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名很重要的科学家。一个是杨振宁,一个是,杨振宁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其特殊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很多的人都认识杨振宁。对于李政道大部分的人是不认识的,其中的原因应该就是李政道过于低调吧,其实李政道是一个在科学研究上很有成就的科学家。
当年的李政道是和杨振宁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只是杨振宁比李政道的知名度要高一些。和杨振宁一样,李政道也是去美国求学,最后留在了美国。李政道从小就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开始钻研物理学,并且立志于将物理学发扬光大。
一、有着极高荣誉的物理学家
战争时期,李政道就读于,西南联大当时聚集了众多学者,而这也奠定了将来中国科学发展的基础。李振道在西南联大学习了几年,将物理学融会贯通。
由于当时中国还是战乱社会,对于一个一心一意研究学术的科学家来说,外界环境是不允许的。就算是建国初期政治环境稳定了,可是中国当时的技术,并不能支持李政道的研究,如果继续留在中国,那么他的学术研究估计并不能取得太大的成就,他陷入了曾经和杨振宁一样的困难抉择中。
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李振道去了美国,他在美国大学里面开始了自己物理学的研究,也就是在此时,他发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和杨振宁一起拿下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了更加方便自己的研究,李政道加入了美国国籍。
有一些人不明白,仅仅是做一个研究而已,为什么要加入美国国籍。其时加入美国国籍可以给李政道带来更多的方便,首先因为是中国国籍,美国人自然会有所提防,加上当时独特的政治环境,拥有一个美国国籍在美国将会很方便。
二、加入美国国籍
李政道就是这样想的,尽管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美国人,但他无时无刻想的都是回到自己的祖国。战争结束过后没多久,就爆发了美苏冷战,中国成为了美国的对立面,当时美国对中国实行了战略封锁,我们出不去,外人也轻易进不来,当时的李政道被这样的局面困住了。
慢慢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好了起来,伴随着尼克松访华的一系列事情发生,中国和美国之间也开始了经济交流。李政道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回国机会,如果这时候不回国,那么将来的她想要再回国就是难上加难了。在宣布中国和美国签订贸易条约的那一天起,李政道就决定收拾收拾回家了。
回到国内之后,他首先来到的就是一些高校,他仍然挂念着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他也致力于将自己研究的物理学带回国内,教授给更多的孩子,当时他参观了很多的高校,不少的学者都对他有印象。
李政道回国,这件事情也被我国的高层领导人知道了。第二天,李政道就收到了一个消息,说是毛主席想要见他一面。这让见惯了大场面的李政道突然有些心慌,能够受到主席的接见,这是多么大的荣誉,他在学术上可谓是一帆风顺,什么惊涛骇浪都经历过,但被毛主席这样的大人物接见还是第一次。
三、和毛主席会面
两个人一开始见面的时候,李政道十分的紧张,为了缓和紧张的气氛。毛主席就开始了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唠家常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毛主席主动地问李政道来自于哪里,李政道说自己曾经是上海人。而这个时候主席开了一个玩笑,他问李政道,竟然有上海,那有没有下海呢?开始的时候,李振倒是懵了一下。
他并不知道毛主席这句话是何意,而之后毛主席爽朗地一笑,说下海是个镇。很快李政道也发现了,毛主席只是在和他开玩笑,也是因为这次的玩笑,让两个人从紧张的气氛中缓和了过来。两个人相谈甚欢,还对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提出了很多的建议。
李振道即便是美国国籍,但他永远都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是他永远都不曾忘记的,就算是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李振道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国内,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李政道和杨振宁在国内的风评截然不同,这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离开了祖国,但是却能够不忘本,这打脸了多少留学生,况且以李政道现在的水平,就算是不用回中国,也能够受到很好的待遇。可是他始终不会忘记的是祖国的培养。他知道如果不是祖国,奠定了他对于物理学的热爱,那么今日的李政道也不会如此优秀。
做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留学生去了国外之后,就不愿意再回复他们,总是会被外界的一些思想所吸引。诚然,努力向上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向上爬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本源,忘记了自己的根,这就是不可取的。
四、总结
一个人只有永远记得自己的身份,才不会迷路,也同样的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努力,才能够不偏离方向。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要始终都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如果连这个东西都记不住的话,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
一个人如果忘了自己的根,只知道追寻梦想,就此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承诺和誓言,这样的人在未来注定也不会有大成就,他们也同样会被其他的利益所吸引,做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同样,希望所有人都能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