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吉赓(1929年—),男,汉族,江苏南通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先生出身于中药世家,少年时代从父学习中药采购、炮制和配方,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1947年进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前身)学习,受当时名医丁济万先生的影响较大。1949年学成毕业,在浦东东沟镇悬壶。行医期间,他深感祖国医学宝库博大精深,但长期以来多凭经验世袭相传,缺乏有系统的深入研究,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中医很难有发展和突破。为此,在1952年又考入北京医学院深造。1957年毕业后,在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后改为曙光医院)工作,其间又受到童少伯、黄文东、程门雪、张伯臾、张羹梅等诸位前辈指导,精研医经,博采众长,中西合璧,突破创新,孜孜不倦。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童少伯先生指导下,对慢性肾炎、尿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探讨,并参加编写《慢性肾炎的中医理论和治疗》一书。60年代中期,在急诊工作中,参加研制银黄片、抗炎灵的工作。从70年代起,潜心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的临床和研究,76~78年参加的“慢支病人皮泡液巨噬细胞扫描电镜观察”,74~78年参加“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阴阳学说”导研究;以及87~90年主持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肾虚本质及补肾益气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除临床和科研外,长期担任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并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充实到中医内科教学中去,编著了《中医内科临床手册》、《现代中医内科手册》、《临床》等书,先后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2篇,在医院科研论文汇编上发表论文12篇,还四次参加国际和地区中医学术交流会,登台宣读论文。先生还指导了四位硕士研究生,四位学术继承人的学习,既严格要求,又热情传带,培养了一批后继人才,为中医事业作出了贡献。先生是上海第二届,全国第二届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1997年评为上海名中医。
学术观点 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要点1.定主证,辨病情轻重
首先通过详细问诊,了解咳、痰、喘、哮的轻重程度,确定主证,以便抓住主要矛盾。其定性、定量标准按《慢支诊断标准》。
2.定病位,辨脏腑所在
根据病史长短,发作时咳、痰、喘、哮的程度及缓解期的症状,可定肺、脾、肾所属。在肺者,以咳为主,痰不多,无明显气急,能迅速控制,病情较轻。在脾者,咳而痰多;在肾者,咳痰甚动则气喘,缓解期也气急明显,此属重证。
3.定病期,辨标本虚实
慢支根据病程可分三期,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慢性迁延期虚实加杂,临床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4.定病机,确定治则治法
根据主证、病位、分期,而定病机,确定治则治法。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根据咳、痰、喘、哮的轻重程度及寒热之别,咳甚者治咳为主,或以宣法,或以肃法,或宣肃并用,日久可用敛肺止咳或三法同配;痰多者,以化痰为主,或以温法,或以清法,或温清并用;咳喘甚者,以平喘定哮为主,或以温肺散寒,或以清热宣肺,或以解痉通络。慢性迁延期扶正达邪并用。临床缓解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予益气、健脾、补肾为治,又应辨脏腑、阴阳虚损之理,或予助阳为主,或以滋阴为主。
5.定方剂,确定专方专用
在上述基础上,根据肺系疾病的特点,确定专方专用。这些专方都是先生在大量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如急性发作期治咳用加减止嗽散,化痰用加减泽漆汤,平喘用加减麻黄汤;慢性迁延期可用上述方药合玉屏风散、六君子汤、血府逐瘀汤,麦门冬汤加减;临床缓解期可用仙灵合剂、合剂。
6.定药物,确定剂量变化
先生按咳、痰、喘、哮的症状轻重,寒热,分期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和剂量,其中尤以麻黄、、泽漆、、、半夏等的剂量变化较大,有独到之处。
7.定疗效,确定用药进退
在急性发作期,一般用药3-5天后见效,如果有效,病情较轻,则守原法逐邪。如果疗效不明显,则考虑三个方面的原因:(1)辨证是否正确?(2)选方是否针对?(3)药物选择及剂量是否适当?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当病情进入慢性迁延期,则可减少治标药而加入固本药,不必等病邪全尽后方施补益法。
8.定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通过四诊,对病情的轻重程度及发病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确定单纯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还是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一般的病人,通过正确的辨证施治,可以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加以控制。对年老体弱,气急明显,心跳快,感染严重的病人,要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一些特殊病人,如已曾经用过大量抗菌素及止咳平喘西药或中药,病情未减轻者,要仔细查找病因,分析病机,正确辨证,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常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二、重视肺脾肾气理论痰饮阻肺是慢支、哮喘共同的发病机理;肾虚是慢支,哮喘的发病本质;善用经方,灵活变通:
(一)重视肺脾肾气化理论
人体津液的产生,输布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肺、脾、肾、胃、大小肠、膀胱等脏器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体内的津液,来源于胃受纳的水谷,水液的运行,与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有关。肺主宣发,朝百脉而主一身之气,肺气充沛,则能把脾气上散之精气输布全身,以熏肤、充身、泽毛;肺又主肃降,通调水道,将水液下输膀胱;肺还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宣肃,有助大肠的气化传导功能。脾(胃)主运化,蒸津液,使肺肾生化有源,此乃脾为中流砥柱,有承上启下职能;肾系命门,内寓真阴真阳,主一身之水液,胃的受纳、脾的运化、肺的宣肃,均需肾气的温煦、推动,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更离不开肾的“气化”功能。人全生化不息,源于命门之火,脏腑润泽,赖于真阴之水,而三脏之间关系密切,相生相g
“火生土,土制水,金水相生。”肾又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主通利,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由于肺脾肾等脏分别隶属于上中下三焦,所以古人把体内津液的升降,出入道路称为“三焦”,把津液的产生、输布和排泄的代谢过程,统称为“三焦气化”,三焦气化过程中,以肺脾肾的功能正常最为重要。
(二)痰饮阻肺是慢支,哮喘共同的发病机理
先生认为,慢支、哮喘在临床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哮,属于中医“痰饮”、“咳嗽”、“哮证”、“喘证”的范畴,而肺脾肾气化失调,痰饮阻肺是其共同的发病机理,也是“异病同治”的基础。导致本病的发生,有内外两个因素,外因是邪,内因是虚;痰饮阻肺是标,肺脾肾功能失调是本;初起阳虚阴盛,久则痰饮化热,进而阳损及阴;反复发作,导致气血失调,甚至出现心脉瘀阻。
风寒---------- 上焦不治 -------- 肺失宣肃,输布失职,津化为痰饮
暑湿---------- 肺失宣肃 -------- 六淫外邪引动宿痰伏饮
燥火----------
寒湿下受------ 中焦不治 -------- 中阳受遏,脾失健运,津液聚成痰饮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 精不布肺,土不治水,停饮积痰
先天不足------ 下焦不治 -------- 肾阳水不化气,火不生土,水泛为痰饮
后天失调------ 肾气不化 -------- 金水不能相生,肺肾阴虚,形成阴虚痰饮
久病年老------ -------- 膀胱通调水道不利,促进痰饮内停
(痰饮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肾虚是慢支、哮喘的发病本质慢支、哮喘均以病情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特点,哮喘病有宿根,常因先天肾气不足。慢支以老年人多见,迁延难愈,故虽以咳嗽、咳痰、喘息、哮鸣的肺系症状为主,其本质在于肾虚。《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先生通过研究发现,慢支“肾虚”客观上反映在性激素水平、细胞免疫功能、肺通气功能的明显下降,而现代研究也证实哮喘病人无论有无肾虚见证,皆存在“隐藏性肾虚证”(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低下)。这是病情反复发作的根源。故对慢支、哮喘病人,在迁延期和缓解期,补肾益气,抗复发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根据“金水相生”、 “培土生金”、“精气互化”的理论,在治本药物选择上,辨别阴阳,偏阳虚者,以仙灵脾,,,续断温肾助阳为主,配以功劳叶滋养肺脾之阴,加、健脾益气,全方温阳益气补肾,有温而不燥,阴中求阳,补气生精之妙。偏阴虚者,以生、女贞子、功劳叶滋阴补肾为主,配以仙灵脾、续断温肾助阳,加、补养气血,全方滋阴补肾益气,补而不腻,阳中求阴,精气相生。两方既能使肾脏精气来复,又能健旺脾运,补益肺脏,正气得以恢复,减少咳痰喘哮的发作,使病情缓解直至消除。
四、阴虚痰饮证的病脉证治先生认为痰饮病早期多为“阳虚阴盛”,但由于长期咳嗽,大量痰液排除出,日久津液耗损;或由于痰饮郁而化热,耗伤津液;或由于反复感受风热或燥热之邪,损耗津液;或由于经常使用激素或平喘药物,而产生阴虚火旺之象;所以痰饮病日久,可以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并有痰饮内阻之候,先生将这类征候称之为“阴虚痰饮证”。常见症状为:慢性咳喘日久,咳嗽,痰多或不多,咯吐不畅或易咯,可伴气喘,胃纳欠佳,口干不喜饮或喜热饮,大便多偏烂,或稍进寒凉则为腹泻,形寒烘热并见,自汗盗汗均有;苔花剥或少苔,或少津,舌质淡暗或暗红,有裂纹,脉细弦或带数。其中以舌质和舌苔为阴虚痰饮证之阴虚辨证要点。治宜益气养阴化痰肃肺,《金匮》麦门冬汤合泽漆汤加减。常用药:麦门冬、、南沙参、制半夏、泽漆、、紫菀、款冬花等。若伴气急,喘鸣,可加、麻黄;若伴痰多,可加苏子、白;若伴痰粘不畅,可加竹沥、海蛤壳;若伴咳多,加、天竺子;兼痰热加、;阴伤甚加、生地;纳呆便溏加、、淮;兼气血失调加丹参、郁金等。先生认为此证乃虚实夹杂,不能因为阴虚而大量使用养阴滋腻之品,而以甘寒养阴合健脾生津之品,使脾旺而津液输布正常,肺津得复,痰饮得化。
证治经验 一、咳嗽的诊治心得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咳嗽辨证首分外感内伤。外感咳嗽,病起于暴,有六气形症可据;内伤咳嗽,大多渐积而成,每有五脏相胜、五邪相并之症;咳嗽辨证,次辨咳声清浊,痰色形质,而分虚实寒热;但久咳之人,往往虚实寒热错杂,应四诊合参,正确判断。治咳之要:治外感咳嗽,药不宜静,静则留邪不解;治内伤咳嗽,药不宜动,动虚火上浮,切忌温燥劫阴,苦寒滋腻之品。
二、治痰饮者,护固脾胃为要先生常云:“治痰饮不治脾胃者,非其治也”。痰饮的产生,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咳喘反复发作者,肺脾肾已虚,复加经常服用各种药物,更伤脾胃,往往出现纳呆、腹胀、嗳气、便溏等症状,故在治疗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的饮食、二便等情况,以审脾胃状态;调理脾胃以四君子为基础,痰湿内盛,痰多苔腻者加厚朴、、半夏、等燥湿化痰;气滞不畅,加炙鸡内金、莱菔荚、焦楂曲等消导食积;脾阳不足,胃中虚寒,倦怠、便溏加理中丸温运中阳;肝胃火旺,嗳气泛酸,加,吴茱萸,海螵蛸降逆;胃阴不足,胃痛隐隐,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者加沙参、、、芍药等养阴益胃。在治疗时应注意下列方面:1)病邪偏盛,脾胃功能减弱时,急则治标,药物选择上尽量避免克伐胃气之品,或适当佐以健脾和胃之品;2)虽病邪偏盛,但胃气大伤时,以调治脾气为主,祛病除邪为辅,冀脾胃得健,气血得生,正气复而能达邪;3)迁延期扶正达邪,先从扶脾着手,缓解期益气健脾补肾同治。
三、.治痰饮者,理气活血为助咳嗽反复发作,肺气阻塞,痰气交结,日久气滞血瘀,临证时常见病人舌质偏暗,或有瘀斑,口唇发暗,胸膺胀闷,疼痛,后期由于痰饮凌心,心阳不振,心脉痹阻,出现面、唇、舌、指甲紫绀,甚则出现喘汗欲脱,亡阴亡阳的危局。所以在应用治咳、平喘、化痰、定哮、扶正固本诸法时可以加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之品,此乃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气行血也行。早期应用,可助肺气得宣,气机升降正常,防止病情迁延;后期应用,使气血流通,脏腑功能维持正常。根据近年国内研究证明,活血化瘀法对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肺组织血液供应,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防止肺气肿、肺心病的产生,均能起到良好效果。理气之品,可选用、、厚朴、、、沉香、等。活血之品,可选用丹参、郁金、、、、川芎、、丹皮等。
用药特色 一、善用地龙,平喘治咳性咸寒降泄,具有平喘通络的功效。先生认为由于其性寒,且水煎剂和干粉口服有特殊的腥味,在常规剂量时(6~9克)上咳平喘效果不佳,若加大剂量易致消化道副作用,特别是小儿和老人脾胃功能差的患者,难以接受。为此先生不断进行剂型改革,先后用注射液、复方龙星片、口服液等治疗慢支、哮喘,取得较好疗效。
二、重用泽漆,化痰消饮泽漆,始载 《》,“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记载“泽漆苦,微寒,无毒”。《金匮要略》中以泽漆汤治疗“咳而脉沉”之痰饮咳嗽,先生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它确定是一味疗效确切的止咳、化痰药。泽漆的提取物晶Ⅰ、晶Ⅱ是泽漆中的止咳化痰单体,泽漆浸膏、泽-6粉能使痰中酸性粘多糖纤维、气管粘膜脱落上皮细胞及坏死上皮细胞减少,提示其化痰作用,D晶祛痰效果显着,D粉药理上祛痰作用很好,但腹泻副作用大。在观察中发现除D粉外的其他提取物,患者服用后易出现口干反应,说明性偏温,尤以D晶为著,有温化痰饮作用;D粉全组发生腹泻,却无口干反应,说明性寒凉,有峻泻逐饮作用。泽漆的常用剂量为30~60g。
泽漆水煎剂及浸膏经长期观察,未见有攻泻逐水作用,并且通过对心、肝、肾、造血系统的功能进行治疗前后检验,未见有毒性反应。泽漆的副反应以胃部不适、口干、头晕为主,发生率为6.08%,所以对素有胃痛、或年老体弱、脾胃虚弱者应慎用或用小剂量。曾有用药不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报道。
三、麻黄和麻黄根----宣敛并用麻黄是治疗肺系疾病的要药,既能解表,又能平喘。在使用时应注意下列问题:1)剂量:麻黄用药,因应地应时应人而斟酌定量。对城市人、体质虚弱、老人、幼儿应注意剂量。特别在慢支的治疗中,由于病人年龄偏大,且常伴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或有前列腺肥大史,用量不宜大,一般在3-6g。 麻黄量大,易耗伤肺气,并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失眠,排尿不畅,尿频等症状。故在使用前,要询问病史;对长期使用者,剂量不宜大于5g。 2)选药;发汗散寒解表,可用生麻黄,其辛散作用较强;宣肺平喘定哮,多和炙麻黄。3)麻黄与或合用,可减少其副作用。麻黄根,古人认为其专主止汗。到了70年代,有麻黄根止咳化痰平喘的报道。据先生经验,麻黄与麻黄根同用,既共有平喘宣肺之效,又能互相监制,如麻黄发汗,麻黄根敛汗,麻黄升压,麻黄根降压。对咳喘伴汗多的病人,两药经常合用。对于不能耐受麻黄者,可用麻黄根来代替。
四、蝉衣与僵蚕----祛风抗敏蝉衣,甘寒,入肺,肝经。有散风热、利咽喉、退目翳、定惊痫的功效。药理实验证明有镇静作用,能降低横纹肌的紧张度,又能降低反射反应,并具有神经节的阻断作用。,咸、辛、平,入肺、肺经。其长于熄风解痉、疏散风热、化痰散结。药理分析:所含的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并有杀菌作用。先生常用两药治疗肺系疾病,他认为两药既能清宣肺气,疏散风热,又能镇静解痉,并具有抗过敏、抗病毒的作用。疏风祛痰利咽,可配伍牛蒡子、、;清热止咳可配伍、、;咳嗽日久,仍伴喉痒,为风邪恋肺不解,可配伍天竺子、腊宣肃并用。清热平喘可配伍、麻黄;疏风凉血,利湿止痒,可配伍丹皮、白藓皮、地肤子;清热明目止头痛,可配伍桑叶、蔓荆子。
五、全蝎与蜈蚣----通络平喘,为治风要药,有熄风解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之功;,善于搜风通络而解痉,解毒止痛。临床上经常合用治疗急、慢惊风,破伤风,风湿痛,头疼,疮疡肿痛。先生常用两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他认为哮喘发病的特点为突发性、阵发性和反复性,类似于风“善行而速变”的特性,所以在治疗时加入两药,常获良效。先生认为祛风解痉药有抗过敏和缓解支气管并挛作用,对于顿咳也有一定的效果。
科研成果一、1987~1990年
慢性支气管炎的肾虚本质及补肾益气药的临床实验研究,获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
(一)本课题探讨了慢支肾虚本质与肺通气功能、性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某些血浆蛋白酶等的内在联系。
(二)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应用温阳补气的仙灵合剂和滋阴补气的合剂治疗慢支,并观察其疗效和实验室坚持的变化,与单纯治标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以讨论补肾益气药的疗效。
(三)进行了低氧动物模型实验,发现补肾益气药能提高家兔动脉血氧分压,降低静脉血氧分压,纠正碱血症,消除低氧所造成的SOD活性降低和氧自由基大量产生而给细胞带来的损伤,并在组织形态学中得到了证实。
(四)通过临床及动物实验的综合资料,初步阐明了补肾与益气合用,可更好发挥“金水相生”、“补精以化气”、“补气以生精”的相辅相成作用,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和性激素水平,增强抗感染力和改善通气功能,药物还提高机体耐缺氧、抗疲劳能力,使病人在精神、体力、感冒次数等方面都有所好转,为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奠定了基础。
二、1976~1978年参加的“慢支病人皮泡液巨噬细胞扫描电镜观察”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
三、1974~1978年参加的“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阴阳学说”获中央卫生部甲级奖。
医案 案一、潘××,女,49岁初诊:94年3月29日
干咳2周,伴声哑。
咳(+++),痰(-),喉痒,胸微闷,喘(+),纳减,口干欲饮喜温
二便二日一行
查诊:苔微黄腻,质暗红,少津,脉小弦滑(80次/分)
辨证:风邪恋肺,挟有痰热
治法:清宣肺气化痰
方药:治咳二方加味
15g 蝉衣6g 炙10g 杏仁10g 15g 前胡10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炙15g 15g 15g 9g 9g 生9g 10g
郁金10g 生谷芽15g 麦芽15g 7剂
二诊:94年4月4日
服药3天见效,咳(++6次/10分),喉痒,痰4~5日,小,黄,欠畅,喘(-),胸闷(-),纳平,口不干,大便日一行,干结,苔薄白,质淡红,欠润,脉小弦(80次/分),治拟原意再进,上方+天竺子15
腊5 续服7剂。
诊断:咳嗽(风热)
急性支气管炎
按:风邪恋肺,痰热内阻,肺失宣降,授予宣肃并用而化痰热服药3天见效,咳嗽显减,前法合度,治宗原意
案二、沈××,女,60岁初诊:93年12月22日
主诉:咳痰14个月伴小溲自遗
病史:反复咳痰14个月,曾反复应用抗菌素:青霉素静滴,先锋4号、6号,诺氟沙星等口服,症情反复不愈,近半年来在其他医院服中药,症状来缓解。现诊:咳嗽++,痰二口(小),白,不爽,有时喉痒,胸闷,喘(+),胃纳尚可,服中药大便已畅。
查诊:苔根腻微黄,质暗红,脉小弦滑(104次/分)
辨证分析:风邪痰热阻于气道,肺失宣发肃降之职
治法:治拟清宣肺气,肃肺化痰
方药:治咳二方加味
蝉衣6g 10g 前胡10g 杏仁10g 15g 15g 15g 竹沥半夏15g 郁金10g 9g 9g 生9g 15g 款冬花15g 10g 天竺子15g 腊5g 炒谷芽15g 麦芽15g 7帖
诊断:咳嗽(偏热)
慢性支气管炎
二诊:93年12月29日
咳痰减轻,咳(+),痰(-)胸闷,气喘,口干亦减。苔淡黄腻,质暗红,脉细滑(104次/分),原方再服7贴,龙星片4#3/日
三~七诊:咳嗽+,时伴咽痛,痰(-),喘(-),纳平,以治咳二方为主,胃脘嘈杂,加海螵蛸,大便偏烂加生米仁、熟米仁,孩儿参,,等健脾之品,并逐渐参入杜仲,枸杞子等补肾药以标本兼顾。
八诊:94年3月10日。偶咳,痰(-),咽痒除,腰酸痛,苔薄质暗,脉小弦滑(100次/分),转拟健脾益肾,佐以宣肺化痰。
15g 10g 15g 10g 女贞子15g 杜仲10g 淮10g 丹皮10g 10g 10g 枸杞子10g 15g 9g 9g 生9g 生米仁、熟米仁(各)15 14帖
95年1月5日随访:停药已有7月,症状缓解未发,偶咳,痰(-),乏力腰酸痛,纳平大便偏干结,每日一行。苔根淡黄腻,舌欠润,脉细尺弱,年届花甲,肾气已衰,治拟和肾益气,佐以化痰。
15g 孩儿参15g 生地15g 、(各)9g 玄参10g 10g 枸杞子9g 石斛10g 苁蓉10g 怀15g 5g 生15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9g 9g 9g 14帖
龙星片4# 3/日
按:患者一年余来反复咳痰,经反复应用中西医药物不能控制而来就诊。中医辨证属于风邪痰热阻于气道,肺失宣发肃降之职,治拟清宣肺气,肃肺化痰为先,选用治咳2方加味,一周后症状减轻。患者年届花甲,肾气已衰,肺气不足,而致反复感邪不愈,《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患者服药二月后,咳嗽基本已除,古人在咳嗽减少后,逐渐加入益气固表补肾之品,扶正祛邪,标本同治。最后进入健脾益肾,扶正巩固阶段。经治其5月,症状缓解未发。
案三、谭××,男,60岁,门诊号中/5860初诊:94年12月8日
主诉:干咳5月,伴咽喉干燥。
病史:反复干咳5月,吸入烟油气味则咳甚。现诊咳嗽++,痰(-),有时咳引胸痛,喘(-),哮(-),纳可,口干欲饮喜冷,大便润畅
查诊:苔淡黄腻,中少津,脉小弦滑(100次/分)
辨证:燥邪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治咳二方加味
蝉衣6g 10g 杏仁10g 前胡10g 15g 15g 15g 竹沥半夏10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9g 9g 生9g
桑叶、桑白皮(各)10g 110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g 炙15g 川贝粉(分吞)3g 梨皮2只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诊断:中医 咳嗽(秋燥)
西医 气管炎
二诊:94年12月15日
夜咳++,余症如前,原方+天竺子15g 腊5g 7帖,银芩片3#/日
三诊:94年12月22日
服药三天症减。夜咳已止,日咳亦少。纳可,胸痛亦止。苔微淡黄,中苔少,脉小弦滑(80次/分),原方7帖,生脉饮1支 2/日
四诊:95年1月5日
偶咳,口微干,余无不适。苔淡苔腻,脉小弦(72次/分),转拟补肾益气,佐以化痰利咽清热。
15g 10g 15g 10g 女贞子15g 杜仲10g 淮10g 丹皮6g 10g 10g 15g 9g 9g 15g 10g 生9g 14帖
生脉饮1支 2/日 左归丸5g 2/日
按:乃因风燥之邪犯肺,久恋肺经,耗伤阴精,肺失润降。经用疏风清肺润燥化痰之法,治咳二方加味,七剂无效,再增入天竺子,腊止咳之剂,3天后咳嗽减轻,1周后咳嗽得止。方中加入生脉饮,益气养阴,标正兼治,继服14天,症情稳定,转入培补脾肾,以固其本。
案四、宗××,女,42岁,门诊号中/2087初诊:94年11月17日
主诉:反复咳痰一年余,伴咽痛。
病史:咳+++,痰10余日(小)色白,有时带微黄,欠畅,喉痒,胸闷,喘(++),夜时(±),不能平卧,纳平,口干饮多喜温,大便日行1-2次,溏烂。
查诊:苔淡黄,质偏暗红,脉细滑(80次/分)
辨证:风邪恋肺,痰热内阻,肺失宣肃。
治则治法:宣肃并用而化痰热。
方药:治咳二方加味。
蝉衣6 炙10g 前胡10g 苦杏仁10g 15g 紫菀15g 半夏15g 15g 15g 9g 9g 生9g 款冬花15g 15g 10g 郁金10g 丹参15g 生米仁、熟米仁(各)15g 炙鸡内金10g 7帖
敷贴3方,外敷穴位。
诊断:咳嗽(痰热)
慢性咽炎,支气管炎
二诊:94年12月1日
服药3天,咳嗽显减。黄痰亦减,咯出较畅,喉痒减少,喘(-),可平卧,口干咽痛,服汤药后有胃脘隐痛,便溏,苔微淡,黄腻,脉小弦滑(80次/分)
治拟原方加入和胃之品,原方减、生谷芽、麦芽,改竹沥半夏20g
加3 吴茱萸、海螵蛸15g 徐长卿(后)15g 7帖
穿心莲内酯片 4#3/日
三诊:94年12月22日
服药症状续减。因出差停药2周,症情稳定。
咳(+),痰2~3日(小)白厚,易咯,喉痒(-),咽微痛,胸闷胃痛已除。纳可,口微干,苔淡黄微腻,舌欠润,暗红,脉弦尺浮(72),转拟健脾化痰和胃,以益胃气为主。
太子参15g 15g 15g 炙15g 10g 竹沥半夏15g 泽漆20g 9 9g 生9g 杜仲10g 枸杞子10g 川续断10g 潼、白(各)10g 菟丝子15g 6g 6g 3g 吴茱萸1g 煨木香9g 生米仁、熟米仁(各)15g 丹参15g 郁金10g 徐长卿10g 7帖
穿心莲内酯片 3# 3/日
四诊:12.29
近日稍有喉痒,余症如前,胸闷不舒而稍增,口干鼻热喜热饮,苔根淡黄腻,质偏烂红,脉细(72次/分),治拟原方加10g
15g 改郁金15g 去菟丝子 徐长卿 续服7贴
按:患者反复咳嗽一年多,久治不愈,风邪恋肺,痰热内阻,轻用宣肃并投而化痰热的治咳二方加味,用药3~4天后症状显著减轻,但出现胃脘隐痛,便溏,这说明患者由于子病及母,脾气已衰,化痰止咳之品可伤胃,引起胃病发作,而减少化痰止咳之品,加入和胃之品,使胃痛胸闷消除,进而以培补脾肾,佐以肃肺化痰以巩固疗效。
案五、徐××,女,80岁,门诊号 中/2118初诊:94年11月7日
主诉:经常咳痰伴气喘2年余。发热2天,伴鼻塞,喉痒。
病史:发热二天(T37.4-38℃),咳+>++,痰+(中)白粘泡易咳,喉痒,喘(-),哮(-),纳差,口不干,大便正常,有胃痛,嘈杂史,因服西药(抗菌素,磺胺药,退热剂等),引起皮疹用强的松2#
tid-2.5mg Bid已一周。
辨证分析:风邪引动痰饮,肺气宣降失司,邪阻肌肤,通体作痒。
治则治法:轻宣肺气,肃肺化痰,祛风胜湿止痒。
方药:黄氏治咳方合化痰方加减。
蝉衣6 炙10g 杏仁10g 前胡10g 竹沥半夏15g 泽漆20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15g 15g 15g 15g 9g 9g 生9g 10g 丹参15g 9g 9g 9g 地肤子10g 白藓皮9g 10g
朱、茯神(各)15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诊断:中 痰饮咳嗽 瘙痒(痰湿型)
西 慢支(急发) 阻塞性肺气肿,药疹
二诊:94年11月24日
代诊:服药3~4天后热退,咳痰亦减,纳稍增,皮肤作痒减轻(服中药后即停强的松),前法奏效。高年中气不足,故拟原法加入益气健脾之品。
原方加孩儿参15g 15g 生10g 14帖
三诊:94.12.8
鼻塞流涕咽痛一周,伴咳痰加重。咳++,痰++(小)白粘,欠畅,喉痒,胸闷,喘(+),痰鸣,可以平卧,纳不减,口干饮多喜冷,大便烂,日行1~2次,苔微淡黄腻,质暗红,脉小弦滑(92次/分)。复感风热之邪,肺失清肃,转拟祛邪为主。黄氏治咳方加味
蝉衣6g 炙10g 杏仁10g 前胡10g 10g 竹沥半夏10g 15g 15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9g 9g 生9g 15g 10g 15g 地肤子10g 白薢皮10g 丹参30g 生米仁、熟米仁(各)15g 莱菔荚30g 麻黄根9g 7帖
穿心莲内酯片 3瓶 3# 3/日
四诊:94.12.15
穿心莲内酯片 5瓶 3# 3/日 玉屏风冲剂×3盒 1包3/日
五诊:94.12.29
代诊:咳+,痰10日(小)白粘,易,喘(-),身痒减。
原方去白藓皮 加仙灵脾10g 菟丝子10g 14帖
六诊:95.1.12
咳痰续减,痰涎稀薄(小),气短,纳平,两少腹作胀10余天。矢气亦多,大便日行1-2次,质烂,有时腹痛,便后得减。苔淡黄腻,质偏暗红,脉小弦滑(84次/分)。转拟健脾温中化饮。健脾化痰方加味。
太子参15g 炒10g 15g 半夏15g 10g 紫菀15g 9g 9g 生9g 款冬花10g 10g 郁金10g 制10g 炒9g 15g 丹参15g 炮姜炭5g 焦、六曲(各)15g 14帖
七诊:95.1.26
代诊:白天偶咳,余症如前,上脘作胀一周,矢气较多,大便日行1-2次,不成形。
原方-,加煨木香10g 14帖
八诊:95.2.9
代诊:咳痰不多,纳增,腹胀已除一周,大便如前。转拟培补脾肾为主。
原方改15g 15g 加补骨脂10g 14帖
随访:93年同期,咳痰,喘息反复发作持续2月余,今年至今未发作。本患者因咳嗽,气喘发作,而用西药出现药疹,不能服西药,改投中医治疗。服中药后症状逐渐好转,今冬春症情稳定未发。
按:耄耋之年,中气早虚,施运失职,痰饮内生,复感外邪,更兼邪滞肌肤,表里同病,宗经旨“急则治标”,治拟当先轻宣肺气,肃肺化痰,祛风胜湿,投黄氏治咳化痰方,六周后咳痰症状取得临床缓解,继因重用,偏于寒伤,症见少腹作胀时有腹痛,矢气增多,故去芍药加木香以温中,一周后诸症消失,转入温补脾肾巩固疗效。
案六、李××,女,68岁,门诊号71255初诊:95.12.14
主诉:干咳3~4月
病史:咳+++,喉痒,喘哮(-),纳平,口干饮多,夜尿频频,大便1~2日一行,质软,曾用多种抗菌素无效(口服鱼腥草片,先锋6号×2周,丁胺卡那(肌注)3天×2次,青霉素50单位
5天×4次)
查诊:苔根淡黄腻,舌少津,质暗红,脉小滑(100次/分)
辨证分析:风邪犯肺,肺失清肃,肺阴不足。
治法:宣肃并用,化痰止咳,佐以养阴润燥。
方药:咳二方加味
蝉衣6g 炙10g 前胡10g 杏仁10g 紫菀15g 15g 15g款冬花15g 15g 制半夏10g 15g 9g 9g 生9g 天竺子15g 腊5g 胡颓叶20g 丹参15g 10g 郁金15g 15g 南沙参15g 梨皮2只 7帖
诊断:中医:咳嗽(燥邪犯肺)
西医:急性支气管炎
二诊:95.12.21
服药当天见效,咳嗽减少。现诊:偶咳伴喉痒,口干欲饮,大便如前,夜尿减少,苔淡黄腻,质暗红,脉小滑(100次/分)。前法奏效,治拟前方增益养阴之品。
上方-天竺子,腊,加功劳叶15g 北沙参15g 7帖
按:本例患者,咳嗽较剧,曾多次用抗生素无效,说明是与过敏有关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方用蝉衣,,宣肺疏风而抗过敏,利咽喉,,,生,清上焦热而抗过敏。因咳嗽日久,故拟宣肃并用,方用加天竺子,腊,胡颓叶,风燥邪犯,肺阴受损,更加入养阴润肺之,南沙参,梨皮。患者用药当天晚上见效,咳嗽明显减轻,一周来诊时,偶咳,症见显效。于原方中再参入功劳叶,北沙参润肺滋阴巩固之。
案七、高××,男,37岁,门诊号94/25725初诊:94.11.25
主诉:每秋(9~11)喘息不得平卧20余年。
现病史:咳+,痰10余日(中)白粘,易咯,喉痒。喘(+),夜哮(+),纳平,口不干,大便干结,1-2日一行。
查诊:苔薄腻微黄,质暗红,脉小弦滑(88次/分)
辨证:痰热恶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挟有瘀血。
治法:清热化痰,平喘定哮,活血祛瘀
方药:平喘定哮二方加味。
15g 炙麻黄5g 15g 15g 桑白皮10g 前胡10g 竹沥半夏15g 紫菀15g 款冬10g 9g 9g生9g 泽漆30g 丹参30g 茶树根30g 、(各)10g 丹皮9g 郁金15g 、杏仁(各)10g 炙苏子15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复方龙星片4# 3~4/日 润肠片 5# qN
诊断:哮证(痰热挟瘀)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二诊:94.12.5
咳嗽,咳痰,气喘显著减轻,刻下:咳(-),痰(-),喘(-),哮(-),纳平,大便日行1~2次,已畅,口不干,夜尿1~2次,腰酸,冬天畏寒,动则汗出,易反复感冒,鼻塞流涕。苔微黄腻,质暗红,舌少津,边有齿印,脉小弦滑(80次/分)。
哮喘反复日久,耗散肺气,损及阴津,肺卫不固,易感外邪,引动痰饮,乃致复发,治拟益气固表,补肾养肺,佐以消痰化饮之剂。治予膏方润之。扶正化痰定哮方加味。
生晒参(另炖)50g 炙150g 生地、熟地(各)150g 淮150g 南沙参、北沙参(各)150g 女贞子150g 制100g 甘枸杞子100g 全100g 广100g 功劳叶150g 制首乌150g 五味子50g 鹅管石300g 炙麻黄50g 150g 炙苏子150g 炙紫菀150g 款冬花100g 杭100g 炒100g 前胡100g 炒150g 软150g 泽漆150g 90g 90g 郁金100g 肉苁蓉100g 60g 怀100g 徐长卿150g 阿胶(烊)150g 冰糖(烊)500g
上药用冷水浸透一夜,熬三汁,沉淀,滤过,浓缩,加阿胶(用陈绍兴酒烊)白冰糖放入汁内溶化收膏。每日早晚各一匙空腹用开水调饮,如遇感冒,消化不良,哮喘发作时,均应暂时停服,当以对症治疗。
按:哮喘痰热之证,药用清化痰热,平喘定哮法,七剂后症状得以控制,表证已解,宗经之旨“缓则治本”之义,当予益气健脾补肾为主,佐以清化痰热,制膏方调之。
案八、陈××,女,30岁,已婚,门诊号94/17562初诊:94年10月31日
主诉:自幼哮喘,年年加重,秋季而作,本次发作1月余。咳++,喉痒,毛,干痰(+),中,白色,欠易,胸闷(+),喘(++),哮++,夜起一次,用气雾剂喷三下而平,口干多饮喜冷,纳差,大便日一行,成形,自汗,腰酸,已服长效氨茶1粒×1月,先锋6号,2#×2周,症状未控制。
诊查:苔微淡黄,质红,欠润,前有断纹,脉小滑(84次/分)。
辨证:痰饮内伏之体,新感引动伏邪,郁而化热,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治法:清热化痰,平喘定哮。平喘定哮二方加味。
方药:15g 炙麻黄5g 桑白皮10g 前胡10g 15g 15g 竹沥半夏15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9g 9g 生9g 炙苏子15g 丹参15g 郁金10g 、杏仁(各)10g 炙鸡金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麻黄根9g 7帖
龙星片4#3/日 化痰净半支 2次/日
诊断:中医:哮证(偏热)
西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二诊:94.11.7
服药三天,症状减轻,咳+>++,喉痒止,痰十余口、中、白粘,欠畅,胸闷已除,喘(-),哮(+),已停服西药及气雾剂,纳较前增,口干欲饮,大便正常,苔薄黄腻,质偏暗,脉小弦(72),痰热渐清,治拟原法参入健脾之剂。原方加15g
15g 续服7剂,中成药续服。
三诊:94.11.14
服药2周,症状显减,咳少痰少,喘哮转(-),纳佳,苔薄舌质红,脉细(86),原法参入固表益气之品,守方7剂,玉屏风冲剂1包2次/日,龙星片4# 3/日
四诊:94.11.28
停服煎药一周,症情平稳,咳哮未发,有慢性胃疾史,苔薄腻,微黄,质偏暗,脉小弦(70)。肺气不足,子病及母,脾气虚弱,上病及下,缓则治本,治拟益气健脾,温肾暖土,化痰定哮。膏方调之。
炒150 生150 炙150 云150 制半夏150 广100 淮150 生米仁150 续断100 100 甘枸杞子100 巴戟肉100 炒杜仲100 子150 淮100 补骨脂100 熟地100 (后)30 仙灵脾150 菟丝子150 白扁豆150 广木香90 大100 90 煨肉果100 30 吴茱萸10 海螵蛸150 徐长卿150 莱菔甲150 60 90 焦六曲(包)150 生150 炙鸡金100 北100 北秫米90 大红枣70枚 炙90 饴糖800 阿胶(烊)150
上药用冷水浸透一夜,熬三汁,沉淀,滤过浓缩,加阿胶,饴糖放入浓汁中溶化收膏。
每日早晚各一匙开水冲饮,如遇感冒,消化不良,哮喘发作时,暂停服用。对症治疗,服膏方期间忌浓茶。
按:患者自幼哮喘,肺脾肾素虚,痰饮内伏之体,新感引动伏邪,痰气交阻阻于气道发为哮喘,并见纳差,自汗,腰酸,虽服西药症状未控制,经云“急则治标”,先拟清化痰热,平喘定哮之法,服药三天症状减轻,停服西药,两周后哮喘缓解。书云“痰之动主于脾,痰之成贮于肺,痰之根源于肾”“缓则沿本”而拟益气健脾,温肾暖土,佐以化痰和中之膏方调之,巩固疗效。
案九、沈××,男,72岁初诊:94年3月27日
主诉:反复咳痰十年,气急四年,咳痰复发2月。
现病史:咳+,痰+++(小),白粘,难以咯出,喉不痒,喘++,可平卧,胃纳可,口干欲饮喜热,大便正常。
查诊:苔薄黄腻,质红,脉弦滑(68次/分)。
辨证:痰浊阻肺,清肃失司。
治法:宣肃并用,化痰平喘。
方药:平喘定味二方加味。
15g 炙麻黄5g 前胡10g 桑白皮10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15g 15g 半夏15g 9g 9g 生9g 炙苏子15g 丹参15g 郁金10g 、杏仁(各)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10帖
龙星片4#3/日 化痰净1支2/日
诊断:中医:哮证。
西医:慢支(喘息型),迁延期,阻塞性肺气肿。
二诊:94.4.8
服药1周,咳痰减少。咳+,痰++(小),白泡粘,难咯出,喘++,夜哮↓,纳平↓,口干不甚,大便质烂,日一行。
查诊:苔薄黄腻,质暗红,脉弦滑(70)。
原方参入健肺化痰之品,上方+孩儿参15 15g 15g 7贴,龙星片4#3/日
三诊:94.4.15
咳痰不多,咳±,痰+(小),白粘,喘(++),哮(-),余症如前。
守方续服12剂,玉屏风冲剂1包 2/日,龙星片4# 3/日,仙灵合剂半匙2/日
四诊:94.4.29
症情稳定,但口干欲饮,胃纳欠佳,大便烂,日一行,舌苔黄腻欠润,质暗红,脉小弦(84次/分),痰饮未清,内郁日久,肺气肺阴不足,治拟益气养阴润肺,化痰平喘。
太子参15g 15g 15g 南沙参15g 15g 炙麻黄3g 竹沥半夏15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10g 9g 生9g
五诊:94.5.6
症状续减,纳食已增,大便偏烂,日行一次,苔薄黄腻,质暗红,脉小弦(78次/分),原方-谷麦芽 +煨肉果10g 川3g 14帖
六诊:94.5.20
咳(-),痰1-2日,喘(-),哮(-),纳平,口干,质暗红,脉小弦(78次/分),予仙灵合剂10-20U
2/日 龙星片 4# 3/日 缓调巩固之。
按:反复咳痰日久,子病及母,上病及下,痰湿阻肺,清肃失司,发作期治标为主,化痰平喘,清肃肺气,然后随痰湿渐化逐步参入健脾,益气之品,最后转入培补脾肾为主。
案十、李××, 男,60岁,93/10113初诊:94年3月1日
主诉:每冬咳痰20余年,伴气喘。
病史:咳+,痰+>++(中),色白,粘,欠畅,喘+++,痰鸣(+),高枕而卧,时有下肢浮肿,口不干,神疲乏力,纳平,大便成形欠畅,日二行。有气胸手术史2年。
查诊:苔淡黄腻,质暗红,脉小滑(90次/分)。
辨证:痰饮阻肺,郁而化热,宣降失司。
治法:治拟宣肺降气而化痰热。
方药:平喘定哮二方加味
15g 炙麻黄5g 桑白皮10g 前胡15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15g 15g 生谷芽、麦芽(各)15g 竹沥半夏15g 9g 9g 生6g 泽漆30g 炙苏子15g 、杏仁(各)10g 丹参15g 郁金15g 7帖
复方龙星片 4# 3/日 化痰净 1支 2/日
诊断:中医:咳喘(痰热)
西医:慢支(肺气肿),右侧气胸术后。
二诊:94.3.8
药后咳痰显减,痰鸣亦减,喘(+++),苔淡黄腻稍胖,质暗红,脉小弦滑(88次/分),前法合度,治拟原法加减。
原方-桑白皮、炙苏子 加入10g 煨木香10g 14帖
三诊:94.3.24
咳痰不多,3~4口/日,欠爽,喘亦稍减(+++),夜哮逐渐,可平卧,纳平,大便偏烂,2~3次/日,苔淡黄腻,质暗红,有齿印,脉小弦滑(84次/分),患者症情平稳,要求服用成药,予龙星片4#
3/日,化痰净1支 2/日,仙灵合剂10 U 3/日,以化痰平喘补肾益气。
四诊:94.4.11
症情稳定,但有午后头疼痛(有血管神经性头痛史多年),苔淡黄腻,质暗红,脉小弦(72次/分),治拟活血化痰,宣肃肺气。予活血化痰方加味。
9g 3g 9g 丹参15g 川芎5g 、(各)9g 淮10g 9g 9 生9g 15g 炙麻黄5g 15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生米仁、熟米仁(各)15g 14帖
前方连服一月余,症情逐渐,喘也减轻,纳平,头痛亦减。改为中成药缓调之,常服仙灵合剂10u3/日 龙星片4# 3/日 化痰净 1支 2/日。
按:患者慢支经久,肺气早虚,痰瘀内阻,肾不纳气,而见动则气喘,痰饮内阻,郁而化热,先拟清肃肺气,清化痰热,佐以活血通络之品,用药一周,咳痰显减,但气喘仍甚,继以逐渐参入益肾纳气,活血理气化痰之品,服药一周,诸症减轻,改用补肾益气成药常服之。
案十一、刘××,女,32岁,门诊号91/29154初诊:94年3月21日
主诉:痰鸣气喘20余年,复发3个月
病史:干咳(+),痰(-),喘(+),哮(+),能平卧,胸闷,纳平,大便1-2日一行,干结不畅,已服氨茶硷1#
Bml数月。
查诊:苔淡黄腻,质暗红,脉细滑(102次/分)。
辨证:痰阻气道,郁而化热。
治法:开肺降逆,化痰定哮。
方药:平喘定哮二方加味
15g 炙麻黄5g 桑白皮10g 前胡15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15g 15g 竹沥半夏15g 9g 9g 生9g 丹参15g 炙苏子(包)15g 、杏仁(各)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龙星片4# 3/日 润肠片5# /晚
诊断:哮证(热哮)
支气管哮喘(迁延期)
二诊:94.4.1
干咳减轻,痰(-),哮喘每日仍有小发,胸闷稍减,口干喜热饮,大便稍烂,1~2行/日,苔薄黄腻,质暗红,脉细滑(100次/分),治拟原方出入。
上方-炙苏子 生谷芽、麦芽 +生米仁、熟米仁(各)15g 莱菔荚30g
焦、六曲(各)15g 3片
龙星片4# 3/日
三诊:94.4.11
干咳基本已除,痰(-),喘亦减,一周内哮喘小发3次,用舒喘灵气雾剂后即可缓解,苔淡黄腻,脉细滑(95次/分)
自从服中药以后已停服氨茶硷。
上方+南沙参15g 15g 7帖龙星片4# 3/日
按:痰热恋肺,气道不畅,发为哮喘,气郁而血行不利,瘀血内生,故于清化痰热,宣降肺气,理气活血,用药后即停服氨茶硷,咳痰喘诸症逐减。
案十二、俞××,女,61岁,专家卡。初诊:94年4月1日
主诉:咳痰20余年,伴气喘7~8年,复发2月余,加重1周。刻下:咳+++,痰+,白粘欠畅,喉痒,喘++,夜哮+,能平卧,胸闷,纳平,口干喜热饮,大便日行2-3次,时干时烂,时有胃痛咳气泛酸。
查诊:苔淡黄腻,欠润,舌质暗红,脉小弦(96次/分)。
辨证:痰饮化痰,阻肺,宣降失司。
治法:清热化痰,开肺降逆。
方药: 平喘定哮二方加减。
15g 炙麻黄3g 桑白皮10g 前胡15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15g 15g 竹沥半夏15g 9g 9g 生9g 丹参15g 郁金10g 、杏仁(各)9g 麻黄根9g 焦谷、麦芽(各)15g 7帖
复方龙星片4# 3/日 穿心莲内酯片3# 3/日 化痰净1支 3/日
诊断:咳喘(痰热型)
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
二诊:94.4.8
服药3天起效,刻下咳,痰喘哮均减。余症如前,苔薄,质暗,脉小滑(92次/分),予原方续服,中成药龙星片及化痰净继服。
随访:前药续服1周,症状基本减轻,后续服21剂缓解。
按:有咳喘宿痰,痰湿内盛,肺气清肃,气滞血瘀,故以,麻黄,寒温并用,宣肃肺气,桑白皮、、,清肺泄热,半夏、、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理气降逆,和一升一降,理壅塞之气,丹参、郁金、,理气活血祛瘀,诸药合用,3天起效,一周显效,再服三周,临床缓解。
案十三、徐××,女,30岁,门诊号94/19350初诊:94年10月8日
主诉:三月来喘息不得平卧发作三次
病史:今年7月因油漆过敏引起胸闷气促发作,8月及10月5日又因受凉而发,喘息不得平卧,刻下:咳++,痰++,白沫,易,喘(+++),鼻塞喷嚏,流涕,纳平,口干咽燥欲饮,大便干结。
查诊:苔薄腻,舌质偏红,脉细弦(90次/分)。
辨证:痰热阻肺,清肃失司。
治法:清热化痰,平喘定哮。
方药:平喘定哮二方加味。
15g 炙麻黄5g 桑白皮10g 15g 15g 竹沥半夏15g 前胡10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9g 生9g 麻黄根9g 炙苏子(包)15g 丹参15g 、杏仁(各)12g 郁金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龙星片4# 3/日 泽漆片2# 3/日
诊断:中医:哮证(热哮)
西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二诊:94.10.14
一周来哮喘小发一次,未服西药缓解。咳++,痰++(小),白泡,易,喉痒,喘(+),哮(-),纳平,口干善温饮,苔薄黄,质暗红,脉纳(80),原方改丹参30g 加川芎9g 泽漆30g 10帖
加强活血化痰之功,龙星片4# 3/日 泽漆片2~4# 3/日
三诊:94.10.24
服药一周,咳痰减少,咳+,痰+(小),白泡沫,易,喘(-),哮(-)。纳平,口干不显,大便正常,苔微淡黄,质暗红,脉细滑(72),守方再进10贴,玉屏风冲剂1包 3/日,益气固表。
四诊:94.11.11
咳嗽,咯痰均减,但恶闻油漆味,纳平,口不干,二便调,苔较黄腻,舌质红,脉小滑(120次/分),原法参入抗敏定哮之品。
15g 炙麻黄6g 15g 15g 丹皮10g 苏子15g 15g 10g 10g 10g 丹参30g 泽漆30g 川芎9g 麻黄根9g 、杏仁(各)10g 郁金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五诊:94.11.18
晨起略咳,痰1~2口,余均好,苔薄微淡黄,质红,脉小弦滑(96次/分)
原方×14帖 玉屏风冲剂3盒 泡3/日
六诊:94.12.2
咳痰续减,原方-泽漆,加孩儿参15g 15g 五味子5g 10帖
七诊:94.12.12
感冒5天,咳痰加重,咳+,喉痒,痰廿余口,小,白粘,稀,易,喘哮(-),纳平,苔薄微淡黄质红,脉细(84),风邪外束,内有痰饮,治拟宣肃肺气而化痰平喘。
15g 炙麻黄5g 3g 泽漆30g 半夏15g 10g 9g 9g 生9g 15g 15g 苍耳子15g 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10帖
龙星片4# 3/日 泽漆片 2# 3/日
八诊:94.12.19
咳1~2声,痰1~2口,小,白稀,易,余均好,苔脉同前。
原方参入益气之品,原方+孩儿参15g 15g 15g 7帖
龙星片4# 3/日
九诊:94.12.24
咳痰不多,晨起喉干,余无不适,苔微黄质红,脉细滑(88),转拟益气固表,化痰平喘。
玉屏风冲剂1# 2/日 龙星片4# 3/日 五参饮 1支 2/日
十诊:95.1.23
症情稳定,咳(-),痰(-),喘(-),纳平便调,苔薄黄腻,质尖偏红,脉小弦(72次/分)中成药同上。
按:过敏之体,痰饮内伏,久郁化热,肺失清肃,秽热大肠,故予清化痰热,开肺降逆,佐以润导;并用龙星片,抗敏定哮;泽漆片消痰化饮。药后一周症状改善,哮喘消失,二周取得显效,气喘消失,一月时临床控制,再加入益气生津之品。
案十四、殷××,男,44岁,门诊号94/32992初诊:94年12月30日
主诉:冬季哮喘史1年,发作4天。
病史:咳++,喉痒,痰+++(大),白<微黄,易咯,喘(+),哮(++),三枕而卧,汗多,纳平,口干饮多喜温,大便调畅,已服气喘片1#
3/日,先锋6号1# 4/日 ×3天,有胃窦炎史。
查诊:苔薄微花剥,欠润,舌质红,脉小弦(72次/分)。
辨证分析:痰热阻肺,清肃失司,肺津不足。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平喘定哮。
方药:平喘定哮二方加味。
15g 炙麻黄5g 桑白皮10g 前胡10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竹沥半夏15g 15g 15g 9g 9g 生9g 炙苏子15g 麻黄根9g 紫丹参15g 郁金10g 、杏仁(各)10g 南沙参15g 15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复方龙星片4# 3/日 银芩片4# 3日
诊断:中医:哮证(热哮)
西医:支哮(发作期)
二诊:95.1.6
起效4天,症状显减,咳↓8/10,喉痒减,痰++↓1/2,(小)白泡,易,喘(-),哮(±),能平卧,纳平,口干减,大便润畅,盗汗亦减,苔薄微黄,少津,质红,脉小弦滑(88),前法合度,治守原意,参入健脾化痰之品,原方+15g 9g 7帖玉屏风散1包 2/日
三诊:95.1.13
服药来症情稳定。咳(-),喉不痒,痰8~9口(小),白泡,易咯。夜间无痰。喘(-),哮(-),纳平,口不干,大便调畅,盗汗亦减。苔淡黄腻,质红,脉小弦(72次/分),痰热渐化,拟益气健脾化痰,宣肃肺气。标正兼顾治之。健脾化痰方加味。
太子参15g 15g 15g 炙9g 广10g 制半夏15g 紫菀15g 15g 9g 9g 麻黄根9g 15g 南沙参15g 丹参15g 郁金10g 款冬花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玉屏风冲剂1包 2/日 龙星片4# 3/日
四诊:95.1.20
咳(-),喘哮(-),痰5口(小),色白易,每年冬季皮肤瘙痒,有时服中药瘙痒加重,盗汗已减,纳平,苔微黄,质红,脉小弦滑(72次/分)
原方去麻黄根 加丹皮6g 、(各)9g 地肤子10g 白藓皮10g 14帖
中成药继服
五诊:95.2.10
症情稳定,痰2~3口,肤痒减,余无不适,苔少欠润质偏暗红,脉小弦滑(90次/分),治拟培补肺脾为主。成药缓调巩固之。
生脉饮1支 2/日 玉屏风冲剂1包 2/日龙星片4# 3/日
按:向有脾肾病,书云“痰之动主于脾,痰之成贮于肺”,痰阻气道发于哮喘,经云“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先予治标为主,清热化痰平喘定哮,服药4贴,症状显减,2周症状缓解,予益气健脾化痰,标本同治,再予培补肺脾,成药调之。
案十五、范××,男,40岁,门诊号87167初诊:95.10.19
主诉:春秋咳痰4~5年,喘息甚则不能平卧半年,复发半月余。
现病史:咳(+),痰6~7口,小泡粘,欠畅,喘(-),夜哮(+),不能平卧半小时,纳减,口干饮不多,腰背酸痛,大便正常。
查诊:苔根腻色黄,舌少津,质暗红,脉小弦滑(112)。
辨证分析:痰饮内郁,化热内阻,肺失宣肃。
治法:清热化痰,平喘定哮,佐以活血通络。
方药:平喘定哮二方加减。
15g 炙麻黄5g 桑白皮10g 前胡10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15g 15g 9g 9g 生9g 炙苏子15g 丹参15g 、杏仁(各)10g 郁金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粉(吞)2g 14帖
诊断:中医:哮证,证型(痰热内阻)
西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二诊:95.11.2
服药8天,症状减轻,现咳(±),痰(-),痰鸣(-),可平卧,汗止,纳平,口干不显,苔黄腻质喘,红少津脉小滑(104)
原方+15g 南沙参15g,去麻黄根 7帖
三诊:95.11.9
哮喘未发,但口干欲饮喜温,苔黄腻,质少津,质暗红,脉小弦滑(84次/分)。
痰热渐化,气阴不足,治拟益气养阴生津,清热化痰肃肺,转阴质痰饮二方加减
太子参15g 15g 南沙参15g 竹沥半夏15g 15g 炙麻黄3g 紫菀15g 款冬衣10g 9g 9g 生9g 15g 15g 丹参15g 郁金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粉(分吞)3g 14帖
诊断:中医:哮证(痰热内阻,气阴不足)
西医:支气管哮喘
按:哮喘患者,痰饮内伏,郁久化热,肺失化热,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作,喘息哮喘不得平卧,病痰热者当以清肺化痰,痰热得化,肺气得畅,哮喘得以平息,痰热伤阴,肺阴不定,继以益气生津,养阴润肺,佐以清肺化痰调之。
案十六、赵××,女,44岁,门诊号88341初诊:95年10月12日
主诉:干咳6-7月,夜哮不能平卧半月。
现病史:咳+++,痰(-),夜哮不能平卧,每晚坐起2次,每次约10分钟,伴胸闷,甚则通宵不能平卧,喘(++),纳可,口干饮多喜热,大便,日行2次,成形,曾用丁卡,青霉素,先锋霉素,菌必治,氟哌酸等效不显。
查诊:苔淡黄腻,质暗红,脉小弦滑(96次/分)
辨证:痰热阻肺,清肃失司。
治法:清热化痰,平喘定哮。
方药: 平喘定哮二方加味
桑白皮10g 前胡10g 竹沥半夏15g 15g 15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9g 9g 15g 炙麻黄15g 生9g 炙苏子15g 丹参30g 麻黄根9g 、杏仁(各)10g 郁金10g 粉(吞)3g 3g 吴茱萸1g 海螵蛸15g 15g 7帖
诊断: 哮证(热哮)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另予:喘康速×1只,1-2pin,吸入,酮体芬1mg×1瓶,
复方氯喘片×20# 1# ,氨茶硷0.1×20# 0.1pum,po。
二诊:95.10.19
起效三天,++,夜可平卧已3天,胸闷减,纳平,口干增,大便日行2-4次,质烂,苔淡黄,根较腻,质暗红,脉小弦滑(104次/分),BP140/105mnHg,有高血压病史,治拟前法出入,原方改炙麻黄3g 去苏子,杏仁,加3~5片 7帖
心痛定10mgtid
三诊:95.10.26
咳显减一周,痰鸣可平卧,口干,胸闷已除,BP140/102+mmHg,苔根淡黄腻,少津,质暗红,脉小弦滑(96次/分),痰浊内阻,清窍被蒙,肺肾不和,治拟化痰止咳,清肃肺胃
明天麻10g 半夏15g 15g 10g 孩儿参15g 南星10g 生15g 15g (后)30g 9g 9g 生3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丹参30g 7帖
2.8随访:服上方4贴药咳止,至今咳喘未发。
按:感受风邪,失于表散,邪伏于内,肺失清肃,痰热内阻,气道闭塞,发为哮证,曾使用多种抗生素不效,此乃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而使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治拟投以平喘定哮方,药取清热降逆化痰,麻黄宣肺平喘,两药一寒一温共为主药,桑白皮,,清肺化痰,半夏,苏子,杏仁化痰湿,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丹参,郁金,理气活血,,一升一降,宣通气机,诸药合用,使气逆得顺,痰热得化,因患者发病已久,故在中药为主治疗中,配予适当的西药治疗,予喘康速,吸入,酮体芬抗过敏,临床服用复方氯喘片,氨茶硷等,用药三天起效,夜间可以平卧,三周后诸症缓解。
案十七、张××,男,42岁,门诊号7853。初诊:94年12月30日
主诉:每冬咳嗽2~3年,复发3周伴胸闷。
病史:咳++,喉痒,痰+++(中),色白沫,易咯,胸闷,喘(-),哮(-),纳平,口干欲饮,大便正常,曾用丁胺卡那 ×3天,先锋6号2#tid(2盒),效不显,无胃病史。
查诊:苔微黄腻,质暗红,脉小弦(72次/分)
检查:胸透(-)
辨证分析:痰热阻肺,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化痰,宣肃并用
方药:化痰二方加味
泽漆30g 15g 15g 竹沥半夏15g 15g 10g 紫菀15g 9g 9g 生9g 款冬花15g 、杏仁(各)10g 丹参15g 郁金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泽漆片4# 3~4# 3/日 化痰净1支 2/日
诊断:中医:痰饮咳嗽(痰热)
西医:慢支(发作期)
二诊:95.1.6
服药后3~4天见效,咳+>++,↓1/2,喉微痒,痰++↓1/2(中),白粘,易,时有左胸闷,喘(-),纳平,大便正常,苔淡黄腻,质暗红,脉细弦(72),前法合度,守方再进。
原方7帖
服药2周,症状缓解
按:宿痰伏饮内阻,风邪恋而未解,故见咳嗽,喉痒,痰多,今拟宣肃并用,重用泽漆化痰,用药4天,咳痰减半服。服药2周,症状缓解,泽漆主化痰祛饮,适用于以痰多为主,易咳之痰饮内盛之体,用痰饮内蕴化热,故含,以清化痰热。
案十八、章××,男,62岁,三轮车工人,慢支专卡26主诉:每年秋冬季咳嗽,痰多伴有气喘已30载。
病史:1972年入冬以来症状逐渐加剧,阵发性咳嗽每日持续30分钟,日排痰量200ml。
查体:两肺有固定性湿罗音。
诊断:中医:痰饮(寒痰症)
西医:慢性支气管炎(单纯型,急性发作期)
治疗经过:1972年12月6日起先服止咳单体-泽漆新甙5天,阵咳延长至2.5小时,日排痰量达350毫升,改用泽漆浸膏片和板蓝根冲剂5天后,日排痰量又增加达420毫升。再改用青链霉素及氨茶硷三天后,日排痰量继续增至550ml。此时,证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痰多而清(每日泽漆150g 麻黄10g),疗程第2天咳痰取得显效,第11天日排痰量减少到205ml,第15天咳嗽获临床控制,第20天排痰量减到65ml。
病例分析:该患者随着寒冷季节温度下降而症状逐渐加重,临床表现为大量清稀透明痰液,以及痰液检查中性白细胞极少,但嗜酸性白细胞也随着症状加重而增多,特别是在服板蓝根之后,苦寒的性能更促使痰饮急剧增多,所以,其主要的病因病理是对寒冷的过敏,当辨为寒痰证,除了重用有化痰作用的泽漆外,还需配合辛温散寒的麻黄,既能温化寒饮,又可达到抗过敏的作用,从而达到了速效的目的。在往年同期的严寒冬天,疾病正当发作,而这年已恢复到夏季的缓解水平。
案十九、谭××,女,72岁,慢支专卡号8病史:咳嗽痰多近20年,伴气喘10年,四季常发,秋冬加剧。感冒引发咳嗽(++),痰(+++),白粘易咳出,气喘(+++),口干,苔腻少津,舌尖红,脉小滑。
体检:桶胸,呼吸音减弱,X线胸片:两肺纹理明显增深,透亮质约1/2肺野增强。
诊断:中医:痰饮(肺燥痰热型)
西医:慢性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期)
治疗经过:1979年4月2日,运用清润,化痰,止咳法,方用加减泽漆方,南沙参、北沙参(各)9g 9g 石斛9g 9g 泽漆30g 半夏9g 紫菀15g 15g 9g 9g等。
服药7贴,咳嗽痰量明显减少,惟咯痰转难,故除泽漆,加海蛤壳,皮,疗程又一周,痰又转易,而痰量略增,咳嗽继续好转,随后加益气,养阴之品,疗程共3周,即得临床控制。
病例分析:患者系外感引动伏饮,邪热灼伤肺津,故予润肺生津,清热化痰,降逆止咳,随即化痰取得显著疗效,但因为咳痰转为困难,大便亦趋干结,说明肺热,阴亏,肠燥之故,因此,减去化饮药力较强的泽漆,加上清润滑痰的皮,生蛤壳,从而咯痰较易,咳痰很快消失。
案二十、张××,男,35,慢支专科号49主诉:咳嗽3-4年,痰多2年,长年迁延不愈,冬季加重。
体检:两肺无异常。X线胸片:两肺纹理明显增粗,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诊断:中医:痰饮(热痰)
西医:慢性支气管炎(单纯型,急性发作期)
治疗经过:1975年7月以来的5~6年中,曾用一般化痰,止咳药(常用量的泽漆汤法、泽漆片、复方咳喘片、淡竹沥等)及补肾固本剂交替使用。1981年4月又因感冒引发,病情痰量达到重度(+++),咳喘也增至中度(++),口干喜温饮,苔薄腻,舌尖红,脉小带数。投予清化痰热,降逆止咳,佐以益气固表,方用新加泽漆汤加减:泽漆45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炙15g 9g 生9g 15g 9g
15g等,另服泽漆片4#/次,每日三次,甙3#/次,每日二次。2周后咳嗽明显减轻,4周后咳、痰、喘均获得显著疗效。继以益气,健脾,佐以化痰,疗程共3个月,取得了临床缓解。
病例分析:多年来常用单打一的治法,或化痰止咳,或扶正固本,均无显著的效果,病程日长,正气愈虚,饮邪愈盛,既易感受风寒,又因病久寒邪化热,乃属一个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决不是一般的方药可以奏效。所以投服加减泽漆汤必须是清化痰热的重剂,甙,,,生合用,使清热之倍增。另外,此时虽以标证为主,但其肺气已虚,极易感受外邪,故宜加入以益气固表。这样的辨证论治,不但针对性强,而且泽漆(日量135克)和(日量45克)的剂量恰中病情,对六年来,治疗无效的顽固之疾,终于获得了近期的缓解,目前仍用针剂强壮补肾以巩固疗效。
案二十一、虞××,女,24岁主诉:痰哮气喘发作史16年,频繁发作1年
病史:有哮喘史16年,1年来频繁发作,半月余来曾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平喘药等治疗,均未见好转。刻诊:阵阵呛咳,痰多色白而粘,咯痰不爽,甚则胸闷气急,喉间有哮鸣音,口渴喜冷饮,尿黄,腑气不畅。
查诊:舌质略偏红,苔薄腻,脉细滑。
辨证:痰热阻肺,肺失宣肃
治则:清化痰热,肃肺降逆
方药:泽漆汤加减
泽漆30g 15g 桑白皮10g 全15g 9g 生9g 炙苏子15g 炙紫菀15g 炙款冬花15g 15g 半夏9g 9g
诊断:中医:哮证(痰热型)
西医:支气管哮喘
上药服七剂,咳嗽,咯痰明显好转,喉间哮罗音消失。
按:哮喘多因痰浊郁于内,风寒束于外,痰阻气道,肺气不利而发病,患者咳痰量多,咯吐欠畅为痰郁化热之象,治拟清热化痰,宣肃肺气,予泽漆,,半夏化痰为主,,桑白皮,清内郁之热,苏子,,降气化痰,紫菀冬花,化痰止咳,,,宣肺降气,化痰而和诸药,使气调则痰化,痰化则肺气得以通畅而咳喘得减。
案二十二、徐×,女,33岁,护士反复咳痰3年,长年发作,因夏天使用空调后受凉而症状加重9月。呛鸣剧烈(++),日排痰量>100ml(+++),色白粘稠,曾轮流使用各种抗菌素达半年以上,并服用一般止咳化痰中药近100贴,均无明显好转,胸部X线检查阴性。
诊断:中医:咳嗽(痰饮型)
西医: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予泽漆片,每次4片,每日3次(相当于生药90克/日),并停用其他中西药
经观察,一周后痰量开始减少,一月后痰量明显变稀,易于咳出,同时痰量减少,咳嗽亦显减,坚持服药3个月,咳痰(-),达临床缓解。
讨论:本例为受凉后痰量明显增多,属中医“痰饮咳嗽”范畴。用一般中药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说明支气管粘膜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处于高分泌状态,应用泽漆片后使痰液变稀变少而咳嗽亦减,说明泽漆的祛痰化饮作用可能与稀释,减少痰液的分泌有关,据药理报告,可能是通过调整气管支气管粘膜粘液腺和杯状细胞的酸性粘多糖及粘蛋白的合成旺盛的病理生理,并使粘液痰量减少,由此改善了气道的通气功能,患者坚持服药使痰饮得消而获临床缓解。
案二十三、钱×,男,52岁,慢支专卡1号病史:咳嗽,痰多16年,喘息5年,夜间不能平卧3年,近几年经常高热而阵发性加剧。X线胸片,两肺纹理增多,透亮度约1/2肺野增强。
诊断:中医:咳喘(脾肾两虚,痰饮内阻型)
西医: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阻塞性肺气肿
治疗经过:72年2月以来,经本科一般辨证施治四年,病情仍逐年加重,痰量多达440毫升/日,夜不能平卧的时间延长,体重下降,症见畏寒肢冷,动则气促,腰酸腿软,便溏,脉细小,是一派脾肾阳虚的症候。故于76年11月来起仅在急性发作期,用治标的泽漆汤加减法,以清化痰热以主,基本方为:泽漆60g 15g 鱼腥草30g 15g 紫菀15g 南星9g 生9g。待进入慢性迁延期则以温肾助阳合健脾化痰法,如脾功片,健脾燥湿化痰片。若兼属寒饮则加泽麻片。若痰量不多则加复方咳喘片,见舌少津质红则改用地灵片。通过这样一年多的治疗,病情开始有了好转。78年加用注射液后,其恢复的进度更快,但因哮喘音不能消除,而于79年1月再加服牡哮素,3个月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停针剂,改服益气温阳药:11g 9g 仙灵脾15g 吐丝子15g 功劳叶15g 15g 15g
以巩固疗效。复查肺功能也有了改善。时间肺活量第一秒从59%提高到66%,残气占肺总量从40%下降至33%,体重增加20余斤,随访至今症情未复发。如今年逾古稀,仍精神健旺,步履轻快。
讨论:患者前期以对症治标为主,只取得短期内的好转,黄教授以加减泽漆汤控制急性发作后,考虑患者以脾肾阳虚为主,遂以脾功片加味治疗,旨在宣肺化痰,健脾燥湿与温肾益气相配合,使肾能司蒸化,脾能司转运,肺能司通调,水津得以输布,痰饮得以宣化,以此标本同治方法治疗2年余,终于使长达20年之久的顽痰得以蠲除,症状缓解,随访10年余而未再复发。
案二十四、诸××,女,59岁,慢支专卡6号病史:咳嗽,痰多,喘息史40年,咳嗽(++),日排痰量200毫升,色白泡沫样,咯痰困难,喘息(++),苔薄,脉小弦滑,有胃粘膜脱垂史。
体检: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干罗音(++),X线胸片:两肺纹理增深,透亮度约1/3肺野增强
诊断:中医:咳喘(痰壅气滞型)
西医: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急性发作期),阻塞性肿气肿。
治疗经过:患者自1972年12月起每于发体后服泽漆片10天,即得显着疗效,后因反复迁延不愈,患者自认为体虚当补养,故于73年12月中旬病正处于发作期间用,红枣汤调理。在服用数小时后喘息大发,虽气温很低仍感烦热,解衣宽胸后才稍感松快,屡去急诊,注射氨茶硷得以缓解,同年3月中旬再服冰糖花生又引起类似发作。1975年1月中旬因服多种泽漆提取物又导致胃病复发,日非痰量又曾达160毫升。因此,改用益气健脾,理气化痰,香砂六君子汤合泽漆汤法,方药为9g 9g 9g 炙4.5g 9g 南星9g 广木香4.5g
2.4g等,并在咳、痰、喘发作甚时即刻加服泽麻片,随着胃痛,嗳气,腹胀等症的消除,咳、痰、喘亦获得显著好转。
分析:患者咳喘的主要病因病理,是由于痰饮壅阻气道,引起肺气闭塞,肃降失司,逆气上冲,所以,每用开肺化痰或西药解痉平喘剂,均可消除痰饮和畅通气道而获取显效,后因患者求愈心切,认为病之体虚,服补品会加速病情的恢复,然而事与愿违,其过失在于脱离了中医理论,对痰饮实证用益气滋补之剂或甘肥生痰之品,均可助长饮邪的滋生,自然加剧了痰壅气阻病理而促进急性发病,两年后的同期,病已处于慢性迁延期,辨证为本虚(脾气弱)标实(肺气闭)的相持阶段,此时仍服大剂量单味,复方的泽漆制剂,非但不能化痰蠲饮,反而是损伤了脾胃之气,影响运化功能,水精转输无权,积聚成饮,以视痰量骤增,当改服健脾和胃合开肺化痰之剂后,随着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生痰之源被切断,痰饮自消,咳喘得平。
案二十五、杨××,女,38岁,94/519833主诉:反复咳痰10余年,加重2个月。
现病史:咳(++),痰(+),中,白泡粘,难,喘哮(-),曾用先锋6号口服1周,青霉素5天,博利康尼1/3#
2/日服均无效,有时胸闷,心慌,纳平,口干多饮,大便如常,有慢性胃炎史。
查诊:苔薄腻,质淡,欠润,质暗红,脉细滑(72)
理化检查:胸片示:两下肺支气管炎
辨证分析:痰湿阻肺,肺气清肃,郁而化热
治法:化痰清热,宣肃肺气
方药:化痰二方加减
泽漆30g 15g 15g 竹沥半夏15g 10g 15g 紫菀15g 9g 9g 生9g 丹参15g 郁金10g 、杏仁(各)10g 前胡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龙星片×1瓶 4# 3/日 泽漆片×1瓶 2# 3/日化痰净×30支 1支3~4次/日
诊断:中医:痰饮咳嗽(偏热)
西医: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
二诊:药后3天,症状已减
咳嗽,喉微痒,喉中仍有痰,痰(-),喘哮(-),胸闷,纳平,口干饮不多,大便2~3天一行,成形,通畅,苔薄微黄腻,质暗欠润,脉小弦滑(84次/分),前方奏效,增以理气化痰之品。
上方改郁金15g 加(后)3g 14帖
中成药同上
药后症状缓解
按:患者反复咳嗽史十余年,素体痰饮内伏,因外邪而引动伏邪,症状发作2月,曾用多种西药效不显,先生在治疗中认为“痰饮做崇”,阻塞肺气,肺气上逆,拟以消痰化饮为大法,选用泽漆为主药,每日用量75g 合以半夏,,化痰降逆,,清泄肺热,,一升一降,调气机而化痰郁,龙星片能解痉通络,平喘止咳,药后3天,症状减半,再投七贴,病情缓解。
案二十六、朱××,女,46岁,门诊号94/36584初诊:95年1月18日
主诉:反复咳痰三月余,伴鼻塞涕多。
现病史:因感冒而诱发,反复咳痰三月余。曾在外院予查肠片(-),支气管镜检查“左侧支气管炎症表现”。三月来,曾用各种抗生素,化痰止咳中西药均无效,阵咳,持续3~4小时不解。现诊:咳(+++),夜间阵咳连续3~4小时,不能平卧。喉不痒,痰>250u/日,白泡,大口,易于咯出,喘哮(-),纳平,大便正常,口不干。
查诊:苔薄,质偏淡红,脉小弦(72次/分)。
辨证:风邪恋肺,痰湿阻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宣肺化痰
方药:泽化汤化裁(平喘定哮一方加减)
泽漆30g 炙麻黄5g 4.5g 竹沥半夏15g 10g 15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15g 15g 丹参15g 郁金10g 、杏仁(各)10g 9g 9g 生9g 3帖
龙星片4# 3/日 泽漆片4# 3/日
诊断:痰饮咳嗽(偏寒型)
变异性哮喘
二诊:95.1.20
服药2天后起效,现咳+++↓(1/3),痰(+++)↓1/2,色白粘,易于咯出,喘(-),口不干,大便偏烂,日一次,苔薄微黄,少津,质偏暗红,脉细弦(88次/分),前法奏效,治守原意。
上方+15g 7帖泽漆片4# 3/日 龙星片4# 3/日
三诊:95.1.27
药后症减,但鼻塞2天 咳++>+(夜咳已止),鼻塞,痰5~6口/日,色白挟微黄,易于咯出,喘(-),纳平,口干不欲饮,苔薄,质偏暗红,欠润,脉细弦(84)
原方改3g 麻黄3g 炙苏子10g 加蝉衣6g 10g 7帖
四诊:95.2.3
去外地游玩后,咳痰增3天,咳+++,喉痒,鼻塞,痰30口,中白沉,易,欠畅,喘(++),哮(±),能平卧,纳平,口干不欲饮,大便正常,苔少,微黄,质偏暗红,舌欠润,脉细弦(76次/分),触犯风邪,引动伏饮,治拟前法再进。
1.18方×7,龙星片4# 3/日 泽漆片4# 3/日
五诊:95.2.10
服药3天后痰量减少,咳++,喉痒↓,鼻塞,涕少,痰10口/日,小白粘,欠畅,喘(+),哮(-),纳平便调,苔薄微黄,质偏暗红,脉小弦(72次/分)
上方+苍耳子15g 辛荑10g 7帖 龙星片6# 3/日 化痰饮1支 2/日
六诊:95.2.17
咳痰续减,原方+孩儿参15g 15g 9g 9g 7帖 增以健脾益气之品
龙星片4# 3/日
七诊:95.2.24
夜咳(+),痰4~5口,白粘,易于咯出,鼻塞涕多,哮喘(-),口干,大便,干结不畅,口唇干燥发疱,苔薄腻,质偏暗红,脉细弦(72),病邪未净,气阴不足,治拟益气养阴,化痰止咳。
15g 炙麻黄3g 太子参15g 南沙参15g 15g 15g 泽漆30g 竹沥半夏15g 紫菀15g 15g 15g 15g 前胡10g 杭9g 苍耳子15g 辛荑10g 、杏仁(各)10g 丹参15g 郁金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龙星片4# 3/日
八诊:95.3.3
阵咳续减,日一次,痰3~4口,余症如前,原方续进7帖
玉屏风冲剂1支 2/日 生脉饮1支 2/日龙星片4# 3/日
九诊:95.3.10
症状稳定,痰(-),喘(-),成药续服调之。
十诊:95.3.15
咳嗽痰多发作一天,咳+++,痰+++(大),白沫,易,喘(++),哮(-),能平卧,纳平,苔少舌红,风邪引动伏饮,治拟疏风化饮
1.18方 7帖
十一诊:95.3.20
药后咳痰显著减少(↓2/3),咳++,痰十口,夜哮(±),喘(+),苔脉同前
原方 7帖 泽漆片2# 3/日
十二诊:95.3.27
本周来呛咳二次,每次约半小时,痰白沫,十余口,易于咯出,无明显诱因,平时咳,痰不多,纳平使调,苔脉同前。
原方 14帖 龙星片4# 3/日
十三诊:95.4.10
一周来以咳仅一次,伴痰2~3日,胸闷
原方×14 龙星片4# 3/日
十四诊:95.4.24
咳痰不多,偶有气喘,余无不适,易感冒,鼻塞,治拟益气养阴,平喘定哮。
太子参15g 南沙参15g 15g 15g 炙麻参3g 紫菀15g 款冬花10g 9g 9g 生9g 竹沥半夏15g 蝉衣10g 10g 丹参15g 、杏仁(各)10g 前胡10g 郁金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14帖
龙星片4# 3/日
十五诊:95.5.8
咳痰不多,偶咳时伴喘,大便2日一行,苔薄,脉小弦(76次/分),原方参入补肾之品,标本兼固。
原方+仙灵脾10g 菟丝子10g 功劳叶10g 14帖
龙星片4# 3/日
按:患者反复咳痰已有三月,以阵发性咳嗽痰量多为显著,迭进中西医各种治疗效不显,根据其临床发作情况,疑似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欲从宣肺平喘,化痰饮着手,重用泽漆温化痰饮,,炙麻黄开肺平喘,降逆化痰,痰饮内蕴,非一时之感,故在症状减轻时以健脾以消痰饮之源,反复治疗2月余,终使症情缓解。
案二十七、焦××,女,42岁,广西北路110号初诊:93年11月9日
主诉:咳痰反复发作30余年,缓解一周
病史:咳±,痰+,小,色白,易于咯出,喉微痒,喘(-),纳平,口干饮不多,背痛,大便偏干或成粒状,日行一次
查诊:苔薄黄质偏暗,脉小滑(88次/分)
辨证:肺脾不足,痰湿未净,郁而化热。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肃肺
方药:健脾化痰方加减
太子参15g 生15g 15g 10g 半夏10g 泽漆20g 紫菀15g 前胡10g 胡10g 、杏仁(各)10g 蝉衣6g 10g 10g 9g 9g 生9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诊断:咳嗽(脾虚痰温型)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
二诊:93.11.16
服前药七剂,咳痰已净,痰饮宿疾,久郁生热,肺气已伤,阴津亦耗,治拟滋阴填髓,培补脾肾,佐以清热在痰。予以膏方调之。
生晒参粉(冲)50g 炙150g 炒100g 云150g 淮150g 、(各)150g 生地、熟地(各)120g 枸杞子90g 女贞子150g 制首乌150g 菟丝子150g 制100g 益智仁100g 补骨脂9g 肉苁蓉90g 仙灵脾100g 淮100g 褚实子100g 子100g 五味子50g 全100g 大100g 制川芎50g 紫丹参150g 炙100g 广90g 宣木瓜90g 广郁金90g 大红枣90g 泽漆150g 半夏100g 100g 100g 阿胶(烊)200g 冰糖200g
方法:中药用冷水浸透一夜,熬三汁,沉淀,滤过,浓缩,加阿胶(烊),白冰糖放入浓汁中溶化收膏。
服法:每日早晚空腹一匙用开水冲饮。如遇感冒,消化不良,咳喘发作时,均应暂时停服,宜对病治疗。服膏方期间忌饮浓茶。
三诊:94.12.9
去年服滋阴补肾,益气健脾而化痰饮之剂,感冒明显减少,咳痰未发,纳平,大便偏干燥,腰酸背楚,夜寐欠安,时有心悸,苔薄黄,质暗红,脉小弦(72次/分),前法合度,仍宗前法制大其剂。
上方-泽漆 改生晒参(另炖)100g 加150g 150g 沥半夏150g
印象:虚耗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
按:痰湿咳嗽,久郁生热,肺脾两虚,先投益气健脾而化痰热之剂,服药7贴痰热渐化,进拟健脾益肾,补肺固表,佐以清化痰热,以膏方调治一冬,次年感冒显减,咳嗽未发,得以治愈。
案二十八、冯××,男,38,已婚,门诊号94/4719初诊:94.9.9
主诉:咳痰喘哮反复发作30余年,以春秋季为甚,缓解10天。
现病史:自93年11.6至94年9.6一直住院治疗,反复用抗菌素(青霉素、氨苄青,红霉素,庆大霉素,菌必治等)及氨茶硷,激素(地塞米松,氢考)静脉注射已10年,停静脉用药10天,改用口服强的松15mg/日已10天。刻下咳(-),痰(-),喘哮(-),纳平,口干喜温饮量不多,汗多腰酸,大便日停2~3次,成形。
诊查:苔微黄腻,质偏暗红,脉小弦滑(86次/分)
辨证:宿痰伏饮,逢冷易发,哮喘日久,上病及下,证属肺脾肾
治则治法:同病,标证已解,治拟温肾健脾,补气固表
方药:仙灵脾15g 川续断15g 功劳叶15g 15g 9g 15g 15g 制15g 补骨脂10g 煨肉果10g 五味子5g 15g 15g 丹参30g 9g 9g 9g 10g 10g 生米仁、热米仁(各)15g 7帖
复方龙星片×2瓶 4# 3/日po
诊断:中医:哮证(缓解期)脾肾阳虚型
西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二诊:94.9.16
症情稳定,腰酸仍有,但胃纳有减,大便日行3~4次,时干时烂,苔黄腻,质暗红,脉弦滑(80次/分)。脾肾不足,运化失健,转拟健用益气助运,化痰肃肺。
太子参15g 10g 15g 10g 半夏10g 紫菀15g 10g 玉9g 生15g 15g 黑料豆30g 潼10g 10g 怀10g 3g 原朴10g 丹参15g 炙鸡金10g 生谷芽、麦芽(各)15g 7帖
龙星片续服 强的松减为10mg /qd.
三诊:94.9.23
症情同上,大便日行3~4次,偏烂,上方改去苁蓉,黑料豆,加炮姜炭6g
杜仲10g 续断10g 续服7贴
四诊:94.9.30
症情平稳,强的松改5mg/qd po,守方+补骨脂 7帖
五诊:94.10.7
哮喘未发,症情稳定,大便成形,日2次,纳平,原方+五味子6g 仙灵脾15g 菟丝子15g 14帖
强的松改为7.5mg,2.5mg
验方 一、止咳化痰汤组成:蝉衣6g 、前胡、杏仁、、、、生(各)9g 、紫菀、、各15g 款冬10g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等以咳嗽、喉痒为主要表现,中医辨证偏风热或痰热者。
按:本方由止嗽散合小汤加减化裁而来。方中蝉衣、、祛风清热,化痰解痉,有抗过敏作用:前胡、杏仁、、生轻宣肺气,祛痰止咳;、下气化痰;紫菀止咳;泄肺热;清热祛痰利咽。全方宣肃敛并用,不但适用于外感咳嗽,又适用于内伤咳嗽兼有外感症状者。
二、加减泽漆汤组成:泽漆30g 半夏、苏子、、紫菀、(各)15g 10g 、、生(各)9g。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其他疾病以咳嗽、痰量增多为主要表现者。
按:本方由《金匮要略》泽漆汤加减化裁而来。方中泽漆为化痰逐饮要药,合、半夏燥湿化痰;苏子、降气化痰;紫菀止咳;、一升一降,理气宽胸化痰;、抗炎、抗过敏。可根据痰量多少、体质虚实、病情轻重来调整泽漆用量。对痰多体实者,一般痰量(+)-(++),泽漆30g;痰量(++)-(+++),泽漆60g;痰量>(+++),泽漆90g。
三、平喘定哮汤组成:、桑白皮、半夏、、、紫菀、丹参(各)15g 炙麻黄5g 前胡、款冬花、郁金(各)10g 、、生(各)9g。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以气急、胸闷、喉中哮鸣为主要表现,辨证偏热证者。
按:本方由《金匮要略》麻黄汤加减化裁而来。方中豁痰利咽,麻黄宣肺平喘;桑白皮、、、生,清泄肺热,抗炎,抗过敏;紫菀、款冬花、半夏化痰止咳;、理气化痰。郁金、丹参活血理气。先生认为临床上单纯寒症已不多见,而多为寒热错杂证或偏热证,在治疗上较单纯寒症为棘手,此方组方立意即在此也。
四、和解清化汤组成:15~60g 15~30g 半夏15~30g 银花15~30g 15~30g 紫菀15g 冬瓜子15~30g 9g 9g 生9g。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肺炎等以热痰为主要表现者。
按:本方由《》小汤合银翘散加减化裁而来。本方取小汤和解枢机,因痰热较甚,邪实为主,故去,合银花,清热解毒,宣肺透邪;,生,冬瓜子清肺祛痰排脓;先生根据症轻重调节,,银花,剂量;轻证常用剂量为各用15g
重证可各用30g。 对曾用过一般清热化痰药或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显者,选用重剂、、银花、常可获效。在使用时配以半夏,既可化痰,又可监制药物过凉之弊。
论文 《金匮》泽漆汤在临床的应用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3年2期24页
摘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载:“咳而脉沉,泽漆汤主之。”通过临床观察,本方适于久咳病邪入里,正虚挟有痰饮,或有不同程度的痰郁化热之证。其方药:泽漆、半夏化痰利水;降气祛痰;、温肺化饮;紫参、清泄痰热;、益气补虚。本方兼顾扶正祛邪,并从温清两方面消痰化饮,适于虚、实、寒、热错杂病证的方剂。现已成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常用处方。
使用泽漆汤时以紫菀代紫参。紫参主要用于实热证。然慢性支气管炎以虚寒证最为常见,故选择辛温入肺,有止咳降气作用的紫菀取代紫参。
泽漆汤中泽漆与半夏的比例为3.6:1,取10:1,重用泽漆超过前人数倍,有效剂量的大小,与病的轻重、疾病的性质、方药的配伍密切相关。一般复方常用量30-150g。
其加减配伍有如下几种:寒痰证,用温开化痰饮,加麻黄、等;热痰证,用凉开清化,加、等;肺气不足,用益气固表,加玉屏风散;邪热伤及肺阴,用润肺生津,化痰热,加生脉散;脾胃虚弱,用健脾化痰,加香砂六君子汤;肾阳虚者,在温肾助阳中加泽漆;肾阴虚者,在滋阴补肾中加泽漆;咳剧而痰量不多者,可与天竺子等止咳药合用。《金匮要略》把泽漆作为主药,取其下趋之力,以达到利水、消痰。一部分病人在服药后随着痰量的减少而出现口干、咯痰困难等症,说明泽漆的化痰作用是偏于温化。泽漆对部分有浮肿症状者也有利尿效果,但据我们临床观察,泽漆化痰止咳作用胜于利水渗湿之功,入化痰止咳类为妥。
泽漆止咳单体的临床研究出处: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年1期39~41页
摘要:泽漆新甙(晶Ⅰ)是泽漆中的主要止咳单体,对“急支”和“慢支肺型”均有较好的止咳作用,而对痰多的“慢支脾型”其效甚差。它与照山白中所提取的金丝桃甙(晶Ⅲ)的化学结构相比较,是槲皮素的第三位上只多一个半乳糖甙,在口服进入胃肠道后,晶Ⅰ可能水解为晶Ⅲ。晶Ⅰ的显效率,“急支”为71.42%,“慢支肺型”为56%,它们与晶Ⅲ的疗效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说明两者的止咳作用相似。晶Ⅰ对偏寒证疗效高而副作用低,对偏热证则反之,表明泽漆经过提取得到药性偏温的止咳单体,它的性能已从量变到质变。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肾虚本质及补肾药的疗效----附14例肺心病分析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1987年1期27-29页
摘要: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肾虚本质的研究,是从肺通气功能、内分泌、细胞免疫、皮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方面来探索肾虚本质及补肾药的疗效。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肾虚本质
各项实验室指标与辨证的关系
1、各型残气占肺总量%比较是肺虚>脾虚>肾虚,三者都有极显着性差异。
2、各型肺纹理稀疏,纤细等占%肺虚>脾虚>肾虚,后二者是有极显着意义。
3、尿-17羟、尿游离氢皮质醇的排量,对照>肺虚>脾虚>肾虚>肺心,尿17-酮及尿脱氢异雄酮肺虚>脾虚>肾虚>肺心,对照尿17-酮均低于肺虚、脾虚两组。
4、玫瑰花结实验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在组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肺虚>脾虚>肾虚,其中肺虚与肾虚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5、对照、肺虚、脾虚三组的吞噬功能相接近,肾虚组则显著高于肺脾虚两组,而肺心组都低于对照组,但肺心组又极显著低于肾虚组。
补肾药物的疗效
1、补肾药物的应用
(1)补肾片:从肺脾肾虚证中辨别阴阳的偏损,分别给以下的处方。
偏阳虚方:熟附块1.5g 仙灵脾、菟丝子、功劳叶(各)15g。
偏阴虚方:仙灵脾9g 生地、菟丝子、功劳叶(各)15g。
阴阳两虚:仙灵脾、菟丝子、功劳叶(各)15g。
冬病夏治及长年治疗组均采用以上方法。冬病夏治组每年8月份给药1个月,连续4年。
(2)补肾针剂:不辨证施治,随机分为二组,均隔日肌肉注射4ml。
注射液:每支2毫升含生药量6~8g。 总剂量为60~110g。
人胎盘组织液:总剂量为60支。
2、补肾药物的疗效分析
(1)各种补肾药物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口服补肾药对时间肺活量第一秒及注射液对尿17-酮排量,均有阻止其减退的作用。这两种治疗方法亦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针剂对玫瑰花结实验的上升,有极显著意义。
(2)注射液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经60~110支治疗后,随着环核苷酸比值的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上升,尿17-酮亦恢复到正常范围。
体会
1、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肾虚本质的探讨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肾虚患者,主要是由于反复感受外邪,使支气管的病理变化不断向更广泛小气道深入发展,又可因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破坏而产生肺气肿、肺内小血管狭窄或闭锁及肺组织纤维化。肾虚型临床缓解期出现活动后明显气喘,这种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是与“肾不纳气”有关。以肾阳虚同时存在着血浆环核苷酸比值失常,雄激素、细胞免疫等功能的低落,又与残气占肺总量%的升高有内在的联系,亦与“肾精气亏虚”有关。
2、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肾阴虚与肾阳虚的相互关系
以肾阳虚为主的患者,巨噬细胞仍有它的非特异性免疫的代偿作用。所以肾虚型的皮泡巨噬细胞吞噬%及指数大多升高。从肾阳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肾阴虚(多见于肺心病)肺功能进一步减退,因此雄激素功能更为低落,肾上腺皮质功能亦有下降趋势。此时,就削弱了机体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的代偿功能,故肺心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的指数,均非常显著低于肾虚组。
3、补肾药物的研究
有肾精气亏虚, “肾不纳气”。按助阳温肾和滋阴益精的原则,应用不同的补肾方药,精神、体力都有不等程度的改善,均属于轻症单纯型或中医辨证为肺虚型,故对补肾药的效果较好,而对肺通气功能减退严重的肾虚型,则疗效较差。
本病在缓解期是以肺、脾、肾的气阳虚为主,而在发作期是以阴邪盛的痰饮症为主,同时又存在不同程度的阴液耗伤。所以,口服补肾药基本方采用仙灵脾、菟丝子,取其助阳温肾,配功劳叶的滋阴益肺、对于偏阳虚者加入附子,以助阳气来复;对兼有阴虚者加入生地,其剂量应重于仙灵脾。调整阴阳的相对平衡,既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又可提高临床的疗效。
助阳滋阴补肾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肾阳虚为主患者的防治,可能是通过调整分子水平,亦即使cAMP上升,从而促进了细胞免疫和睾丸分泌雄激素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cGMP下降,对偏亢的副交感神经功能亦有所纠正。的壮阳益精,有助于改善体内失衡的阴阳,促使恢复以上各系统异常的功能。
老年癃闭证治偶得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7年5期12页
摘要:本病多见于老年体虚所致前列腺增生患者,其早期亦属气淋或劳淋范畴。对于癃闭既要掌握各个型别之证治,又应用动态观点去选方用药,方可得知鼓应标之效。
下病治上:癃闭兼有肺系痰饮者,常因肺失宣降,不能行使“通调水道”之职,从而加重排尿困难,当用温开肺气而化寒饮,或肃肺降气而清痰热,“下病治上”是有条件的,决不是一切方剂中加上“宣开”或“肃降”之剂都能解决问题,否则反而贬低“提壶揭盖”法应用之作用。10g 桑白皮10g 、(各)6g 前胡10g 全30g(打),猪苓、(各)15g 生、、(各)10g 乌药6g 滋肾通关丸12g(包),谷芽、麦芽(各)15g。
通利分温清:对气机不畅所致排尿困难者采取通利行水法,亦能立解疾苦,但须区分寒热。因肝肾虚寒引发气滞水聚者,宜温通利尿法;因湿热久郁下焦,热势壅盛导致关门不利者,当投大剂清热之品。然而,阴寒之证亦有郁热,热证中亦有水湿之凝结,证属肝肾气衰,肝气郁结,膀胱气化不利。治拟暖肝行气,通阳化气,佐以清利。吴茱萸2g 广木香、乌药、金铃子、、淮(各)9g
、、猪苓、焦、焦谷芽、麦芽(各)15g 5g。
补泻有侧重:由于虚中常夹有实象,故治疗又当辨虚实之偏胜。所以除掌握各个患者当时证候外,同时要密切观察虚实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方药中之补泻侧重,才能避免“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之误。吴茱萸、软(各)3g 乌药、、川楝子(各)10g 广木香、、橘叶、(各)9g 制、淮(各)15g。
脾气不足,清浊升降失司。当拟益气健脾,升清泄浊法。方投补中益气汤加味。
癃闭之治疗,除上述辨证方选外,区分肝寒加导气汤之类,肝热加左金丸之类,中气下陷加、之类。不论何种类型,都有肝肾不足,故均可加淮取其“益肝肾,走而能补,性善下行”之用。
支气管哮喘30例疗效观察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9年6期14~15页
摘要:1、临床资料
其中男16例,女14例,病程2~18年,平均8年,辨证分型为痰热壅肺24例,寒痰伏肺6例。
2、治疗方法
抗敏定哮方组成及剂量:炙麻黄、杏仁、、丹皮、、、(各)10g 、半夏(各)15g 20g 30g。
寒痰伏肺者去、,加苏子、白(各)10g 痰热壅肺者加开金锁、败酱草(各)20~30g。 上方每日1剂,白天服二汁,临睡前服头汁,夜哮明显或病重者,两煎合并,临睡前一次顿服。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3、治疗结果
(一)临床疗效
治疗后临床控制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其中显控率63.3%。一般在服药后1~3小时喘息症状好转,5~25小时哮鸣音改善。
(二)实验室检查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2.肺通气功能:治疗前后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最大中段呼气流速治疗前后,两者有显著差别(P<0.05)。
4、哮喘就其本质,可以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或称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过敏介质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是产生喘息咳痰的基本病理改变。祖国医学认为:“夙根”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因素。由于外感、劳倦、情志等因引动伏痰而反复发作,出现以肺气上逆为标,痰瘀胶结为本的证候特点。采用降气平喘,化痰祛瘀的基本治法。
抗敏定哮方针对哮喘的发病机理,着眼于气逆痰瘀,立足于抗敏解痉。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平喘,化痰祛瘀之功,旨在祛邪治喘、抗敏定哮。抗敏定哮方有非常显著的抑制过敏反应的作用,通过祛痰利气、协调阴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过敏原的敏感性、减轻过敏原对人体的损害;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肺通气,同时通过活血化瘀药的配合,增加肺循环血流速度,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从而达到平喘定哮功效。
泽漆化痰、峻泻成分的疗效观察出处:新中医 1991年6期49~51页
摘要:本文对105例慢性支气管炎脾肾虚型患者以泽漆六种提取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对九种提取物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
一、一般资料
均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或急性发作期的脾虚痰湿型及肾虚喘促型。其中男62例,女43例;单纯型78例,喘息型27例。
二、观察方法
(一)诊断、分型、辨证及疗效评价
均按全国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工作会议制定的标准判断、评估。
(二)药物分组与服法
1.精黄酮:每日3次,每次0.875g。
2.晶Ⅱ(槲皮素):每日4次,每次0.2g。
3.晶Ⅳ(没食子酸):每日4次,每次0.2g。
4.泽-6粉:每日4次,每次0.1g。
5.D晶:每日四次,每次0.025g。
6.D粉:每日2~4次,每次0.025g。
以上六组疗程均为10天。
三、结果
(一)六种提取物对患者痰量的影响
除晶Ⅳ组外,其余五组患者服药后痰量均有显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二)D晶、D粉对患者粘液、泡沫痰的作用 已测得D晶、D粉组痰量减少显著。
(三)D晶、D粉对患者痰液酸性粘多糖纤维、粘度的影响
(四)六种提取物的副作用观察
六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口干和腹泻。
(五)九种提取物药理祛痰作用观察
药理实验发现,水浸膏、粗黄酮、晶Ⅳ、泽-6和D粉均有良好的祛痰作用。
四、体会
《金匮》泽漆汤虽已广泛用于痰饮咳嗽、喘证、哮证等,从主药泽漆中提取作用成分,改革剂型,是一条有意义的探索途径。从各种泽漆制剂对“慢支”痰饮证的疗效来分析,泽漆浸膏优于其他一些复方。当泽漆自粗黄酮到D晶等化痰成分的不断提纯,其疗效亦随之上升。
浸膏和泽-6都能使痰液中酸性粘多糖纤维、气管粘膜脱落变性上皮细胞及坏死上皮细胞减少,泽-6又能使痰中粘蛋白显著减少(P<0.05)。提示两者的化痰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整气管、支气管粘膜粘液腺和杯状细胞的酸性粘多糖及粘蛋白合成旺盛的病理生理,并使粘液痰量减少,由此改善了气道的通气功能,有利于气管粘膜炎症的恢复。
D粉性属寒凉,所含的利肠逐水成分,对肠道有较强烈的刺激,使呼吸道过多的痰液从肠道而出,这与“肺与大肠相为表里”的理论是相吻合的。然而D粉不能改变痰液质的指标,一旦停药,痰量即成倍地上跳,说明峻泻攻伐之品,对以虚寒证为主的“慢支”患者来说,只能取胜于一时,伴之而来的是正气耗伤,邪恋更甚。D晶有温化痰饮的性能,很可能是一个相对治本的化痰单体。通过对泽漆综合性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生药泽漆、泽漆浸膏片药性与功能均属微温,有一定的消痰化饮作用,而D晶的温性更强于泽漆新甙,故温化痰饮作用亦明显增强;D粉纯属寒凉,它是从峻泻逐水中,达到消痰化饮。此也即中药的双向作用。
地龙液即刻平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1年2期24~26页
摘要:液即刻平喘的临床和实验的结果表明:液对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有即刻疗效;对豚鼠过敏性哮喘有部分保护作用,疗效优于干;能部分抑制大白鼠的PCA;能部分对抗组织胺所致的豚鼠哮喘及离体气管片痉挛,对乙酰胆碱所致的豚鼠哮喘无作用。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单盲法。治疗组50例,即刻舌下给液10毫升(含鲜约7.5g),含在口中,5分钟后下咽。对照组20例,即刻含服等量赋型剂(取名为喘Ⅲ号),方法同上。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其中临床缓解28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12例。对照组全部无效。
讨论
本研究则进一步发现,证实:液有即刻平喘作用,其起效较快,缓解亦速,并经临床观察未见毒副反应。究其原因:1)液富含平喘的有效成份。本文所采用的液是新鲜采用生化方法提取而成,因而避免了这些干扰因素。2)药物吸收较快。给药途径是舌下,动物则予腹腔注射,两者均能通过丰富的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能够迅速起效。
液平喘作用的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组织胺竞,从而阻止了组织胺使气管痉挛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的作用,起到即刻平喘的疗效。
补肾益气复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免疫调节作用观察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3年5期1~3页
摘要:黄吉庚教授以补肾益气作为慢支虚证的主法,创立了复方仙灵合剂和合剂。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其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86.67%,总有效率为87.18%,明显高于治标对照组的55.00%,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的差异。两合剂均还能明显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的紊乱状态,促进IL-2的产生。
一、药物组成及制备
仙灵合剂,由仙灵脾、功劳叶、等组成。合剂,由生、功劳叶、等组成。两复方均由上海市卢湾中药切制厂加工成浓缩水煎剂,每500ml相当于中药7剂。
二、疗程和剂量
补益组,偏阳虚者用仙灵合剂;偏阴虚者用合剂。每次均口服10~35ml,每日2次,疗程1年。疗程中若有急性发作,予对症处理。治标组单纯采用化痰、止咳、平喘、抗炎等对症处理。
三、观察结果
(1)补益组与治标组的疗效:补益组共39例,显效11例,好转23例,有效率为87.18%。其中仙灵组24例,有效率为87.50%,组15例,有效率为86.67%。治标组有效率为55.00%,补益组同于治标组,经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
(2)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治疗前仙灵组和组IgG水平稍高于正常人,治标组稍低于正常值,但都无显著差异。IgA、IgM则在正常值上下波动,各组亦未显示差异。
(3)治疗前后总E花环和活性E花环的变化
仙灵组和组治疗前后比较总E花环,活性E花环百分率均明显提高,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而治标组前后变化无显著差异。
(4)治疗前后IL-2含量的变化
治疗前补益组和治标组IL-2含量均低于正常人,治疗后补益组提高有显著性,而治标组反而降低。
(5)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
各组治疗前OKT3、OKT4、OKT8及OKT4/OKT8均较正常人为低,显示慢支虚证病人T细胞亚群处于紊乱状态。治疗后,仙灵组和组OKT系统各指标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OKT4/OKT8的值接近正常水平,从而纠正了T细胞亚群分布的紊乱状态。治标组虽在治疗后,OKT3亦有所提高,但OKT4/OKT8的比值没有向正常水平靠近,其T细胞亚群分布的紊乱状态也得到纠正。
4、讨论
黄吉赓教授在“金水相生”、
“精气互化”等理论的启发下,将其发展为补肾益气法,订立了偏温阳的仙灵合剂和偏滋阴的合剂,更适合临床实际应用。仙灵合剂全方具温阳补肾益气之功,且温而不燥,并有“阴中求阳”、“补气生精”之妙。合剂全方有滋阴补肾益气之效,且补而不腻,同时也有“阳中求阴”、“补精化气”之用。两合剂均有补肾益气之功效,既能使肾脏精气来复,又能健旺脾运,补益肺脏,可使慢支患者肺脾肾三脏功能得到调节。补肾益气复方可以明显提高慢支本虚患者原来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总E花环、活性E花环均有显著提高,还能纠正紊乱的T细胞亚群,并促进淋巴因子IL-2的产生。治标的对照组则没有这种作用。补肾益气复方仙灵合剂和合剂,能调节TH和TS这两类细胞的平衡失调,并通过体内的生物调节,刺激内源性IL-2的产生,没有副作用,的确不失为一种的免疫调变剂。
慢性支气管炎阴阳辨证与白细胞介素Ⅱ的关系及补肾中药对其调节的作用出处:福建中医药 1994年5期13-14页
摘要:检测30例偏阳虚及20例偏阴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IL-2的含量,并与正常人对照。表明:这2型患者IL-2水平均较正常人为低,而偏阴虚证又显着低于偏阳虚证,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补肾中药治疗,显示出补肾中药具有使低下的IL-2水平提高的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超敏反应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中医学认为:导致慢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其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分辨为偏阳虚、偏阴虚两证型,检测其白细胞介素Ⅱ(IL-2)含量,观察两证型间以及与正常人之间IL-2水平的异同,以期在免疫调节环节上,找到阴阳辨证的一些客观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选用补肾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其对IL-2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这些补肾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
治疗方法及药物组成:偏阳虚证用仙灵合剂(由仙灵脾、功劳叶、各15克组成);偏阴虚证用合剂(由生、功劳叶、生各15克组成),两复方均加工成浓缩水煎剂,每500ml相当于生药7剂,每次口服20ml,每日2次,疗程6个月。
白细胞介素Ⅱ含量测定方法:3H-TDR参入法。分2步细胞培养:1)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2的诱生;2)IL-2含量的测定。
结果显示:偏阴虚证型低于偏阳虚证型,而此二证型均低于正常人。各组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讨论
本观察结果首先显示,慢支偏阳虚证及偏阴虚证患者,其IL-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表明IL-2水平降低是这两证型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慢支虚证的客观指标之一。补肾中药对慢支患者低下的IL-2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作为一种理想的免疫调节剂,的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黄吉赓咳喘病验方选介出处:中医杂志 1996年1期14~15页
摘要:1.加减泽漆汤
方药组成:泽漆15~150g 制半夏10~30g 10g 紫菀15g 15g 9g 3片 15g 9g 9g 9g。
全方化痰消饮,治咳宣肺,补正祛邪,温清兼顾,是一张适应于寒、热、虚、实错杂病证的治咳化痰良方,且可通过消痰化饮以达到一定的平喘定哮疗效。常用加减法有:寒喘痰多者合麻黄汤加减;痰粘稠厚浊者加,重用;咳喘气虚者加玉屏风散;阴虚痰饮者合千金麦门冬汤加减;纳呆便溏者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平喘定哮方
方药组成:、炙麻黄、紫菀、半夏(各)15g 款冬10g 、、(各)9g。
本方适应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表现为咳喘气逆者。若寒喘痰白,则加3g 泽漆30g 15g;热喘痰黄者,加桑白皮、前胡(各)10g 、(各)15g 改半夏为竹沥半夏;咳痰不畅者加炙苏子15g;瘀血舌暗者,加、杏仁(各)10g 丹参15g。
3.脾功方
方药组成:仙灵脾、菟丝子、功劳叶(各)15g 可制成浸膏片或用汤剂。三味合用,助阳益阴补肾,使肾脏精气来复,则脾运亦健,脾气旺盛,则肺气也足,使肺脾肾功能健旺,痰浊得化。临证加减:胸闷纳呆苔腻者加9g 厚朴6g 或合六君子汤加减;畏寒肢冷较甚者加附子片5片;阴虚内热者加生地15g 改仙灵脾9g。
黄吉赓治咳喘善用泽漆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年8期34页
摘要:黄吉赓教授出,善治咳喘痰饮,尤以擅用泽漆见长。曾亲身采药、煎制、试服,得出一次服用新鲜泽漆75g无毒性反应,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相当疗效的结论。
疗效高低与泽漆的剂量大小关系密切。一部分兼有水肿者,经用泽漆治疗,随着尿量的增多,水肿消失,咳、痰、喘均见减轻。泽漆主要是通过化痰而获止咳、平喘的功效。
自拟常用复方中,泽漆用量一般30~150g/日,最大剂量250g/日。视痰量之多少逐渐加量,以咳吐痰爽,痰量开始减少为度。泽漆量大时,先煎汤代水,再煎其他药物。据其临证体验,泽漆的化痰作用偏于温化,痰白清稀呈泡沫状,或寒热夹杂咳吐容易者方投之。寒痰者,治拟温开化饮,配以麻黄、、等。寒热夹杂者,治拟凉开清化,配以、等。肺气不足者,用益气固表之法,合玉屏风散。痰热之邪伤及肺阴,则以润肺生津化痰清热治之,合用生脉饮。脾胃虚弱者,治拟健脾化痰,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咳痰兼见肾阳虚者,在温肾助阳中加用泽漆;兼见肾阴虚者,在滋阴补肾中加用泽漆。咳剧而痰量不多者,可与天竺子,腊等止咳药合用。
关于泽漆的毒副作用,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有少数患者出现上腹不适,口干发麻,头晕等反应症状,停药即止。然黄师用泽漆极留意脾胃之气的变化,对于素有胃疾或年老体弱、脾胃功能虚衰者,则不用泽漆,或投之以小剂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