《奇葩说》里有一期的辩题是:亲戚不拿自己当外人,该怎么办?
陈铭讲述了自己父亲的经历。
父亲从农村来到城市,他没读过什么书,练武术出身,之后做了警察。干了十几年,有了一定的地位,便有很多亲戚来找他帮忙。
帮忙安排工作,帮忙上户口,帮忙介绍对象,亲戚各式各样的求助,父亲总是尽量去帮,能帮就帮。
有一年过年,亲戚来家里吃饭。吃着吃着就开始抱怨,抱怨那些父亲没有帮忙办成的事。
父亲喝了些酒,在桌子上发了很大一顿脾气,说以后不要再来往了。之后四五年的时间,真的没有再来往。
结果,现在跟亲戚的关系反而比当年亲热,那些曾经帮过的小辈,现在也都长大了。他们意识到没人能再帮他们,个个学会了自强,而父亲也找到了自主。
通过父亲这件事,陈铭总结了最真实的人性:“你做了十件事,九件好事,一件没办成,所有人都只记得那一件。”
很多时候,不要让“应该”,成为施予善意的最大的天敌。
亲戚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这是血缘决定的。在这种家庭关系里,边界感很淡薄,很容易被忽略。
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起来,不要让大家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03不越界,亲子关系才更融洽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农户老恭家的儿子娶了大城市的儿媳妇。
起初,因为儿媳跨越世俗,为爱下嫁,一度传为佳话。但儿媳接连生了两个孙子后,矛盾渐显。因为儿媳是城里人,不会做农活,老两口渐生不满。
总在儿媳面前指桑骂槐:“好看又不能当饭吃,有什么用!”“隔壁老李家儿媳,可能干了,家里地里一把手。”
尤其是在孩子的照顾上,更是矛盾重重,几乎天天吵架。
婆婆总是把饭菜嚼碎了喂孩子,总是怕孩子饿,每次喂很多,怕孩子冷,给孩子穿得很厚。
儿媳觉得,现在不能跟过去一样,要科学养育孩子,指出婆婆的不对之处。
婆婆却觉得:“小孩子不要那么精细,我们那时候就是这样养过来的。”
于是,婆婆总是在儿子面前数落儿媳的不是,更是教育儿子不要对媳妇太好,要树立一家之主的威严。
可他们却忘了,城里的儿媳本来就是因为儿子对她的好,才不顾父母反对嫁过来的。
后来,生活的琐碎,公婆的针对,丈夫的忽略,让儿媳实在忍受不了。结束了与儿子的婚姻,抛弃两个孩子,回了大城市。
儿子把离婚的原因归咎于父母,从此性情大变,天天酗酒,和父母吵架,摔东西。
半年后,母亲生病去世。一年后,在儿子再一次酒醉后的争吵中,老恭失手导致儿子身亡。
就是因为父母过度干涉他们的婚姻,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提到:“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所以,与孩子相处,父母无所顾忌地插手,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而边界清晰的亲子关系,相处才更舒适。
04与人相处,牢记一点,才不会招人烦,那就是不越界。
无论和谁在一起,不管是亲朋好友,甚至父母,太过亲近,没有边界的相处,也会令人窒息。
与人相交,疏疏落落。
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是谁的谁,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更没有人能代替任何人过完这一生,所以请尊重每一个个体自己的小圈子。
不越界,才是最舒服的相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