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一、必修(10 篇) ……………………002
高 1. 《论语》十二章 《论语》……………002
中 2. 劝学 《荀子》…………………………004
语 3. 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006
文
必 4.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008
背 5. 师说 韩愈………………………………010
古 6. 阿房宫赋 杜牧…………………………013
诗
文 7. 六国论 苏洵……………………………016
8.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019
72篇 9. 赤壁赋 苏轼……………………………021
10. 项脊轩志 归有光 ……………………024
二、选择性必修(10 篇) …………028
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 028
12.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030
13. 过秦论 贾谊 …………………………032
14. 礼运 《礼记》 ………………………037
15. 陈情表 李密 …………………………038
16.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潜 …………040
17.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043
18.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046
19. 石钟山记 苏轼 ………………………048
20. 登泰山记 姚鼐 ………………………050 15. 客至 杜甫 ……………………………098
16. 登高 杜甫 ……………………………098
三、选修(12 篇) ……………………054 17. 登岳阳楼 杜甫 ………………………099
18.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100
21. 《老子》八章 …………………………054 19. 李凭箜篌引 李贺 ……………………104
22.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057 20.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3. 大学 《礼记》 ………………………059
24. 中庸 《礼记》 ………………………060 温庭筠 …………………………………105
25. 《孟子》一则 …………………………061 21. 锦瑟 李商隐 …………………………105
26. 逍遥游(节选) 《庄子》 …………062 2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106
27. 谏逐客书 李斯 ………………………063 23.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107
28. 兰亭集序 王羲之 ……………………067 24.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108
29. 滕王阁序 王勃 ………………………069 2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0. 黄冈竹楼记 王禹 …………………073
31.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075 苏轼 ……………………………………108
32. 古代文论选段 …………………………078 26.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109
27. 登快阁 黄庭坚 ………………………110
第二部分 诗词曲(40 首) 28.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111
29.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111
1. 静女 《诗经》 …………………… 083 30.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112
31. 书愤 陆游 ……………………………113
2. 无衣 《诗经》 …………………………083 32.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113
3. 离骚(节选) 屈原……………………084 33.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114
4.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085 3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115
5. 短歌行 曹操……………………………086 3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116
6. 归园田居(其一) 陶潜 ………………087 36.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116
7.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088 37.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刘克庄 ……117
8.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089 38. 扬州慢 姜夔 …………………………118
9. 山居秋暝 王维…………………………090 39. 长亭送别(节选) 王实甫 …………119
10. 蜀道难 李白 …………………………091 40.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119
1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093 参考答案…………………………………… 121
12. 将近酒 李白 …………………………095
13. 燕歌行 高适 …………………………096
14. 蜀相 杜甫 ……………………………097
第一部分
(32 篇)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一、必修(10 篇)
1. 《论语》十二章 《论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
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
语·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002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
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
语·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
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003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论语·颜渊》)
理解性默写
1.《论语·里仁》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 ,
”。 (2017·山东卷)
2.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 ,
”自勉。
3. 面对不同的人,如何利用他们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呢?《论语·里仁》告诉我们:“ ,
。”
4.《论语·卫灵公》中,提到了“ , ”的可贵品质,孔子认为这
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
5. 《论语·雍也》中孔子以“ , 。 ,
”来说明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2.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004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
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
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005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
起脚极目远望,也“ ”。 (2018·课标卷 3)
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的观点。 (2017·课标卷 3)
3.《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
用心专一的缘故。 (2016·课标卷 1)
4.《劝学》以利用马车致千里为例,论证为学必须借助外物,弥补不足;同篇中与之类似的例证是“
, , ”。
5.《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 ”。
6.《劝学》中“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
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 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
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
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
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
006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 《离骚》
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
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理解性默写 ,
1. 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
2.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排比句式高度概括屈原的文、辞、志、行特点的语句是“
, , ”。
007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3. 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
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
做铺垫。
4.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
意义很深远的两句是:“ , ”。
5.《屈原列传》中高度赞扬屈原志向的句子是:“ , ”。
4.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
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
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
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
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
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
008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
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
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
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
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
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
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
009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
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理解性默写
1. 成语“载舟覆舟”出自《谏太宗十思疏》,其原句是:“ , ”。
2.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提出“用人纳谏”的策略,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的句子是:“
, ”。
3.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说明有好的开始的人多,有好的结局的人少的两句是:“
, ”。
4.《谏太宗十思疏》中阐述以诚待人的好处,傲视别人的坏处的两句是:“ ,
”。
5.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论述国君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厚,情不胜欲,就如“
, ”。
5.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010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
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
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
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
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011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
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
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贻之
012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理解性默写
1.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018·全国卷 1)
2.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和学生不一定要高下分明。究其原因,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士大夫之族从师时,普遍存在着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理,所以他们只要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5. 在《师说》中,韩愈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者”,都会有疑惑的事实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点出了不拜师学习的后果。
6.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对自身“ ________________”。
6.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
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
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 焉,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
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
013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
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渭流涨腻 ,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
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
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
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
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
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
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
014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
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
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
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
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015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理解性默写
1. 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7·课标卷 1)
2. 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女的美丽,
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上的临幸。 (2017·课标卷 2)
3.《阿房宫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钉头之多表现阿房
宫规模宏大,秦始皇生活纷奢。
4.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警诫后人应该以史为鉴,否则只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剧。
5.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
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6.《 阿 房 宫 赋》 中 总 括 秦 的 纷 奢 是 建 立 在 对 人 民 的 剥 夺 和 掠 夺 之 上 的, 并 且 还 挥 霍 无 度 的 语 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
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
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016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
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
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
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
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
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
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
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
017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
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
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
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018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理解性默写
1.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1 个字。
3.《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
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
4. 苏 洵 在《 六 国 论》 中 敏 锐 地 指 出 了 对 抗 秦 的 办 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5.《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
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
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
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
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
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
019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
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
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
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
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
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
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
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020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理解性默写
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因为政见和方法不同,因此简略地写了回信,
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5.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021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
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
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
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022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
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
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
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
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
023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理解性默写
1. 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课标卷 2)
2. 苏 轼 的《 赤 壁 赋》 中, 用 比 喻 的 手 法, 感 叹 我 们 个 人 在 天 地 间 的 短 暂 和 个 体 的 渺 小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苏轼《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
能事地描写出这一音乐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4. 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
慕江水长流不息的感叹。
5.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
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6. 苏轼在与朋友泛舟赤壁时面对月与水的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 不 变” 的 角 度, 描 述 人 与 万 物 的 关 系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
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
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
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024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万籁有声;而庭 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
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
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
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 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
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025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
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
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
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
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
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
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
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
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026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
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
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
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
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 杷 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
如盖矣。
理解性默写
1.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项
脊轩美丽可爱的十五之夜的美景。
4.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时不时有小鸟前来觅食,人来了也不会被吓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老妪口中转述的作者母亲在门外对子女嘘寒问暖的话语从而表达作者对母亲
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027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二、选择性必修(10 篇)
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
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
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028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
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 春 者, 春 服 既 成, 冠 者 五 六 人, 童 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
如?”
029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
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
之小,孰能为之大?”
理解性默写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5.《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_________________”。这既
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12.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
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030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
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
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
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
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
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
031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
言也!
理解性默写
1.《报任安书》中说明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报任安书》中描写古代“圣贤”历尽磨难,强志不屈,献身著述的句子是:“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著述丰富总体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 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
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
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032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
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
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
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
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
033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
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
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
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
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
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034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
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
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
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
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035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
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 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
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 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
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
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理解性默写
1.《 过 秦 论 》 中 最 能 表 现 秦 始 皇 统 一 天 下 势 不 可 挡 的 一 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寥寥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3. 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 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销锋镝”具体写到了秦用暴政措施压制并防止百姓反抗。
5.《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
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036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14. 礼运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理解性默写
1.《礼运》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礼运》中,与之相近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礼运》中,与《桃花源记》意义相近的语句是: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______________。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7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15.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
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
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
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
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
038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
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
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
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
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
039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
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理解性默写
1.“ 表” 是 一 种 应 用 文 体, 不 容 易 写 出 真 情 实 感。 李 密《 陈 情 表》 却 写 得 极 为 感 人:“ 臣 无 祖 母,
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 (2018·北京卷)
2.《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表现李密祖母命在旦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陈 情 表 》 中, 李 密 形 象 地 表 明 自 己 是 否 应 诏, 进 退 两 难 的 句 子 是:“ 臣 欲 奉 诏 奔 驰, 则 刘 病 日 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16.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潜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
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
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
040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
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
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
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
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
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
041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
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
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
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
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
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
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
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
042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
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理解性默写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
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中写作者归隐后登高舒啸、临水赋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
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
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
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
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
043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 72 篇
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
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
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 植 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
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 抚,已
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
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
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044
第一部分 文言文(32 篇)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
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
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
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
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理解性默写
1.《 种 树 郭 橐 驼 传 》 中, 郭 橐 驼 种 树 移 栽 易 活 的 特 点 揭 示 了 一 个 极 其 平 凡 而 实 际 却 很 难 做 到 的 道 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树郭橐驼传》中,“其本欲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筑欲密”,既概
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045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