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某某,男,43岁,经其朋友介绍于2018年5月9日前来就诊。他首先告诉我说,他的病可能比较难治。虽然不过就是个心动过缓,但治了很多年都没有明显的改善,每年也都找中医服药调治,吃药的时候似乎有缓解,停药则又回到从前。其人身材高大健硕偏胖,心悸,心胸憋闷,稍跑几步或是上楼则胸憋闷更甚。面暗,唇龈紫暗,头易出汗,大便溏,食油腻愈甚,小便偶色黄,阴囊潮湿。恶寒不甚明显,但似乎比别人穿得稍多,遇风冷易身痒起粟粒样丘疹。心率46次/分钟,自述最低时只有38次,血压170/90mmHg。舌质暗红舌苔白厚腻舌两侧齿痕明显,脉迟缓而滑。
这个病例乎不难辨证,寒湿之邪充斥脏腑肌腠,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阳气不伸。寒湿弥漫三焦,特别是上焦阴云四布,阳位尽为阴寒占踞。是故心悸胸闷,温化寒湿则可,处实脾饮加味。
5月23日复诊,病无进退,近日感冒(他觉得是感冒,但也没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在首诊中其实已见表症:遇风冷易身痒起粟粒样丘疹。本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碍于其血压高未敢轻试。今据其症及舌脉,外加感冒,使用依据又多一重,于是处实脾饮合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各5g。
5月30日三诊,感冒愈,觉周身较为舒适,余症未变,血压150/90mmHg,不但未升反有所下降。仍用前方,改麻黄为15g、附子15g,余药不变。此方断断续续服用了近两月,病人感觉较未服药时舒服一些,小跑几步也没有那么闷,但心率没有变化。
反复考虑,我觉得辨症无差,选方亦对的。久治乏效的原因,一是寒湿久停,时又进入暑月,湿气更重而愈加难化,二是病重药轻,通阳之力太小。于是保持原方不变,只加大麻黄一味之剂量,每周加15-30克,为防意外,嘱其每周第一次服药先饮半袋药液,两小时后无不良反应再服一袋。开始两次他还听我的,遵嘱而服,后来因为没什么感觉,他自作主张每次都还是喝一袋。直到每剂药麻黄加至90g,心率缓慢有所上升,达50次左右。他告诉我,有时喝完药,会觉得心脏部位由里向外冒凉风,感觉特别舒服。
我将麻黄加至100g后,病人又服一周的药,再未来复诊。他在微信里告诉我,现在一口气上八楼亦不胸闷,也没有什么其他不舒服。屡说下周来复诊,再服些药巩固一下,终是明日复明日,再也没来。
我曾在微信中多次询问情况,他告诉我一切都好,心率60左右,没有不适感。至今已三年有余,未再复发。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