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回归纯粹
小编说:
劳莘老师不但是一位睿智的老师,而且是一个有趣的人。他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读完一本书,而且能够做一个比较完整的复述。在一次聚餐中,他在我们渴望知识的炽热眼神下分享了他高效阅读的技巧。
我是一个高效阅读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很快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年的阅读量大致上在100本左右,而且对读过的书基本上能够理解跟记住作者的主要观点,而且我能够做一个比较完整的复述。很多朋友都问过我说是怎么做到的,那这就是今天我想跟跟你分享的题目,就是如何做到高效阅读。
高效阅读是指什么?
首先,这里的高效阅读不等同于经常大家所说的速度。
速度只是我追求的其中一个部分。高效阅读,在我的目标里面,它包含四个细分目标:
第一,快速。
一本典型的300页左右的书,合理的阅读时间是0.5小时到1小时,超过这个时间的阅读是无效甚至是更低效的。当你的阅读时间延长到2-3个小时,阅读质量并不会比1个小时高,甚至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下降的。
第二,理解作者。
全面完整地理解作者的思路跟框架,什么是读完一本书?我觉得最基本的要求不只是记住这些书的一些片段,而是知道作者写作这本书背后的思路和整个逻辑框架,能够记住作者在这本书最精华的观点,理解以及记住这些关键点(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以前没有人说过的点)。
第三,融合。
大多数人都不是过目不忘的高手,看过之后虽然记得七七八八但很快会遗忘。那么什么样的知识不会遗忘呢?非常重要的是在这本书里学到的新知识能够和原来的知识系统充分融合,它能成为你的一部分,从而在将来可以自如自由地调用新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能够高效?为什么短时间内能做到这么好的效果?
其实这里一点都不神秘。
首先,如果一本书里能够顺畅阅读,这本书里面至少有30%、甚至是50%左右的内容是跟你的知识背景是重叠的。但如果说这本书对你来说是全新的,跟原有的知识背景完全不重叠,实际上是无法阅读的。
既然这本书里30~50%内容跟原有知识背景是重叠的,这内容意味着是可以不怎么需要花时间阅读,甚至可以完全不读。剩下50-60%里,有一半是简单看看就能够理解,而且完全赞同作者观点,这个部分也不用太花时间。剩下还有20%,这是你不太懂、不太赞同或者说、全新的,这是真正要重点阅读的。但是,这20-30%里面还有一半是作者在做两件事情:举例说明和心理动员。让你不管从理性上去接受,而且从感情上什么也能接受,所以这个部分也不是要点。
那么这样一层层剥离下去真正作者想要传递的最核心的观点大致只占全书10~15%,这是我们所说的提纲携领的“纲领”。读一本书,把80%的时间花到这10~15%上,这是8020法则。彻底掌握这个纲领,纲领在了,提纲携领、纲举目张,其他东西就很容易地被串起来。
平常阅读300页书,我在300页上平均花费时间,这是低效的关键问题——没有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到精华上。
所以理解这一点,就会明白高效阅读一点都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怎么才能做到高效?
分两个部分详述:高效阅读理论和阅读时间分配。
第一个部分,高效的理念有哪些?
共有六个点,分别是:聚焦、对话、精品、专注、主仆、输出。
什么是聚焦?在一段时间应该聚焦在不超过3个主题作连续阅读。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三个月,在这时间内你要有一个主题,不能漫无边际地读,比如这段时间里我专门想阅读的是时间管理,那就把时间管理这个领域里最好的书都读一遍。这个叫做主题阅读,回到高效阅读的一点——融合,你要明白读每一本书是基于我们原有知识背景读的,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段时间做高效阅读,就像上台阶一样,每一本书都会扩展原有知识网络,使得在读下本书的时候变得更容易。因此你连续做主题阅读,阅读效率会变得非常之高,而且知识网络的扩充速度能够最大化。
第二个,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记得我们不是单向的接收,而是与作者对话(或者称为主动式的阅读),不能只看文字,要想象成作者坐在你面前和你对话。把阅读的过程转变成跟作者的对话过程,作者会抛出观点,你会提出问题,作者会回答你的问题,作者会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扩张并且给出论据,这些论据有的人说服你,有的不能说服你。对话过程第一你要理解作者,充分的理解作者它是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的?论论点是什么?论据又是什么?第二是扩展自己?把作者的观点、论证方式和原有知识网络挂钩,每读一本新书,你是在增加知识网络的容量,使网络变宽变大。
第三个,这个原则就非常关键——一定选择精品。精品的最低要求:作者背景可靠和作者原创。因为看书是与作者对话,如果选择的是一个写作班子那么在你对面的不是真人,他无法形成一个对话过程,对话者本人的水平高低和作者本身的背景很重要,在所讲述的领域是不是投入了足够长的时间、是不是有足够专注的研究。第二是原创。
有一些选择精品的线索可循,第一看出版社非常重要,比如说在中信出版社;第二个看作者推荐,好书里面作者往往会提到其他的作者和其他书,这个就是阅读脉络,作者提醒你下一本读什么书;第三个是时间积淀,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而经过时间那过滤出来的书很好。亚马逊、当当、豆瓣的评价都非常重要。这些东西可以供你去判断是不是精品?
第四个原则,专注。在读完一本书的时间里面必须完全保持专注,大概1个小时。我最喜欢的阅读时间是坐飞机,坐飞机刚好一到两个小时,往往在做一趟飞机就能读完1-2本书,这时间最容易保持专注,因为没法玩手机,也没人打扰,也不能说话,所以给自己一个专注的空间没有人打扰你。还有,不要试图在一个阅读周期里面读多本书,这是非常不好的阅读习惯。一本书一次性读完。
第五个,主人跟仆人。你是主人,书是仆人。有人看书总是舍不得,这么快好好像觉得对书不尊重。读书,你要把它作为一个面试仆人的过程,半小时之后你对这个仆人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你知道它的优势、劣势、性格特征,将来要用的时候随时可以召回。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个仆人的方方面面,只要知道这个仆人的最关键的优势特点在哪里就行了。
第四个,输出。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觉得确实不错的话,一定要输出,简单说是能够去画自己关于这个领域的一个脑图。比如说现在关注的是健康饮食,最好是自己有个健康饮食的脑图,读完书之后去扩展脑图。我并没有要求大家去画这本书的脑图,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叫拆书,让你把书的脑图画出来,这个做法是无效的,因为你把书的脑图画出来,最好的脑图就是它的目录,所以你画这本书的脑图是没有意义的。高效的定义是能够最终能够和原有知识体系融合,所以做自己的脑图最好是完全把这本书关上针对主题重新画,充分融合。另一个办法是什么?把这本书讲给别人听,但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讲,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讲。
以一个小时为例,该怎么分配时间?
第一个是标题。第一一定要看标题,看标题的时间3-5分钟。标题也就是4到10个字,为什么要看那么长时间呢?你看完标题一定要问问自己,作者想透过这本书讲什么,他会怎么讲呢?猜这个作者观点会是什么?以及他会怎么去说服?
第二个你要花时间的是目录、作者自序,推荐序可以不看,但自序一定要看。如果有导读的话,更是要看目录跟自序花10-15分钟,看目录和自序的目的是完整复原作者的思路框架,直接翻开第一页是从头到尾往下看的阅读是非常低效的,看树木之前先见森林,到一个城市先看它的地图一样,知道书的整体框架以及作者主要观点是什么?
之后,很容易发现原来有些章节是原来就知道的,而且非常赞同的,这就不用看。有些章节是略微有一点新的,通过简单浏览就能理解的,也不怎么需要看。重点要看的是观点不赞同或者不懂的部分,花30分钟去读这部分。第一去找独有术语,只要是作者原创的书,往往里面会有作者的独到术语,借由这些术语来表达最独特的观点,所以这个是你一定要花时间去看的。术语一定要用作者原来的意思去理解,而不要用自己对这个术语的理解去理解,要用作者对这个术语的定义去理解它,然后进而理解这个术语背后所传递的独特观点。这是这本书最精华的部分,作者写了那么一大本书,他最最重要就想告诉你我最独特的观点是什么。第三个,读观点的推论过程,作者观点的提出,一定有个逻辑论证过程,这也是重点去看的,以及看这个推论过程能不能说服你。在看推论过程的时候,重点要看图表以及小标题。案例仅需浏览,大段论述过程仅需浏览。一本写作比较好的书,图表以及黑体字、小标题本身就完成了论证过程,如果这个论证过程已经足够说服你了,是不需要再去看案例的。
剩下的10分钟要干什么呢?再次快速浏览全书。就是刷刷地一页页往后往后翻,只看标黑、图表的部分和各个章节目录。快速浏览全书的目的是重新理解作者的思路,在整个脑子里面把作者的思维脉络以及核心观点再理一遍,看中间有没有什么不通畅的地方、你理解不了的地方,重新再读一遍。
如果你觉得原来作者是这么想的,它的核心观点是这个、它的核心框架是这个,读到这个份上,你这本书就差不多读完了。
最后我说说什么东西不需要看,在目录里面,你一看就赞同、明白、理解的部分、是不需要看的。如果作者的论证过程能说服你,就不需要去看案例和论据。我们提出任何一个观点,都分论点、论据,如果论点本身已经说服你了,就不需要去看论据。
很多书里面会有关于行动步骤的建议,除非你明天就打算做了,否则的话你不需要认真阅读,你只需要简单浏览。
举几本书的例子。
《重塑商业新生态》
本人的书叫做《重塑商业新生态》,副标题是《商业模式创新实战方法论》,一看标题你就应该知道这本书的关键是什么,有几个关键词:一个叫做生态,一个叫做商业模式,还有一个叫做实战方法论,这是书名给到的关键点,当你看书时候对这几个词要高度敏感。然后你再翻开书你会看到章节目录,他在第一部分讲哲学观,第二部分讲方法论,哲学观肯定是在谈这本书它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理念部分,这个一定是作者认为与众不同的部分,它放到了第一部分。第二个是方法论,副标题叫做实战方法论,方法论肯定是本书的精华。再下面一章是三大利润率,是承上启下的部分,这个部分也是属于你从来没有见过的,这是独有术语、独特观点。再往后是五大步骤,占全书的主要部分。最后一部分叫作结语。如果想最高效阅读,你应该怎样做?第一个哲学观部分一定要认真看;哲学观部分,其实核心观点只有一个——资源向价值的转化必须不断提高。在方法论部分,核心观点也只有一个,叫做系统观,所以这叫做核心术语、核心观点。三大利润率分别叫流失率、流向率、边缘率,这叫做独特术语、独特观点;五大步骤不需要详细阅读,只要知道为什么是五大步骤和这五大步骤的内在逻辑就行。
《谷物大脑》
第二本书是健康饮食这个类别的,书名叫《谷物大脑》,看到这个书名你先停下来想一想,里面有两个关键字:谷物和大脑,那么肯定作者想讲的是谷物和大脑的关系,然后猜猜谷物和大脑有什么关系?无非三种关系:一种是谷物对大脑有利,一种是谷物对大脑有害,第三种是谷物和大脑没关系。再猜一猜作者的观点可能是什么呢?如果是没关系,这本书不用写,那么所以作者想表达的只可能是两个,一个是多吃谷物对大脑有好处,另外是多吃谷物对大脑有害处。那你自己脑子里面本来也有个观点,所以这时候就可以产生和作者的对话了。你原来的观点是什么呢?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估计观点是第一个:谷物对大脑有好处的。
下面来看目录和自序,立刻就会发现作者的核心观点是谷物对大脑一点好处都没有、甚至损害大了。这个你做到这一步不超过十分钟。
再去看章节目录,基本上分三大块,第一部分叫做误区,可能就是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都把谷物当主食而且认为谷物有很多好处,这个部分占到了全书的20%。这部分不需要看,因为你也是这样子的。第二个部分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证据来证明谷物对大脑有害,这个部分是不赞同和不懂的部分,是重点阅读的部分,这个部分有最核心的术语:肤质过敏,这个就是最独特的观点,以及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得到观点的推论过程,这个部分一定要花时间、甚至做一些辅助性的阅读,也就要去看其他书,因为这本书里面的观点叫做一家之言,你要去看其他书甚至互联网上去查其他资料来看它给出一些论据是不是片面。
最后一部分是一个行动计划,告诉你说如果接受我的理念后该怎么做,所以这个部分只需要简单浏览就完事了,等你真的需要做的时候回头翻阅就好了。
关于第三个部分提出一种极端的饮食方式叫完全避免所有的谷物,你在所有饮食里面不能够有任何谷物。如果对于健康饮食这个领域有些知识背景的话,就会知道就是只吃肉跟蔬菜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作者说的生酮饮食,这就和原有知识体系挂钩了。
《物演通论》
第三本书是一本非常生涩和深奥的书,叫做《物演通论》,作者叫王东岳,被认为是中国活着的真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物演通论》是非常非常生涩难读的,是绝对不可能在一小时内读完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用高效阅读的方式来对它进行整体性的把握。
看书名,物是物体的物、物质的物,演是演化,通是通常的通,论是论述的论,这要建立一个关于物质的统一的管理体系、关联。他的副标题有意思,副标题叫做《自然存在,精神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哲学原理》,这下子获得的信息就多了。第一个,它要建立个统一的哲学原理,他要提出一个观念能够统一自然、精神、社会,那你的原有知识储备是什么呢?达尔文进化论,还有关于物理关于物质、宇宙的看法,这些都是要自然;那精神是指我们的观念、意识;社会就是人类,社会是怎么生成?那人类社会本身的演进规律有什么?这三样东西原来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王东岳先生希望把这三个知识储备统一起来,就是把物理学、生物学、精神心理学领域的和社会领域的理论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框架,你把握住这一点这本书已经找到了入门的钥匙了。
王东岳先生有一个第一版的序言、一个附录、一个导读。导读这里加起来只有10页,但基本上包含了作者的逻辑框架,你再去看它的目录,它的目录很简单,是自然哲学论、精神哲学论、社会决胜论三卷,但是每一卷下面都有一个副标题。
第一个副标题叫做自然哲学的递弱代偿衍存原理,第二个叫精神哲学的感应属性增益原理,第三个叫社会哲学的生存性状耦合原理。这叫做关键术语和独特观点,他这边说了三个原理,知道这三个原理是叫什么就好了。现在你怎么对这本书高效阅读呢?一定要记住这本书的绝大多数篇幅都在做论证,而如果你本身不是研究哲学的人,要做高效阅读,你只想把握王东岳先生最精华的观点,你直接去翻这三个原理,而且把这三个原理和这三个原理之间什么关系看明白。我只需要花大概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够基本搞明白,当然我搞不明白的是如何得出这个原理的,那是个非常缜密的逻辑推论过程,这个是我不懂的或者是这么短时间不够弄懂的,但是对我把握住那么难读的这本书的思想精华一两个小时也就够了。
最后,高效阅读不适合读什么书?
一切你追求过程享受的书都不适合,比如诗歌、小说、人物传记、历史传奇这一类,你本身在阅读过程当中就有巨大的精神享受,而且本身就希望延长这个精神享受。反过来如果你想抓的是这本书里面的精华和干货、扩展原有知识体系,高效阅读就很适用。
高效阅读不等同于速读。
速读有非常多的技巧,而我认为绝大多技巧其实是没有太大用处的。唯一推荐的速度技巧有两个:
第一,眼睛不应该横向扫描而应该是垂直扫描;
第二,在阅读过程中,要克制住心里面的默读。
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我们的眼球是横向顺着字一行一行横向左右移动的,而且在这个移动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心里面会有个默读的声音,那么你可以试着做这么一件事情——完全克制住那个默读,然后让眼睛垂直的整合的从上往下读。只要克制住声音,阅读速度会大大提高。我们的阅读要更依赖于视觉,而不是依赖于听觉,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会不自觉地把阅读过程变成一个在心里面去默读的过程,把这个过程挑掉,直接让视觉来完成。
这就是我的高效阅读的方法,希望这些高效阅读方法可以帮到你,也希望你也能够做到一个高效阅读者一年读50到100本书,真的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好。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