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现象用连续来描述,还是用不连续来描述,整部物理只就可以看成是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一部竞争史。”(莱斯蒂安)确实,如果认为空间中连续着物质,对世界的认识一个样,如果认为空间空无一物,对世界的认识又是另外一个样!
西方科学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一个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由此得出了牛顿三大定律和万物引力定律;一个是以太观,由此得出了电磁学方程组;一个是爱因斯坦否定了以太观,走向了局限对称的时空观,由此得出了量子力学。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空间空无一物和对称,万物是由死的质点组成的,这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如果空间中连续着物质,那么牛顿力学就都不成立了。比如,如果空间中连续着物质,它对物质运动就有阻力,牛顿第一定律就不成立了;如果实体不是死的质点,而是活的物质系统,它受到力的作用就不再是机械反应,而是整体性运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就不成立了。
以太观认为空间中静止不动地连续着一种特殊的物质,万物都是在穿过它而进行线性运动,这样一来,对光的认识就有了另外一种答案,那就是光是连续媒介的周期运动,麦克斯韦就是在此基础上统一了光电磁,建立了电磁学方程组。如果以太不存在了,那么对光的认识就完全不同了,它只可能是粒子在空间中的连续移动。
爱因斯坦的局限对称的时空观认为空间是一种呈中心的对称,至于否定了以太观之后再怎样谈时空弯曲,恐怕没有人会知道。不过,在爱因斯坦的骨子里,则认为空间中连续着物质,这也是他在广义相对论中重新引入以太的根本原因。
你仔细看西方科学的发展过程,它就是间断,连续,再间断,如果说物理学的下一步,那它必然是会重新走向用连续的观点来认识世界。不过,这种观点肯定不是以太观的重现,而是对以太观的改革。那么这个新的科学假设到底是什么呢?中国的气一元论假设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的气一元论与西方科学中的以太观到底有什么不同?
在对实体的认识上,以太观认同原子说假设,即万物是由少数几个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组成的;而气一元论则认为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气)汇聚而成的。一个是死寂不变,一个是生命之流。
在对空间的认识上,以太观认为空间中静止不动地连续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取名为以太。而气一元论则认为空间中连续着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万物都是在反抗这种不对称运动中组织起来的。一个是对称,一个是不对称。
在对实体和空间关系的认识上,以太观认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实体是穿过静止不动的以太空间在运动。而气一元论则认为实体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空间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两者是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中存在的。一个是没有关系,一个是有关系。
可以这样说,一旦在气一元论基础上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一场更伟大的科学革命就产生了。想一想就知道了,立足点变了,整个对世界的认识就会大相径庭。比如对光的认识,如果站在西方科学之上,光只可能是粒子束在穿过空无一物的空间匀速运动;如果站在气一元论之上,光只可能是连续在空间中统一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传递的能量包运动,暂态的组织(涡漩)使它表现了粒子性,周期性地有序和无序变换使它表现出波动性。
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出现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理论上的自恰,即在新的科学假设之上可以更合理地解释众多自然现象;一个是科学实验对理论推的证明。那么如何来证明气一元论假设,认定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物质呢?
说句实话,如果你相信
万物归一,就知道连续在空间中统一物质是不可能观察到的。这是因为组成精密仪器的物质和所有被观测的物质本质上是一样的,用它只能观测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并出现个性的东西,而对共性的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是永远不可观察的。
现在的问题来了,既然永远不可观察,那么我们如何来证明它的客观存在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既然直接证明不行,那就间接证明,我们可以用两个实验证明这一点。
这两个实验是基于空间中连续着物质,纵波是连续媒介在运动方向上的疏密振动,而横波则是在连续媒介的周期运动中加入一种旋转的能量,使连续媒介出现了一个正向涡漩,继而一个反向涡漩的周期变换。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就会有两个重要的推论:
第一,有电磁横波一定有电磁纵波。
其特征是:电磁纵波的速度远超光
速,可以穿过一切静电屏蔽,也可以轻易地穿过水。
第二,有声音纵波一定有声音横波和它的类激光形式。
其特征是:声音横波的速度远低于声速,大致每秒几十厘米。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种高强度、高方向性的分子波动束,这种能量可以破坏物件的电磁性,使物体消磁,进入和水一样的状态,可以随意被穿透或被扭曲。
如果证明了声音横波的类激光形式的存在,就可以间接证明光也是这样运动的,光是媒介波。
如果证明了电磁纵波的存在,也可以间接证明空间中连续着物质,电磁纵波是媒介波。这样一来,空间中连续着物质就被间接证明了。一旦证明了这一点,整个西方科学的基础就崩溃了,新的科学革命就爆发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