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症(肌衄)
血汗症又称“肌衄”、“汗血症”等,是以汗出红色为主症的病证。血汗的部位是额、脸、胸、阴部及月经期代偿性掌上出血,发病之前往往有神经痛、皮肤过敏、痛痒及情绪变化等,本症多见于女性。多由心脾亏虚,兼有血热所致。(本草纲目》云:“血汗即肌衄,又名脉溢,血自毛孔出。心主血,又主汗,极虚有火也。”这就指出了此症的病因是由于心虚兼有火所致。《诸病源候论》血汗候指出:“肝藏血,心之液为汗。肝心俱伤于邪,故血从肤腠而出也。”《血证论》则说:“阳乘阴而外泄者,发为皮肤血汗矣。”从上述各家论述中可知,此症与肝、心关系较密,治疗应以疏肝健脾,补心益气,清热凉血为主,方用归脾汤加生地、丹皮、犀角、知母、紫草等治疗,或用敛汗固心汤(柴胡、白芍、白术、茯苓、黄芪、酸枣仁、龙骨、牡蛎、代赭石、浮小麦、麻黄根、浮萍)治疗。由于此症平素少见,故录几例,以供参阅。
徐某,男,26岁,未婚,农民。每当汗出脱衣,均见衬衫有血迹,色暗红,伴有头晕眼花,心烦失眠,倦怠纳呆,周身乏力,口干舌痛,小便黄等症状,已1年余,多方治疗无效,近期加重。方用黄芪、党参、白术、酸枣仁、生地、当归、茯神、龙眼肉、远志、木香、赤芍、丹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等水煎服,连服10剂而愈。(《湖南医药杂志)1983年第2期谢自成报道)
又某女,10岁。额部及舌面流血水10日而就诊。患儿平素体弱,易感冒。10日前因玩耍被姐姐打了两个嘴巴,当时被打处无红肿,打后患女就睡觉了。醒后右侧太阳穴先出黄水,后出红色水,次日左太阳穴出血水。此后每日发作三四次。前额、舌、指甲沟均有血水外溢,出血局部有触痛、烧灼、麻感,同时伴有头痛。后用固表收涩敛汗之法,拟玉屏风散如麻黄、煅龙牡,煎服数剂而愈。(《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第6期徐惠等报道)
又杨某,男,26岁,未婚,农民。每当汗出脱衣,均见衬衫有血迹,色暗红,伴有头晕眼花,心烦失眠,倦怠纳呆,周身乏力,口干舌痛,小便黄等症状,已1年余,多方治疗无效,近期加重。方用黄芪、党参、白术、酸枣仁、生地、当归、茯神、龙眼肉、远志、木香、赤芍、丹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犀角,水煎服,连服10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5期梁勇报道)
又徐某,女,23岁,已婚,职工。时值盛夏,汗出如血,内衣红染,历时月余。患者惊惧,夜不能寐,且心烦易怒,口渴,神疲,经期汗出尤剧。视其舌红,苔薄黄而干,切其脉洪数而软。此乃热郁血分,暑伤气分,暑热相搏,气血逆乱,致汗出如血。法当凉血养阴以泻心柔肝,清热涤暑以润肺益气。方选犀角地黄汤与清暑益气汤加减。服药3剂后,汗出减少,其色已淡。原方晒参易为党参,继服3剂而康复。随访1年未见复发。(《湖南医药杂志》1983年第2期谢自成报道)
又李某,女,23岁,炊事员。自述两手掌不断渗血半年余。渗血原因不明,渗出血液鲜红,用手帕擦去后,5~6分后又渐渗出。查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给予止血剂治疗,效果不佳,每周仍渗血一二次,以致不能做炊事工作。患者饮食尚佳,夜寐亦可,惟大便较于,脉象弦细,舌尖质红,舌苔薄白。证属汗血,为胃阴亏损,胃火炽盛所致,治以养阴凉血之法,用生地、赤芍、紫草、丹皮、黄芩、仙鹤草、煅牡蛎、蒲公英、糯稻根、生甘草、大枣,水煎服。5剂后手掌汗血症已愈大半,又5剂而愈。(《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第6期姚朝晖报道)
又株州县供销社营业员张某,女,45岁。患者近3年来,每至夏天,两腋下及胸背部出红汗,尤以腋下明显,衣服被染成红色,以致不能穿浅色衣服,十分苦恼。形体消瘦,月经提前,经血量多。证属红汗,给予当归六黄汤加味,12剂而愈。
又桂林陈某,女,38岁。自述红汗3年。每值盛夏天气炎热之时,汗出如水,染白色内衣如橘红色,以背部为甚,视其刚换下的内衣1件,正如其言。伴夜寐欠佳,噩梦纷纭,口干欲饮,小便短黄,神疲无力。舌质红、苔薄黄,右脉弦数、左脉滑数。查血常规、血生化及肝功能均正常。投止盗汗散、玉屏风散多剂无效,投清暑益气汤效果亦不佳。后改投清心泻火之剂,以导赤散加麦冬、泽泻、丹参、知母、栀子、莲子心,进服4剂而汗少,内衣红色转为橘黄色,且范围缩小;效不更方,继进7剂,汗出如常,红黄色除。(莫笛验案)
又杨某,女,35岁,农民。前额面部至发际、两手背及肩部汗出红如樱2年。躯干及下肢汗出如常。曾在市县多家医院检查,未找到病因。服药数月,收效甚微。未见红肿、紫癜、丘疹,无痛痒及肌肤破损,汗液无臭味。每于精神紧张汗出较多,伴口臭,口渴欲饮,消谷善饥,便秘溲尿,月经量多,经血黯红,舌质红,脉滑数。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证属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水牛角120克(先煎2小时),生地30克,丹皮25克,赤芍、炒栀子、黄芩炭、白菜根各15克,生大黄10克(后下)。进服5剂,汗出减少。前方加旱莲草、五味子,共服21剂,汗液逐渐减少,红色变浅,终至汗液如常。为防后患,改用玉女煎加蒲黄、丹皮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服药1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1993年第2期)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