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东坡《留侯论》
“双减”政策落地后,教培行业一夜入冬,“教培一哥”新东方更是首当其冲。
有人已经算了一笔账,“双减”以来,新东方市值缩水2000亿人民币,俞敏洪自己的身家同样锐减200亿人民币左右。
就在近日,网民热议的新东方善后和转型问题,也终于尘埃落定,并且连续几天冲上了热搜。
据悉,新东方正在退租全国各地1500个教学点,闲置的课桌椅已全部捐出。
此事得到了俞敏洪亲自转发证实:
“教培时代结束了,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献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了近8万套。”
11月7日晚,在抖音直播中,俞敏洪又透露:新东方未来将搭建农业平台,他将带领老师直播带货农产品。
同时,他还介绍自己花很多时间读苏东坡的书,深为苏东坡的豁达、潇洒、宠辱不惊所感动。
细细想来,俞敏洪在“至暗时刻”的自我救赎,未尝不如他所推崇的苏东坡。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林语堂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一生,仕途多舛,一贬再贬,历经波劫。
然,他的“至暗时刻”是在乌台诗案时期。
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被小人举报作诗讽刺新法而入狱。
前途未卜之际,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在《狱中寄子由》里与苏辙痛苦诀别: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侥幸保命出狱以后,他被贬谪到了黄州。
初到黄州时,苏东坡借住在一座山间破庙里,这便是后人熟知的“定慧院”。
名为团练副使,实为朝廷犯官,苏东坡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精神上也陷入了极度孤独且心酸的境地。
正如他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里所写的: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说不出的凄凉与悲切。
当然,他不会就此与世俯仰,随波逐流。
虽然“沙洲寂寞”,但这只“孤鸿”依然襟怀磊落,依然坚持自我,依然“拣尽寒枝不肯栖”。
而现在,面对教培行业的急剧变化,俞敏洪也在孤独地坚守自我:
“新东方接近1500个教学点要退租,光是装修,新东方就花了六七十亿人民币,现在这些教学点要全部退租,还有违约金、押金,再加上学生学费退款,员工、老师的离职费用,真的是巨大巨大的一笔钱。”
他没有像许多教培机构那样跑路耍赖,而是顶着压力处理各种问题。
他的责任与担当,背后的孤独也许是许多人所无法理解的。
毕竟,泥沙俱下的时代,劣币总是容易驱逐良币。
俞敏洪是企业家,也是文人。
他有和苏轼一样面对挫折痛苦坚守自我的能力。
面对苦难,苏轼没有怨天尤人,他开始反省自己,清醒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率先让他清醒的是财务上的巨大压力。
苏东坡平时会挣钱,更会花钱:“俸入所得,随手辄尽”,是个典型的负翁。
但在黄州时,面临断炊的绝境,苏东坡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穷日子。
他不仅严格限制全家每天的生活用度,甚至带领一家老小亲自开荒种地。
这块地便是黄州城的废地“东坡”,它也不知道日后它将扬名立万。
苏东坡带领全家老小齐上阵,将杂草丛生的废地整理成可耕种的田地,足有五十亩之多,
他又购买了一头耕牛,冬种麦,夏种稻,还种了蔬菜瓜果。
与此同时,为了改善居住环境,他还在东坡地头建成了五间草屋。
苏轼给它取名“雪堂”,并给自己取了个日后响彻天下的名号“东坡居士”。
他不仅自己积极生产自救,还为当地老百姓做过一件功莫大焉的善事——黄州当时的“溺婴(穷人家将新生儿主要是女婴投水淹死)”陋俗就是在他的呼吁和救助下逐渐消失的。
苏东坡不是在体验生活,而是真的把自己沉入到人民群众当中,直面所有的问题。
正如俞洪敏面对现实的巨大压力,他没有逃避,而是展开了自救——不仅积极善后,还积极学习苏东坡:
“新东方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自己将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销售农产品,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人生的至暗时刻,俞敏洪选择进军主播界,并不单是在给自己打造人设,也是打算真正实践苏东坡,通过苏东坡走出来。
而苏东坡在黄州,确实通过劳动实践渐渐走了出来,完成了这一生最大的蜕变,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此前,他一直是苏轼、苏子瞻;此后,他才活成万千文人心中的偶像“苏东坡”。
此前,他的作品肆意跳脱,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此后,他的作品慢慢收敛,更加深邃、豁达,也愈能抚慰凡人之心。
在这里,他游山玩水,泛长江、吊赤壁,饮酒赋诗,煮“东坡羹”,做“东坡肉”,酿“东坡酒”。
在这里,他领悟到了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佛家的“空”,并在文章中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在这里,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终将被大浪淘尽,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
他已经感悟到,人生中再迅猛的风雨,再料峭的霜雪,也终会有停下来的那天。
与其为阴晴不定而烦恼,不如“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多少人在逆境时靠着这些诗词给自己打气,渡过难关。
俞敏洪自己在直播间里也说了:
“为什么要读(苏东坡)?苏东坡体现了一种知识分子的情怀,他在遇到问题后的豁达、潇洒、宠辱不惊,(低谷时)尽量把人生过好,他有很苦闷的时候,比如说在乌台诗案时,他用幽默的、宠辱不惊的心态,最后能够把自己的人生在遗憾中间,过成了一个永恒的形象。他是我蛮喜欢的一个人,所以读了不少他的书。”
黄州,是苏轼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站,也是苏轼逆境中自我救赎的高光时刻。
其实,苏轼在24岁那年参加殿试时就写过一篇策论《留侯论》,文中写到: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或许他很早就意识到:真正的勇者要敢于面对低谷,因为低谷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而当俞敏洪将苏东坡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时,不难发现,他也在坚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积极的展开自我救赎。
俞敏洪和苏东坡的共同点,是皆为天下之大勇者!
正如那句话所说:杀不死我的,将使我更强大。
读懂了东坡,你就会知道,一切的痛苦都可以用宠辱不惊的淡定与从容来面对。
没有谁天生豁达,失意时,要学会自己救自己。
真正的自救,不仅要有行动上的身体力行,更要有精神上的自我救赎。
也许你在遭遇困难时,无法做到云淡风轻、一笑而过,但请一定牢记:求人不如求己。
上一篇
周天搬运法
下一篇
炒股的智慧(5)2238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