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针灸治疗原则:就是运用针灸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确立治疗方法的基础。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
《灵枢·经脉》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病理变化复杂多变→虚实寒热之分
病情有标本缓急之分
病人体质有强弱之差
地理环境及气候也不尽相同
补虚泻实
补虚泻实的基本概念
扶助正气,祛除邪气。
“虚”→指人体正气不足(虚弱)
“实”→指邪气盛(偏盛)。
邪正的盛衰决定着病变的虚实→而虚实是区别人体病性的两大纲领。
针灸“补虚、泻实”→通过“针灸”的方法→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激发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使不平衡的阴阳双方,达到平衡→从而产生补泻作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补虚泻实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虚则补之”——虚证采用补法治疗
实现方法
1.针刺手法→补法(捻转、提插)。
2.穴位的选择和配伍。
临床应用
具体实施
1.治疗时刺激相关的脏腑经脉的背俞穴,原穴→施补手法→改善脏腑功能,补益阴阳气血等的不足→补虚。
2.应用偏补性能的腧穴→关元、中极、气海、命门、肾俞、足三里等穴→可起到补益正气的作用。
“陷下则灸之”——以“灸”治为主
含义
“陷下”→气虚下陷的病证。 本法是指:气虚下陷的病证。
实现方法
以“灸”治为主。温灸治疗→温补阳气,升举阳气的目的。
临床应用
具体实施
1.子宫脱垂→病机:中气下陷→灸百会、气海、关元等。
2.五更泄→病机:脾肾阳虚,失于固摄→灸百会、肾俞、脾俞等→可温补脾肾之阳、升举阳气。
2.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
“实则泻之”——实证采用泻法治疗
实现方法
1.针刺手法→泻法
2.穴位的选择和配伍
临床应用
具体实施
1.治疗时在穴位上施行捻转,提插,开阖等泻法→祛除病邪→恢复(改善)脏腑功能。
2.选用偏泻性能的穴位:如十宣、井穴、水沟,素髎等穴位→可达到祛邪的目的。
“宛陈则除之”——出自《灵枢·经脉》,是实证用泻法的一种
含义
“宛”同“瘀”→即气血瘀滞,或邪气瘀结不散之义。
“陈”即“陈久”、“陈旧”→引伸为时间长久。
“除”→指“清除”指清除瘀血的方法(刺血疗法)。
实现方法
“宛陈则除之”→对脉络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包括闪挫,扭伤,丹毒等病证)→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临床应用
具体实施
1.病情重者可点刺出血加火罐,可放血泄热→促进病愈。
2.外科的腱鞘囊肿,小儿科的疳证→点刺放液,均属此治疗范围。
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不盛不虚”:并非指病证本身无虚实而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明显。
主要是脏腑,经脉本身病变,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本经自病→治疗时本经循经取穴,其手法多用“平补平泻”法。
清热寒温的基本概念
“清热”→指热性病证治疗用“清”法。
“温寒”→指寒性病证治疗用“温”法。
清热寒温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热则疾之”出自《灵枢·经脉》
“热”→热性病证,包括邪热亢盛或外感风热引起的表热证;或五脏六腑有热的里热证;或气血壅盛于经络局部的热证等。
“疾”→指治疗方法,迅速之意,即:①疾刺快出针,②快速运针相当泻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
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可以不留针或针用泻法,以清泻热毒。
“寒则留之”
“寒”→指寒性病证,包括阳虚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因寒性凝滞而主收引,故针下难以得气。
“留”→深刺久留针的方法,以激发经气,使阳气来复驱散寒邪,可加艾灸助阳散寒。
治病求本的基本概念
治疗疾病时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本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如:头痛症→根据头痛部位,可确定病在何经。
辨部位 辨虚实
头痛连项者→属太阳经病变
两侧头痛者→属少阳经病变
前额连眉棱骨痛者→属阳明经病变
巅顶痛者→属厥阴经、督脉病变
如外感风、寒、暑、湿、火邪以及痰浊,瘀血阻滞或上扰清窍所致→多属实证。
气血精髓亏虚,不能上荣于头,致脑海空虚→多属虚证。
“标”、“本”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中医学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可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
从正邪双方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从病因与症状而论→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从疾病的先后来看→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
从病变部位来看→内脏是本,体表是标。
治病求本是一个基本法则,但是临床上常常会遇到疾病的标本缓急等特殊情况,我们就要灵活掌握,处理好标本的治疗关系。
标本在临床上的应用
急则治标→应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
目的:抢救生命,缓解病人的急迫症状。为了治疗本病创造有利的条件。
如:肺结核胃溃疡出现咳血,呕血症状时→应先止血以治标→待血止之后,再分别治其本病。
缓则治本
针对慢性病和急性病的恢复期具有指导意义的治疗原则。 如:
① 肺结核病人→由于阴虚肺燥→常见午后潮热,咳喘之症→治疗时,不应把重点放在退热治标上,而应着重于滋阴润肺以治本→解决了阴虚肺燥→发热,咳嗽也就自行消退了。
②又如风寒头痛→风寒为本,头痛为标→治疗用疏散风寒之法,风寒祛除了→头痛随之而愈。
③肾阳虚而致的五更泄→泄泻为标,肾阳不足为本→治疗本病不宜直接止泄,而应温补肾阳,灸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而泄止。
④肝病患者:出现腹水胀满,呼吸喘促→二便不利→危急症状时→先治疗标证的腹水,使腹水消退→再治肝的本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于本”。
标本同治
三因制宜
标本均急情况下的治则,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据患者所处的季节(包括时辰)、地理环境和个人具体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气候与时间特点来考虑制定适宜的方法。
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表→病邪伤人多在浅表→宜浅刺
秋冬之季→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多在深部→宜深刺
因时制宜还包括针对某些疾病的发作或加重规律而选择有效的治疗时机。如:乳腺增生症患者常在经前乳房胀痛较重,治疗也应在经前1周开始。痛经一般宜在月经来潮前开始治疗。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寒冷的西北地区,地高气寒,病多寒症,治疗多用温灸,而且应用壮数较多。
温热东南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潮湿,病多湿热或温热,少用灸法。
因人制宜
就是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点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如妇人以血为用,在治疗妇人病时要多考虑调理冲脉(血海)、任脉等。
体质虚弱、皮肤薄嫩、对针刺较敏感者:针刺手法宜轻;
体质强壮、皮肤粗厚、针感较迟钝者,针刺手法可重些。
上一篇
这么腌辣椒太好吃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