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阿拉伯音乐旅行指南 | 旋律乐器(二)

阿拉伯世界大体可分为半岛、伊拉克、沙姆、埃及、北非等等板块,当然这些板块还能细分。各地历史沿革不同,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交错分布,再加上各民族间的互动,这使得阿拉伯世界的地方音乐以及乐器极度多样。

因为每次上传音视频数量有限,而要介绍的东西实在很多,所以这一板块分为两期,第一期讲弹拨乐器,第二期讲拉弦、吹管乐器。

地方性乐器之弹拨乐器

阿拉伯世界的弹拨乐器来源很多。其中有些是本地古已有之,比如埃及等地常见的“芝麻琴”。还有些是由周边民族传入,比如沙姆地区的布祖克、摩洛哥的路塔尔。还有些是乌德琴演化道路上的中间产品,比如也门的甘布斯和北非的许多种小一号的四弦乌德琴。

01布祖克(Buzuq/Bouzouk,البزق)

布祖克是沙姆地区的民间乐器,乍一看很像邻居土耳其的萨兹琴,但和它亲缘关系最近的乐器可能是希腊的布祖基(bouzouki)。

布祖克属于典型的长颈琉特,和中西亚东南欧的各种长颈琉特比起来,布祖克的外观特征有这么几点:琴头采用古典吉他或者民谣吉他的设计,共鸣箱形状类似乌德琴,比较宽而圆、面板上有音孔(和土耳其萨兹不同),通常用横缠品丝,能演奏中立音(和希腊布祖基不同)。

传统的布祖克只用两组复弦,调作四度,比如GC,其中低音弦中有一根低八度的粗弦。现代的布祖克通常又加了第三组弦,调成CGC之类,也可以套用土耳其萨兹的各种调法。

布祖克和萨兹家族在音色、乐律和奏法上非常接近,这导致萨兹在沙姆地区的持有量也比较大,阿拉伯人可能把两类乐器一并称作“布祖克”,而库尔德人可能把它们一律称作“弹布尔”,辨别时还需以实物为准。

一首布祖克演奏:http://music.163.com/song/1377163615/

02路塔尔(Loutar,الوتار)

“路塔尔”中的L为冠词,故这种乐器也可以叫做“欧塔尔”,此外它也叫watra(الوترة)或者watar(الوتر),意为“弦”,和波斯的“塔尔”一样。

路塔尔主要流行在摩洛哥,源于柏柏尔人。它的共鸣箱用整块木材制成,形状如图,上面蒙上羊皮,琴杆呈圆柱形,无品。路塔尔有大小之分,通常装4条弦,也有用3条弦的,定弦方式很多,相邻弦之间音程在四度或者五度。

大路塔尔

小路塔尔(缺上弦枕)

路塔尔虽说是柏柏尔乐器,但是在摩洛哥的各种音乐形式中都有使用,和乌德琴并行不悖。

如果你身在北非,还可能见到下图的乐器,它叫hajhuj(الهجهوج),又叫做sintir(السنتير),这种乐器用于一种叫作Gnawa的音乐形式,和阿拉伯音乐比较疏离,气质上更偏非洲一些。

03甘布斯(Ganbus/Qunbus,القنبوس)

这种乐器又叫“图尔比”(Turbi,الطربي),主要在也门使用。它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也有传播,而且当地管乌德琴也叫作“甘布斯”。

甘布斯琴形体较窄,流线型的琴身取自整块木材,共鸣箱和琴颈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琴头呈镰刀状,共鸣箱上半部分常有镂刻的音孔,下半部分蒙皮,下端绑弦处突出,标配4组弦,通常7条(低音弦为单弦),调弦CDGC。甘布斯的源头应该比现代乌德琴更古老,上面隐约可见许多其他民族乐器的影子。

这把甘布斯疑似可以折叠

20世纪中叶,甘布斯随着乐手改用乌德琴而销声匿迹,后来经一些音乐家、人类学家重新拾起,但是存在感依然不强。

04北非的“准乌德琴”们

北非地区和也门类似,保留了乌德琴发展史上的很多中间产物,其中很多可能是随着安达卢西亚遗民回流而来的。这些乐器的共鸣箱采用了拼接工艺,技术上比甘布斯要先进一些,但依然用四组弦(按中世纪的说法,从低音弦到高音弦分别叫做bam、muthalath、muthannaa、zir),而且共鸣箱一律比标准的乌德琴小,相应地琴颈稍长些,它们在调弦方面也彼此类似,笔者权且称之为“准乌德琴”。

全曲链接:http://music.163.com/song/538528818/

上图中央的以及音频中可以听到的是阿尔比乌德琴(Oud Arbi,العود العربي),这个概念与埃及、叙利亚的“东方乌德琴”(العود الشرقي)相对应。阿尔比乌德琴用于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东北部(君士坦丁)的安达卢西亚传统音乐中。这种琴乍一看与乌德琴极度相似,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只有4组弦(8个弦钮),琴头折角较小,琴颈修长一些(东方乌德琴身颈连接处为弦的三分点,而阿尔比乌德琴为11/27点),三个音孔挨在一起,两侧的音孔比较大,护板有时呈平行四边形。

阿尔比乌德琴的定弦比较奇特,传统上总以三弦为最高音,即弦的实际排列顺序(从上到下)是bam(最低音)-zir(最高音)-muthallath(次低音)-muthannaa(次高音)。它在突尼斯调作DdGc,最高音弦和最低音弦音程为八度,在阿尔及利亚东部则调作CADG,最高音弦和最低音弦音程仅六度。

网易音频1:http://music.163.com/song/1769262/

上图以及音频中的乐器叫做奎特拉(Kwitra,الكويترة),主要用在阿尔及利亚西北部(特雷姆森)的安达卢西亚传统音乐中。奎特拉从构词上来说可以理解为“小Kitara”。它和阿尔比乌德琴一样只有四组弦,但是体型更纤细些,音色和东方乌德琴已经非常不同,音孔通常是镂刻的,造型称为“生命之树”。

奎特拉定弦为GeAd,同样以三弦为最高音,与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比乌德琴音程一致但定弦较高。

北非“准乌德琴”并不止以上两种,但是大体类似,都携带着中世纪北非和安达卢西亚的痕迹。“准乌德琴”在北非人气尚可,能在性能更强大的东方乌德琴的冲击下屹立不倒,这与它们作为安达卢西亚文化遗产的身份是离不开的。

北非的乐器中不仅有很多活化石,还有一些外来的新元素。这里的传统乐团中常见班卓琴、曼陀铃、吉他之类乐器,阿尔及利亚人民还独创了一种较大型的平背曼陀铃,称作“蒙多勒”(Mondol,المندول),见下图:

网易音频2:http://music.163.com/song/500164951/

另一首的链接:http://music.163.com/song/500164961/

蒙多勒的面板轮廓呈水滴形,背是平的,音孔通常是菱形,装4-5组金属复弦,定弦没有统一标准,从吉他、乌德琴的三、四度调弦到曼陀铃的五度调弦都有使用。

05里拉类乐器

阿拉伯民间的里拉类乐器直接继承自中东地区的古代文明,其基本结构如上图,数千年未变。最传统的里拉弦数不过5-6条,演奏时一手持拨子扫弦,另一手按住绝大多数琴弦,撒开哪一条,哪一条就会发出响声。

上图中的这种乐器是海湾地区的“坦布拉”(Tanbura,الطنبورة),这个名字来自波斯语,在中西亚其他地方都是指一些长颈琉特,但到了阿拉伯半岛就画风骤变。坦布拉是海湾地区部落歌舞的一种伴奏乐器,声音低沉,音量不大,混在鼓声、人声中往往听不出来。

跟坦布拉比起来,小型的里拉要更加常见,埃及、苏丹、阿拉伯半岛、北非都有它的身影。这类乐器在苏丹称作“坦布尔”,是苏丹歌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其他地方一般叫做“芝麻琴”(Simsimiyya,السمسمية)。

传统的芝麻琴依然弦数不多,沿用扫弦的奏法。但如今也出现了弦数非常多的版本,音程可能达到三个八度,在高手的手上已经不逊于乌德琴、卡农琴。

作者简介

韩誉,阿语博士生,音乐爱好者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