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伤寒六经》的病理根据

伤寒六经的病理根据

伤寒六经病,不是別的东西,而是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依据不同病性和不同病位而分化的六个特殊的病理阶段。由于不同的病理性状和不同的病理部位规定了病理过程的病理特性,也决定着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便是作为临床辨证法的六经分证的实际意义。这也是伤寒六经与其他任何六经相区别的根据。

伤寒病理过程依据阴、阳不同的病理性状分化为两类:即阴性过程与阳性过程。例如仲景以发热与恶寒为阴阳病性界说。他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根据体温升高发热是功能亢进、代谢增高的表现,确认为阳性过程。根据体温不足而恶寒是功能衰退、代谢减低的表现而确认为阴性过程。仲景以发热与恶寒的表现辨认伤寒过程的阴、阳性状,正是根据内经“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的临床应用。伤寒六经病中,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皆有发热,为阳性过程;少阴、 太阴、厥阴三经皆有恶寒,为阴性过程。在阴阳两类过程中,仲景又根据发生病理反应的不同部位,分阴病阳病各为三个不同过 程:病理反应在体表部位,在阳性过程中为太阳,在阴性过程中为少阴;病理反应在胃肠部位,在阳性过程为阳明,在阴性过程为太阴;病理反应在气机部位,在阳性过程为少阳,在阴性过程为厥阴。伤寒病理过程发展的长途中,就是依据阴阳病理性状和表、里、气机病理部位而分化为六个不同的病理阶段,是为伤寒六经病。仲景的六经病提纲正是反映了六经病理性状和病理部位。所以六经提纲也正是六经病的病理界说。例如太阳提纲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疼而恶寒”。伤寒病理过程是机体对生物病原体的抗御过程,脉浮为血管扩张浅出、血流充盈,体表组织血流增加。伴有发热恶寒头疼是表明抗御反应在肌肤经脉组织部位。病在身体之表,仲景称为表病。由于脉浮发热显示了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所以是表部位的阳性过程。表部位的阴性过程为少阴病。例如,少阴提纲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仲景文例言简意赅,凡说无热恶寒即为阴病,凡说阴病即赅无热恶寒。少阴脉微细,乃因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血管因而收缩,表现沉微细弱,病机为气虚血少。体表组织因供血不足而体温低落。脑组织因贫血而出现神志不清的欲寐状态。少阴病表现了抗御过程中体表组织功能衰弱与体液不足的状况。这正显示了表部位的阴性病理过程。

太阳病与少阴病由于是同一表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它们又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如“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这是太阳因汗多亡阳造成向少阴发展的例。又如: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这是少阴病与太阳之过渡阶段中偏属于少阴的例。少阴病以体表功能衰退为依据,不应发热。但脉沉已表明经脉之功能衰弱,虽反其常而有微热,但仍不失少阴的内在根据。从正反两面看,太阳与少阴是伤寒表病位依据功能盛衰而分化,又依据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的阴阳两性病理过程。

阳明病是伤寒胃肠病位的阳性过程。如阳明提纲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胃家赅言胃肠,“邪气盛则实”。阳明赅发热,胃肠为躯体的里面。所以仲景称阳明为里病,亦是与表病相对而言。提纲中胃家指出病位,实乃是邪气盛而正气充实之谓,这正是阳明病的特征。阳明提纲指出了胃肠病位的阳性抗御过程。

胃肠病位的阴性过程为太阴病。如太阴提纲说:“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疼。”又说:“太阴为病脉弱。”弱脉是沉细无力之象,乃气虚血亏的脉征。在气虚血亏的状况下而吐利腹疼自是胃肠病为阴性病理过程。

阳明与太阴是同一胃肠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的两性过程。在症状表现上俱是阴阳相对的性质。如阳明发热而渴,太阴手足冷不渴。阳明大便硬,太阴自下利。阳明脉洪大滑数,太阴脉沉细无力。太阴与阳明也因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例如:“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也。”这是太阴病胃肠功能增进而转化阳明的例。再如:“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不止者死,利止者愈。”这是阳明病伤害胃气而致胃肠功能衰退而转化太阴的例。

少阳病是气机病位的阳性过程。少阳提纲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说: “伤寒脉弦细……属少阳。”在现代医学中,口苦为胆汁代谢失常所致。脉弦细为血管收引而张力增大。实践证明: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抑制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唾液分泌粘稠。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促进胃肠运动及胆囊收缩,唾液分泌稀薄。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可使血管收缩,而副交感神经则使血管舒张。少阳病的口苦咽干脉弦细,显然为交感及副交感神经活动的调节失常所造成的结果。祖国医学对推动脏腑、经络、营卫生理活动的动力是称之为气机的。因为少阳病理过程中机能表现为亢进,所以少阳病为气机病的阳性过程。

厥阴病为气机病位的阴性过程。厥阴提纲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消渴见于糖尿病,糖尿病与胰腺胰岛素的分泌障碍有关。气上撞心是一种强力撞击感的心悸,见于神经血循环性衰弱证。心中疼热见于心肌坏死的进程中,饥而不欲食乃胃的强烈收缩造成的饥感。而交感神经活动可使心跳加快,使冠状血管舒张,副交感神经活动则抑制心跳和收缩冠状血管,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显然,厥阴病亦是与植物性神经调节障碍有关,据此,厥阴病乃为气机病的阴性过程。

厥阴与少阳病由于是同一气机病位的阴阳两性过程,所以它们也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例如:“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饮食,烦躁数日,小便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再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前例可知少阳见厥是机能减退而向厥阴发展,欲得食为机能复常而病愈。后例少阳脉弱为气虚血亏向厥阴发展。因微热见厥而知气机呈虚性障碍。从以上两例已见少阳病机能衰退即入厥阴,厥阴病机能复常则还出少阳而愈。在少阳病理过程中,已潜在着转化厥阴的机理,如少阳病之往来寒热,在厥阴为厥热胜复;少阳病之咽干,在厥阴为消渴;少阳之或有的心下悸,在厥阴为气上撞心;少阳之胸中烦,在厥阴为心中疼热;少阳之默默不欲饮食,在厥阴为饥而不欲食。少阳与厥阴终于因是同一气机病,所以因机能进退而相互转化。两经证状之间也是阴、阳与微、甚之不同。

太阳与少阴,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是同一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又依功能进退而相互转化的阴阳两性病理过程。太阳、阳明、少阳是同一阳病性状在不同病位的反应;少阴、太阴、厥阴是同一阴病性状在不同病位的反应。三阳病之间因邪气增长而次第传变;三阴病之间因正气消减而两阴合并。如太阳邪盛传变阳明的例:“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撤,因转属阳明也。”太阳传变少阳的例如:“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胁满疼者,与小柴胡汤。”少阳传变阳明的例如:“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此外,在三阳传变过程中,尚有两经或三经合并的过程。例如太阳与阳明合并病,太阳与少阳合并病,少阳与阳明合并病,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并病等等。在阴性病理过程中的合并病如太阴与少阴合并:“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又如:“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两阴合并表里虚寒多为危证,所以三阴合并过程, 实际上难以存在。

《伤寒六经》的病理根据

总之,病理的阴、阳性状,是器官功能盛、衰在病理过程中的表现。所以阴、阳病性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处于病理中的器官组织,在功能上的进退变化,即是病性的相互转化。表、里、气机病位,由于它们的生理功能各自不同,所以它们在病理过程中,有各自特殊的病理和各自特殊的证状表现。它们又由于是体液相通与神经相连的整体中的三个部份,所以在病理过程中,因邪气过盛而次递传变和正气消弱而两阴合并。伤寒六经病,是以不同的病性、病位相区分,又以同一的病性、病位相连接的一个伤寒病理发展过程的整体。

在生理过程中,组织器官的形质与功能是统一的。在病理过程中,病位和病性也是统一的东西。病性和病位的统一体即是病机。《内经·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无不是病位与病性的合成。伤寒六经病,无疑是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的六个不同的阶段;而确立此六个病理阶段的根据正是病位、病性的特殊性质。同时病位、病性的特性正是伤寒病理过程本身发展规律的反映,正因为伤寒六经病的区分和转化是以其内在矛盾性质为根据,也就是以病性的分化和转化,病位的转移和合并等为其发展变化的根据,所以它才能够成为伤寒病的科学的辨证治疗系统;才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经得起千年实践的检验!这样的东西只有伤寒过程自身所独有,难道可以从它本身以外的什么六经中找得出来吗!

《伤寒六经》的病理根据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