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城文旅融合为理念,加快推动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一体化建设升级,彰显“山城”“江城”“世界苗乡”独特魅力,打造为渝东南综合旅游交通枢纽中心、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的集散中心、彭水游客集散中心。
一是提升老城品质。推进“两江一河六岸”美化提升,加强临街临江建筑立面美化改造,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培育休闲经济、假日经济、节会经济、会展经济、夜市经济等城镇业态,打造特色餐饮、购物、娱乐、夜市、文创等文旅休闲老街,完善城市绿道、健身步道等慢行系统,拓展休闲空间。
二是提速新城开发。充分立足于居旅一体、休旅一体、城旅一体的“主客共享”宜居、宜游、宜业的一体化开发理念,加快新城建设。高品质建设县体育馆、县游泳馆、县文化中心、城市体育公园、五湖公园,蟠龙山主题文化公园等配套文体设施。规划配套一批品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休闲设施,满足旅游者及当地居民对品质消费的需求。通过导览标识、景观小品、设施风貌等,强化彭水特色地域文化的体验引导,注重城市品质与形象。融入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品质之城。
三是提档蚩尤九黎城。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进景区现有设施升级改造和文化内涵充实,打造“世界苗乡”窗口。有序启动彭水游客集散中心、文博创意产业园、彭水博物馆、渝东南文旅商务会展中心、彭水轻工博物园、苗族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高标准规划开发高铁站场片区城市综合体。充实文化内涵,将彭水的黔中文化故事、乌江苗都民俗、盐丹文化历史等,通过多元的方式在此荟萃。创新文化展示体验方式,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提升《苗祖·蚩尤》演艺水平,虚实结合,打造为彭水文旅品牌的一张名片;结合景区特色建筑空间,分散布局小型实景剧,引导游客参与、互动体验;促进文化与动漫、影视、游戏、VR等产业的结合,拓展新业态。大力发展夜间旅游,打造夜间餐饮、购物、娱乐、演艺、休闲场所。
(二)提档升级阿依河景区,扩大阿依河5A级景区品牌效应一是提档景区品质。围绕国家5A级景区标准,进一步丰富阿依河景区产品、优化功能、升级服务,深化景区文化体验,推进岩头坝民俗风情小镇、牛角寨休闲度假区建设,提档景区品质。
二是开发夜间漂流产品。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选择适宜河段,开展夜间漂流,丰富体验。完善夜间观光、餐饮、住宿、娱乐等设施配套建设。
三是丰富文化内涵。将苗族民俗、苗歌融入景区体验。
(三) 着力摩围山景区度假功能配套,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一是打造黔中文化高地。以“黔中道,非常道”为理念,以云顶寺为聚焦,提升黔中文化博览园,包括黔中道博览馆、黄庭坚纪念馆、太子纪念馆、摩围阁、羁縻州度假别墅、园区大门、时光广场、黔中文化长廊、摩围石林等,深化黔中文化体验。
二是着力推进摩围山旅游度假区组团开发建设。推进摩围山日月星辰森林康养基地、摩围山旅游度假区康养基地、老年康养中心、森林康养小镇、康养医院、露营基地等旅游度假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度假区功能。
三是打造摩围山冰雪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滑雪、滑冰等冰雪项目,开发冰雪竞技、休闲、娱乐、培训等业态,实现旅游淡季不淡。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要求,完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智慧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摩围云顶旅游接待设施项目建设,对现有旅游接待设施进行提档升级。
五是带动周边乡村振兴。撤润溪乡,设摩围山镇。加强摩围山景区与周边乡村的旅游公路连接,强化摩围山景区旅游发展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效益。
(四)整合鞍子苗寨资源,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是以“阿依原乡”为主题整合资源。整合石磨岩景区、罗家坨苗寨及木欧水国家传统村落三大苗寨资源,围绕国家4A级景区标准,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景区内涵,提升景区形象,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二是实施苗歌乐养计划。以苗寨村落为载体,以乡音苗歌为主题,推出苗歌寨、苗歌村、苗歌王系列产品,充分展现“娇阿依”品牌。活态化苗族民俗,户外移动场景式展示苗歌、苗舞、苗族体育等苗族民风民俗,深化文化体验。
三是加强乡村文旅振兴。依托文旅的发展,引导当地居民开展特色民宿、餐饮接待、手工艺品售卖等,吸纳有条件的居民参与景区文旅活动。
(五)推动乌江水上运动休闲带建设,打造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一是规划建设乌江风景道。以乌江为轴,充分利用乌江沿线老旧公路及乌江纤道,建设骑行、徒步一体的乌江观光休闲风景道,串连沿线马蜂峡、鹿角峡、周家寨等乡村旅游点。
二是做强乌江水上运动赛事活动。继续做大中国摩托艇联赛、中美澳艺术滑水精英赛,提升赛事举办水平,线上线下联动,提升赛事品牌知名度,强化其对彭水文旅产业的拉动。推进万足、鹿角水上运动休闲项目建设,丰富乌江水上体验。
三是提档升级乌江画廊景区。完善乌江画廊景区配套设施,丰富业态,推进体验式项目建设。
四是开发乌江夜游产品。依托彭水城区、周家寨、鹿角等乌江段开发夜游产品,丰富乌江休闲旅游体验。
五是构建乌江画廊大联盟区域联动体系。完成乌江航道升级改造,实现全线通航;加强东与武隆、南与酉阳、贵州的联动合作,打造乌江画廊旅游集散中心,引领乌江全流域旅游开发。
(六)大力打造郁山古镇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是高标准编制《郁山古镇旅游区总体策划与规划》。以黔中文化为核心,以盐丹文化为内涵,以郁山场镇为基础依托,以后灶南京街、盐泉、盐业遗址等资源为核心支撑,整合创建郁山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是加强文化遗址保护与文化体验开发。加强对郁山盐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遗址遗迹的保护,传承历史记忆。强化黔中文化、盐丹文化体验方式与内涵创新,规划建设沉浸式郁山历史文化体验中心,集盐丹文化体验馆、黔中文化剧院、文化演艺中心等于一体,感受郁山辉煌历史与穿越时空的魅力。
三是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及相关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接待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郁山民俗文化老街、后灶盐文化主题街区等主题文旅项目,推进盐浴康养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建设,启动后灶峡谷生态旅游开发,
四是联动阿依林海景区。提升郁山古镇与阿依林海的道路交通联系,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海拔及区位优势,提升现有休闲娱乐项目品质,开发以红豆杉为核心的避暑康养产品,丰富体验业态。
二、创新文旅业态产品,拓展文旅新空间(一)深化文旅融合产品供给充分依托“以文导旅、以旅彰文,以文塑旅、以旅活文”的理念,有效提升和深入挖掘文物遗迹、非遗文化、传统村落以及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文化载体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进一步拓展影视、演艺、动漫等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充分满足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与休闲体验性需求,以文旅融合为核心,大力拓展全域旅游的软性开发。
一是非遗+旅游融合。加强非遗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扩大《娇阿依》非遗文化品牌,促进鞍子苗歌、高台狮舞、苗族采花山、诸佛盘歌等非遗走进景区,促进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习所等向游客开放、旅游化包装。
二是博物馆+旅游融合。推进彭水县博物馆高品质建设,规划建设郁山盐丹文化博物馆,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博物馆和虚拟文化体验空间。
三是演艺+旅游融合。以文旅融合为主线,打造一系列有温度、有故事、有品位、有体验的文旅演艺产品。以九黎城为载体,提升现有演艺产品品质,高标准打造一台沉浸式精品文旅演艺节目。推出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具有原创力、生命力的景区剧场精品,增强景区文化内涵。
四是体育+旅游融合。依托乌江大力发展水上运动休闲,持续举办好中国摩托艇联赛、中美澳艺术滑水精英赛,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赛事内涵,扩大品牌影响,打造为彭水文体旅融合的名片。依托摩围山旅游度假区,培育冰雪运动、马术、低空运动、飞拉达攀岩等体育旅游业态。依托郁山镇武术,开展武术培训,引导游客参与,传承地域传统体育。提升体育场馆设施的文化旅游休闲功能,引导有条件的体育场馆向旅游者开放,鼓励体育场馆开展民族特色运动,如射弩、竹铃球、高足球、踩花、杂技等,让游客感受苗族特色文化氛围。根据疫情对人们健康理念、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发展体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运动体验数据化、运动展示视频化。
五是文创+旅游融合。发挥文化创意在旅游开发中的“点石成金”作用,围绕朗溪竹板桥造纸、彭水青瓦烧制、郁山泼炉印灶制盐等制作技术发展文创体验项目,围绕彭水苗绣、根雕、木雕等非遗开发文创旅游商品,围绕郁山鸡豆花、鞍子酥食、郁山晶丝苕粉等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彭水礼物”文创伴手礼。
(二)大力实施“文旅+”战略一是文旅+交通融合。深化道路交通与文旅融合,推动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健身步道等建设,发展游船旅游、游艇旅游、低空旅游、徒步旅行等业态。推动乌江绿道及沿线自驾露营地基地建设,升级乌江旅游航道。促进彭水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枢纽和设施的旅游休闲功能和消费业态的植入。
二是文旅+康养融合。强化康养度假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郁山盐泉资源,开发盐浴康疗度假旅游;依托摩围山、阿依林海森林资源及海拔优势,开发避暑、养生、养老度假旅游;依托温泉资源,开发温泉康养产品;依托七曜山珍稀植物资源开发康疗保健旅游;依托乡村生态农业,发展乡村生态养生旅游;依托苗族医药文化,开发特色康养旅游。
三是文旅+科技融合。促进文旅与科技融合,探索云平台、全息影像、5D光影、VR虚拟现实、3D打印技术在文旅产品中的运用,完善讲解、展陈、体验、导览等游览设施和基本配套。
(三)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依托城区、主要景区、特色场镇街区,培育夜景、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夜”特色业态,丰富夜间产品供给,繁荣夜经济。一是鼓励城区主题公园和主要景区开发夜间观光、夜间漂流、夜间骑行等体验旅游产品,举办灯光节、音乐节、露营节等夜游节庆活动。二是延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开放时间,鼓励开发“文博场馆奇妙夜”夜间体验项目,包含评书、话剧、曲艺等文化活动,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三是大力发展夜间演艺、影视娱乐、非遗传承工坊体验等,重点组织创作一批文化旅游演艺精品,推动文化演艺产品进景区,打造“白天看景、夜晚看剧”全天侯旅游体验。四是推动城市商圈与文旅融合发展,实施城市灯光美化亮化工程,打造集美食、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夜游集聚区,组织举办各类美食节、小吃节、啤酒节等活动,做大餐饮市场夜间消费规模。
(四)打造精品文旅线路一是以乌江画廊、生态苗乡、郁江传奇、摩围山水为主题,打造四条主题精品文旅线路。推出乌江画廊主题游线。县城——乌江大坝——阿依河——乌江画廊——龚滩古镇——周家寨——县城。推出生态苗乡主题游线。县城——马蜂峡——神龙谷——桑柘田园风光——庙池农庄——诸佛苗乡——福山寨——鞍子苗寨/罗家沱苗寨/木欧水传统村落——县城。推出郁江传奇主题游线。县城——郁江——保家苗王山——郁山古镇(含郁山老街、贺龙亭、李承乾墓遗址、后灶南京街、古盐道)——后灶峡谷——盐浴中心/中井坝盐厂遗址——阿依林海——县城。推出摩围山水主题游线。县城——蚩尤九黎城——摩围山——黄家红色文化小镇——阿依河——县城。
二是着力构建县域精品文旅大环线。县城——蚩尤九黎城——摩围山——阿依河——乌江画廊——龚滩古镇——鞍子苗寨——诸佛田园——庙池农庄——大同镇——沙坝乡(黔江区)——井河——盐浴中心(中井坝盐厂遗址)——郁山古镇(含郁山老街、贺龙亭、李承乾墓遗址、后灶南京街、古盐道)/阿依林海——县城。
三是积极整合推出区域文旅大环线。武隆芙蓉江——彭水摩围山——阿依河——乌江画廊——酉阳龚滩古镇——桃花源——阿蓬江——濯水古镇——芭拉胡——彭水郁山古镇——蚩尤九黎城。
三、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活市场新动力(一)大力推动文旅产业招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扩大内需和拓展外需并进,以郁山古镇、摩围山等核心资源开发为切入点,精心梳理策划、包装一批吸引力强、可行性高的文旅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进行精准招商。积极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投资主体、运营主体进入彭水文旅产业,进一步做大市场基础。
(二)大力扶持和培育大型文旅企业积极培育大型文旅企业,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增强龙头企业对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大力支持乌江画廊、九黎旅游、福冠等企业发展壮大,以其带动彭水文旅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积极支持民营和中小文旅企业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在发展大型企业、大集团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民营和中小企业,保证当地文旅产品的丰富性、维护市场竞争活力、保障充分就业、稳定社会发展,为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规模。
(四)加快文旅企业改革创新积极引导相关行业协会的建立与发展,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吸引企业和个人加入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的管理工作。鼓励文旅企业加快创建现代企业模式,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推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建立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企业质量管理机制,增强企业服务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四、抓实乡村文旅振兴,打造武陵山样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特色农业、古镇古寨、移民新村和自然奇观等资源,以特色农产品、重要民俗文化及特色区域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彭水乡村文旅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打造武陵山区乡村振兴样板。
(一)推进乡村集中连片发展一是依托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联动周边汉葭街道、靛水街道、绍庆街道发展城郊型乡村观光、果蔬采摘、垂钓、特色农家等乡村休闲游乐项目。二是依托阿依河、乌江画廊、摩围山等景区,发展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三是依托新田、岩东、摩围山三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农业观光、研学等园区依托型乡村旅游。四是依托鞍子、诸佛、桑柘等生态苗乡,发展苗族文化依托型乡村旅游。五是依托棣棠乡黄泥村、朗溪乡田湾村何家盖、润溪乡樱桃井村、龙塘乡双龙村等传统村落,发展传统村落依托型乡村旅游。
(二)创新乡村文旅业态一是特色主题化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延伸主题文创商品、主题乡村景观、主题农特产品、主题研学产品等。二是培育布局一批乡村乡趣特色住宿设施。布局高品质休闲山庄别院、原生态度假木屋、主题化旅居驿站、社区性聚落客栈、散居式民宿院落、自驾型帐篷营地、集装箱青年旅舍等留宿类别,提档现有民宿、农家乐等,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三是推出乡村网红地。指导有条件乡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类型多样的休闲农业景观,推出一批休闲体验农业“打卡地”。四是开展乡村创客行动。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等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培育一批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成一批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
(三)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挖掘优秀乡土文化,加强乡村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具乡情乡愁乡趣乡味的文旅产业。一是推进文化设施到村,完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及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二是持续推进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活动,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阅览、送讲座、送辅导培训、送法规政策宣讲等活动。三是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习所建设,引导非遗场传习场所向游客开放。
(四)培育乡村文旅精品一是支持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积极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型、文化休闲型、特色产业型、边界贸易型文旅融合小镇。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三是扎实推进善感周家寨、润溪樱桃井、诸佛庙池等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四是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品牌包装“龙须晶丝苕粉”“苗妹香香”“苗乡脆李”等农特商品,推出一批乡土特色旅游商品。五是依托“娇阿依”“木蜡庄傩戏”等文化遗产,推出一批乡风浓郁的非遗文化演艺精品。
(五)实施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全面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分类分档推进农村环境“五沿带动、全域整治”行动,美化提升村容村貌。一是围绕路、水、电、气、通讯、电商等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服务,实施升级改造,解决最后一公里,打造美丽乡村、现代乡村、科技乡村。二是对全县的农家乐、乡村酒店和民宿,开展升级改造行动,做到风貌独特、功能配套,设施完备,实行标准化验收。三是着力推进旅游厕所升级改造,推进厕所合理布局,提高厕所建设质量,提升厕所文明水平。四是继续深化“美丽乡村”宣传,深入推进“纯美农民、洁美农家、和美农村、富美农业”四大行动,提高村民素质,加大整治农村环境,建设宜居乡村,为游客营造优质的旅游氛围。五是打造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广“基地+城市社区”“批发市场+宅配”等配送模式,“十四五”期间新增100个电商扶贫示范网店。
五、提档文旅要素配套,助推文旅高品质(一)深化旅游道路交通体系建设构建“乌江旅游航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自驾+低空飞行”立体交通体系,形成真正的“水陆空”立体旅游先驱,努力构建“外联内畅互通”交通网络,建设“快旅慢游”交通体系。一是建设渝东南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渝湘高铁、渝怀铁路二线及彭水站场、渝湘高速扩能、黔石高速等项目建设有序实施,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二是积极推进城景、景景互联互通工程,构建高效顺畅的交通网络格局。推动老城、新城、蚩尤九黎城、摩围山、阿依河、乌江画廊、鞍子苗寨等重点景区互联互通,大力推进县域南部、东部及县域南北大环线旅游道路的升级改造。三是切实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重点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推进干线公路与重要景区连接。逐步开通县城至重要旅游景区及重要景区至景区旅游专线。四是推进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交通驿站、慢行系统等公共交通休闲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打造乌江风景道、县城-摩围山风景道、郁江风景道,重点打造沿线林相景观,在重要节点建设观景摄影平台、自驾车露营基地、特色购物点和相关服务配套等设施。五是规划建设武隆仙女山机场至彭水快速公路,适时开通武隆仙女山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至彭水旅游专线。
(二)强化文旅要素配套体系建设一是提档旅游住宿接待水平。建设一批星级酒店、商务经济型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精品主题乡村民宿、露营基地等,形成布局合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住宿体系。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1家五星级酒店,三星级以上旅游酒店达到10家。二是做实“苗乡菜谱”。着力打造苗家人赠与世界的美食典藏——《苗乡菜谱》品牌,在传统苗乡菜谱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菜品,依托县城游客中心、重点旅游景区等,规划打造苗乡美食街、特色小食馆、乡村土菜馆。三是打造一批“彭水礼物”。打造由地域标志性商品、地方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构成的特色旅游商品体系,加强文创商品研发,包装苗家刺绣、苗阿依小麻花、不老泉·太极水、鸡豆花、“苗妹香香”等特色商品成为旅游伴手礼。四是加快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完善道路、街道、景区、景点导示、导览、说明标牌,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五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景区、车站码头、文化场馆、自驾车(房车)露营基地、旅游集镇和美丽乡村等人员聚集场所,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旅游购物中心、旅游停车场和旅游厕所等。加快完善景区供水、供电、供气、环保、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提升旅游公共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县城和景区辐射范围内的景观环境、人居环境、交通环境等。
(三)有序推进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域化布局旅游集散咨询体系,构建“全县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旅游区/乡镇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服务点”的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实现旅游咨询、换乘、预定、投诉、自助游、团队游、购物、休憩、活动推介等复合功能。一是加快推进彭水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打造为集游客换乘、信息咨询、服务预订和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二是提档升级阿依河、乌江画廊、蚩尤九黎城景区游客中心,推进摩围山、鞍子苗寨、郁山古镇等重要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三是加强现代科技技术在游客中心的运用,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和数据化的旅游集散体系,提高旅游服务的综合水平。
六、繁荣公共文化事业,提升主客满意度(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适应新时代对公共文化提出的新要求,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完善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一是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均衡配置公共资源,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二是抓好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级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效能督查,发挥最大服务效能。三是常态化、机制化做好“两馆一中心”免费向市民及游客开放工作,并适当延长开放时间,适当布局24小时书店,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四是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布局融合、功能融合、资源融合,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旅游新空间、新体验。五是加快推进县体育馆、县游泳馆、县文化中心、彭水博物馆、城市体育公园、五湖公园、蟠龙山主题文化公园、盐丹文化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各镇街、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健身步道、骑行绿道等设施,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二)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健身,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一是重点将具有彭水特色的文化演艺业、文艺创作等文化产业做优做特。高标准打造一台沉浸式精品文旅演艺节目,推出《娇阿依》《怀清台》等一批具有原创力、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主旋律文艺精品,积极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市级以上展演比赛,大力弘扬地域特色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扩大对外文化影响力。鼓励文化企业、文艺名家发扬工匠精神,在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精耕细作,推动原创内容向出版物、影视剧、戏剧演艺、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转化。二是深入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阅览、送讲座、送辅导培训、送法规政策宣讲等流动文化进村活动,大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充分利用乡镇和村社体育场地和设施,组织开展大量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群众自发开展体育健身,推动农村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四是提升举办“两节一赛”系列文化活动,塑造成彭水文旅名片。五是以“健康中国”为引领,积极参加重庆市乃至国家级各项文体活动赛事,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修缮利用,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事业。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做好郁山盐业遗址群、茶树坪古建筑群、木欧水传统村落等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文化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创新性开展文旅活动。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非遗名录项目和传承人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名录和传承人体系、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习所等。建立县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育传统工艺工作站。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三是推动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传承。深入挖掘射弩、竹铃球、高足球、踩花山等一批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体验基地。三是加强非遗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促进鞍子苗歌、高台狮舞、苗族采花山、诸佛盘歌等非遗走进景区,开发刺绣、根雕、木雕、编织、乌江石等民族工艺品,引导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习所等向游客开放、旅游化包装。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四是建设全面系统的彭水文化遗产数据中心。制定实行文化遗产大数据共享机制,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文化惠民。五是推动非遗项目“走出去”。支持非遗项目参加市级及国家级非遗展览展示、普及教育、对外文化交流等活动。
七、大力发展智慧文旅,激发市场新活力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VR/AR/MR等高新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文旅服务管理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文旅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一是依托重庆市大数据管理平台,按照智慧旅游建设要求,建成覆盖彭水文旅行业的基础网络,以旅游信息数据分中心为基础,初步建立指挥调度分中心、应用支撑体系和信息安全等公共服务和网络平台,并对接进入全市智慧旅游服务体系。二是强化数据融通共享,通过智能设备收集和检测有关数据,建成彭水文旅消费数据监测体系、智慧文旅数据库和服务平台,最大程度实现文旅资源的整合,为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动态、便捷、个性化、凸显彭水旅游特色的信息服务。
(二)推进文旅公共服务管理智慧化以满足游客需求为目标,建设信息共建共享、宣传有机协同、产品满足供给、服务全面有效的彭水智慧文旅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整合大数据、5G直播、新零售、区块链等多项前沿科技,围绕旅游过程中“食、住、行、游、娱、购、养”等要素为游客提供全面、动态、贴心、个性化的一站式智慧服务。二是加大目的地攻略、游记、主题产品等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力度,推广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推进移动支付、刷脸入园、扫码识景、AI智能、无感支付等工具的运用。三是提供人工智能客服、舆情分析、数字可视化辅助决策等服务,打造一键投诉、及时响应、联动处置、实时反馈、限时办结的涉旅投诉管理机制。四是实现涉旅执法、信用监督、应急处置、电子合同等政府管理服务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市场治理与行业监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
(三)推进文旅企业服务智慧化一是加强智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乡村、智慧酒店、智慧文旅小镇、智慧博物馆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优先在县城、游客集散中心、阿依河景区、乌江画廊景区、九黎城景区等重点文旅服务场所部署5G网络,全面推进A级景区、星级酒店、文博场所和交通枢纽中心免费wifi全覆盖。二是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景区管理“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搭建线上快速服务窗口,推广景区门票预约、游客流量管理制度,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智慧服务。
(四)推动文旅宣传营销智慧化一是建设全县统一的宣传营销数据库,基于互联网、两微一抖、短视频、VR全景等新技术、新渠道,建立全县文旅网络营销体系。二是建立与完善全县文旅系统自媒体营销矩阵,深化市、县、文旅企业自媒体联动机制,借力网络文旅自媒体大V,组建县文旅自媒体营销联盟。三是针对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的区域、人群、消费能力等属性进行市场细分,利用大数据对营销目的地进行定位分析、需求分析、营销内容分析,制定智慧营销策略,提高网络化营销精准化水平。
(五)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一是统筹实施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和数字文化馆建设。二是推动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一批数字文化演艺产品。三是结合文化演艺、文学、音乐、体育赛事等活动,开发云游览、微直播等游览模式,实现文化资源多渠道高效转化,多时空、多视角展现彭水文旅特色。
八、强化市场营销推广,提升市场知名度持续统筹整合政企平台,借力官方媒体资源,借势节赛、招商等各项活动影响,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全媒体平台,加大国内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目的地旅游品牌影响力。
(一)强化节赛活动营销一是不断创新节赛思路和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引入国内知名品牌赛事和活动,持续提升“两节一赛”组织水平,扩大“两节一赛”社会影响。二是积极引导重点景区、乡镇根据各自特色举办节赛活动,支持举办阿依河漂流大赛、摩围山冰雪节、郁山盐丹文化节、苗乡美食节、乡村采摘节等节赛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三是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会议,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树立旅游品牌,提升彭水美誉度。四是积极参加重庆乃至国内节会赛事,提升彭水知名度。
(二)全面线上线下营销完善文旅宣传联动机制,形成线上与线下、传统与新媒体全方位联动营销推广,达到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增加当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重作用。一是创意设计彭水文旅IP形象,推出彭水旅游专题片、主题歌、影视作品、书籍刊物,高标准制作文旅指南、折页、地图等宣传品,精准投放县内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景点)、民宿、文化场馆等单位。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抓住新一代消费群体习惯,开展线上“花式营销”,创新利用“双微一抖”、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营销,运用好《今日头条》、华龙网等重点媒体平台,快速搭建客流平台。三是打造彭水文旅APP或小程序,从自助预订、行程规划,到目的地智能导览系统,真正实现“一部手机游彭水”。
(三)联动区域协作营销立足川渝市场、巩固国内市场,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一是充分利用渝东南旅游联盟、武陵山旅游联盟、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平台,联合宣传、捆绑营销,打造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提升彭水旅游整体形象。二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巴渝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机遇,力争把彭水旅游纳入成渝精品线路和全国推荐线路。
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文旅发展新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高规格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与文旅融合发展相适应的领导机构和推进机制,宣传、财政、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部门要主动服务文化旅游发展,推动形成“党政领导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建立文旅整体联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文旅领域政策、规划、标准的清理、对接、修订等工作,确保相互兼容、不留空白、不余死角。积极推进资源、平台、工程、项目、活动等融合,要围绕区域发展的目标定位,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要求,在线路整合营销、品牌共创共建、资源优势互补互惠等方面建立整体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文旅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建立文旅融合发展数据统计和绩效评估办法,促进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取得“1+1>2”的效果。
二、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整合设立县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项目补贴等方式,重点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加快制定出台文旅项目招商优惠、文旅产业发展扶持等政策,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潜能。探索设立文旅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以投资入股等方式支持全县文旅产业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文旅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促进文旅融合优化结构,充分释放文旅融合发展的红利。
保障文旅项目用地。科学调整供地结构,对符合相关要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理、适当向重点文旅项目倾斜。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文旅项目,增强工业用地对新产业、新空间的兼容性适应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工业企业利用现有工业厂房和仓储用房兴办文旅产业,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改变用途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应。
三、完善市场安全监管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入推进文旅领域“放管服”改革,规范审批事项,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推进文旅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探索文旅行政执法的方式和程序,实施市场主体分类管理,推进市场监管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切实抓好文旅行业综合安全监管,全面压实企业主体、景区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投诉协调处理机制,持续开展文旅市场常态化排查,及时有效处理旅游纠纷和投诉,确保投诉受理不打折扣、处理及时高效,防止重特大涉文、涉旅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制定文旅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督导文化场馆、景区等场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推进全县文明旅游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开展优秀企业评选,营造良好的文旅市场环境。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服务引导,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加强在线旅游市场不合理低价游等领域执法监管。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乌江下游生态屏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态与环境的提升和改善,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制度建设并重,切实保护好青山绿水,守护好生态家园,为城乡居民及旅游者创造一个舒心舒身、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树立新的资源观和节约观。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旅游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建设施工行为。旅游区内的污水、烟尘、垃圾等的处理设施必须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把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努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引导群众践行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全面实施公共节能工程,创建一批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让绿色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
五、加强人力资源保障加强旅游从业人员规范管理,改革人才培养评审办法、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一是政府管理部门积极引进一批有思想、有情怀、敢作为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并给予良好的待遇,促进政府优良传统的传承,以注入新鲜血液,增强管理部门活力。二是组建一支具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战略考虑,积极、主动、热情,有目标、有远见,又有踏实肯干、坚韧不拔奋斗作风的领头企业家和企业家队伍。三是培育一个以人为本、团结奋斗,锐意开拓,勇于创新的旅游企业团队。
文章源自中项网 由九鼎文旅整理发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