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足够好的父母:想要和孩子关系好,你得学会给予孩子5大成长空间

足够好的父母:想要和孩子关系好, 你得学会给予孩子5大成长空间

2021-12-22 阅读数:5199

近日,南京有一博士“虎爸”竟然逼着上一年级的儿子和还在读幼儿园的女儿学习高等数学和文言文,动辄学到深夜,孩子不愿意的时候,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对一双儿女进行谩骂,甚至殴打。孩子的妈妈实在是受不了,便求助法院申请未成年人安全保护令,禁止这位疯狂的爸爸伤害孩子。

此事一经曝光,众多网友纷纷谴责爸爸的书都白读了。都博士了,却一点也不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拔苗助长是要把孩子“卷死”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但方法要恰当,别把孩子的童年毁掉。焦虑背后,其实是成人对未来的深深恐惧。

想要培养出一个自带光芒的孩子,首先我们要成为更好的父母。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根源一定在家长身上。资深儿童心理咨询师刘颋颋博士在10余年的心理咨询中,接触到了很多“问题孩子”,她发现很多父母陷入了误区,只会不停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而不会反思自己。于是,她总结了一套“空间育儿法”,教会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并将心得写进自己的新书《这样和孩子相处:给孩子足够好的原生家庭》里。

空间与容纳

刘颋颋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儿童发展及亲子关系,在书中引入一个比喻:空间和容纳。简单来说,就是在个体的内部世界有一个“容器”,它容纳或拒绝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活动,在亲子关系中,也存在一个“容器”。爱的模式存在于妈妈和婴儿的关系中,他们都能通过容纳和被容纳的体验共同成长。

通常养育孩子时我们要准备好一个外在空间,也就是房子。孩子在里面吃喝拉撒睡,感受到最原始的爱。其次还需要一个内在空间,也就是说父母的内心要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孩子的一切。如果我们自己内心里有一大堆垃圾没有处理,根本没有平静的心情去养育和面对孩子。所以,做好父母的前提是,先要做一个“足够好”的自己。

所谓“足够好”的自己,内心要是笃定的、自信的。尤其是妈妈们。不少女人在生了孩子后,做起全职妈妈,而后与社会脱节,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妈妈的控制,稍不如意,孩子便成了妈妈负面情绪的发泄对象,亲子关系紧张。这是一种深深的悲哀。妈妈没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在被尊重的前提下才能与他人产生联结。

刘颋颋在谈到心理空间的两个维度时是这样说的:

心理空间的第一个维度:开放与界限

心理空间的第二个维度:符合他人要求和保持独立个性

也就是说,孩子除了有时从成人那里获取信息、获得支持与反馈外,他也需要保持独立的空间界限。父母要允许孩子“与众不同”,放下内心的期待与评价,真实地面对其个性。把孩子当成一个大人来看待,放下面子和架子,亲子关系才能更融洽。

期待与落差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最初我们成为父母只是源于一种生物本能,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成年人时时刻刻在面临挑战。孩子从天使到魔鬼,只在一瞬间。尤其是辅导作业,上秒母慈子孝,下秒鸡飞狗跳,情绪崩溃的父母,嚎啕大哭的孩子,彼此都深受折磨。这一切皆因为我们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期待,我们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安排孩子的未来,而孩子却只想成为他自己。

当孩子的状态和父母的期待差异较大,而父母又不愿意调整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时,就会发生不可调和的亲子矛盾。

刘颋颋列举了3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无法放弃的家族期待

第二种:不可能满足的成就期待

第三种:无法承载的创伤

比如说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满心期待一个男孩的降生,结果却生下来一个女孩。那么这个女孩一出生就背负原罪,整个家庭在对待她的态度上,就会让女孩感受到嫌弃与敌意,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再者,家长从小就希望孩子出类拔萃,教他很多东西,像南京那位博士虎爸一样,他们对孩子的期待过于强烈时,就看不见孩子本身的真实状态,发自本心的理解和共情能力也为零。

最后一种比较特殊,如果家庭中前一个孩子因为意外而死亡,那么后一个孩子则会被迫承担不属于他的重压,电视剧《不惑之旅》中的叛逆女孩沐嘉从小就被妈妈王忆如当成姐姐的替身,王忆如动不动就往沐嘉的伤口撒盐,指责她事事不如姐姐,母女之间见面就吵,沐嘉内心伤痕累累。

养孩子,没有不期望孩子好的家长。但这种期待要合理,不与孩子的真实状态相悖才是正确的。如何发现自己的期待是否过头呢?刘颋颋建议大家观察以下生活细节:

  • 给孩子买衣服。买衣服你是依据自己的审美还是尊重孩子的个性?

  • 给孩子的礼物。你买的礼物是孩子期待中的吗?你了解孩子的喜好吗?

  • 给孩子购买的书。这些书符合孩子的年龄段吗?是不是过分强调成绩而忽略情感和兴趣?

你给孩子买的东西能够反映出你对孩子的内心期待,现在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期待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如果没有,请反思。

足够好的父母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彼此独立的、相互陪伴的。父母要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有事业、有爱好,内心充盈情绪平稳。这样才能做“足够好”的父母。生活中“足够好”的父母会给孩子创立5大空间:

共情空间

分享空间

规则清晰的空间

引领的空间

发展的空间

这里分享一下共情空间的内容。刘颋颋认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关系良好,规则才能得到执行。想要和孩子关系良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共情孩子。

共情的要点有3个:

  • 理解孩子的情绪与需要

  • 认识孩子独特的气质

  • 选择与孩子年龄适配的方式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的性情平稳,有的则比较敏感,父母需要接受孩子先天的气质,并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养育。再则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共情,比如通过看到年幼的孩子哭泣,抱过来哄哄,大孩子不开心,一言不发,就坐到他身边问问:“你今天看上去不开心啊,发生什么事情了?”从情绪方面共情孩子。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则需要思维层面的共情。如何共情,并没有定规,只要你足够用心。

共情背后,有一个“容器”和“镜映”的概念。

当我们试图共情孩子的时候,我们首先会像一个容器,将孩子的情绪容纳到我们内心,然后尝试理解它、体验它,然后我们就像一面镜子,将我们体验到的内容反馈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容纳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能力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刘颋颋受过极为专业的系统训练,咨询经验非常丰富,书中还是很多育儿方面的干货,非常有启发性。这本《这样和孩子相处》受到了武志红的大力推荐。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跟孩子相处的秘诀,不妨一看。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