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郄穴的特性及应用

摘自2022-11-16中国中医药报
王红民 北京市盲人学校
·郄穴位于肌肉缝隙较狭窄部位,对于控制及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起重要作用,在病理上是脏腑经脉病证的反应点。对本经所属络之脏腑及循行部位病证,可以切、循、扪、按郄穴,察其“应动”,以协助诊断。
·由于各经的气化功能不同,各经郄穴的具体功效亦有差别。手三阴经郄穴有止血作用,足三阴经郄穴有疏理作用,手三阳经郄穴有降逆作用,足三阳经郄穴有止痛作用等。
郄穴首载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后世医家对其应用和研究颇多。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郄穴作为经络气血输注较深之处,具有很强的降逆、疏利、行气、止痛功效,可用于治疗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多种疾病。
郄穴特性
郄,同“郤”,也作“隙”。王居易老师曾作过比喻:“郄”相当于蜡烛发光,光线本来向四周发射,如果用木板挡住它,再切一个小缝,就只有一部分光线可从此缝隙透射出来。寓意为郄穴是人体经脉缝隙窄小之处,是该经脉循行中肌肉、筋脉聚结的狭小孔缝处。
结构特点 郄穴存在于经脉缝隙较狭窄的地方,缝隙宽度都不尽相同。有些位于较丰厚的肌肉缝隙处,如梁丘、地机等;有些位于肌腱与肌腹移行交接处,如孔最、郄门、温溜、中都、筑宾等;有些位于骨缝处,如阴郄、水泉、养老、金门等;有些位于肌腱与骨所形成的缝隙处,如会宗、阳交、外丘、交信、跗阳等。
功能特点 郄穴位于肌肉缝隙较狭窄的部位,对于控制及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起重要作用。如果针灸刺激使郄穴部位的肌肉变宽,等于松弛了经络缝隙,气血流动的速度和流量都会增加。例如,胃痉挛剧烈疼痛,针刺梁丘后稍微捻转,有感传后胃痉挛立刻松弛。总之,郄穴可以理解为城市的交警或红绿灯,可以控制交通流量,对气血的运行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各经的气化功能不同,各经郄穴的具体功效亦有差别。有些具有降逆作用,有些具有疏通作用,还有一些郄穴突出行气之功,有的则表现为较强的止痛作用。
临床应用
诊断作用 郄穴在生理上为气血深聚之处,在病理上也是脏腑经脉病证的反应点,对本经所属络之脏腑及循行部位病证,可以切、循、扪、按郄穴,察其“应动”,以协助诊断。如心绞痛、胸膜炎患者,往往在患侧手厥阴经郄门穴出现结节、结块、压痛;支气管扩张导致的咳血或痔疮出血患者,可以在手太阴经孔最穴处出现缝隙变窄、硬结或压痛反应;肝气郁结、肝炎患者,在足厥阴经中都穴常可触及硬块或张力异常增高;痛经患者常常在足太阴经地机穴或足少阴经水泉穴有明显结块、压痛。
治疗作用 手三阴经郄穴有止血作用,可治疗血逆上溢所致出血症,包括衄血、咳血、吐血,也可用于气机拘急引起的痛症。如孔最治疗咳血效果非常好;郄门治疗牙龈出血、鼻衄;阴郄治疗咳血、盗汗、自汗等。足三阴经郄穴有疏理作用,可治疗阴分水液、血液运行不畅而出现的病症,诸如小便不利、淋痛、痛经等。临证治疗痛经常用地机、中都,治疗淋证尿血用水泉,女子崩漏用交信等,均因其有疏理作用。手三阳经郄穴有降逆作用,可治疗气逆、喘、呃逆,还可治疗经筋拘急紧张疼痛病症。如《针灸甲乙经》记载“热病肠澼,臑肘臂痛,虚则气膈满,手不举,温溜主之。肠鸣而痛,温溜主之”;太阳经筋拘急引起的腰痛、颈椎痛取手太阳经养老等。足三阳经郄穴有止痛作用,可治疗胸满、胀痛、挛急作痛等。如胃脘痉挛性疼痛取梁丘,胆绞痛取足少阳胆经的外丘;尿道及膀胱结石造成的痉挛性疼痛取足太阳经的金门等。奇经八脉中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各有一个郄穴,其气化涉及多条经脉,如阴跷、阳跷主要与人体运动功能相关,保持人体运动、平衡功能,阴跷郄穴交信和阳跷郄穴跗阳治疗四肢关节疼痛不举等症;阴维脉与任脉、冲脉、阴跷、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相联系,联络维系全身诸阴经,阴维郄穴筑宾治疗阴血滞涩、呕吐涎沬等症;阳维脉与督脉、阳跷以及手足之阳经相联系,维系联络全身诸阳经,阳维郄穴阳交治疗面肿、胸满等症。
常用配伍
王居易老师临证常单独使用郄穴,在特殊病症中也会与其他腧穴配伍应用。
原郄配穴 适合由邪气壅盛而使经气郁结不通的急性痛症等。原穴(腕踝附近)可以从三焦经调动原气,以增强本经气化功能。郄穴是本经经气深聚的位置,具有强大的疏通气机作用。两者配合可以治疗正气不足、邪气盛的虚实夹杂病症。如肺气虚弱引起的咳血,可用太渊配伍孔最;心气虚引起的自汗、盗汗,可用神门配伍阴郄。
郄穴与五输穴配伍 如阴郄、复溜是王居易老师临证常用的一组对穴,阴郄为手少阴心经郄穴,可益心行气、约束肾阴。复溜为足少阴肾经经穴,五行属金,为肾之母穴。两穴配合可益气滋阴,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常用于心气肾阴虚引起的自汗盗汗。如小儿脏腑失调而致心肾阴虚的多汗、多动,可用此组对穴为主进行调治。此外郄穴还可以与合穴、井穴配合,起到宣通气机、调节气血运行的功效。
同名经郄穴配伍 临证可以使用同名经郄穴配合协同增效,提高其降逆、疏利、行气之功。如孔最、地机配伍,治疗脾不统血所致崩漏;郄门、中都配伍,治疗厥阴郁结所致乳房胀痛等。
郄会配穴法 笔者在临床中还常用郄穴与八会穴配伍,称为“郄会配穴法”。如哮喘发作,取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配气之会穴膻中;咳血顿作,取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配血之会膈俞;急性胃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配腑之会穴中脘;颈项强痛,取手太阳小肠经郄穴养老配筋之会穴阳陵泉等。
验案举隅
患者女,56岁,肺癌晚期,2012年4月6日初诊。主诉:胸膈闷痛2个月。病起于晨起提物过重牵引胸部致剧烈背痛,咳嗽,不能活动。后经医者重拍背部,导致胸膈闭塞不能呼吸。3天后拍片显示:右肺门外上方有团块状密度增生物,密度不均,边缘不清,后经专科医院诊断为肺癌晚期。刻下:胸膈内灼热感、乏力、嗜卧。余可。苔白,舌淡,脉沉弦。
经络诊察:手太阴、任脉、手太阳、足少阴经异常。
治疗:揲中府;针刺双侧孔最、膻中、复溜。
4月11日二诊:症略减,治疗同前。
4月21日三诊:前日做气管镜检查,症状加重,症见气短、呼吸困难、胸憋胸痛。针刺孔最、尺泽、太渊、太白。
5月3日~5月12日四至五诊:胸痛不能平卧减轻,遇冷咳嗽,干咳少痰。苔白舌淡。手太阴异常。针刺尺泽、列缺、照海;揲中府。
5月26日六诊:右胸部胀痛,吸气时刺痛已3天。伴咳嗽(无痰)。胸闷病已1周,自述遇寒加重,夜不能平卧。手太阴、少阴异常。揲中府;针刺右侧肩贞、曲垣、太冲、尺泽、阴陵泉,双侧支沟、阳陵泉。
5月29日七诊:遇寒则咳,无痰,胸胁痛,胸闷。苔白,舌胖,脉沉。点刺膈俞;针刺双侧孔最、列缺,右侧支沟、阳陵泉。
6月2日八诊:服抗生素点滴4天,咳已缓解,胸憋亦消失,手太阴阳明异常。针刺尺泽、手三里、阴陵泉、足三里,并处中药四逆散加减,以疏肝理气。
病患九诊之后,胸闷、干咳等症状平稳,2个疗程以后症状基本缓解,但患者肿块和淋巴结肿大仍存在。观察至2013年3月30日,症状稳定,诸症均不明显。
按 该案选自《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是王居易老师经治病例。患者主诉是胸膈内有灼热感,伴有乏力、嗜卧。经络诊察发现手太阴、任脉、手太阳、和足少阴异常。治疗目的先止痛,清胸膈灼热感。先揲肺经募穴中府,调节肺脏功能,孔最是手太阴经的郄穴,能止痛,膻中可理气宽胸,治疗胸膈的灼热感。郄会配穴宣通胸肺气机,复溜为足少阴肾经经穴,可滋肾阴。治疗1次,胸膈灼热已减轻。
从三诊开始治疗呼吸困难、气短、胸憋闷胀痛等症。患者舌淡胖,属太阴气化不足,故取太阴经原穴太渊、太白,温补肺脾,孔最止痛,尺泽调理本经气机。第四到五诊其他症状已减轻,以治疗干咳为主。以列缺、照海为主穴加减。后又增加调畅肝胆气机的处方,并处汤药配合治疗2个疗程,取得了不俗的疗效。
本案主要针对治疗胸痛的腧穴配伍进行分析,王居易老师主要选取了手太阴肺经腧穴,并灵活运用了郄穴孔最的配伍方法进行治疗。首诊以孔最、膻中(郄会配穴)取得行气止痛之效;后续以孔最、列缺(郄络配穴)止胸痛、宣肺止咳;尺泽、孔最(合郄配穴)行气止痛、宣肺止咳,并取太阴经原穴太渊、太白(原郄配穴)温补肺脾,温经止痛。揲法是一种推拿治疗手法,操作时以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掌面相对捏提腧穴部位的软组织,由深及浅分离皮脉肉筋骨组织缝隙,消除瘀滞,促进经脉气血运行。在后期治疗中,胸痛偶发时,以揲中府加针孔最(募郄配穴)治疗,若胸痛位于任脉处,则取局部穴位如揲璇玑,都取得了显著的止痛效果。可见掌握郄穴特性,针对病机灵活配伍,是临证取得实效的关键。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