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阳池穴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人体手少阳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阳池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阳池穴位于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伏掌取穴。
俯掌,于第三、四掌骨间直上与腕横纹交点处凹陷中取穴;或于腕关节背部指总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处取穴。
穴位解剖阳池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三角骨(膜)。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皮肤由前臂后皮神经和尺神经的手背支双重分布。皮下筋膜致密,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和小指的指背静脉渐汇成贵要静脉的起始部。深筋膜增厚并形成韧带。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过深筋膜,在小指伸肌和指伸肌腱之间,直抵三角骨面。以上二肌(腱)均包裹有腱鞘,由桡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桡腕关节。
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和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
阳池穴的作用阳池穴意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一是别走厥阴,二是循经上传。
阳池穴的功效:生发阳气,沟通表里。阳池穴有舒筋、通络、解热,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作用。
主治病症阳池穴主要用于头项及局部疾患等:如头痛、项强、耳聋、口干、喉痹、臂肘疼痛不能举等。
现代又多用阳池穴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阳池穴主治腕痛无力,臂肘疼痛,耳聋,疟疾,消渴等。
五官科疾病:耳聋、目红肿痛,喉痹。
运动系统疾病:手腕部损伤,前臂及肘部疼痛,颈肩部疼痛。
其他疾病: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
穴位配伍阳池配、、、治手臂拘挛。
阳池穴配、、曲池穴、合谷穴治发热头痛。
阳池穴配治腕关节炎。
阳池穴配大椎穴、外关穴治疟疾。
阳池穴配外关穴、曲池穴,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
阳池穴配、,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阳池穴配、,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刺灸法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直刺0.3~0.5寸,深刺可透大陵,局部酸胀,可扩散至中指。 平刺0.5-1.0寸,向左向右平刺,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
艾灸方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不宜瘢痕灸。
阳池穴解析阳池为经穴名(Yángchí TE4)。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别阳。属手少阳三焦经。阳池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阳为阴之对,池即水池,此穴在腕背陷中,经气至此如水之入池,故名阳池。
阳池。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
别阳。别,离别也。阳,阳气也。别阳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由此别走厥阴心包经。本穴物质为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因其强盛饱满,而与之相表里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对部位天之上部的阳气虚弱,因此三焦经的阳气由本穴别走厥阴心包经,故名别阳。
发阳。发,生发也。阳,阳气也。发阳名意指三焦经在此生发阳气。理同阳池名解。
三焦经原。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阳热之气,性干燥,表现出三焦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三焦经原穴。
附注:三焦经原穴。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
《外台秘要》:治寒热痎疟,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肿。
《类经图翼》:主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举。
上一篇
黄道日和黑道日速查表
下一篇
关于针刀松解椎间孔外口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