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穴道的奥秘:风伯伯的回春指|督脉(23)囟门所会之穴(24)破迷启明之穴

作者:曾培杰

第23篇:囟门所会之穴

安徽九华山,有东南第一山之美称。

崇山峻岭。人们光来朝山,就得花个一天时间。可路远,一点都阻挡不了众人朝圣的决心。

地藏殿的讲经堂,有位讲经法师,常年头晕目胀。

在一次讲经的讲台上,站立不稳,居然栽倒下来。

风伯健步上前,一摸,囟会处灼热烫手,说:“此脑充血也。”

在法师的头上囟会处,拍打点按,隐隐有出血点。

片刻,法师清醒过来,头晕目胀感就消失了。

风伯说:“此乃思虑之人多得疾患,人思维时,注意力就上注囟会。久得不到释放,便会头晕目胀。而拍打点按囟会,便能疏泄思维汇聚之压力火气,能够减轻头脑充血之弊端。此穴乃为用心动脑者,缓解思维压力之妙穴也!”

《点穴神书》讲:人在思虑时,神识上注囟门,故名囟会。凡心思脑记,导致头晕目胀者,手若摸到囟会发热,一刺血,血出必愈。若摸到不发热,此乃虚症,用补法按摩,便得治愈。

古代唐高宗皇帝,日理万机,头晕目胀,太医都不敢在帝王头上刺血,死守“至尊头上莫刺”的陈规戒条,久治不愈。

唯独秦鸣鹤医生,在皇上囟会穴放一次血,头晕消失,目胀不见。从此一战成名,人称神医!

穴道小贴士

顖会:上星后一寸陷中。

《铜人》: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不痛,病去即痛,痛止灸。若是鼻塞,灸至四日渐退,七日顿愈。针二分,留三呼,得气即泻。八岁以下不可针,缘囟门未合,刺之恐伤其骨,令人夭。《素注》:针四分。

主脑虚冷,或饮酒过多,脑疼如破,衄血,面赤暴肿,头皮肿。生白屑风,头眩,颜青目眩,鼻塞不闻香臭,惊悸目戴上不识人。

第24篇:破迷启明之穴

嵩山少林寺,号称天下第一名刹。这里的僧人,大多能习武强身,体格彪悍。

有一位武僧,赶路回寺庙。天一黑,他就停下来,准备露宿荒野。

风伯说:“何不乘夜赶回?不过两时辰就可以到山上了。”

武僧忧虑地说:“自小,我便得了夜盲症,一旦夜幕降临,双眼就看不清,如灰雾迷蒙,似鸡禽暮夜眼难睁。如果勉强再走,恐怕会跌落山崖,粉身碎骨。”

风伯听完后,伸出回春指,帮武僧头顶的上星穴来回搓按。指力透达脑髓。

武僧平时也练过功夫,居然痛得咬牙切齿,涕塞直流。

盏茶功夫,武僧惊呼:“远处松叶我都看得见,眼睛一下亮了!”

于是兴高采烈,诚邀风伯暮夜赶路,回到嵩山少林寺。

武僧高兴地说:“暗夜中能视物明了,几十年未有之事也。”

风伯说:“此穴名上星,带有暗夜之中头常带星光环绕也。专治疗近视眼、老花眼、飞蚊眼、夜盲眼,总之一切视力问题,上星可启明之。”

《点穴神书》上记到:人在思虑时,眼目会往上视,就叫闭目凝神,大脑就在搜索,则往事如新,历历在目。好像暗夜中得到电筒的光照,明明了了。

此穴犹如暗夜中星光,故一切迷雾笼罩,阴霾遮脑,头目不清,转头即忘,记忆模糊,视力减退之症,皆可取上星之穴,回光返照,自然破迷开悟,清楚明了。

穴道小贴士

上星(一名神堂):神庭后,入发际一寸陷中,容豆。

《素注》:针三分,留六呼,灸五壮。《铜人》:灸七壮。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

主面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鼻塞头痛,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