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佛教中佛、菩萨、罗汉、和尚有什么区别

一、罗汉、菩萨、佛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罗汉果。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就叫阿罗汉。我国汉族地区佛寺常塑有十八罗汉像,其实本应是十六罗汉。

据佛经上说,佛陀曾嘱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槃,住世济人。西元二世纪师子国(今与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记载了十六位罗汉的姓名,这本书由我国玄奘法师译出。

后代画家画像时不知为什么却画成了十八罗汉,据推测可能是把庆友与玄奘也画了进去,但在标姓名时,虽把庆友标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却重覆地把第一位罗汉的名字标在第十八位罗汉上。宋代即有人指出这一错误,然而十八罗汉却已经在我国广泛流传开了。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duo)的简译音。菩提意思为觉悟,萨埵意译为有情意的生物或众生。大乘佛教认为,以阿罗汉果为修行的目标还不够,应修持佛果,即达到成佛的境地。但在成佛前,应先作菩萨,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

佛经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国汉族地区影响较大的菩萨,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和弥勒菩萨。

佛,是佛陀的简称,梵文的意译。意思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

菩萨、罗汉都听命于佛。

佛教中佛、菩萨、罗汉、和尚有什么区别

二、和尚、僧、尼

和尚,是从梵文而来,原义是“师”。本是一个尊称,具有一定资格,能为人师的才能称和尚,但后来习俗上被作为一般出家男众的专用称呼。

僧,是僧伽的简称,本义是指出家佛教徒三人以上的团体,后来习俗把出家的个人也称为僧。无论男女,都可以称为僧,不能把僧和尼对举,作为佛教出家人男女的区别。

尼,是从沙弥尼、比丘尼的字尾而来,是对出家女众的简称。正确的称呼是出家的男子受十戒的(其一般年龄在20岁以下)称沙弥,受俱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子受十戒的(一般年龄也在20岁以下)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三、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这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可总称为寺的由来。

院,本是寺内的一部分,寺内的别舍。后来佛教僧人也单独用院作为居住处所的名称,但院的规模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专指佛教出家的女众(比丘尼)居住的处所。

现世来说就是如来佛,即释迦牟尼佛,乔达摩悉达多。

其实“如来”也只是佛的一种称号,我们可以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并不代表“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一人。大乘佛教认为人人皆可成佛,在大乘佛教那里,“佛”只是一种果位,通过修行就可以获得。

于小乘佛教中,“佛”是一个领导职位,是佛教的开创者和最高领导。这种具有实际领导权的官职,并不是谁都能得到的。

在释迦牟尼的中央婆娑世界(也就是我们现在处的世界之中),真正的佛只有三位——过去之佛,燃灯古佛;现在之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之佛,弥勒佛。

佛教中佛、菩萨、罗汉、和尚有什么区别

据《菩萨处胎经》的记载,释迦牟尼佛说:“弥勒当知: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下成无上等正觉。”

也就是说在释迦牟尼佛说了这番话以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现世佛教将灭,而弥勒佛会接过重建佛教的大旗,成为下一世的“佛”。

这对于那些追求成佛的大乘佛教教众来说,无疑是残酷的。不管你怎么修炼,你也没有办法成佛,即使到了五十六亿年之后,佛的接班人都早已指定。

所以大乘佛教对这一教义进行了延展,反正翻译、传达、糅杂中国文化中改动的地方多了去了,老百姓也不知道什么才是原始教义,这才出现了诸多佛祖。

所以,佛实际上是佛教的创立者,于思想上是觉悟者。

那么,佛、菩萨、罗汉是不是在思想觉悟上的高低来区别他们呢? 并不是。

区别他们的不是“悟”,而是“行”。

佛学从根本上讲就是一套知识体系,因为与宇宙、生命、人生有关,所以其实是哲学思维。它在知识和哲学这个层面上,和我们所熟知的任何门类的知识体系,并无区别。

佛、菩萨、罗汉在对佛教义理的领悟,在对自身精神思维的开悟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他们开悟之后的行为。

就好像我们领悟了一门知识,或者说有了自己的创建之后,采取哪种行为方式决定了我们能得到哪个称呼。

佛教中佛、菩萨、罗汉、和尚有什么区别

比如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从学术方面来说是一种肯定,更关键的是她的发现挽救了成百上千的生命。这种开创出自己学科方面的理论建树者,并著书立说、普惠万民就是“佛”的方式。

而医学界人士掌握了屠呦呦的抗疟治疗方法,不断改进配方,进入医院,实地治疗病众,这种行为,就是从理论走向实践。而这些医务人员、教师、一线工作人员在抗疟战场中,渡万众于苦难,这就是“菩萨”行径。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这种方法,只是用于自身,并不在乎他人如何,也没有将自己领会的知识传达出去,这种行事方式,就是“罗汉”。

罗汉是自给自足者,是学而为己者。

菩萨是学习领悟,同时还渡他人者。

佛是自我领悟,开创先行,普惠万民者。

佛教中佛、菩萨、罗汉、和尚有什么区别

老百姓对菩萨的情感,要甚于佛祖,因为佛祖属于光说不练,而菩萨是真办事儿。这就是为什么观音菩萨的信众多,因为他亲力亲为。

说得世俗些,就是典型的“县官不如现管”。佛的道行深,但是他不管我,而菩萨却会来帮助我渡过灾难,我当然拜菩萨了。

至于罗汉,老百姓基本无感。因为罗汉是不管事儿的,只顾自己心里明白透亮,所以罗汉又叫“自了汉”。

因为老百姓感兴趣的并不是佛教义理知识,而是谁可以保佑我发财致富,或者帮助我从当下的心灵困境中挣脱出来。佛离得太远,罗汉不搭理人,只有菩萨在定义上是愿意帮、也能帮助信众的觉悟者。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