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孙过庭这段话,让无数书法爱好者脸红,你中枪了吗

文‖才华有限

上一文,我们解读了《书谱》中孙过庭反驳古人“遗少不及钟张”的说法,赞同了“子敬不及遗少”的观点。他认为,钟张与王羲之是专工和博涉的区别,没有高低之分;但王献之与王羲之不一样,是本质上的差距,因而子敬不及逸少。

下面开始今天的文章:《书谱》第五讲——孙过庭这段话,让无数书法爱好者脸红,你中枪了吗?

《书谱》:“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馀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这是孙过庭介绍自己学习书法的历程,大意是说,我十五岁时,就留心翰墨学习书法,体会钟繇和张芝的作品神采,仿效羲之与献之的书写规范,又竭力思考专工精深的诀窍,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但仍未达到入木三分的功力,不过,我从未放弃临池学书的志向。

虽然是简单的介绍,但在其中有两个时间词值得掌握,一个是“志学”,一个是“二纪”。《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因此,志学之年当为少年十五岁;《国语》中说:“ 文公在狄十二年, 狐偃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因此,一纪等于十二年,二纪为廿四年。同时,我们也可以得知,孙过庭在写《书谱》时年龄应是四十岁出头。

对于“二纪”一词,我刚接触《书谱》时也不懂,我以为“一纪”是一世纪100年。后来一想,人不可能活200年啊,难道孙过庭是神仙不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认知,还有些许尴尬。

言归正传,书回正文,继续讲《书谱》:“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这段话,孙过庭用了六个并列句,而且每一句都很精彩。第一句说的是书法的形象,第二句说的是书法的轻重,第三句说的是书法的顿挫,第四句是对书法的赞叹,第五句是对书法的看法,第六句是对书法的感受。别的不说,就这段话中的措辞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当然,今天我们来说的是书法不是文言文写作。

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如果说上面是孙过庭看到的美景,那么下面就是他认为产生这种美景的原因。

《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大意是说,在一画之中,令笔锋起伏变化;在一点之内,使毫芒顿折回旋。须知,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如果不去专心观察字帖,刻抓紧埋头苦练。哦,之所以能产生这种美景,是因为书法家长期苦练得出来的。

不过,接下来他引用的两个典故,可能会打击到一些眼高手低的书友,你我或许都会中枪。

《书谱》:“曾不傍窥尺犊,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大意是说,不用功临帖,还以班超投笔从戎的事迹为借口,拿项羽不愿学书的故事为学不好书法作理由。信笔为体,随意聚墨成形;心里根本不懂摹效方法,手腕也未掌握运笔规律,还妄想写得十分美妙,岂不是痴人说梦,可笑至极!

说班超和项羽,或许你会觉得远,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最常听到的一些不愿好好学习的同学,总是说某某没上过什么学,现在不依旧很成功吗!以此为自己不好好上学找借口。

换到书法学习上,不临古人帖,或是不用功临,还想着自己的字能获奖、入展,甚至成为书法家,的确可笑。不能说这些人不好,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但没有权利要求别人。

其实,孙过庭这段话是在告诉后人如何学习书法,只是有些人不愿意细细品味其中用意,如果把这段话简单修改一下,意思就不一样,便成为书法学习的方法了。

最后,我将修改后的这段话作为结束语,看后也许你会有新的体会:“频傍窥尺犊,俯习寸阴;抛班超以为辞,弃项籍而自满;不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拟效之方,手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妙哉!”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