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就嫁苏东坡
程予东
方方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能生活在苏轼那个时代,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嫁给他。在采访中提到苏轼的时候,方方还是非常激动:“苏轼这样的人太了不起了,历经多少磨难,还是那么潇洒豁达,没有一点哀哀戚戚。人生的大悲哀在他笔下化成一股豪侠之风,令人荡气回肠。要把苏轼挖出来,文学史都要歪掉了。”自然,苏轼的人格伟力彰显在他的诗词中。欣赏他,就要从亲近他的文字入手。苏轼曾写过中秋词《水调歌头》,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这样评价:中秋词,自苏轼《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水调歌头》以怎样夺人的魅力被推崇到如此高峻之位?让我们品味它,据此走近苏轼。词的小序是这样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小序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信息:时间,事件,作词缘由。怀字一出,我们知道了作者在词中抒发的是怀念之情,怀念谁呢?子由。子由是苏轼弟弟苏辙的字。怀念当是弟弟和自己不在一起,在这个本该团圆的佳节中自己却与亲人分隔两地,自是慨叹欷歔啊!这种怀念之情在词的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充分体现。作者还传递出怎样的心情呢?“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对月不应该有恨,但是恨却在其中,为什么恨月呢?月是一轮皎然盈圆,而人却不能团聚。后一句对月分明是一句诘问。这样的诘问很容易被我们理解为一种心理的颟顸。但是联系生活却能够找到类似的心理认同。
我们在走投无路无处诉求的时候,会说,老天爷,你为什么不睁开眼睛啊!窦娥的冤屈无处申告时不也是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呼告吗?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郁结的苦闷之深浓,也自然可以料想到他和自己弟弟的手足之情是多么笃厚。我们知道在私有制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父子、兄弟之间,往往因权力财产而互相倾轧,少有什么真正的父子之情,兄弟之谊,而苏轼却这样想念他弟弟,这就显得与众不同弥足珍贵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阐明了人生都有悲欢离合,月亮都有阴晴圆缺。人生的欢合和月亮的晴圆自古就是难以齐全的。如果说上句的诘问语气激昂,内心在情绪的漩涡里难以突围,那么这一句已经是拨开罩在心头的阴霾,天色得以晴明,激流得以回落。此时的苏轼内心豁然澄澈,思想达观,这是理智回归的结果。此句既是作者自我的宽怀,也是对弟弟的慰藉。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陶潜的诗句: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凡境,圣域,清境,浊境,当一个人思想开阔,胸怀坦荡的时候(也就是心闲的时候)就是在圣域,清境里;反之,圣域,清境都不见了。
苏轼是一个心闲之人,这样我们才能在他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看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亦真亦幻之境。才能看到他被贬谪到杭州后留下的“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看到他被贬到惠州时吟咏的“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看到他被流放到荒蛮之地——儋州时还能有“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放旷。面对不幸,将之调成一剂开阔,实在令人激赏。吟咏苏轼的沧桑,沧桑中的淡定,我们确实需要反观自我,给予自己走向广阔的勇气。
是的,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颜,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用好今天;你不能改变过去,但你可以改变未来;你不能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不能事事如意,但你可以事事尽力。圣境中的苏轼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送抵了亲人,感觉这不仅仅是给予一个人的美好祝福,而是给普天下所有与亲人别离分隔之人的真诚祝愿。愿我们共赏这轮皎然的月华,让它抚慰我们离散的苍凉。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除了对弟弟的深切怀念之外,我们在小序的“兼怀子由”的“兼”字上感受到他还有别的情愫在其中。这需要我们溯洄到上阕来。作者开篇一问“明月几时有?”这样的一问来得有些突兀,为什么要问月诞生的时光?我们一时还不能了然。但是回望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就会看出一点端倪呢?我们对于未知的也常常发问,问当是希望知晓,表明一种探问之心,挂怀之意。苏轼该是对月心系之,故问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夕何夕指的是今天是多么好的一个日子啊!月宫中怎么样了呢?关切之心溢于言表。问什么要如此关切月宫之事呢?作者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去”何解?那即是说自己是从月宫而来,现在又想回到那个地方。这就不免显得荒诞了。苏轼一介凡人怎么会是从月宫来的呢?其实,月宫当是浪漫的想象,是别有所指。联系背景可知苏轼写作《水调歌头》时人在密州(山东诸城),在人间。那月宫就是指自己曾经为政的朝廷啊。一个“欲”字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朝廷生活的留恋,那里有他的政治理想,有他的梦想,但是作者笔意一转又着一“恐”字,让我们窥视到他心理的矛盾纠结。因何而恐呢?高处不胜寒。表面上指的是月宫的寒冷,这里指的是内心的寒冷,因何而冷呢?朝廷中那些政治斗争,勾心斗角,怎么不使人内心寒意陡升呢!
去与留间充盈着往复的矛盾,如何做出心灵的选择?自己可以选择归去,那必定意味着有所放弃。放弃什么?当然是他的政治立场,做人原则。放弃自我迎合他人不是苏轼的选择。不归去,就要担当被贬谪的失意。一味的抑郁哀叹也是一种选择,这样的选择也不是苏轼的选择,因为他的思想是以“儒家“为主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在人间?作者的答案从句式上看分明是一个反问句。句末的一个句号不是推崇张扬的语气,而是抒写着一份明朗淡定的意味。在人间,在密州,也是大有可为的,我要做好我的地方官。
我们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需要汲取怎样的精神力量?面对不幸,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唯有用明朗积极的态度迎接风雨,才能在清浊共生的世间见到圣域、清境。走近苏轼,让精神的力量充盈心灵,让自己的人生走向开阔。
魅力苏轼,豪气干云,回望方方的话,欣然她的选择。
【原文链接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