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多年辛苦做实事的流浪狗基地近七百只流浪狗需要筹粮 有余力者敬请助之愿每只流浪动物有一份持续的温饱
2024月6月11日截止
在家学中医| 李辛老师的中医网课正在招生
李辛最新采访
孩子身心问题背后的原因(下)
李辛,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儿童健康讲记》《经典中医启蒙》《精神健康讲记》《回到本源》(2022,中文版;2013,瑞士,英文版;2020,法国,法文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孙珏,就近年青少年群体频发的各种情绪问题、心理问题,以及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集中“焦虑”的问题,请教李辛老师,以下是采访实录。
让孩子早点知道世界的真实情况
记者:有些人不觉得“指挥”模式有问题。李辛:这是正常的,什么人都有,世界是多样性的。如果父母一直给孩子塑造出世界只有一种形象,等到孩子进入多样性的世界,他会很难适应。为什么不早一点让孩子知道这世界的真实情况呢?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面前也可以袒露自己的真实情况,不用一直都正确。儿童是迫切渴望真实的,他也能一眼看穿虚伪,但可能无法表达。有两种儿童,一种没有能量,然后会被周围的力量压在那里,会采取顺应的方式适应外部环境,这样的孩子看起来情绪会比较稳定,他在不断地配合大人、配合外在的世界,也许他以后能进入不错的岗位,但他的个人生活或创造力也可能是受限的。第二类孩子比较有能量,有反叛精神,他需要更大的精神空间,不然他会对抗、挣扎,那么有对抗成功和对抗不成功的情况。不成功就被赶出学校或送到医院,或者自己选择离开,进入一种放逐状态。但也有一些能够突破,如果能够给这些有创造力、有反叛精神的孩子一些空间,这些孩子反而有可能是更有天赋、更有创造力和突破力的人,但他们也往往会被认为是不受欢迎,更调皮捣蛋,更需要被遏制的,所以最终还是回到家长和老师的身上,如何接受他们,引导他们在发展自身特质的正向面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和这个社会更好的适应。记者:家长是否有独立思考判断和行动能力,这太考验家长了。李辛:家长要认识自己,扎实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时又能够跟外部交流。要有自己的原点,然后发展自己的精神空间。记者:好像很难。李辛:是很难,但没有别的办法。我做过多年心理咨询医生,后来也意识到,其实很多东西要靠个人去完成。有的人很有钱,他说,李医生我能不能多买几次你的咨询,但如果他自己不去行动,比如锻炼身体、节省能量、思考、观察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然后下决心去改变……,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自觉的行动,是行不通的。我会跟那些病人说:这样下去,是在浪费你的钱,也在浪费我的时间。这些时间不能由你一个人用掉,还有其他人要用。
家长要扎实地生活
记者:什么叫扎实?李辛: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有没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放弃那些看起来让自己显得更好、更成功、更强大、更有“定力”的东西,这就是扎实。如果他是个厨子,就扎扎实实把菜做好,思考配菜,把每道工序做好,他知道自己适合做厨子,也知道目前其他方面还做不到,没有想让自己全能,没有想让自己坐到更好的位置上,他有自己的生活。记者:总是忙得没时间做饭,经常点外卖,这个算没有自己的生活吗?李辛:有没有可能一天中自己做一顿饭,或者周末自己做饭,有没有可能跟家人不慌不忙地散个步?春天各种花都开了,可以去拍照,闻闻花香,没有目的地去欣赏,这个就是扎实的生活。带孩子去做类似的事情,运动、接触大自然。孩子一旦有了扎实的生活,外面的老师、同学是否喜欢他,对他影响就不那么大了,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和他的关系很密切,会保护他,他放学回来还有自己的生活,这个会让孩子的心里有安定感。如果家庭总是处在飘摇的状态,就比较容易出问题。记者:飘摇的状态跟家庭结构,比如孩子是不是单亲有很大关系吗?
李辛:没有太大关系,现在单亲家庭很多。所有的问题应该先问一下,自己有没有认真生活,锻炼、休息、学习,有深度的交流。
把能量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记者:跟孩子相处需要很多深度交流的时段?李辛:这取决于家长是不是一个有深度的人。即使是一个有深度的人,最近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能量状态如果在低点,也会影响当下是否能专注地跟孩子交流,这些都是前提条件。深度交流并不是指讨论那些终极人生问题,也有不少人是在浅表的讨论终极人生问题。我说的深度交流是指我们的心理、意识、感受、能量……是不是能够比较有“浓度”的在彼此之间流动。我接受你的采访前,我会很认真地做准备,让我可以处在相对好一些的能量状态,昨天晚上我就开始好好休息,不看电视,少滑手机,早上起来跑步一个多小时,安心舒服地吃了一顿早饭,今天只专注于采访这一件事。平时我也不怎么爱见人、聊天,我会把先天并不富裕的能量放在我觉得重要的事情上,专注其中,这是需要认真安排的部分。只有这样,我做的事情才能比我疲劳散乱的时候有深度。记者:如何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生活中,节省能量?李辛:学会把有限的能量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这个学习不是通过某个老师的课和书本,是先意识到,自己需要这样一个能力,然后观察自己的生活。比如,看看家里哪些东西可以去掉,哪些东西需要放进来,对于无形的东西也是,需要认清自己的需求。
如果连这个能力都没有,哪里来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引导、规划另一个人(孩子)的未来?记者:风险很大。李辛:是这样,先得学习规划自己,做好自己的这一部分。记者:能量这两个字我们怎么去理解,现在各种媒体上也会提到这两个字?李辛:你可以理解为精神、气血、精力,不需要去精确定义,需要感受。比如,我们已经聊了1个多小时,有没有觉得累?平时能不能跑3公里?记者:说话不累,跑3公里我不行,哈哈。李辛:你的整体能量还是差了一点,要注重对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工作到下午,离下班还有半小时,可能就感觉到自己没能量了;或者领导连开3个小时的会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然后又连开3天,仍然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这时候整个环境都没有能量了。手机有几格电很清楚是吧,那么,对自己的身体状态,也要意识得到。比如此刻,脚是冷还是热的,头脑是否清晰,更多地去体验自己,观察自己,不是大脑的思考,而是观察自己、观察世界、观察老师、观察孩子。观察久了,会有一个相对靠近真实情况的判断,逐渐会了解自己的坐标原点,这时候的行动,会更有效率,更符合自己的需求。这个过程一直都需要观察、思考、判断、行动、调整……比如,因为我觉得自己需要锻炼身体,然后决定开始跑步,刚开始一公里也跑不动,但是我每天跑一点点,跑不动就走,慢慢地就能跑了。
但是如果你不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去行动,而是去找最好、最快的跑步宝典,去读跑步成功人士的传记。那么可能3个月过去了,你的视力更差、腿更软,因为你还没有跑,只是脑袋里装满了各种关于跑步的垃圾文件。记者:还是得动起来,是吗?李辛:行动起来,这也是扎实。以自己为中心去延展我们的生活,扩展尝试,不被头脑性的、概念性的东西牵来牵去。这个过程需要保持观察,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什么状态。当我们有了这个能力,就能清楚地了解老师或者他人,他们给出的观点是亲力亲为实践过的,真正有价值的,还是只是头脑性的道听途说的观点,我们对此会拥有辨别力。
精神世界这条暗线的发展更重要
记者:没有能力,就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盯着孩子不放?李辛:是的。问题永远都有,如果以为只要解决了问题A,一切就都会好转,实际上,问题BCD很快就会出现。我们成年人做出改变是有难度的。我们从小到大,读书、工作、挣钱、买房、升职、结婚、生子……,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这是一条明线,后面还有一条暗线——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如何发展的?我们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这条线更重要。最好是我们不得不去走这条明线的过程中,这条暗线也在同时发展——认知越来越清晰,精神世界相对扩展,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又开放的的认识系统。无可避免的,我们的年纪会越来越大,依旧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们还可以去升级,去处理,做一些补丁。我们在童年和求学期间,会被装上一些社会通用程序,这个和我们内在的程序会有一些摩擦,但最终我们应该去发展一套属于自己的更高版本的程序,同时又能与社会程序兼容。害怕、恐惧很正常,体会,然后面对它们记者:所以,不需要去害怕和恐惧?李辛:害怕、恐惧是正常的。我们以前在山里露营,没有电,没有信号,周围没有人,晚上如果没有月亮的夜晚,除了帐篷里的灯光,周围全是黑暗的。害怕和恐惧总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习适应它,从中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扩大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会让我们的精神空间的土壤更深厚。就像我们在安全的,灯火通明的场所住得太久,认为安全是理所当然的。真实的情况是,人类现有的意识是很小的一块,还有很大的一块我们不知道、不了解,我们需要面对的不是简单的害怕和恐惧,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会这些东西,然后面对它们,慢慢地了解,跟它们和平共处,从中得到灵感和行动力,帮助我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更多一些扩展我们的精神世界,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每个人都有这种契机,而它往往是在我们窘迫、害怕、恐惧或者软弱的时候出现,所以不要匆匆忙忙把它埋掉。记者:所以有时候生病是一个机会?李辛:可以把它当作机会,但不要去美化生病。我们逃不过生病,生病确实也不好受,最好不要生病。但我们可以从无可避免的生病的痛苦中学到一些东西。如果我们只是匆匆忙忙把它扔掉,继续跑回赛道,不断地绕圈跑,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的,应该体验的东西。(全文终)
作者李辛
《儿童健康讲记》
《经典中医启蒙》
《精神健康讲记》
《儿童健康中医讲堂》(繁体台版《儿童健康讲记》)
《经典中医精要》(繁体台版《经典中医启蒙》)
《回到本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