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华夏之祖轩辕黄帝王屋山设坛祭天开始,王屋山道文化就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相伴而行。在各个时期都有道教人物在王屋山活动,可以说,王屋山道教的历史是中国道教历史的一个缩影。
贺兰栖真愿以尧舜之道化天下
北宋时期是中国道教继唐代之后的又一个兴盛期。从宋太祖开始,朝廷就十分注重扶植道教,利用道教神化其统治,制造“天神授命”的舆论,并广搜道教经书,敕建道教宫观。济源的济渎庙和王屋山道教三宫在这个时期均得以重修。
转播到腾讯微博宋真宗制造“天书降神”为统治提供合法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曾和朝廷内臣共同制造神人降天书事件,并在京城建元符观,各州府建天庆观,同时诏见各方道士,或赠诗,或赠金银财物,或赐以封号,并鼓励地方官府扶持知名道士在各地广建道教宫观。在宋真宗诏见的道士中,济源奉仙观道士贺兰栖真得到宋真宗的特别赏识。贺兰氏本是安徽人,出家于骊山白鹿观,后访道终南山等地,最后到济源奉仙观定居修道。
贺兰栖真景德二年(1005年)入宫讲经的内容,从宋真宗赐诗“玄元留教五千言”一句看,应是老子的《道德经》,而且讲得很好,得到了真宗的赏识。据《济源县志》记载,真宗曾问他:听说先生有点金之术,是真的吗?贺兰氏回答说,陛下是圣明之君,富有四海,臣愿以尧舜之道点化天下,方士伪术不足道也。如此回答,既向真宗表白了自己深谙尧舜之道,又回避了自己有无点金术的问题,可见贺兰氏是一名十分睿智的道士。
贺兰氏入宫讲经得到了真宗丰厚的赏赐,并免除了奉仙观的田赋。正是有了这些财物和免赋政策,奉仙观才得以扩建,保留至今。
七朵金莲在此处,丘刘谭马郝王孙
金大定七年(1167年)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自陕东行,途经王屋山,在玉阳灵都观布道后,入山东传教,收七大弟子(也称北七真)创立全真道。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携七大弟子中的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归陕,途经开封,王重阳病逝。丘处机、马丹阳先行往陕西安排师父后事。
1174年,丘处机在陕西刘蒋村为王重阳守孝三年后,入磻溪修炼。其间又东行王屋,察看山水,收徒传道,并在柏林修长春观,以作休憩之地。在天坛山灵山洞内,刻有“七朵金莲在此处,丘刘谭马郝王孙”的门联,应为全真七子在王屋山修炼的遗迹。
转播到腾讯微博全真七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灵都观图志碑中有“重阳庵”字迹,应为王重阳自陕东行途经王屋山的遗迹。长春观东侧有马丹阳墓,白涧口有马丹阳洞,可证马钰曾在王屋山作过较长时间的留住布道。
1188年,金世宗诏见丘处机。同年八月,丘处机得诣还山,途经济源,创建水运岳云观。
王屋山道教达到第二高峰
金元时期是王屋山道教活动的第二个高峰期。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丘处机弟子张志谨在灵都观栖居并重修该观。张逝世时观未修成,其弟子孙志玄承其志竞其业,后被元皇室封为“广玄真人”,灵都观升格为灵都万寿宫。金大定四年(1227年),道士王志佑到王屋山重建阳台观,历时十二年,宫成而卒。时阳台观“宫殿宏大,廊庑修治,复灵官之位,列斋厨次之,接遇则有馆驿,延纳则有道院,呈一时之胜。”
元太宗十三年(1238年),李志常为全国道教第三大掌教,曾奉旨于王屋天坛山行祭天大礼,书“总仙宫”于王屋山顶。至元二十年(1283年),曾经出道济源铁岸祥龙观的高士苗道一入主北京长春观,任全真教第十六任掌教大师。至元年(1335年),王屋山守坛道人完颜德明整修殿宇,著书布道,后也入主长春宫,为全真教第十七任掌教大师。
转播到腾讯微博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达到第二高峰(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上方真元派初兴
金元之际,国家南北分治,中原战乱不断。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推行种族等级制度,但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对僧、道、儒网开一面,规定加入道教可以不纳税,不但身份可以提高,还能免遭甲首盘剥,于是新的道教组织在民间纷纷出现。金天眷年间(1138~1140),由黄河北岸卫州人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兴起。因其传授太一三元符箓,为人治病驱鬼、祈祷消灾,深得百姓崇拜。金承安四年(1199年),太一道二祖师萧道熙,曾应诏入京主持天长观,后辞归回乡,云游到王屋山,在蟒河畔创太清万寿宫布道。他博学能文,乐善好施,养老恤孤近百人,度弟子近万人。元中统五年,太一道第五代师萧居寿为萧道熙立碑以记其事。
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8),上方真元派也在王屋山兴起,并在王屋山阳台宫东侧创建泰和道院。此道院金崇庆二年(1212年),改名为通仙观,据金末诗人元好问《通仙观》碑载:“宫东侧建通仙观。通仙观者,初为泰和道院,郝志朴居之,崇庆癸酉年更为今名。宫宇廊庑,以次而居,历兵乱不得废,今其徒袁守素守之。郝平阳人,淳朴有守,拔荆棘,拾瓦砾,不介一篑之功,积数十寒暑,而后得成”。(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