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听话”是父母给孩子的一道枷锁,是父母埋下的一颗隐形炸弹。
被关在“笼子”里的孩子,永远找不到成长的钥匙。
养出听话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败笔。
作者丨宋宋Gloria
来源丨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ID:gcocp2014
朋友最近操碎了心,因为她儿子进入青春叛逆期。
叫他往东偏要往西,哪天要是不和父母作对,那绝对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朋友很哀愁:“今天下雨,我叫他注意安全,走路去学校就好,他就偏要骑自行车,就这事,我们争执了一早上,我心脏病都要犯了,这孩子这么难管,我真担心他长大会变坏。”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都渴望孩子听话好管教。
但是,心理学家的观点是:“听话的孩子是教育的失败。”
因为,叛逆,其实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成长期。
而孩子的叛逆,也是对父母的提醒——孩子大了,教育方式也要跟上了!
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是突然叛逆难管,那或许,是孩子给父母的求救信号
听话的孩子
借着父母的掌控而活
数据显示,中国超过78%的父母,喜欢老实听话的孩子。
更夸张的是,为了让孩子听话,不少父母还采用一些“非常”手段!
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里,一位妈妈为了让孩子听话读书,竟然用自残的方式逼迫孩子。
孩子不想背,妈妈打自己一巴掌。
孩子背卡壳,妈妈打自己一巴掌。
孩子吓得不轻,用妈妈的话说:“我看到我女儿的表情变得特别的惊恐。”
但妈妈非常满意自己的做法,因为她觉得孩子变得非常“听话”。
确实,父母工作忙了一天,回到家里洗衣做饭,管教学习,如果孩子听话乖巧,父母那真就觉得烧了高香,毕竟,叫他学习就学习,叫他运动就运动,叫他做家务就家务……
想想就很美。
问题是,孩子越长越大,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怎么可能事事都听话呢?!
更可怕的是,心理学家明确表示:“听话的乖孩子容易掉进三个坑—退缩,自杀,犯罪。”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听话的孩子,其实是将“自我”逐渐压抑或扼杀,内心会积攒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一旦爆发,会以两种方式找到出口:
一种是自我伤害。
武汉某学校,中学生,被妈妈当众打耳光,听话不反抗妈妈的他,选择了跳楼自杀。
另一种是对外伤害。
比如吴谢宇,北大学霸,从小就是老实的乖孩子,最后,他精心策划杀死了自己的妈妈。
当然,这两种都是特殊情况。
但大部分听话的孩子,都会有一个典型特征,那就是随着自我的消失,他们胆小怕事,自卑迷茫,遇事容易退缩。
有位26岁的广西男子,他被肺炎反复折磨了20年。
而造成他肺炎的元凶竟然是——他6岁时因为贪玩而吞进肚子里的一枚哨子。
他为什么不告诉父母呢?
因为,他从小就乖巧听话,他不敢,让父母觉得自己“不听话”。
听话,看似孩子乖巧,父母可以轻松养育。
实则,那是孩子逐步失去自我,借着父母的掌控而活。
为什么叛逆不听话
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当然,父母会疑惑,照这么说,叛逆难管的孩子才好?
叛逆并不能用好坏来区分,但“叛逆行为”确实是孩子成长期的正常表现。
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是在2岁,也就是育儿专家常说的“可怕的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慢慢意识到“我”的概念,开始爱说“不不不,我我我”,特别爱和父母唱反调,但事实上,他是通过和周围人的“叛逆”来验证“自我”。
这份“自我意识”会在孩子6岁之前逐步积攒,也就完成了孩子的第一次成长跨越。
当然,孩子最猛烈的一次叛逆,是青春期叛逆。
教育学家王占郡指出: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生命主体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对什么都不再轻易盲从或依附,向往自主独立的自由空间。
他们会在以下四方面“自己做主,寻找伙伴,离开父母,与众不同”表现出独特的兴趣和追求。”
青春期叛逆是孩子迈向成人的重要标志,时间因人而异,会从8岁跨越到21岁。
但是,青春期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如果父母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青春期可能会延长到成年,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活在“心理青春”里,成为长不大的啃老族。
也就是说!
事实上,青春期的叛逆不可怕。
可怕的是,父母把叛逆当成敌人,错过与孩子调整亲子关系的最好时期。
应对孩子叛逆
真的需要教育技巧
这么说来,孩子叛逆其实是好事?
那父母就不要管教,顺其自然?
不!当孩子开始叛逆,尤其是从“乖巧”到突然“叛逆”,父母就一定要警醒,这或许是孩子在成长期遇到困难了,需要父母给予帮助。
问题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拧巴,“离开父母”的特性会让他想完全脱离父母!
这时候,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注意方式方法,从“父母管教”转岗到“孩子顾问”。
教育学家王占郡开玩笑:“我女儿进入青春期后,我说话做事都很注意技巧。”
他女儿初中时,在功课上遇到困难,成绩很不好,他作为爸爸,想给女儿提供帮助,但女儿非常排斥爸爸帮他补习,王占郡就想了个办法,给女儿投简历。
他对女儿说:“你看我应聘去你那里当个顾问怎么样,你聘用我,每月给我1元钱报酬。”
他女儿思索之后,答应了。
在“顾问”而不是“管教者”的帮助下,女儿的成绩很快追上来。
当然,他女儿还会经常有难管教的叛逆行为,但总体来说,父母会站在顾问的角度给意见引导女儿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也因此,他们的亲子关系非常协调。
其次,少些责骂,多些共情,抓住孩子的“求救”信号。
朋友老吴的儿子,学习不错,也比较懂事。
但初三的时候,学习突然下降,更有一次,老吴发现了儿子藏在床褥底下的烟。
跟踪之后,老吴发现晚归的儿子躲在小区楼下抽烟。
那一刻,老吴非常生气,恨不得冲上去一脚把儿子踹飞,但他压住火气,只说了一句:
“回家吧,外面冷。”
他儿子当时吓得脸都白了,默默跟着他回了家。
老吴就说了一句话:“你肯定是遇到啥事了,你先想一想,和爸爸说说,我来帮你。”
第二天,儿子给他留了封信。
原来,他暗恋的一个女同学谈恋爱了。
这事虽然是小事,但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孩子甚至表示:“我有时站在学校的走廊上,看见他们在一起,我甚至都想,如果我当着她的面跳下去会怎么样?”
老吴惊起一身冷汗,也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做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从男人的角度和儿子谈心,引导孩子慢慢走出来。
很快,孩子就恢复了状态,学习成绩上去了,对感情也有了成熟的理解。
可见,当孩子处于叛逆期,作为父母,一定要先放下“父母”的掌控身份,以平等的角度看待孩子,注意技巧,给与孩子理解和引导。
写在最后
《儿童情绪心理学》提到:
很多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的情绪变化,结果,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也不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自然对双方都造成巨大的伤害。
但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叛逆”的真相,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觉察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与孩子理解和宽慰,孩子也就能更快更顺利的度过“叛逆期”。
而父母子女的亲密关系,也就在这样的互相理解里,坚定生长!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