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怎样成为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这6招很有效

思考的本质是连接、联想和想象力,所以深度思考能力其实就是多重连接和多重发散的能力。

举个例子,说到手机,你能联想到什么?估计会发散出无穷多的念头:空间的,时间的,物理的,化学的,软件的,硬件的……

但如果再给到你一个参照物,比如电话,那电话跟手机就产生了一个确定的连接,你会思考电话跟手机的相似性和不同,电话到手机是怎样的发展演进过程,电话和手机的本质是什么……

所以你会发现,多重发散是随机的,极其不确定性的,这通常是产生创新的核心机制;而多重连接则是确定方向的深入推进,鞭辟入里,这通常是看穿本质的核心机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性原理和底层逻辑。

所以怎么成为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呢?练习你的多重连接和多重发散的能力。当然,这是“道”的层面,光这么说,你肯定还是不知道怎样成为一个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以下讲“术”的层面,也就是具体的方法论:

1、凡事先思考5秒钟,再决策和行动

大部分人都有思维惰性,遇到事,第一时间不是静下来,思考几秒钟,而是完全不动脑子、不由自主就去做了。

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哦,原来我已经形成了遇事完全不思考的行为范式,完全是动物性的“自动播放”:就像公鸡天一亮就打鸣;小鸡孵出来第一眼看到的动物就认为是它妈妈,跟着后面走;一到秋天,燕子就自动往南飞。

人说穿了,还只是个高级动物,这种“自动播放”,不止体现在“不思考”这件事上,甚至也体现在一些思考模式上,比如遇到同样的一件事,就会触发固定的思考模式,做出固定的行为模式,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能快速响应和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坏处是思维固化,行为僵化。

2、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问到问题的核心和根源。

二进制完美解释了,问对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只有问题对了,才会有0和1的分界线。问题问对了,不管选择0或者1,都有50%的准确率,也就是成功的一半。而一连串对的问题,就是通往终点的捷径。

所以如何提出对的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提问题的能力,也就变成了劈开信息迷雾的一把利刃。

但不管怎么说,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形成这种思维习性,慢慢你就会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这里提供两个工具:丰田五问和黄金思维圈。具体就不展开讲了,可以自行去百度。

3、凡事要有四象限思维

这个世界本就纷繁而复杂,在这个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更是铺天盖地,形成的信息洪流又汇聚成汪洋大海,怎么从这些千头万绪的信息里筛选出最核心、最有价值、优先级最高的,就成了头号难题。

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往往会把这些信息尽可能多地列出来,并反复权衡利弊,将其排序。同时,尽可能多地咨询身边人的建议,争取考虑到尽可能多的角度乃至维度。

最后选出最核心的两个关键点,将其分别作为XY轴,往往就能发现事物的真相,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之道。而这,就是四象限思维。

4、每临大事有静气

静能生慧。儒释道,各种学派都主静,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静的本质是学会与自己相处。你会发现,内向的安静的会独处的人,往往深度思考能力也更优秀一些。

所以静下来,是锻炼深度思考能力很重要的一步。俗话说,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样做出的决策才不至于昏聩。但遇到大事所生发出来的静气,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我们日常一点一点积攒出来的。

生发静气最好的工具是冥想。曾国藩先生每次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就喜欢闭门谢客,打坐冥想,所以他每每都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大家都可以借鉴。可惜绝大部分人,遭遇重大决策时,往往焦虑不已,第一时间想的并不是关门冥想,而是让自己忙于玩游戏、刷短视频发泄消耗精力,拖延逃避问题。

5、搭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他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这话通俗地讲就是,你必须把你自己总结的经验也好,规律也好,连接起来,形成一套你为人处世的原则。前文说过,思考的本质是连接,再好的经验、规律不经连接,都是孤立的不成体系的单打独斗,在某个特定的场景,它也许管用,但只要稍有变动,就不再适用了。

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搭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的过程。在这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世界,不确定性是唯一的确定性,不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是处理不了任何问题的。

6、认识世界的两个方法

一个是还原论,一个是整体论。还原论是化繁为简,比如把一辆车拆解为一个一个零件,再来看车辆的构造和运转;整体论是把事物看作一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再拿一辆车举例子,整体论表明其内部零件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协同运作的,并非单一的孤立的个体。

认识世界的方法很多,但大体脱离不了这两个大框架。而且两者也不是完全对立的互斥的,很多时候,需要用到两个方法来一起处理和解决问题。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怎样成为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即便掌握了以上6大方法论,也理解了思考的本质是连接,但如果我们不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将其不断运用起来,逐渐化为己用,也是很难成为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的,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有思维惰性的,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说的第一关就过不去,又何谈成为一个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呢?

思考这件事,其实是很稀松平常的,在我们的脑子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难的是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是很耗损能量和很痛苦的,也是逆人性的,这是我们人本能抗拒的。

深度思考的能力是翅膀,深度思考却是地心引力,深度思考的能力能让我们飞起来,但地心引力一直在将我们拖下去,我们能飞得多高,在于我们有多大决心和毅力,跟自己内在的“地心引力”较劲到底。

以上,与诸君共勉。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