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剂神曲治鼾证
神曲为面粉和其他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古代酿造神曲,认为以(农历)五月初日,或六月初日,或三伏日的时日为佳,李时珍言:“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但现在也并不限于上述时日,以热天酿造为宜。
神曲味甘、辛,性温。其为
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子切碎,杏仁、赤小豆研末,和入麦麸、白面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功效,因由6味药组成又名六神曲。
神曲的主要功能是消食导滞,一般炒用。炒神曲是取麸皮撒匀于热锅内,起烟后将神曲倒入,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或不加麸皮,炒至黄色亦可。焦神曲是取神曲置锅内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取出,略喷些清水,放凉。
现在认为六神曲麸炒品和焦炒品均能较好地促进胃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因其含有多量酵母菌和复合维生素B,故有增进食欲、维持正常消化功能等作用。神曲的消食作用稍弱于山楂,但
此药有一特点,即能帮助金石矿物类药物的消化,所以古代应用矿物药物时,也常于方中常加入神曲,如磁朱丸。 从临床使用来看,神曲具有制止打鼾的作用。
打鼾俗称打呼噜,是指睡眠之中的人喉里发出鼾声,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其司空见惯,有人甚至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打鼾其实是健康的大敌,久鼾成病,因为打鼾使睡眠时的呼吸反复暂停,易造成大脑、血液缺氧,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占生命1/3的时间。打鼾既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别人休息。
笔者体会,治疗鼾证,
神曲、葶苈子为首选之品。
鼾证产生的原因与痰有关,葶苈子善治痰证;而鼾证又与气道壅阻有关,神曲虽为消食之品,却有畅通气道的作用。笔者喜将二药配伍,并且大剂量使用。
神曲消食作用比较平和,单独使用作用不显,在消食药中不作为首选之药应用,但配伍山楂、麦芽(即炒三仙)后作用加强。由于此药能够帮助金石矿物类药材的消化,所以在处方中有矿物药材时,笔者则喜加用神曲。因为此药兼有微弱的表散作用,故外感表证而食欲不振时可选用之,而此种情况尤以小儿患者多见,所以对于小儿多加用之。
2、
葶苈子为治鼾证首选之品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种子。
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汉代张仲景认为“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伤寒论》第6条)。此是说打鼾会导致语言难出。笔者遍查古代文献,未发现有关鼾证治疗方面的论述,其原因可能是古人认为打鼾没有必要治疗,或者认为睡眠打鼾是睡得深沉的意思;再就是病家打鼾,并不找医生治疗,以至于古今用中药治疗鼾证者鲜见。
以葶苈子治疗鼾证,古代文献并无记载。打鼾会导致头痛头昏、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等。同时,还会导致心理压力较重,睡眠时精神紧张,工作和学习时昏昏沉沉,丢三落四,面色萎黄、皮肤粗糙、肥胖臃肿、口臭口苦等。因打鼾会影响同室之人的睡眠,进而可导致人际关系不融洽。
鼾证有实证和虚证之分。
实证的主要病机为痰湿、瘀血阻窍,脏腑功能失调,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密切。如肥胖者多因嗜食膏粱厚味,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以致体态臃肿,痰湿上阻于气道,肺气不利,呼吸功能失常,出现鼾声如雷、呼吸暂停。
虚证的主要病机也与痰湿有关,其鼾声多低沉,夜间憋醒次数较多,伴有神疲乏力,夜尿频多,盗汗,记忆力下降,腰膝酸软等。
治疗鼾证主要从痰湿入手。在多年的临床中,笔者发现治疗鼾证应首选葶苈子、神曲,因葶苈子具有良好的泻肺祛痰的作用。《金匮要略·痰饮咳喘病脉证并治》有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不得息”的记载。
葶苈子是治疗饮邪阻于胸膈而致痰涎雍塞、肺气不利、胸闷喘咳、呼吸困难的要药。平时鼾声不是很严重者,可以用葶苈子15g、大枣20g煎水或泡水饮服,坚持应用1周。
临床应用中,
将葶苈子与大枣配伍应用,既能达到泻肺作用,又能防止葶苈子的作用太强而伤正气。从现在使用情况来看,此药对于咳喘痰多,痰涎壅盛者效果很好。据黄宫绣《本草求真·卷五》记载,葶苈子的泻水作用很强,可大泻肺中水气,药力不亚于芒硝、大黄。临床使用葶苈子时也并不一定要配伍大枣,只是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配伍大枣可以防止损伤正气。
笔者体会,
以葶苈子3份配伍半夏二份、炒白术1.5份、石菖蒲一份、焦神曲3份后治疗鼾证作用更佳。临床治疗咳嗽、喘息,葶苈子应为首选,其较杏仁止咳平喘作用迅速。有泡沫痰涎时更应选用葶苈子;若喘息症状较重,还可以加大剂量,用20~25g。葶苈子上可泻肺,下可利水,用于水气不行之水肿胀满,尤善治胸腹积水,如逐水破结,治心胸水饮之大陷胸丸(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治腹部水肿之己椒苈黄丸,均取葶苈子泻水以治胸腹部水饮病证。古代本草记载葶苈子泻水作用强,此药即使稍大剂量(一般20g)也未偾事。
打呼噜的6张方
鼾眠又称为鼾睡、鼾卧、打鼾、打呼、打呼噜等。是指在睡眠中经常因气道不畅而鼾声响亮,时断时续,并伴有失眠或白天嗜睡的一种病症。
鼾眠是在睡眠过程中,肺系气道不畅,呼吸节律改变,呼吸困难,呼吸暂停,人体呼吸功能发生了障碍。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肺气虚是鼾眠的病本。一般认为鼾眠主要责之于肺脾,肺脾气虚,治节失守,呼吸不利,引起鼾眠;肺开窍于鼻,肺窍不利可引起鼾眠;肺系不利亦可引起鼾眠。此外,心肺有热,痰热壅盛,瘀血阻滞,阴阳不和等原因也可以产生鼾眠。治疗鼾眠,一般多采用补益肺脾、通窍宣肺,清热祛火,化痰祛瘀,调和阴阳等治疗原则,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脾肺气虚
临床表现:鼾睡声重,时断时续,或呼吸停顿,精神疲倦,气少懒言,纳谷不馨,食后腹胀,大便溏薄,
选方用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黄芪、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炒枣仁、甘草。
二,鼻窍不利
临床表现:夜寐不安,鼾声响亮,断续不规则,鼻塞不利,流涕,喷嚏,鼻痒,或有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稍浮。
选方用药:苍耳子散(《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味。
苍耳子、辛夷、香白芷、薄荷、菖蒲、桔梗、川芎、甘草。
三,肺系壅塞
临床表现:夜寐不实,鼾声如雷,咳嗽气憋,咽喉不利,或见乳蛾肿大,声音重浊,舌淡暗,苔白或腻,脉滑而弦。
选方用药:白牛宣肺汤(经验方)加减。
白僵蚕、牛蒡子、白杏仁、前胡、桔梗、荆芥、川贝、赤芍、玄参、牡蛎、甘草。
四,痰火闭肺
临床表现:夜卧不宁,鼾睡声洪大,喉中振动,胸中烦热,痰黄而黏,不易咯出,咳嗽喘促,但头汗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鼻息灼热,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选方用药:礞石滚痰丸(《丹溪心法》引王隐君方》)加减。
青礞石、沉香粉、大黄、黄芩、瓜蒌、半夏、黄连、胆南星、枳实。
五,阴阳失调
临床表现:夜寐不安,辗转反侧,鼾声震耳,胸胁满闷,心悸易惊,自汗盗汗,困倦乏力,易感冒外邪,恶风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选方用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加减。
六,瘀血阻滞
临床表现:鼾睡声重,睡卧不宁,头痛如刺,头昏而沉重,胸闷憋,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舌质暗滞,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选方用药: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麝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红枣、菖蒲、郁金、牡蛎、黄酒。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