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八纲辨伤寒 来自佳明经方传承工作室 00:00 18:00
六经八纲解伤寒之法
陕西常卫江师兄讲述
2019年4月24日
讲者简介:
常卫江,男,41岁,毕业陕西中医药大学,现在就职于基层卫生室。自学胡老的六经八纲体系,临床工作以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收到很好疗效。中医之路漫长,自感“一悟二读三临床”才能学好经方;相互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才能进步;一句真言传,胜过万卷书,跟林老师传承班后体会跟师才会有方向,少走弯路。
一、概述
学好经方的几点体会:
1.熟背《伤寒论》的原文;
2.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学习胡老的六经八纲体系,是学习《伤寒论》最直捷的一个方法);
3.理解每一个方证,熟悉病机,并多在临床上使用经方(抓主证,辨六经,辨方证);
4.积极参与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进步;
5.跟师,学习老师的思路和方法。
六经大道时常开;有缘之人入门来。
入里才知经方好;刻苦专研莫等闲。
读透伤寒与金匮;圣人经方心中明,
药到病除如桴鼓,一步登天到圣台。
二、六经解读
六经界定 |
||
病位 病性 |
阳(实热) |
阴(虚寒) |
表 |
太阳病 |
少阴病 |
半表半里 |
少阳病 |
厥阴病 |
里 |
阳明病 |
太阴病 |
舌:舌淡属虚寒,舌红属实热;苔白属虚寒,苔黄属实热;苔薄属表证,苔厚属里证 脉: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大小定虚实 |
(一)太阳病(表阳证)
病证多反映在皮肤、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太阳病和足太阳膀胱经关系密切(背部恶寒)。
Ø太阳病下行,可出现下身、小腿冷痛。
Ø太阳病上行,可出现腰部、肩膀、颈椎疼痛。
Ø太阳病常年不愈,可引起五脏六腑疾病。
太阳病是伤寒杂病里方剂最多一个,含有麻黄、桂枝的方剂大概有一百多首。太阳病经证代表方剂有麻黄汤(伤寒证)、桂枝汤(中风证);腑证代表方剂有五苓散(蓄水证)、桃核承气汤(蓄血证);
太阳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代表方有桂枝二越婢一汤、银翘散;太阳病寒热夹杂的,建议用合方治疗合病。例如,太阳病中风证使用桂枝汤,若出现里热证,则可以考虑在桂枝汤中加石膏来治疗太阳阳明合病的一种情况。
(二)少阴病(表阴证)
少阴病的病位在表,病性是虚寒。在胡老的体系里,他将其概述为太阴表证,把少阴病里虚寒的部分归为太阴病。
少阴病的病机主要是机体正气不足,功能沉衰,不能与邪气相争,所以常表现为恶寒,无发热,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无汗者,多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有汗者,多用桂枝加附子汤,以扶阳解表。若里有水饮,考虑为少阴太阴合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可温化水饮)。
(三)少阳病(半表半里实证)
Ø半表半里:胸腔、腹腔、纵膈、肠系膜……
少阳病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阳证、实证、热证。由于热在半表半里,不得外出,火性炎上,可出现口苦、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表现。半表半里的邪热,如果上冲于肺脏,可以引起咳嗽;
上逆于心,可以引起心悸;下迫小肠、大肠,可以引起二便的失常……口唇、咽喉、二阴等部位出现症状以后,都要考虑少阳病的可能。例如,口腔溃疡、鼻炎等,可以用小柴胡汤加黄连、连翘等清热;少阳病合并痰饮,可以使用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
少阳病的代表方:
四逆散:介于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之间的方剂,治疗少阳之邪阻滞气机的阳郁厥逆证。临床中,大便偏干时用枳实,大便正常时,可以用枳壳。本方类似大柴胡简方,不呕不可下者四逆散。
考虑到小柴胡汤里有党参、甘草等补太阴脾的药物,有柴胡、黄芩等清少阳之热的药物,所以,我考虑小柴胡汤主要是治疗少阳、太阴合病的方剂。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合方运用地比较多。太阳少阳合病,有汗,可以考虑合并柴胡桂枝汤;无汗的,可以合病葛根汤。少阳兼阳明,可以在小柴胡汤中加入30-50g生石膏;
若出现大热、大渴的阳明经证,可以合并白虎汤。少阳阳明合并阳明腑证时,可以考虑大柴胡汤。少阳太阴合病,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但它的温下力量不是很强,临床可根据需要,将小柴胡汤合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四逆汤等使用,也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四逆汤。少阳少阴合病,用小柴胡汤合麻黄附子甘草汤(无汗)、桂枝加附子汤(有汗)等。
(四)厥阴病
上阳证:口苦、口干……
下阴证:手脚冰凉、腹泻……
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合理中汤、乌梅丸……
厥阴病半表半里之阴性病,阴性没有热郁久化热,最后出现寒热夹杂,热性上炎出现口渴咽干,挟饮上犯出现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饮食,食则吐蛔。
代表方剂:
【少阳之热合太阴寒】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阳明之热合太阴之寒】方用乌梅丸。
(五)阳明病
阳明经证:大热、大渴,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腑证:邪热与燥屎结于大肠。大承气汤、麻子仁丸……
阳明证代表方剂白虎加人参汤,保护脾胃功能,健脾才能生津,因为人参有甘温滋补功能建议用党参或者西洋参。
阳明腑证代表方剂大承气汤;阳明腑证兼津液不足,方剂麻仁丸,其实是在小承气基础上加麻仁,杏仁,蜂蜜,白芍采用丸剂缓缓下之。
(六)太阴病
气虚:理中汤(便溏)、四君子汤、厚朴半夏甘草人参汤(气虚有实)
阳虚:当归四逆散
津液虚:麦门冬汤
血虚:当归补血汤、四物汤
阴虚:六味地黄汤
兼有水饮:当归芍药散、半夏白术天麻汤、苓桂朮甘汤、五苓散、五皮饮……
兼有食积:保和丸
音频整理:刘昆鑫师兄
文字整理:周德颖师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