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男人都爱美女,自然也就少不了对美女的赞美,比如《诗经》中的窈窕淑女,数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文化底蕴,除此之外,美女还有很多代称词汇,抛去比较生僻的,有千金、佳人、佼人、丽人、玉人、娇娃等等,既好听又有内涵,相比之下现代人只会叫美女,就有点庸俗了。
而且古代根据女人不同年龄、地位、长相、场合,甚至都有不同的称呼,严格而复杂,是古代绅士或者君子的必修课程,当然现代早已不讲究这些繁文缛节了,就不多说了,我们说现代大家还常用的称呼,民间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那就是黄花闺女。
那么什么是黄花闺女?黄花又是什么花?关于黄花闺女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最少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传说南朝宋武帝刘裕,有个小女儿叫寿阳公主,有一天寿阳公主玩的累了,就躺在走廊里睡着了,一阵清风佛来,恰巧吹落了一片腊梅花瓣落到了公主的额头。
因为寿阳公主额头有汗水,所以花瓣紧紧贴在了额头上,等到公主睡醒了,拿掉花瓣,却意外的发现额头上留下了一个黄色的花瓣印记,非常好看,就连宋武帝刘裕见了都赞不绝口,特意嘱咐女儿不要擦掉。
寿阳公主得到父亲的赞美,非常高兴,一连三天没舍得洗脸,三天后才反应过来,我是不是傻?贴新的花瓣不就行了?于是寿阳公主每天都以腊梅花瓣贴脸,等于无意间发明了一种新的妆容,宫中其它女子也觉得这个妆好看,一传十十传百,成为一种潮流装扮,人们称其为梅花妆。
不过花瓣具有时效性,颜色也比较浅,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于是广大妇女开动脑筋,用黄色颜料和梅花形的剪纸代替花瓣,这样就可以不受限制的化妆了。
这种化妆方法又叫做贴额花、贴花黄,在著名的北朝诗歌《木兰辞》中,就有花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描写,由此可见这种往额头贴黄花的妆容,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很流行了。
不过在当时,并非是所有女人都可以贴花黄、化梅花妆,因为古代对女性的妆容,尤其是已婚妇女,有硬性要求,这种贴花黄的妆容,只有未出嫁的年轻女子才能随意化妆,因此就有了黄花闺女的说法,专门指那些黄花贴额,未出嫁的年轻女子,所以只有未婚少女才能叫黄花闺女。
所以黄花闺女中的黄花,实际就是腊梅花,虽然后来已经不用真花瓣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梅花妆的演变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黄色了,比如唐代流行红色,不过黄花闺女的叫法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也没有变成红花闺女之类,红色也不符合少女的气质。
只有黄色的腊梅,才具有那种凌霜傲雪、艳而不俗的气质,才符合形容纯洁烂漫的少女。叫黄花闺女包含对少女的赞美在里面。所以说一个简简单单的黄花闺女一词,也不是随意来的,里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文化果然博大精深,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挖掘。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