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帖》,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卷,纵28.3厘米,横775厘米,698字,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通篇为狂草,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所谓“铁画银钩”也。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回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怀素(725~785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师从邬彤(怀素姨表兄弟)学草书。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乃告以笔法。762年(宝应初年),怀素自零陵出游,历衡阳,走广州,客居潭州,然后经岳州,进入长安。772年,怀素回乡,途经洛阳,适逢颜真卿,曾趋谒拜访,僧儒论书。颜真卿见怀素狂草可与先师张旭比美,感叹不已,遂应怀素之请,为《怀素上人草书歌集》作序。在此歌集的基础上,怀素写成了《自叙帖》。
怀素在《自叙帖》中,一变晋人草法,创造性地将篆书笔法融入狂草,后人称其为“草篆”,后世草书名家多有借鉴。本帖是对尚法书风的彻底否定,这种否定正是书法艺术、书法观念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站在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本帖所创造的就是今天所标榜的“现代精神”,一种充满个性创造力和藐视前人审美原则的人格力量。
怀素传世墨迹有《论书帖》、《自叙帖》、《苦笋帖》等帖。
附《自叙帖》节选图片欣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