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

在中国传统书画里,

随处可见执杖而行的文人,

这种和谐的搭配流行了一年多年。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南宋 梁楷 《泽畔行吟图》局部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明 沈周《青山红树图》局部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南宋 马远《高士携鹤图》

苏轼说,竹杖芒鞋轻胜马

沈周说,碧水丹山映杖藜

辛弃疾说,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里

对于古代文人而言,

手杖就像衣服和鞋子,

走到哪,带到哪。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元 倪瓒、王绎《杨竹西小像》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元 赵孟頫《苏轼像》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明 陈洪绶 《林下高士》局部

走累了,不想拿怎么办?

条件好的让童子拿。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元 孙君泽 《高士观眺图》局部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南宋 马远 《松寿图》局部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南宋 马远 《松荫观鹿图》局部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清 罗聘 《观瀑图》 局部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元 钱选 《白描人物故事图册》

条件不好的就自己拿。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南宋 梁楷 《东篱高士图》局部

没有童子的主人和手杖都是孤独的。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南宋 马麟 《坐看云起图》 局部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明 杜堇 《陪月闲行图》局部

这位哥好像有点顺拐?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明 魏克 《策杖看山图》 局部

为什么文人们都爱拄拐?

是因为他们都弱不禁风吗?

当然不是。

我国先秦时代文学作品中,

有许多关于杖的记载:

“夸父弃杖为林” ——《山海经》 “孔日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礼记》

在这些描述里,手杖是一种实用工具,

山路崎岖可以倚仗前行,

草木繁茂可以打草惊蛇,

同时它算得上是个好使的玩伴,

独自走在山间,心灵也不孤单。

中国人用杖,由来已久,

良渚人以玉为杖,三星堆人以金为杖;

“杖”雅称“扶老”,

从帝王到平民,赠老者以杖,

祝愿他们长寿是尊老敬老的体现,

然而更多的时候,

古代文人执杖而行,

往往与身体和年龄无关。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商代黄金权杖 2001年四川金沙遗址出土

中国历代王朝,都有赐杖予老臣的惯例,

唐代,名将李靖因为腿脚不便申请辞官归隐,

贞观八年,唐太宗特下优诏,

亲授李靖“灵寿杖”,以“助足疾也”,

手杖因为皇帝的封赐,成为权力的载体,

它也因此又有了另一个别称“权杖”。

这种权杖顶端饰有龙头,

不拄在腰间,而是杖高过头顶二三尺,

后历代帝王纷纷效仿唐太宗,

赐予开国元勋或忠门烈士龙头杖以示奖励。

及至两宋,

时代精神不在于建功立业,而在于现世人生,

文人们热衷于游历山水之间,感受日出日落,

开始更多地关注个人心境,

手杖象征权力的功能逐渐削弱,

开始被赋予高节克制、廉政内敛的内涵。

此时的“执杖而行”,

更多的是一种既贤能又舒适的人生状态。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北宋 郭熙 《秋山策杖图》局部

到了元代,

汉人和文人的地位极低下,大量文人归隐,

手杖更是成为自我认同的精神表征,

这种执杖的风气一直延续到明清,

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寄托。

《世说新语》载,阮修“性简任,不修人事”,

常常把钱币挂在拐杖上,

步行到居酒屋,独自畅饮。

这种放荡不羁的生活状态令文人们艳羡不已,

于是,杖头挂钱就成为文人反复吟咏的话题,

连骆宾王、苏轼等人也纷纷效仿。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明 陈洪绶 《阮修沽酒图》局部

手杖作为一种日常的工具,

是文人情感的寄托之所在,

手杖的坚韧、高洁、正是文人风骨的体现,

是千百年来文人洒脱恣意人生的写照。

如今提到“手杖”、“优雅”这样的词汇,

大家还是更容易把它与欧洲绅士联系起来,

在欧洲绅士文化中,

手杖是中世纪欧洲绅士贵族出街的必需品,

它和燕尾服、怀表一样,

是品位与优雅的标志。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坐在文明棍上的溥仪(20世界20年代)(这样坐,真的舒服吗?)

在中世纪的欧洲,

权杖通常由贵重金属打造,

上面镶嵌各类珠宝,

在加冕仪式上由宗教人员授予君主,

象征君权神授。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手持权杖的路易十四

17-20世纪,手杖在欧洲的上流社会中间流行,

于清末民初传入中国。

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

手杖是西方文明的象征,

故又叫它“文明棍”。

在欧洲人眼中,手杖类似首饰,

需要根据场合及服装色系,

来挑选适合的手杖进行搭配,

那些镶嵌着宝石或玳瑁的名贵手杖,

不但是社交场上的惹眼道具,

还是上流社会的别致收藏,

据说大文豪托尔斯泰拥有30支,

肖伯纳拥有47支,

而伏尔泰则拥有75支。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孙中山先生持杖留影

中国手杖与西方“文明棍”

因文化背景不同有着巨大差异

“文明棍”杖身通常用上等木材制成,

末尾接有黄铜或牛角等耐磨的材质,

造型干净利落,与笔挺西装相称;

而中国手杖无论是造型还是材料都偏儒雅,

与文人儒子气相合。

此外,两者最显著的区别还在于长短,

文人手杖要高过头顶二三尺,

古诗云:“手持十节龙头杖,不指虚空即指云。”

表达了古人渴望寿比天高的幻想;

在骑士变绅士的欧洲人那里,

他们纷纷放下腰间的佩剑,

转而佩戴华丽的权杖,

象征自己的身份与地位,

含蓄与张扬只在一杖之间。

中国人的儒雅,全靠它△张大千执杖照片

一只优雅的手杖,

从古代流行到现在,

它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

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品味与优雅。

在以车代步的今天,

不少欧洲的绅士还在坚持拄棍出门,

在中国,却难再见执杖而行的文人隐士。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