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组专家成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科学特级教师李霞
本文共5835字,仔细阅读需15分钟周二
策略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程教学需要把握哪些重点方向?
※素养型教学目标有何提炼模型?
※聚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如何制定?
新课标背景下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2022年版课程标准共同点是核心素养内涵,这是本版课标明确提出并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更加突出的是育人导向。所以核心素养的凝练更多地超出学科本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发展及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过程中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新一轮课标背景下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素养立意
第一个方面就是目标和评价,一头一尾都要树立素养的立意,基于素养来进行整体设计。在基于各个维度分解制定目标的时候前面一定要加情境,使得一个静态的点变成鲜活的点。
课程教学中,对于目标体系和评价点的提炼都要紧紧指向素养立意,同时还要突出对学科思维和实践的评测,在编制试题的时候要有综合性的问题情境,用来分析考量学生在一个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的素养表现。
加强综合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一定是加强综合的,包括学科内综合的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课程。
现在之所以还不能够以项目化学习整体改革课程,是因为项目化学习是高阶驱动问题下核心概念的再认识、再建构。
“再”字是关键,在核心概念还没有建构起来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再建构。但是教师要利用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的思想整体往综合的方向设计课程。
首先可以做到的就是课程内的整合。比如说科学学科的教学,一个单元可能会涉及三个核心概念,两个跨学科概念,教师要尽量去实现综合的教学活动,注重实践。
注重实践
教学活动要注重实践,要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行动。
在时时喊创新的时代下,“新教学”、“新学习”、“新评价”、“新作业”,究竟新在哪里?新就是不断地逼近学科的本质,合理地尊重、应用学科的规律,不断地贴近学生。新不是大破大立,而是真正地指向育人,让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地思考和行动。
这种培养并不是要求将学生都培养成某方面的专家,而是要让他具有学科基本研究的路子和模型。每个学科都能建立起相应的认知模型,以后他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实现多方面的迁移。
突出思考
“新”还新在学习。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那么他在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时候,在深度思考的时侯,必然有创新。
素养目标提炼模型的建构
课程改革从关注“双基”到关注“三维目标”,再到走向最新的“核心素养”,2022版的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打通了1-9年级的学习进阶。
核心素养是公民的素养、每个学生的素养,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整合,是关键能力,还是必备品格,强调学了知识、技能、方法之后能做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2022版课程标准对于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都有明确的定位和说明。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文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
“文化自信”----语言是文化载体、文化视野和底蕴;数学核心素养的三级维度
在最新版课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在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的部分明确提出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的表现。作为本版课标数学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来的素养表现,它是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非常重要的一级维度。
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
数感、量感、符号意识、
抽象能力、运算能力、
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
推理能力、数据意识、数据观念、
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在每一个数学素养的下面,有数学素养的具体内涵,构成了素养指标体系的二级维度。
在课程内容部分有分四个方面,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这四个主题下,又对核心素养在各个学段的具体表现做出内容要求,可以作为第三个维度。
科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科学核心素养从四个维度进行规定,分别是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基本上理科课程的课标都是按照这四个维度进行规定。
一门学科首先发展的是学生的学科知识或学科观念;其次是要掌握本学科的学科思维方法;第三是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走学科实践的路子;最后发展学生的态度责任。
基于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建构出一个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模型,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实践、态度责任四个维度。在进行素养目标制定的时候,教师们要在头脑中把这个模型建立起来。
学科知识(观念)
学科知识(观念)是课程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是其他素养要求的基础。
这版课标特别强调学科观念的建立,学科观念就是学生们把学科知识都忘掉之后留在他头脑中的学科视角,对自然和周围事物的一种总体的观念性认识。
学科思维
学科思维是从学科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与关系的认识方式,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是课程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这种思维方式。语文学科课标直接采用普适性思维形式的表达方式,比如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此类的表达。
科学学科的思维形式主要是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和创新思维。不管学科思维具体是如何表达的,它的根就是普适性思维方法在学科中的学科化体现。
学科实践
是学生形成其他素养要求的主要途径,同时,它也是一种关键能力。
态度责任
是学生基于对学科观念的深度理解,在学科实践的支撑下,通过学科思维内化而形成的必备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科课程中的集中体现。
当老师脑中建构出这个模型了,就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一节课中学生是否形成观念?达到了何种水平?是记住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还是在记忆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能够自主思考探究?
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是对某一教学活动的结果所表现的具体状态、水平、程度的设定,是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目标。精准、完善、指向素养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教师的教与学,指导评价。
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文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
教学内容选择:一方面考虑课标内容,一方面考虑教材;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我们进行备课的第一环。教师要无限地逼近教学本质,心中一定要目标。把目标论证清楚,深深地放在心里,成为整个教学的一种取向和价值判断。
聚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1如何从课程目标走到教学目标
2022年版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是:
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
培养奋斗精神、
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
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落实到课程核心素养,课程核心素养用课程总目标表达出来,课程总目标又分解为每个学段的目标。
作为教师需要基于学段目标和课程的具体内容,再结合学业质量的整体,分段地描述,具体全面地落到学年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上。
设计学年目标的时候,各年级各学科的组长可以聚在一起把各个学科的学年目标打通地设计出来。
首先要根据本学年的核心概念和主题及其进阶确定一个学年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第二要考虑课标中的这个学段目标和学业要求;第三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几个维度进行规划。
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结合教材,把本单元涉及到的核心概念以及学习要求的内容要求提炼出来,要围绕核心素养去设计。单元目标的设计是不需要情境的,因为它有很多具体情境,不需要一一罗列,但是需知道单元要聚焦素养的哪几个维度。
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将单元教学目标一条一条地分解,结合教材把课标中的内容要求落实,然后选择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动词。
2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由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通常是围绕“概念”、“问题”或“项目”组织成的一个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是一个微型课程的学习。单元教学由主题、目标、活动、评价等要素组成,并按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活动。
新课程改革提倡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要整合多种教学方式,包括体验式、主题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单元设计可以是自然单元,即教材中提供的单元,也可以是重组单元,即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熟悉掌握的情况下对单元内容的重组。重组不仅包括内容重组,还包括顺序调整,以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
针对所选定的单元学习主题,把握单元内容的学科本质和核心概念,从整体上设计学生发展的目标,具有统整性和指导性,指引着单元学习的具体实践方向。
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基于课标,课标是必须达到的基本标准。第二要读透教材,只有把教材读通读透,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为我们所用。
同时要批判性地去使用教材,而不是唯教材而忘学生,要把学生装在心里,去完成单元教学主题的精选,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会指导单元学习活动,也直接决定单元的评价体系。
▲八年级《电路探秘》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以初中的《电路探秘》单元为例,我们可以具体来看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围绕学科素养的几个维度进行制定。在科学观念部分,根据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下的具体要求,结合单元聚焦的核心概念下面的学段目标,本学段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再联系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把科学观念和探究实践提炼出来。
科学观念的目标在课标中有相对清晰明确的表达,比较好提炼。学科实践目标中基本技能的部分在课标中也有具体的点可以对应,但是更多的要点,以及学科思维和态度责任的目标,需要在课标中学业目标、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这几个板块中寻找制定。
值得注意的是,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各个维度都是聚焦于学科本质内容,不需要加情境,而在课时目标制定中则需要加上情境。
3依托情境的课时目标如何设计
课时目标可以按照素养的四个维度进行描述,由某种情境、行为动词和学习内容三个部分组成。依托某种情境,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行为动词解决的是“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学习内容是具体的三级指标,和教材内容紧密相关。
教学目标维度可以分解也可以整合,但教师需要在心里将素养点一个一个理出来,不能有缺漏,然后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去学习。在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加情境,教学的创新在于情境的个性化,个性化越强越有效越创新。
在进行课时教学的时候,课时教学目标前面的情境部分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有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后面的行为动词和具体内容是规定性内容。
接着需要用一套行为动词来规定学生需要学到什么程度。
行为动词可以分三类,针对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的用认知性行为动词;针对学科实践的用技能性行为动词;针对态度责任的用情感性行为动词。
本版课标的目标设定都是育人本位的,在设计目标时要立足于学生视角,不要出现“通过……让学生……”这样的目标设定方式,而是考虑在某种教学活动的情境中,能够让学生达到某种水平。
目标主体要明确学生视角,目标要可操作性、可测评,并能够体现进阶性,这样每节课的目标点也就是素养评价点。
我基于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整理出了一些行为动词,在学科知识、学科能力、情感态度每一个素养目标维度的行为动词都分成了三级水平。
在学科知识维度,一级水平的行为动词可以使用知道、说出、描述等,二级水平的行为动词可以使用比较、说明、概述等,三级水平的行为动词可以使用区别、辨析、判断等;
在学科能力(学科思维)维度,一级水平的行为动词可以使用观察、观测、测量等,二级水平的行为动词可以使用调查、估测、查阅等,三级水平的行为动词可以使用发现、连贯、监测等;
在情感态度维度,一级水平的行为动词可以使用关注、感受、体验等,二级水平的行为动词可以使用感知、领悟、认同等,三级水平的行为动词可以使用养成、质疑、形成等。
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还无法使用“养成”这样的行为动词,他要先慢慢关注、感受、体验、循序渐进地在高年级阶段达到“养成”的水平。
▲《厘米的学习》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以数学中《厘米的学习》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例,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可以采用如下的表述方式: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
通过用不同长度物体度量同一个食物的活动来解释统一对量单位的调性;课堂上情境设计越有实操性,越能体现集体备课的智慧,就越能保底。
再例如六年级《电磁铁》的学习,教学目标在科学思维维度修改前的表述为“能根据自己的初步推断,提出自己的假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需要明晰是在什么研究实验中来提出假设,又是在哪个活动中归纳概括关系,如何去归纳。
在经历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之后,我们需要将科学思维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改成“在探究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对磁性强弱影响的实验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初步推断做出假设,归纳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电流大小的关系。”
上一篇
秸秆喂羊技术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