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水如看来,在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之前,我们需要客观观察孩子,并去倾听孩子,以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性格内向,亦或说这只是自己的主观判断。
在与老师或家长等成人接触的过程中,安水如发现现在的成人喜欢动不动就说孩子性格内向,亦或说看着某个孩子不爱说话、不愿跟人玩儿,就往往会是主观地认为那个孩子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儿。
但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习以为常的某些观点或认知,不一定是对的。身为成人的我们,需要对日常生活当中习以为常的某些观点或认知,多上一些的质疑,而后便是经由阅读等来去进行独立的思考,以作细致入微的真伪之辨。
好比是说孩子不愿跟其他孩子玩儿,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内向,但孩子不愿跟其他孩子玩儿,极有可能会是觉得孩子认为跟其他孩子玩儿会是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以让自己不能做其他更重要的事儿,亦或说跟其他孩子玩的内容太过于低级的了。
其次便是,实际上,一个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这最为关键的并不是孩子爱不爱说、愿不愿意表达、喜欢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儿,而是在有了疲惫之后,孩子的精力,将从哪里得到很好的补充。
因为,内向者必须在安静或独处状态下才能获得能量的补充,若是让他们长久置身于群体当中,那群体是会将他们自身的能量给快速消耗殆尽的。而外向者在交际中就能让自己恢复精气神,从而获得精力充沛的状态的。
再便是,集体认知普遍认为内向是不好的,故而总会想着要去把内向之娃给变得是外向起来。但实际上,内向者具有外向者所没有的优势,而外向者却持有内向者所不具有的劣势。
如,外向的孩子往往会是表现得很没有耐心、容易分心、容易感到无聊、做事不会经过多时的观察而易冲动等。而内向者却往往会是更容易专注、做事有始有终、说话前善于三思而行、注重细节、喜欢倾听、善于观察等的呢。
最后便是,很多人都以为内向者不善于表达,但实际上,较之于表面形式的沟通和对话,在与人沟通时通常能够看到深层次的东西的内向者更喜欢与一些人聊些极具思想深度的话题,且是表达慎重而本质,但又不浮夸。
而这样的表达方式与性格特质,也许很难能够认识很多的人,但却很容易与少数人保持基本可以维持一生的真正的友谊。因为,内向者把谈话内容看得很是重要,而外向者在与人沟通时,更多不过就是蜻蜓点水般地流于形式和表面。
此外便是,世人常会觉得内向者不善于交际,难以获得成功,故而总是没法坦然接纳孩子的安静,更是忍受不了孩子长时间一个人在某个角落待着独自去做自己的事儿。但实际上,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说法。
因为,不论是何种性格的人,只要能够发挥不同的性格特点,那都是可以跟别人建立良好关系,获得事业方面的成功的,如很多的名人或伟人,那都是内向者。而一个外向者若是不能灵活应对一些社会场所,且是做事不踏实,缺乏坚韧,更是不懂得去深耕自己的专业,那终其一生也会一事无成的。
2、如何客观观察?
在安水如看来,观察孩子,几乎所有的眼睛能视物的成人都会的,但却不多成人具备客观观察的思想意识,而懂得客观观察这一能力的成人,更是寥寥无几呀。
实际上,一个成人若是不懂得去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观察,那那个成人对孩子的观察结果,都不会是有客观的。而不够客观的客观结果,就不能代表那个孩子的真实状况。
这也就是说,倘若我们在观察孩子,发现某个孩子说话很小声、不怎么出去跟别的其他孩子玩儿,就认为那个孩子是个内向之娃,这其实是有失客观的。
这是因为,虽说内向者往往会是说话轻声细语、话中很少有强调,但说话很小声,且是不怎么出去跟其他孩子玩儿的人,不全都是内向的呀。
好比是说有一个孩子在刚去一所学校上课之后的表现就是说话小声,且是不愿出去奔跑,故而被视之为是内向者。但实际上,那个孩子只是不喜欢晒太阳,加之对那非打即骂的老师有害怕。
那在这时候,除了观察,我们还需要尽可能地去询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如瞧见孩子在课间就不爱出去奔跑,那我们就可以用平和而非严肃审问的语气来去询问孩子,并对孩子的内心想法作出耐心的倾听的。
再便是,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也尽可能地不要将某个孩子的某些言行举止,拿来与别的其他大多数的孩子做比较。如全班的绝大多数孩子在下课之后都会跑到外边去玩儿,就认为所有的孩子在课后出门奔跑才是不内向者,并对待在教室的孩子视之为内向者,这其实是不客观的。
还有就是,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询问自己,以确保自己对孩子的观察,是尽可能地多一些客观,少一些主观。像安水如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就会对自己的观察进行质疑,反复询问自己是否有客观,亦或说我只是将自己的某些主观认知、过去的某些经验等,都给融入其中了。
最后便是,在观察之后,不要急着去下决断,但要继续观察,以确保自己的决断,是真的有客观。像安水如有好几次都观察到孩子在玩手机,就以为孩子趁我不注意就拿着手机在玩游戏,但实际上,孩子只是在听着手机声音来画画,或拿着手机来去学习。
此外便是,在观察之后,我们既要在询问孩子的过程中耐心地去倾听孩子,又要去与别的其他观察者做沟通,以校对自己或他人的观察结果。
如有一个孩子在学校说话,总是很小声,以至于被老师与家长视之为是内向者,但别的其他成人却不觉得孩子内向,孩子也解释说自己只是害怕老师,因为那的老师太凶了,那老师与家长的判断,就是值得商榷的了。
当然了,倘若孩子愿意,那我们也是可以带着孩子来去做些性格方面的小测验的。只不过说,这样的小测验尽管是出自于专家之手,那也不过就是一个仅供参考的测验,是不可对其有笃定不疑的迷信的。
再说了,这不论是谁,那都是同时具有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的某些特点的。只不过说,一些人就表现得是内向多一点,而一些人则是持有更多的外向,这都是可以的。人只有是持续地待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地方,才会出问题。
对此,德国知名的性格咨询专家西尔维娅·吕肯也有在《内向也是一种优势》的书中提到说,
每个人都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内向性格或是外向性格的特点,在内向与外向的曲线上,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大多数人都是稍偏向于内向或稍偏于外向,这也很健康。只有那些盘旋在内向与外向曲线两端的人,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与他们是 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没有关系[1]。 3、怎样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既有口头表达能力,又有书面表达能力,而身为父母的我们,在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之前,理应是带着孩子来去了解自己,以在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当中去感受自己,从而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去表达自己。
倘若孩子对自己不大了解,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不喜欢口头表达,但却硬着头皮去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那孩子是很容易变得是精疲力尽起来的。因为孩子在人群开口表达的时候就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来去对抗自己的内心。
而倘若孩子发现自己不能在人群当中待太久,不然,自己就会有种说不出来的被掏空的精疲力尽的感觉,那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我们就不能要求孩子达到演讲或诗朗诵的高水准,但可以引导孩子在书面表达上去精进自己的。
这是因为,书写的表达方式能让内向者在表达之前,就去进行一番细致入微的深思熟虑,而这正是内向者所擅长的。如此一来,那内向者在用书写的方式来去表达的时候,无需额外耗费能量来去对抗自己的内心的他们,自然就不需要额外耗损太多的能量的了。
更为重要的是,书写还能让内向者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去表达,如大作家沈从文在讲台站了好半天,他都是脸红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最后便是只能是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之后就撇开一个教室的人儿落荒而逃,但他却在文字创作上表现得很是从容,以至于给大众留下了《边城》等好作品。
其实,不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书面表达能力,这表达技能的提高,都是有方法的,且是都离不开孩子需要胸中有墨,心间有情的。
至于胸中有墨,那就是要在孩子年幼之时就带着孩子去阅读,并用心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以让孩子能够经由博览群书来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不定期地带着孩子出门去看世界,如逛逛博物馆、走走菜市场、爬爬山等的。因为,在这些地方,孩子是能够经由观察来去积累素材,学会思考的。
再便是经由阅读传记、观察视频等方式来去向优秀之人学习。如学生时代的安水如得知美国的总统奥巴马为了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而去做了不少努力,学生时代的安水如就有去模仿的呢。
还有就是,在孩子不抵触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提供锻炼的机会,以让孩子的某种表达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不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书面表达能力,这都是需要锻炼的。
最后便是,倘若孩子过于年幼,我们可以经由游戏教育这一方式来去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或书面表达能力,如为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安水如就会与孩子在信笔涂鸦之后就与孩子玩诗歌创作的小游戏。
倘若孩子真的是过于内向,那我们就尽可能地不要在口头表达能力上去做太多的努力,但可以在悦纳孩子的内向特质的同时,着力去培养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以让孩子能够经由绘画、写作等较为适合内向者的方式来去表达自己。
[1][德]西尔维娅·吕肯著,刘志佳译《内向也是一种优势》[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6月第1版,2015年6月第1次印刷,第003页。
1、[德]西尔维娅·吕肯著,刘志佳译《内向也是一种优势》[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6月第1版,2015年6月第1次印刷;
2、[美]雷德·霍克著,孙霖译《自我观察:第四道入门手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2013年1月第2次印刷。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