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公布答案:帕金森,全身哆嗦,八珍汤拿下!恭喜两位读者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老年病学》、《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给大家伙出了一道辨证题。

令人高兴的是,有两位读者的答案,和实战完全相同。这就是运用八珍汤,气血双补之法。

来,我从头给你说说这个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70岁,医案记载姓胡。

初诊时间,是1993年的4月5日。

早在三个月前,他就出现了肢体震颤的现象。到医院就诊,很快被确诊为帕金森综合症。

后来,此人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浑身颤抖,尤其是上肢和头部,震颤十分明显。除了熟睡时间以外,他几乎都在颤抖。

另外,他整个人肌肉强直,筋脉拘挛,精神倦怠,脑袋昏昏沉沉,自述浑身乏力。

舌脉怎么样?脉象细,苔薄白,舌质淡紫,面色无华。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是这样的:

党参、茯苓、熟地黄各15克,白术、当归、川芎、天麻、石菖蒲各10克,珍珠母(先煎)、石决明(先煎)各30克,丹参、桑寄生各20克。

所有这些,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连服21剂之后,患者肢体震颤、肌肉强直的现象大大缓解,精神头有所恢复,面色开始转佳。

这时候,原方去掉石决明,加入僵蚕、赤芍各10克,又连服21剂。

这一次,患者肢体震颤基本消失,脸上有了笑容,每日可以自己行走1000米。

医家嘱咐,可以将原方做成丸剂,善后调养。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98年的《四川中医》上。

在这里,我想带你分析一下,这里的学问。

其实,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就是肢体震颤。

生活中,这样的老人还是很多的。

咱别管西医将其诊断为什么病,中医看,这就是一个“风证”。患者体内有风邪。风这么一吹,肢体就好比树枝,动起来了。

这个风,哪儿来的?

我以前说过,阴虚可以动风,痰热可以动风,血虚可以动风。原因不少,需要仔细辨证。

就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他属于气血两虚而动风。

怎么知道气血两虚?脉细、苔薄白、面色无华、头晕乏力、精神倦怠。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气血两虚之象。

气血运行不畅,患者的舌头,就略略淡紫。

气血两虚,是怎么引起风证的?具体说,就是在一身气血虚弱的影响下,患者肝血严重不足,无法濡养四肢筋脉,所以形成了风证。

这个时候怎么办?以滋补气血为主。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党参、茯苓、熟地黄各15克,白术、当归、川芎、天麻、石菖蒲各10克,珍珠母(先煎)、石决明(先煎)各30克,丹参、桑寄生各20克。

这里头,党参、白术、茯苓,补气。熟地、当归、川芎,补血。这显然是用到了八珍汤的配伍。

桑寄生,滋补肝肾,扶助正气。

丹参,可以养血活血,促进血行。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

由于患者属于血虚之下,引起肝风内动。所以,这里用珍珠母、石决明重镇安神,敛摄肝风。天麻,祛风。石菖蒲,醒神开窍。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总而言之,这里的思辨过程非常简单——既然患者有明显的气血两虚之象,那就大张旗鼓地补气血。在这个基础上,适量加入重镇之品,软硬兼施,把问题很好解决。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老年朋友,在到了一定年龄后,出现身体震颤的现象。

是不是帕金森,文老师也说不好。但是临床观察所见,确实有很多老人,身体震颤的同时,脸色发白,神疲乏力,脉象细弱。他们一边摇着脑袋艰难走路,一边面无表情,神采皆无。这个时候,我们确实要考虑,人家是不是气血两虚所致。

有这类困扰的朋友,最好能积极看中医。医案中这个配伍,有可取之处,值得借鉴,但毕竟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同的人,需要在此基础上,做适当加减。所以,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合理借鉴。

按照这个结果,昨天,有两位朋友的答案,和实战完全一致。他们分别是“晓”和“秋韵”。截图如下:

请以上两名读者朋友,在本文的留言区留言,写下您的电子信箱。文老师要送给两位的,是珍贵的学习资料《方药传真》。

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专著,收集了近当代国内知名老中医在用药、用方方面的经验之谈。其中既有对药性的独特感悟,也有老前辈们得心应手治疗验方,也有一些前辈临床的验案。尤其是对不同中药在具体临证中的运用技巧,可谓独家披露,十分宝贵。文老师把这部专著的电子版送给两位读者朋友,请你抽空仔细阅读。文老师相信,通过对先贤经验的不断感悟,我们能很快地提高理论水平,开拓临床眼界。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