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医籍中,直名五运方和六气方的当首推陈无择一 五运
凡六壬六戊六甲六庚六丙岁,乃木火土金水太过,五运先天;六丁六癸六己六乙六辛岁,乃木火土金水不及,为五运后天。民病所感,治之,各以五味所胜调和,以平为期。
1 六壬年六壬年,岁木太过,风木克湿土,脾土受邪,甚则土之子金气来复,陈氏用苓术汤治脾胃感风,飱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善怒,胘冒,颠晕,或在胁偏疼。白茯苓,白术,炙甘草,厚朴,青皮,干姜,半夏,草果,生姜,大枣。
彭用光《体仁汇编》主张用苍术汤(白茯苓,厚朴,苍术,青皮,草果)。
权依经《五运六气详解与运用》用痛泻要方(防风,白术,陈皮,白芍),辅以小柴胡加减(柴胡,茯苓,桂枝,半夏,生姜,生牡蛎,生甘草)。
这就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所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大法,以茯苓,白术,炙甘草,大枣甘温补脾,培土生金制肝,姜,半夏,草果辛温也制风木之性,厚朴,青皮宽腹利气。
2 六己年六己年,岁土不及,木胜金复,气客于脾。陈氏用白术厚朴汤治脾虚风冷所伤,心腹胀满,疼痛。四肢筋骨重弱,肌肉瞷动酸廝 (病字旁,里面一个斯,)善怒,霍乱吐泻,或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食少,失味。白术,炙甘草,大枣,桂心,干姜,厚朴,半夏,生姜,藿香,青皮。微信脾虚用白术,炙甘草,大枣甘温补之,风冷用桂,姜去之,藿香,半夏除湿醒脾,厚朴、青皮宽腹利气。
彭用光用白术厚朴汤(白术,厚朴,桂心,藿香,青皮,炮姜,炙甘草)。权依经用理中丸,辅以真武汤,逍遥散。
六壬年有木胜脾病金复之患,六己年也有木胜脾病金复之忧,都是脾胃受邪,故用药有白术,厚朴,青皮,干姜,半夏,炙甘草之同。但有六壬木运太过、六己土运不及之分,故有苓术汤用白茯苓草果、白术厚朴汤用藿香桂心之别。
3 六庚年六庚年,岁金太过,金克木,肝木受邪,甚则木之子火气来复,陈氏用牛膝木瓜治肝虚燥胜,胁连少腹拘急,疼痛,耳聋,目赤,咳逆,肩背连尻,阴,股,膝,髀,腨,胻皆痛。牛膝,木瓜,白芍,杜仲,枸杞,天麻,黄松节,菟丝子,炙甘草,生姜,大枣燥气之胜,治以酸温,故以牛膝木瓜为主药。用枸杞,菟丝子,天麻,杜仲补肝,用白芍甘草治拘急。
权依经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桂枝,瓜蒌,干姜,五味子,白芍,生牡蛎,生甘草),辅以八味汤(即肾气丸)。
4 六丁年六丁年,岁木不及,燥金胜,火来复,病在肝。陈氏用苁蓉牛膝汤治肝虚为燥热所伤,胠胁并小腹痛,肠鸣,溏泄,或发热,遍体疮疡,咳嗽,肢满,鼻鼾。牛膝,木瓜,白芍,肉苁蓉,熟地,当归,炙甘草,生姜,乌梅,鹿角牛膝,木瓜,乌梅酸温治燥,白芍,熟地,当归,鹿角,肉苁蓉养精血以润燥,白芍甘草治拘急。
权依经用乌梅丸六庚年有金胜肝病火复之患,六丁年也有金胜肝病火复之忧,都是肝胆受邪,故用药有牛膝,木瓜,白芍,甘草之同。但有牛膝木瓜汤用杜仲,枸杞,松节,菟丝子,天麻通经散寒湿和苁蓉牛膝汤用苁蓉,熟地,当归,白芍养血润燥之不同。
5 六戊年六戊年,岁火太过,火克金,肺受邪,水气来复。陈氏用麦门冬汤治肺经受热,上气,咳喘,咯血,痰壅,嗌干,耳聋,泄泻,胸胁满,痛连肩背,两臂膊疼,息高。麦冬,竹叶,桑白皮,白芷,紫菀,半夏,人参,炙甘草,钟乳粉,生姜,大枣本方用麦冬,桑白皮,竹叶甘寒治火,用白芷,紫菀,半夏,钟乳粉止咳平喘化痰,人参,甘草补气。
权依经还主张辅以小柴胡汤加瓜萎,山栀,葛根。
6 六乙年六乙年,岁金不及,火胜水复,病在肺。陈氏用紫菀汤治肺虚感热,咳嗽,喘满,自汗,衄血,肩背瞀重,血便,注下,或脑户连顖顶痛,发热,口疮,心痛。紫菀,白芷,桑白皮,地骨皮,杏仁,人参,炙甘草,黄芪,生姜,大枣本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甘寒清肺热,紫菀,白芷,杏仁止咳平喘,人参,甘草,黄芪补气。
权依经主张用百合固金汤,辅以葛根芩连汤合甘露饮。微信六戊年有火胜肺病水复之患,六乙年也有火胜肺病水复之忧,故用药有紫菀,白芷,桑白皮,人参,甘草之同,但也有麦门冬汤用麦冬,竹叶,半夏,钟乳粉和紫菀汤用杏仁,地骨皮,黄芪之别。
7 六丙年六丙年,岁水太过,水克火,邪害心火,甚则湿土来复。陈氏用川连茯苓汤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病,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黄连,茯苓,麦冬,车前子,通草,远志,半夏,黄苓,甘草,生姜,大枣六丙年寒水布政,民病寒,热反郁中,故用黄连,麦冬,黄苓清郁热,茯苓,车前子,通草利水祛痰开窍。此方乃《伤寒论》诸泻心汤之义。权依经门用茯苓四逆汤,辅以真武汤加减。
8 六癸年六癸年,岁火不及,水胜心病,甚则土气来复。陈氏用黄芪茯神汤治心虚挟寒,胸心中痛,两胁连肩背支满,噎塞,郁冒,朦昧,髋髀挛痛,不能屈伸,或下利溏泄,饮食不进,腹痛,手足痿痺,不能任身。黄芪,茯神,远志,紫河车,酸枣仁,生姜,大枣。寒水大过,故用黄芪,茯神甘温温心阳利寒水,用茯神,远志,紫河车,酸枣仁补心安神。微信六丙年和六癸年都是水患心病土复,故同用茯苓,远志利水安心神。六丙年有热中,故用黄芪,紫河车,酸枣仁温心阳安心神。权依经用桂枝人参汤,辅以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9 六甲年六甲年,岁土太过,土克水而肾受邪,甚则木气来复。陈氏用附子山茱萸汤治肾经受湿,腹痛,寒厥,足痿不收,腰椎痛,行步艰难,甚则中满,食不下,或肠鸣,溏泄。附子,山茉萸,木瓜,乌梅,半夏,肉豆蒄,丁香,藿香,生姜,大枣寒湿合邪,故用附子除寒湿,土胜制以酸木,故用山茱萸,木瓜,乌梅。又用肉豆蔻,半夏,丁香,藿香温中化湿。权依经用肾着汤加味。
10 六辛年六辛年,岁水不及,土胜木复,肾病。陈氏用五味子治肾虚如坐卧湿地,腰膝重着疼痛,腹胀满,濡泄无度,行步艰难,足痿,清厥,甚则浮肿,面食不常,或筋骨併辟,目视(此处拼音文字,一个目字旁,一个荒),膈中咽痛。五味子,附子,山茱萸,巴戟,鹿茸,熟地黄,杜仲,生姜,盐附子去寒,五味子,山茱萸,酸温滋肾制土,巴戟,鹿茸,熟地,杜仲,盐咸温补肾阳。
权依经用附子理中汤。微信六甲年和六辛年都是湿土克水而肾病,木气来复,故都用附子,山茱萸。六甲年土胜为主,故用木制土及芳香化湿。六辛年以肾虚为主,故用木制土及温补肾阳。
陈氏治五运为病,是采用《内经》的生克制化之理,以平为期。由运之太过不及而知治法,由证候面组方药,理法方药齐备,可为临床法度。五运十干十方,可由五个基本方药组成脾病基本药为:白术,炙甘草,厚朴,青皮,干姜,半夏。肝病基本药方:牛膝,木瓜,白芍,甘草。肺病基本药方:紫菀,白芷,桑白皮,人参,甘草。心病基本药方:茯苓,远志。肾病基本药方:附子,山茱萸。这只是个示范,不是只能用这些药,这里显然缺少寒凉药。
二 六气
陈无择说:“凡六气数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自大寒后,天气主之;岁半之后,自大暑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
“在天在泉,上下有位,左右有记,地理之变,标本不同,气应异象,逆顺变生,太过不及,悉能病人,世谓之时气者,皆天气运动之所为也。今先次地理本气,然后以天气加临为标,有胜有复,随气主治,则悉见病源矣”。
“观其逆从,以药调和,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此天地之纪纲,变化之渊源,不可不深明之。”“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可气以温,用温无犯;司气同其主,亦无犯;异主,则少犯之;是谓四畏。若天气反时,可依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不可过也。”陈氏提出的六气无犯“四畏”,值得咱们注重,在这一原则下,组建了治六气的方剂。
1 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太阴在泉看下表:
方用静顺汤:白茯苓,木瓜,牛膝,诃子,干姜,炙甘草,防风。初气,去附子,加枸杞。二气,加枸杞。三气,去附子,木瓜,干姜,加人参,枸杞,地榆,白芷,生姜。四气,加石榴皮。五气,原方。终气,去牛膝,加当归,芍药,阿胶。可知其基础药是:茯苓,炙甘草,诃子,防风,茯苓甘草甘温平水,防风辛温解表,诃子苦酸敛肺涩肠。权依经用理中丸加竹茹,赤石脂。
2 卯酉之岁,阳明司天,少阴在泉看下表:
方用審平汤:远志,紫檀香,白芍,白术,炙甘草,生姜。微信
加减:
初气,加白茯苓,半夏,紫苏,生姜。
二气,加元参,白薇。
三气,去远志,山茱萸,白术,加丹参泽泻。
四气,去远志,白术,加酸枣仁,车前子。
五气,原方。
终气,原方。
权依经用猪苓汤。
3 寅申之岁,少阳相火司天,厥阴在泉
看下表:
方用升阳汤:紫檀香,车前子,青皮,半夏,酸枣仁,蔷薇,生姜,炙甘草。
加减:
初气,加白薇,元参。
二气,加丁香,
三气,加漏芦,升麻,赤芍,
四气,加茯苓。
五气,原方。
终气,加五味子。
少阳相火司天,火胜水复,民病寒中,故治则以咸寒抑火,辛温治内。原方为基础药。
权依经用小柴胡去党参,黄苓加黄连,茯苓,防风。
4 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太阳在泉
看下表:
方用备化汤,木瓜,牛膝,茯神,附子,熟地,覆盆子,甘草,生姜。
加减:
初气,原方。
二气,去附子,加天麻,防风。
三气,加泽泻。
四气,原方。
五气,原方。
终气,原方。
权依经用桂枝人参汤加茯苓,附子。
5 子午之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
看下表:
方用正阳汤:白薇,元参,桑白皮,当归,白芍,旋复花,炙甘草,生姜。
加减:
初气,加杏仁,升麻。
二气,加茯苓,车前子。
三气,加杏仁,麻仁。
四气,加荆芥,菌陈。
五气,原方。
终气,加苏子。
权依经治上部用麦门冬汤,偏于中下部用乌梅丸。
6 巳亥之岁,厥阴司天,少阳在泉
看下表:
方用敷和汤:半夏,酸枣仁,五味子,枳实,茯苓,诃子,干姜,陈皮,炙甘草。
加减:
初气,加牛蒡子。
二气,加麦冬,山药。
三气,加紫菀。
四气,加泽泻,山枙仁。
五气,原方。
终气,原方。
风为阳邪,故用辛凉平之。
相火在下,故用咸寒调其下。
权依经用小柴胡汤。
三 疫
五运六气还有一个重要的外感病,就是疫证。
陈无择对此也有论述:“夫疫病者,四时皆有不正之气,春夏有寒清时,秋冬亦有暄热时,一方之内,长幼患状,率皆相类者,谓之天行是也。
“若春时应暖,而清气折之,则责邪在肝,病曰青筋牵”。
“夏时应暑,而寒气折之,则责邪在心,病曰赤脉攒”。
“秋时应凉,而热气抑之,则责邪在肺,病曰白气狸”。
“冬时应寒,而暖气抑之,则责邪在肾,病曰黑骨湿”。
“土无正形,因火而名,故附金木水火而变,病曰黄肉随”。
其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一乡,或偏着一家,悉由民庶同业所召。
凡春分以前,秋分以后,天气合清寒,忽有清寒之气折之,则民病瘟疫。治之各有法,不可拘以日数汗下。
如己未年,京师大疫,汗之死,下之死,服五苓散遂愈。此无他,瘟疫也。
以此为法,每年遇有不正之气,既当纪而用之。微信
冬合寒,时有温暖之气,则春必患瘟疫。
春合温,而有清凉之气,则夏必患燥疫。
夏合热,而有寒气折之,则秋必病寒疫。
秋合清,而反淫雨, 则冬必病瘟疫。
此亦一途而推之,更须以时斟酌,不可偏执。
陈氏将疫分为多种,教人以法,用心良苦。
如2019 年冬,终之气,少阳加临太阳,冬温暖,到2020 年初气,太阳加临厥阴之上,在泉不退,阳气内郁,发为炎暑,而病温疫,即发传染,流行。
温疫,燥疫,寒疫三分是必要的,
寒疫有张仲景《伤寒论》
燥疫有余师愚《疫疹一得》如:清瘟败毒散
温疫有吴又可《温疫论》如:达原饮,陈无择用五苓散。
刘奎《松峰说疫》则将疫病分为温疫,寒疫,杂疫三种,也有见地。
主要在医者依运气辨别即可
扫一扫聊一聊
下一篇
艾灸跗阳穴的好处与功效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