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吴湖帆夫人潘静淑(1892~1939),是一位非同寻常的吴门才女,她能诗擅画,颇有名声。1915年,她与吴湖帆结为夫妻。辛酉(1921)年,潘静淑三十岁生日,父亲潘祖年送她的特殊礼物,是一部滂喜斋旧藏宋刊《梅花喜神谱》。这部在我国版画史上现存最早的专题性画谱,是宋代嘉熙时盐运司属官宋伯仁撰绘。辛酉年恰与宋景定刻《梅花喜神谱》的干支相合,吴湖帆对此有详录:“元旦往外家贺岁,得观此书,诧为眼福。越十二日,内子三十诞辰,外舅即以此书授女为仪,余得永永读之,岂非厚幸,与荛翁所得时间同为辛酉,堪称奇遇,元宵灯下吴湖帆题记。”潘静淑亦题曰:“先伯父文勤公旧藏《宋刻梅花谱》二册,辛酉正月灯节当于三十初度,父亲举以赐予宝之。”
宋伯仁(1238~?),字器之,号雪岩,广平(今河北广平)人。他对梅花的喜爱可说是如痴如醉,他精心绘制了这本共100张图的画谱,将梅花从蓓蕾初放到傲雪盛开的全过程,细细加以艺术概括提炼,描绘得生动有趣,惟妙惟肖。每幅图还配以一首五言诗和一个形象化的名称,可见构思巧妙,别具匠心。这部书原为明代画家文徵明所得,经不少转手,最后为潘祖荫所藏。
能得此价值连城之秘本,吴湖帆和潘静淑的喜悦心情自可想见。正是有了此谱,吴湖帆和潘静淑将寓所起了一个新的斋名“梅景书屋”。《梅花喜神谱》原来的副本,已是画坛竞相寻觅的珍品。当年画家高野侯觅得副本,就有得此书者大惊大喜,读此书者大爱大叹之说。而吴湖帆得此千金未易宝物之原本,当然会费心将此郑重保管,不让其有半点破损。吴湖帆豁达大度而不喜秘玩其珍,所藏孤本秘籍也常供朋友鉴赏。尽管此本堪称宝中之宝,然为满足藏书家和书画家好友一睹此孤本之欲望,他决定将此谱影印数十套,这样既能飨之同好,又不会让此书化一身为千百而刊行流市。
在影印之前,吴湖帆请了不少文人墨客、书画好友为之题字作跋,赋诗填词。故影印本除可见宋伯仁描画百种梅花图之绰约风致外,尚可欣赏到近代不少书画家、收藏家、诗人的诗文墨迹。如王同愈题眉“宋刻梅花喜神谱”篆体大字,还有邓邦述、吴曾源、朱孝臧、叶恭绰、张茂炯、冯君木、郑孝胥、吴梅、蔡雁村等的填词,各家都清一色地调寄最得体的暗香疏影词牌,文字风采迥异,词句妙思入神,耐人寻绎。书中除可见罗振玉、吴郁生、褚德彝、陈曾寿、蒋祖诒、赵叔孺、张钟来、孙琼华等的观后题跋外,还有精于画梅的高野侯、女画家张永芳、吴湖帆女弟子郑元素、老友冯超然和他自己与潘静淑的不同风格之《梅花图》编入书中。又因为此藏本来自潘家,吴湖帆则将潘氏后辈诸名家的诗文全都编纂入书,所以这部影印本也是吴县潘氏后代词文汇集之珍品。
张永芳之画梅图尚且不谈。郑元素(1910~2003),即郑素,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吴湖帆弟子王季迁的夫人,亦是梅景书屋门弟子。工画花卉,雅洁高逸。此帧她自称仿汤淑雅之笔,梅花枝嫩而花肥,交枝而花繁,花瓣或是艳色渲染,淋漓见潇洒自如;或以淡墨轻勾,秀润如珠玉生辉。《吴湖帆日记》1937年3月3日记有:“晚季迁来,出示其夫人郑元素所临花卉卷,雄迈似丈夫气。真巾帼奇才,今年才廿六岁,将来定许未可限量。季迁闻之,亦大得意。”
高野侯(1878~1952),近代画家、鉴赏家。字时显,号欣木、可庵。浙江杭县(今馀杭)人。光绪二十九年举人。久任中华书局书画部主任。善书画,能篆刻,富收藏,精鉴赏,尤善画梅。高氏曾以“画到梅花不让人”一语自负其艺,足见其造诣之高超。其藏画处名“梅王阁”,内藏古今名家画梅极丰。此幅梅花图用笔或勾或扫,带枯带润,笔法苍老秀润,梅枝斑驳而显得有弹性;枝上之梅,以淡墨、干墨圈出花瓣,以浓墨点蕊衬底,显得疏香冷艳,清气逼人。
冯超然笔下之梅,显其运笔骨力神韵兼备之功。花枝曲如龙,劲似铁,花之形式奇倔,有迎霜冲寒之势,清孤傲立之姿,可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喻之。影印本册尾之梅花图,乃是吴湖帆、潘静淑之合作。吴湖帆之红梅疏密相间,珠玉生辉;潘静淑之绿梅纯雅冷艳,清气袭人,落款为:“乙亥春日,湖帆补写红梅,装于宋刊喜神谱册尾。”可见深情伉俪的不凡功力。此五幅梅花图首呼尾应,贯通全书。由于《梅花喜神谱》的影印本今已难以得见,故此五幅梅花图、加之后补的另一幅,其中人物故事知者恐不多矣。
(二)
张履谦(1838~1915),字月阶,号樾嘉,又号无垢居士。江苏苏州人。同治七年(1838)以吴县籍考中秀才,入苏州府学,官至户部山西司郎中。洋务运动年间做生意成功,数十年间不断扩大业务,声名远扬。光绪三年(1877),张履谦购得拙政园西部汪宅,建成“补园”。张氏爱好文物、书画、昆曲,收藏亦丰。清光绪中叶延请昆曲泰斗俞粟庐至家鉴定书画,兼为其儿孙辈“拍曲”。其文孙张紫东(1881~1951),名钟来,号适庵,以字行,为著名业馀昆曲家,亦喜书画。被曲友们誉为“吴中老生第一人”及“苏州曲坛一正梁”,慕名向其请益者甚多。冯超然受张履谦之邀客居“补园”时,昆曲及书画爱好使张紫东与冯超然义结金兰,几十年情同手足。冯超然后从苏州返沪居住,张去沪即常住义弟超然处,亦常去吴湖帆家做客。《吴湖帆日记》中多处有他与张紫东在上海及苏州两地互访的记录。《梅花喜神谱》中亦有张紫东读谱之题跋,足见吴张两氏交谊之不凡。张紫东先生过世后,其后人将珍贵收藏捐赠国家,遗泽世人。上海博物馆还藏有三件原为张紫东收藏的墨迹珍品:清程京萼行书《杜甫骢马行诗》、清赵之谦四体书屏和清汪士鈜行书《虞世南破邪论序》。
张永芳(1890~1971),又名张琰华,为张履谦的二孙女,张紫东之妹。张永芳早年便从冯超然学画,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功底,其作品《人物》《兰花》《花鸟》曾参加1929年举办的民国第一届全国美展。冯超然、吴湖帆与张家兄妹早在苏州便结识,亦常在一起吟诗作画。《吴湖帆日记》1937年3月29日记有:“冯超然女端予出阁,下午在浦东同乡会宴客,偕季迁、程云岑同去,晤张紫东等,熟人不少。”不两日的31日又记:“下午郑逸梅来,赠余《瓶笙花影录》两册。张紫东来,观元拓《史晨前后碑》,皆先外祖旧藏本,今赠谷孙矣。”寥寥几字足见吴、张两人的熟悉程度。吴湖帆能请张永芳为《梅花喜神谱》添绘梅花图,乃是欣赏张永芳之笔墨功力。而张氏所作之梅花图的确颇具特色:主干用深色勾勒,枝干屈曲,疏密相间,穿插有致,圈花墨色清谈,运笔流美闲静,虽无大的格调气局,然小而清逸空灵。题跋为:“己巳建子月临宋人纨扇本以奉静淑贤姊雅正,琰华谢张永芳并题。”所谓谢张永芳之谢,则是张氏的丈夫谢绳祖(1891~1971),谢为南浔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学纺织,学成后返沪办针织厂,所创的“菊花牌”商标沿用至今。后为慎昌洋行买办。谢也是个昆曲痴迷,当年常与俞振飞登台演出,名声不小。张永芳的梅花图加上吴湖帆与潘静淑、冯超然、高野侯、郑元素四人之绘,共有五幅梅花图附于谱中。吴湖帆为《梅花喜神谱》广征题咏,集成后于癸酉(1933)年新秋,托商务印书馆影印五十部以赠亲朋好友。当时的影印本中并未有周炼霞的绘画。
周炼霞(1909~2000),江西卢陵人。又名茝,字紫宜,号螺川,室名螺川书屋。十三岁从郑壶叟学画,擅长仕女,亦作花卉,擅长诗词。曾任锡珍女中国画教师,馀暇兼写小说诗词,与瞿蜕园合著《学诗浅说》。新中国成立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但使两心相照,无灯无月何妨。”便是周炼霞诗中被传颂最广的名句。《梅花喜神谱》的第六幅梅花图,即是由她所绘。
这张梅花图可说相当有趣。先是作画者在此帧上仅题跋一句:“拟宋人纨扇笔意为静淑仁姊补图,炼霞。”跋语多者反而是吴湖帆。左上角吴湖帆题曰:“花占春先。香飞雪后,一样情牵。往事风流,美人林下,明月窗前。几番清梦缠绵。又何如、罗浮醉仙。心系词工,眉舒黛妩,额点妆妍。柳梢青。倩庵题于梅花喜神谱后。”左下角亦是吴之题写:“原有张永芳女史画梅,毁损于丁丑之役。后有周茝补缀此帧。甲午秋日识。”周炼霞笔下之梅花图弯枝屈体,秀逸挺健,梅花疏香冷艳,资媚跃出,比张永芳之图更显优美苍劲,乃是涵味隽永,机杼自运的成功之作。
这第六张梅花图到底是何年进入此谱?吴湖帆告知的是,原先谱中存放的是张永芳的绘画,但于1937年“淞沪抗战”时毁损,便让周炼霞补绘此帧。然耐人寻味之处在于:①周炼霞绘此画已经写明是“为静淑仁姊补图”,有此题按理说画成时潘静淑并未离世,亦就是绘此画是在1937年至1939年之间,然周氏并未注明是何年所作。②如果周氏所绘此画和吴湖帆题跋是同一年份即甲午(1954)年,则周氏之题跋肯定不会落下“为静淑仁姊补图”之词,因为1954年离1939年前的任何年代都太遥远,周氏怎为想到为离世已十多年的潘静淑再补图?③ 《梅花喜神谱》为吴湖帆最精心保管之册,全册完好无损,故张永芳之图按常理也不会毁损。④吴湖帆将此谱影印五十册赠送亲朋好友后的第十年,即癸未(1943)年,他于岁朝之日展读此谱,感叹潘静淑作古,许多题咏者亦先后谢世,悼亡伤逝之感涌上心头,所幸的是,“宋谱(指《梅花喜神谱》)汤画均欣无恙”。不但提及此谱安然无恙,更没说周炼霞补绘梅花图之事。当然,相当可能乃是损画补画之事太小,毋需挂齿。不管如何,笔者仅是有兴趣介绍曾有六幅梅花图附于《梅花喜神谱》中,而不解之处乃应有研究吴湖帆梅景书屋之专家加以考证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