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今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父母正式步入“依法带娃”时代。
近日,京城教育圈将联手海淀区教科院联合推出“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系列讲座内容,帮助家长读懂“依法带娃”时代的家教理念,学会行之有效的家教策略。本期分享海淀家长学校邀请的是家庭教育专家、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创始人俞敏洪,就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话题开讲。
俞老师在讲座中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作为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故事,围绕“让孩子快乐成长”这个主题,从让孩子更有自驱力、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四大能力、好父母的三大特征、青春期的孩子该如何面对等方面,与大家深入交流。今天摘录本次讲座内容,和圈友一起分享。
01
让孩子更有自驱力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成长,但是又希望孩子在考试中得高分。这二者好像是矛盾的,因为如果孩子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必然不开心,但要是孩子不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又出不来高分。
这背后有一个统一的逻辑,包括两方面。
孩子是否有自驱力
任何人做一件事情的驱动力,如果只是外在的驱动力,它也会起到作用,但是内在的驱动力是最重要的。你跟孩子说,你考了高分我给你买礼物,孩子内心希望得到高分,希望走到中国最优秀的大学和世界最优秀的大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力。
你给孩子的礼物,远远不如孩子内在自我驱动能力强。只要他有内在的驱动力,他自己愿意去奋斗、去努力,这件事情就特别好解决。如果他自己心中有一个目标,并且愿意自己去努力的话,即使他遇到障碍,遇到失败也不会退让,因为他知道必须要实现那个目标。
举一个亲身的例子;我能上北大完全是因为内在驱动力,跟外在驱动力没有半毛钱关系,我就想上大学,我父母说,“孩子,如果你现在不学习,将来会和我们一样,每天很辛苦的务农”。整个地区就我一个人在坚持学习,我的整个高中300个农村同学没有一个进行高考复习,全部安心当农民了,就我一个人还在坚持,而且坚持了三年。最后的结果是我考上了北大。这就是内在驱动力。
孩子的自我生长能力
举个例子: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培养,很像在沙漠中种了一棵树,我们给了他无数的浇灌——校内学习、校外培训,24小时在给孩子浇水,孩子的自我生长能力可能已经没有了。用各种外在的力量给他雨露、阳光、浇水,这棵树在沙漠中一定能长大,因为你每天都在给他施肥、浇水。
突然有一天孩子进了大学,家长觉得大功告成,再也不用给他浇水、施肥,却发现这棵树开始枯萎了,因为孩子没有形成自我成长的根基。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要给孩子一个他能够自我成长的丰沃土壤,让他慢慢地可以形成自己的环境氛围,一辈子不断地给自己提供养分,扎根沃土,自我成长。
02
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就是孩子的品德,一个孩子做人的能力,诚恳、诚信、善良的品质。
智,不是学科成绩的问题,智是全面的理解能力的问题,知识的深度和宽度的问题。
体,不光是身体健康,还包括身心合一的健康,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个性,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面对困难挫折的恢复能力。
美,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对世界上的一切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劳,不仅体现劳动能力,最重要的劳动背后包含的独立生存能力。除了让孩子独立地收拾房间、做做饭、洗洗衣服,还可以让他养植物,让他学会独立负责任,这是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的方法。
03
认真培养孩子四种能力
个性能力
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让孩子对世界充满热爱,对生命充满热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热爱,这无比重要。我们可以做两元极端选择:你愿意让孩子变成没什么文化、个性无比乐观、天天乐呵呵在世界上感觉自己很幸福、哪怕是没什么钱的人,还是进了北大变成一个忧郁症患者?让你选这两个东西,我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第一个。
我宁可孩子没什么文化,但是开心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辈子怎么过还不是过,最重要的是自己过得开心。
品德能力
让孩子做一个有底线的受人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愿意为别人做好事的人,是一个诚实的人,自然就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几乎每个孩子在学校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霸凌”事件,遇到这种事情,父母的解决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处事方式,父母一定要起一个正面的榜样,教孩子善于合作和分享,并且善于解决和同学之间的矛盾。
学习能力
让孩子成为一个喜欢阅读和研究的人。考试成绩好的人不等于会学习的人,每年高考结束以后,很多人把教科书撕掉,就可以看得出来。
学习能力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喜欢阅读,并且专注于阅读,并对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专注研究的人,学习能力是指终身学习能力。
到现在为止我每年阅读的书至少是100本以上,新东方那么忙,各种应酬那么多,烦心的事情一大堆,我完全可以不读书,不读书谁管我?读书已经不再是一个任务了,读书变成了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如果我有一天没有碰到书,我真的是晚上睡觉都睡不着,我必须闻着书香,睡觉之前读半小时才能睡着,变成了习惯和内心需求。
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他自己开始喜欢阅读以后,阅读变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变成了他内心的需求,你还担心这个孩子张大了以后没出息吗?不用担心,所以这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团队能力
让孩子比较独立地认识世界。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要“赶”出去,让他自己去玩,加入各个团队,自己背着背包旅行。
让孩子适当自由地选择朋友交往很重要。不要过多干预孩子,不要对孩子步步紧逼。青春期的时候,家越不放心,什么东西都要问要死要活,孩子就烦得要死要活,而且问出问题就会提出警告、建议,提出这个不允许、那个不允许,结果孩子干脆什么都不告诉你了。为什么?告诉你也是这个不允许,那个不允许,我告诉你干什么。跟孩子订立共同遵守的规矩很重要,我儿子要用电脑写所有的家庭作业,也可以随时用电脑玩儿游戏,但我有一个要求,任何时候你的房门必须开着。
04
青春期的孩子该如何面对
孩子青春期的时候,父母应该这样想;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成绩只是一个方面,要发掘孩子的天赋,要放手让孩子锻炼自己,保护过度是伤害孩子。其次是要对孩子有信心,你对孩子的失望孩子立刻就能感觉到,根本不需要任何语言。
我的女儿成绩中等,只要女儿成绩不进5名,我太太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女儿考到第十五名,我就对女儿说,“你们班40个同学,你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如果我批评孩子,不仅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对孩子是鼓励教育为主,但并不是漠视孩子的问题,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心理。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比聪明和计较更加重要。
其次是以自身做榜样,我孩子4岁的时候,我说好好在那儿坐着,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看一看,他就坐在对面开始看。我在这边打开电脑工作,他说,爸爸,为什么你要我学习,你要玩儿游戏。我说,爸爸不是玩儿游戏,爸爸是在工作。因为孩子不懂,他还小。我马上意识到了,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你跟他讲道理没有用,我就得把电脑关上,拿一本书读,他马上就安静下来了。因为读书件事情是明确的示范,我是在学习。常常父母在那儿打麻将,说兔崽子你赶快去学习,我们打麻将跟你没关系,怎么可能没关系,父母一天到晚在那儿玩儿。
最后是从国际教育的角度去对待青春期的孩子;鼓励孩子独自旅行,走出家门离开家乡看一看。对社会和世界的正确看法最重要,而不是成绩和竞争最重要,平等对待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高质量的时间。
新时代父母的唯一出路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学习学习再学习,成长成长再成长。信息化社会具有许多“后喻文化”的特征,即在某些方面,前辈需要向晚辈学习,所以,学习孩子的优点已经成为强大父母的新特点。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海淀教科院;“京城教育圈”进行内容补充和编辑整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