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长宏
2022年9月1日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的层次进军,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智能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很多在过去非常热门与兴旺的事情,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比如养儿防老的问题,现在十分明显地暴露无遗,为什么?养儿不能防老了,因为,儿女们不在自己的身边,有的就是在自己身边,但不生活在一起,真是可怜得很,有的老人说:早知生这样的儿子,不如不生的好。
今年听了几个这样的环消息,我的一个小姨娘,才七十出头一点,一个人在家,常常去村里参加扯花圃里的草,可死在家快四十八小时了,还没有人知道。真是可怜得很;还有我的一个远房叔叔,七十九岁,有儿子,有女儿,但都不住在自己身边,死在家里三十多小时,也没有人知道,最后敲窗入室才发现没气了。
现在农村几乎看不到年轻人了,都在外求学、找工作、创业,并成家立业。有的甚至在国外。大多就是过年时回来看一下父母,而老人又不愿意去城里生活,不习惯(在城里带孙的老人,娃大后也都会回老家生活)。这样,留守农村的老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每况愈下,不仅干不了农活,连日常自理都越来越困难了。大多家庭就是老头老太两个人,平时连买米买煤气都困难,一旦生病,几乎无人可依靠,附近邻居多的还好说,若是偏僻独居,叫人帮忙救命都难。城里退休的老人还好点,有养老金,离医院也近。但无论城里还是农村,老人的晚景都将会越来越凄凉,因为除了两个老骨头,身边再无亲人,只能靠老老相扶。一旦有一个病重在床,另一个也坚持不了多久。“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床前也无贤妻,无良夫”。倘若一个先走了,留下的另一个也就只能躺在床上等死——这就是现实。
所以,这里说的老年人的“养”,不仅仅是指钱粮上的供养(很多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留守老人不愿意向儿女开口要钱),主要是重病之后的照顾和医治。儿女亲人都不在身边,光靠好邻居是不现实的。对此,国家必须大力扶持和扩建发展城乡养老敬老机构,同时像国外那样倡导和组织爱心义工,建立“公益银行”,年轻义工的付出将作为老了后的福利存入“公益银行”,等自己老了,下一代义工接力照料,将他们存入的福利返还给本人,这样一代接一代地“爱心义工”下去,使做过义工的老人有人照顾,晚年不致于太凄惨,有尊严地离世。这个问题是当今社会不能不重视的问题。通过大数据显示,全国的老人有几个亿呢,得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来解决这个老人晚景凄凉的事。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