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医大师六十年舌诊经验总结

门诊看病,患者伸出舌头就能看出全身的病机,这真的能做到吗?看看国医大师临床多年查舌的心得体会,字字干货,值得深思。

一般正常人的舌质,应是红润有神。若舌质淡红,多为虚象。舌质淡白,是元阳不足的虚寒症。舌质深红,是有热。舌质红绛,在外感症是热入营分、血分之象。在内伤症则为五脏受损、阴液涸竭的危候。舌质光剥无苔,为肝肾阴液不足之征。

倘一旦稍受外感而见浮白苔时,切忌用辛燥表散之药,只可给予淡味以轻宣肺气,待气机疏透,外感自解,白苔即退,然后再进滋养扶本之剂以调理之。

舌淡苔白,多属虚寒,但亦有个别因痰热内闭,兼见胸闷烦躁等症,需用苦辛微寒之品以透达之。待伏邪外达,舌质转红,苔则或转为黄或即退尽,其时胸闷见畅,烦躁亦定。若辨证不明,误作虚寒而用温热之品,则变症蜂起。

舌中有一条光滑无苔,四边有薄苔,是胃阴受伤,津液不足之征。忌用辛燥耗液药品,并须时时照顾胃液。

舌质淡红有裂纹,多是胃器质病。有外感时须辅以滋养气液药,防内伤外感同病加剧。若舌燥起刺,舌质中间花剥而起横裂纹,是食积化火。

这两种裂纹舌质,有虚实之别:舌苔黄厚满铺,一般多是热症;亦有中虚气滞,证见胸满气逆,食后腹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苔黄腻满铺,胖而不燥,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的虚寒症。

凡遇此等舌症,用药切忌苦寒消导,当以轻可去实法,予芳香宣气化滞之品,以拨醒脾胃,苔即渐化,然后再进甘温调养脾胃之品。

舌绛多为内热的现象:舌尖绛,是心火内炎;两边绛,系伏热;若上半白苔,下半纯绛,是心火燎原之征,急宜大剂以清营分之热,不必顾其白腻之苔。

舌现小红点,多为心情不愉快。若舌质淡红,上见小红点,则兼脾胃虚弱,肝胆气郁。

若舌质深红而上有小红点,则是阴虚血热而兼抑郁不舒之候。大凡红点越多,内心越烦。

舌边见青紫色,大多有宿伤积瘀或腹中有症瘕。若有新病,应注意宿瘀并发。舌绛无津,虽以阴虚血热症居多,但亦间有因痰闭气机不调,津液不能上升所致。此时须问明胸脘宽或闷,头脑清爽或晕胀,二便通调还是闭塞,方可确定诊断。

舌赤起亮光,形似镜照面者,为“镜面舌”,多属危急病症。

外感病见此,多属平素体质阴虚血热,邪热入于血分之象,须急进大剂清解凉血之药急救之。若系内伤噎膈、反胃,或肝硬化腹水等病,则是真气暴露,阴液涸竭的危险病症。

舌绛赤,上有白糜苔,俗称饭花苔,为气液并伤,胃气内败外露之象。若久痢噤口不食,并见呃逆,则是冲气上逆,肾气不能固守的暴脱危证。舌质淡红胖大而苔白滑者,多为气虚元阳不足之患,但也有属于痰湿者。

舌质嫩红,边起轮齿者,为脾弱血虚之征,多见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和消耗性潮热等。

黑苔有寒和热之别:苔灰黑而质淡红润泽不紫赤者,为虚寒之征;舌胖大的是脾寒,舌圆短的属肾虚;若苔焦黑起刺而质深红干燥缺乏津液者,为热症;如症见渴饮壮热,是阳明燥热;消渴厥冷,心中疼热的为厥阴病候。

此外,还有脾阳虚而湿泛之候,亦有见黑色苔者,但其质不干燥。

舌质黯色,多为瘀结之征。青黯为肝脏瘀结寒症。边呈紫黯,为瘀结热症。舌根边旁色青黯者,则为瘀结下焦之象,常见于癥瘕、疝气之类疾病。

高年舌质淡白而干燥裂纹,气喘急而无热者,为气液并伤的弱症,当急用温养气液之剂治之。脾胃气机失调者,常可出现染色苔,如食橄榄后苔色黑,吃枇杷后苔色黄,食醋后苔色灰,服药后出现各种色苔,须注意在临证时询问曾食过何物,以查明原因。

察舌之法,书面理解易,临证掌握难。因体质有强弱之异,疾病有外感内伤之别。舌苔千变万化,方药

需加斟酌。兹举实例数则,以示端倪。

例1,陈某,女,五十一岁。

平素郁热内盛,近病胸痹,自认体虚,误服直参,遂致烦躁不宁,大便干燥,头眩耳鸣,脉象弦滑,舌质光绛似镜。予蒲公英、玄参、麦冬、鲜生地、白芍、麻仁、知母、天花粉等清润之剂。服十剂,舌转红润,脉转缓和;又服五剂,诸症消失。

一般认为,镜面舌多为久病阴液涸耗难治之候。其实有一部分患者系属郁火内盛所致,本例即属误服温补而形成,故以清润之品治疗,迅速获效。说明察舌辨证,应首先了解起病原因,素体强弱,以及平时和近日饮食等情况,相互参考,才能作出明确诊断。

例2,沈某,女,六十三岁。

暑月突然发热,无汗,微咳,脉象滑数,舌尖红绛干燥、苔黄糙。予黄连(胡黄连代)香薷、荷叶、益元散、生石膏、知母、苡仁、青蒿、银花、鲜芦根。一剂后,汗出热退,舌质转润。次日能起床劳动。

本例患者系中暑外感,内脏无损,为邪在气分欲入营分之际,故投予清透暑热、解表利尿法,以清灵之剂,驱逐外邪,而得汗出热退,舌亦随之转润,迅即恢复健康。

例3,孙某,女,二十四岁。

自述病寒热已历二年,每遇劳倦即作,胃纳呆钝,近因孩子断乳,左乳房胀硬不适,脉缓,察其舌边有青黯色瘀痕。予疏滞开郁法:瓜蒌、香附、蒲公英、青皮、柴胡、枳实、白芍、甘草、五剂后,寒热退尽,乳房肿块消散,舌质青黯瘀痕消失而转淡红。追踪观察寒热不再复作。

本例患者舌边有青黯瘀痕,是内有结瘀之象,以往二年寒热反复发作,治疗仅以见热治热,用清凉之品以退热,未从郁滞瘀结着手,故未能根治。今因乳疾,投以四逆散加味以疏滞开郁,气血得到通顺,舌质瘀痕消失,故不仅乳肿得消,寒热亦得根治。治新病而使旧病一并获愈。说明治病必求其因,才能获得疗效。

例4,姜某,女性,四十岁。

病胆囊炎胆石症,形瘦,面黄,发热,胸满,烦躁不宁,脉象弦滑,舌苔粉白满铺,诊为胆病内有伏湿。治以化湿为先,用达原饮加减: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知母、甘草、郁金、乌贼骨、浙贝母。服一剂,便解五次,热退。再服一剂,未作泻,舌苔退净,胸宽,舒适。

本例肌病兼有伏湿,予化湿药而得泻,是为病邪外达之象,故二剂后,症状消失,粉白满铺之舌苔亦随之退净,随手而安。治疗疾病,首当注意其本症,但亦须兼顾其兼症和夹症,方能获得效果。否则不仅兼症不能解除,本症亦难有效。

舌的形态舌体是由一块肌肉所组成,肌肉乃脾之所主,望其形态,可知脾脏之情况。中医认为舌体变化,也与全身肌肉变化是一致的。故望舌形不但能测知肌肉方面的病理,而且据此并与临床其它见证,结合闻、问、切三诊,进行辨证,就能全面地得出精详的病机病理。

具体望舌的操作方法,则归纳到它的形色和舌苔几个方面。在舌面上某些局部的病变异常,又能明确指示出属于个别脏器和气血虚实的情况。现详细分析于下。

一、舌形

胀大:属脾被湿困。胀大而红,为脾积湿热;胀大色暗,为脾郁湿久;胀大而淡,为脾虚湿聚。

松皱:为胀大不实而空松,舌面上有皱折样之直条隆起,属脾脏之气阴并亏,为久病将复之象。如吐泄急作,则为脱水之征。

瘦小:属脾脏之气阴大衰,非体质素亏,即久病缠绵;瘦小而红,为心脾津血并虚;瘦小而淡,为脾肾心三脏亏损。

僵硬:乃舌体之动作失灵。主要影响语言及咀嚼动作,属脉络瘀阻。如患温病之高热灼津所致之神识昏迷者,则舌质绛红而僵;若属脑血管栓塞形成之中风不语,必色质如常。

颤动:舌体伸缩颤动不稳,多属正气虚弱,虽有时毒热内蕴之实热证亦见此象,示为正不敌邪之势。如舌淡而颤者属气虚;嫩红而颤者乃酒伤;鲜红而颤者,为肝风内动。

歪斜:伸舌时偏斜不正,如非舌下神经受压或伤损者,多属全身病患所引起之舌肌一侧麻痹所致。常与中风偏枯后口眼歪斜同见。

吐弄:舌体频频伸缩不稳。属心脾热盛者,舌质多为绛红或暗红;若小儿无病而吐弄者,则系大脑发育不全。

卷缩:舌卷缩难伸,乃气血大损,筋脉失养所致。多见于急证脱水之后;或久病肝肾双绝之际,乃为危候。

重舌:舌下突然生出一个肿物,殷红疼痛,乃下颌下腺发炎所致,多属心脾积热,小儿尤为常见。

白星点:舌面生出白点,小如米粒,状若珍珠之晶莹,与舌苔之芒刺不同。属蕈状乳头因病理之情况而肥大,亦称水泡舌,为久病大虚之象;如散见于舌之近根部,则又为温热病之危候。

红星点:乃蕈状乳头增生充血之象,密集于舌尖及前中部,同时伴随舌质绛红,属温毒极第一卷65盛,津血被耗情势,亦称草莓舌。

紫星点:多属血热病后,舌尖部残存之瘀血点,如不兼任何形证,日久自然消失。

裂纹:分直裂与横裂两种,俱属津血亏虚,部分之粘膜萎缩所致。如系横形散乱而浅,为脾之气阴不足;其深而直裂者,则为心阴亏损,是舌面之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融合萎缩和断裂所形成之裂。

剥脱:又名地图舌,乃胃中湿热,食积久阻不去,津液难于布润,部分之舌面乳头萎缩之势。

脑回舌:舌面呈红沟纹,舌体柔软增厚,多属先天形成;或为梅毒所致。若由深裂渐成者,仍是心阴之亏。

镜面舌:舌面光滑如镜,或无苔而不光,均是乳头萎缩所形成,乃津液涸竭,舌粘膜有失濡养之象,多属久病迁延。若舌质红绛,更说明津亏火浮情况;如延久再损及气分,舌质即现淡白,尤属危候;至于部分呈光,或前或后,或尖或根,或边或中均为一脏之津偏亏,仍疾病发展过程中之暂象,不必为虑。

二、舌质:它包括神(“生气”)色两方面。

(1)舌神:

主要分荣(神气内含,生机旺盛)、枯(枯暗乏神,精血涸竭)、润、燥四象。

荣:舌是肌肉的外现,无病时必须荣活有华色,舌面鲜明清爽,神充内。乃气血充沛,生机旺盛之象,即病亦属轻微。

枯:枯暗乏神,与荣活相反,是津血涸竭情况,肌肉失养生机见败,乃危恶之候,病虽未笃,亦应防变。

润:舌面润泽,为津血丰满内含,亦非湿润如水之外露。久病将复则先见之。

燥:舌面干燥,并非苔如芒刺,乃苍(枯之轻渐)燥乏润,是舌为津血竭,气阴久亏,流畅已失,亦属危候。

(2)舌色:

它是由于舌之粘膜下层及肌层中之丰富血管,血色透过白色半透明之舌粘膜面所呈现出来的,无病时血色正常,色为淡红润泽;如血的成分或浓度有所改变,以及舌粘膜上皮有增生肥厚或萎缩而变薄时,舌色改变,为有病之征。

红舌:色较正常之舌略红,乃粘膜上皮浅层部分有炎证,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所致;如舌体正常为血中有热,每属实邪;若体瘦瘪,乃舌体组织中之津液伤损则粘膜萎缩,属津亏热浮。

绛舌:色呈殷红,亦系红舌之机理,但病多属实邪,为温毒侵入血分之象。多为热病之重者。

紫舌:是红中带青,色深而暗,乃上腔静脉或门静脉瘀血,静脉血流凝阻,回流不畅,为缺氧之象,每导致静脉血未作氧化,又回流所致。血色素成分增高,温热病见之则属热毒攻心之实证,如慢性病之心血管疾患,或肝病晚期,舌紫则属虚证。但实证之紫兼红而色深;虚证之色常暗紫而不兼红。

蓝舌:蓝是青之深重,亦静脉回流不畅,属久病趋败情势,或是急性食物中毒造成之心力衰竭等危候。

暗舌:较正常之舌色略暗,虽不如紫蓝色之深,亦为舌上之毛细血管回流障碍之故,乃病久气伤,无力流畅血行,主内伤病延久气虚之象。

嫩红舌:浅红略带紫色,乃玫瑰色之浅者,接近暗红机制,许氏通过临床大量观察,确为素嗜饮酒所致,酒能伤肝,肝伤门脉瘀阻失畅,故舌呈嫩红。

淡白色:淡白无华,为气血亏损所形成,故血难华色,但病情有轻重,气血之亏耗亦有差别,若舌体如常有舌苔者,病轻;舌瘦无苔而枯萎者则属重笃之危候。

瘀斑舌:正常舌色,在舌面或两侧呈有紫斑之点或条块状者名为瘀斑。乃部分色素沉着,为全身瘀血疾病之外现。

三、舌苔

舌苔是舌面上出现的垢腻物质,犹雨后屋瓦上所生之青苔,因以得名。实际则是舌面上之丝状乳头因病理所引起变异,造成增生或变形的结果。

舌是一个味觉器官,然又不单独负责味觉,其主要功能则在牙齿咀嚼食物时也起到搅拌和帮助咽下作用,因此它的结构就需要舌面粘膜不能光滑,而生出乳头,这样才能带动食物不停地搅拌;故此类乳头既纤小如系,且向后倾斜,以利于顺利下咽;如果乳头过粗或过大,则食物反而被其涩住,下咽就困难了;又由于丝状乳头所负的责任仅这些,不必辨别味觉,所以每个乳头中间,也就是一般的感觉神经,正是这样构造在丝状乳头上皮之不断生长,细菌及食物碎屑残渣就容易积留,虽经舌之自洁作用,包括咀嚼、谈话、唾液分泌等动作,能使其有所脱落。

但是总有一部分留存于舌面,这就是正常时之极薄白苔。人体有时以疾病关系,对舌的粘膜以不能正常营养,造成血液的充聚或缺少,津液的充斥或枯竭等等致使乳头坚竖或萎缩则苔的改变就立刻形成,虽说正常舌象是淡红湿润,罩极薄白苔,可是在细微的察视下,往往也能认识出病变的迹象,从而得出防病和认病的根据。

(1)白苔

除薄白苔为无病常态外,其白厚者主要是丝状乳头的角质突起,增多致密所致。

其乳头间隙则积留较多之苔垢,故不能见到舌面,又以其病变不同,而分为白腻、积粉、腐渣三种。

白腻苔:苔白湿有腻象,如浆糊状,无论厚薄,被于舌面,不易见到舌质,乃积湿之象,或属脾胃力弱,水湿不化;或为湿久成痰,蕴积不去;有时外感风寒苔亦色白,乃寒邪伤及胃阳、消化紊乱亦可见此苔。

积粉苔:苔亦白厚,而有水湿之间隙,乃脾胃寒湿之极,为气不化水之象。

腐渣苔:苔虽白厚,浮于舌面,似积粉,如颗粒,而无水湿,属胃中食湿积滞,为邪气所蒸腾,拭之即去。故此种白苔,舌质多偏红,乃邪虽盛,正气亦强之势。

(2)黄苔

亦与白苔之成因有相似之处,同属丝状乳头增生而致密所致,其异点则为舌面粘膜上皮表层有弥漫性过度角化,乳头上角质突起增粗肥大,在上皮角化层内,可有炎性细胞之浸润,上皮下之结缔组织内有圆形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

故苔之变黄显系有炎性病理之蒸熏所致。况舌苔呈黄多半伴有脾胃积湿蕴热,紊乱及消化的病理,肠胃向上熏蒸,则舌上之苔变黄亦所必见。

尤以发热病和湿温病的热盛,黄苔更为易成。因此苔之成黄为热邪所蒸无疑。

由于湿热之邪在不同疾病之中,有轻有重,则又可分为薄黄而湿,薄黄而干,黄厚而湿,黄厚而干,黄厚而腻五种。

薄黄而湿:属胃湿蕴阻,积久化热之象。一般舌质不变,乃邪轻,胃尚无伤,或为风邪入里化热,与胃湿搏结而成。

薄黄而干:为热胜于湿,渐伤胃津之象。

黄厚而湿:黄厚苔上罩有水渍之湿,为脾胃久蕴湿积,已形化热。

黄厚而干:热盛津伤,必属病久恶化,若继续发展则乳头之角化,必越变越硬而竖起,成为芒刺。

黄厚而腻:为积湿蕴热,湿热并盛,且久延不已之象,故厚腻埋没舌面。乃湿痰壅阻有形,虽有化热趋势,终热不敌湿,是以热与湿同等。总属湿热蕴聚于脾胃之象。

(3)褐苔

较黄苔深而带黑,常与吸烟和食物染色相混淆,然真正褐苔多为黄苔老化而来。

黄腻厚苔继续发展,就必渐渐变为褐腻;黄厚干苔发展则变为干褐;由于厚苔,舌中心尤厚,因此褐色多先见于中心部。

(4)黑苔

苔黑为肾脏受病,若高热蒸耗,热发过久,津液枯涸,非惟舌苔变黑,而且口咽干燥,神昏谵语,焦躁甚时即如芒刺,近代称之为黑毛苔,必是久病发展,由黄变褐,变灰再变黑,其病理同属丝状乳头增长所致。机体因有长期高热,其炎性病理作用于舌者,亦必较黄苔或褐苔为甚,而乳头之角化程度,更必突出。故干黑苔转成芒刺之机会多。

因此这种黑苔形成,无疑是炎性病灶所引起。许氏从实践中认识到,高热伤津,终必涸及肾中阴津,因而有高热灼津,肾色外现的说法,其理则仍与炎性发展津液涸竭,舌粘膜失其润泽所致之增生角化是一致的。

至于病未发热,舌质如常,舌苔突然黑腻如漆,治之即去,属于寒湿困阻肾阳,与近代认为是霉菌所形成者相吻合,尚有薄黑薄灰的病理亦相同,应知灰为黑之渐,此种苔多不与重证并见,有时竟无症状,这一点是许氏临床经验之谈。

舌的分部根据以上许氏所谈之舌形、舌色、舌苔各种病理变异情况,虽可说明舌诊之理论,但是临床实际应用时,不是仅此几种单纯的认识就可以起到用舌诊病的作用。

许氏认为,恰恰是中医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舌面部分变化与内在脏腑某种特定病理有关联,他通过长期验证,总结出一整套规律,主要是以舌之色质和苔之有无来区分。

舌尖:属心,浮火上炎则舌尖红,每见于失眠、烦躁、口干、纳呆等病;心阴亏损则舌尖光净无苔。

舌前:属肺,在舌前端1/3部位光而无苔,乃肺虚气阴并亏之象,久咳无痰,或痰少,短气息促,二便欠爽等形证。

舌中:属脾胃,苔腻厚是脾胃湿积中阻,或痰浊内蕴;干厚黄褐灰黑,则又为积久化热之象;若中心光而无苔为脾胃阴津亏损,溃疡病多见之。

舌根:属肾,胖胀有红球隆起,多为扁桃体发炎,为肾阴不足之象;若有厚腻之白苔覆盖,则为肾气不足,久为湿浊蕴聚不去情况,俱属久病脾肺不复所衍成。

舌两侧:属肝胆,舌尖红与两侧相连,为肝胆之火上炎;两侧有瘀斑,则为肝气滞郁,全身有瘀血情况 。

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

1、正常舌

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

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

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

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

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

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

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

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

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提示痰饮内停、肺肾气虚,血行瘀滞。

10、淡紫舌

淡紫舌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湿润。提示阳气不足,血行不畅。

11、淡紫淤堵舌

本图患者月经不调(痛经),舌色淡紫,舌上有较多紫色瘀点,舌苔薄白而润。提示阳气不足,寒凝血瘀。

12、紫红舌

本图患素体阴虚,舌红少苔,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舌色紫而偏红,伴有发热、喘咳。提示邪热内盛,气血壅滞不畅。

13、绛紫舌

舌色红绛而紫,舌尖起刺,提示痰热壅滞。

14、瘀斑舌

舌有瘀斑或瘀点,均为血瘀之征。本图见舌边和舌旁有形态不规则瘀斑,是肝经血瘀的征象。

舌苔篇

正常舌苔是由胃气、胃阴上蒸于舌面而生成,病理性舌苔则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图谱》以苔色为纲,结合苔质变化,介绍各类常见的舌苔变化。

1、薄白润苔

本图为正常舌苔。苔质滋润,干湿舌中,透过舌苔能见到淡红舌质,称为“薄白润苔”。提示胃气旺盛,津液充盈。

2、薄白滑苔

舌苔上水湿过多,扪之湿而滑利,甚则伸舌涎液欲滴,称为“滑苔”,多为水湿、痰饮内停。本图舌面过于湿润,舌苔薄白,根略厚,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提示阳虚不运,水湿内停。

3、白腻苔

腻苔的特征是:苔质颗粒细腻致密,紧贴于舌面,刮之不脱,多因湿浊、痰饮、食滞所致。

4、白滑腻苔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舌苔白腻,舌上水湿过多,舌色淡紫,舌尖部有瘀点。提示阳气不足,痰饮停积。

5、白粘腻苔

腻苔上复盖一层垢浊滑腻的粘涎,称为“粘腻苔”。提示湿浊之邪较盛,脾胃阳气被遏。

6、白厚腻苔

本图患者为肝硬化腹水,舌色淡紫,舌苔白腻,中部较厚,提示体内阳虚阴盛,水湿停聚,血行凝滞不畅。

7、白厚松苔

舌苔由腻逐渐变松,颗粒变粗,浮堆于舌面,刮之能去,提示阳气来复,渐化寒湿阴邪。

8、白腻苔化燥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原为白厚腻苔,现舌上大部分白腻苔化燥,苔质干裂,舌中有一块苔剥落,边缘白苔尚未化燥。提示痰饮郁而化热,胃气、津液渐伤。

9、黄腻苔化燥

本图为黄腻苔满布舌面,舌苔的中前部腻苔正逐渐化燥,提示内热炽盛,湿邪化燥。

10、薄黄苔

本图患者为呼吸道感染发热。舌质稍红,舌苔薄黄,提示表邪入里,气分热盛。

11、黄腻苔(1)

黄腻苔多见于湿热、痰热、食滞化热、暑温、湿温、腑气不利等。本图患者为流行性感冒后,舌苔淡黄厚腻,胸闷纳呆,提示湿热中阻,脾失健运。

12、黄腻苔(2)

本图患者胆道感染,舌苔黄腻,提示肝胆有湿热蕴结。

13、黄腻苔(3)

本图患者为肝癌,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舌尖红点,提示湿邪与郁热交阻。

14、黄粘腻苔

本图患者为肠梗阻,舌苔黄腻,舌面上还罩着一层黄色粘涎。是因腑气不通,湿浊之邪上泛于舌所致。

15、黄滑苔

黄苔亦可见于寒湿证,其特征是苔黄而湿润多津,舌质胖嫩,舌色多淡白,或兼见舌边齿痕。提示阳虚,痰饮或寒湿内停。

16、黄燥苔(1)

本图患者为肺部感染,舌苔由白转黄(舌边尚有白腻苔残余),苔质干裂,舌红不鲜。提示疾病由寒湿化热、化燥,津液已伤。

17、黄燥苔(2)

舌面十分干燥,舌苔黄厚干裂,颗粒粗糙,舌前部有裂纹。提示邪热炽盛,津液耗伤。

18、黄瓣苔

舌苔燥裂成瓣,色焦黄,舌质红,有浅裂纹,是热盛伤津之征。本图舌上尚有白腻苔,表明原来的病邪为痰饮、湿浊等阴邪。

19、灰白腻苔

舌苔由白腻转为灰苔,多见于阳虚寒湿、痰饮等阴邪蕴结中焦,日久不化的病证。

20、灰黄腻苔

本图患者为肺心病,舌苔灰黄腻,舌色紫暗。提示湿浊痰饮化热,气血运行不畅。

21、垢腻灰苔

舌苔腻而胶结垢浊,苔色灰黄,舌面上似有一层骯脏物质,称为“垢腻苔”。提示湿浊之邪较盛。

22、黑腻苔

本图患者为大叶肺炎,舌苔由白腻转为黑腻,苔质不干,舌质红绛,舌尖有点刺。提示湿浊之邪入里化火,内热炽盛,呈寒包火之势。

23、焦黑苔

本图患者为胆道感染,舌红而干,舌中根部苔黑而燥裂,舌两边尚有少许白腻苔。提示邪热亢盛,湿浊化燥伤津。

24、黑燥苔

本图摄于一胃癌患者临终前二天,舌苔黑而燥裂,根部黑苔长如黑毛,舌体卷缩,舌质枯白无华。提示阴液耗竭,内热极盛。

25、剥苔

舌苔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称为“剥苔”。提示胃阴、胃气已虚,或气血不足,不通续生新苔。

26、腻苔中剥(1)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原为白腻苔,现舌中与舌前已部分剥落,舌两旁仍有黄白腻苔,舌色青紫,提示痰热交阻,气血不畅,胃气已虚。

27、腻苔中剥(2)

舌苔白厚腻,又见剥苔,提示痰湿未化,胃气已伤,病属虚实夹杂。

28、类剥苔

本图患者为胃溃疡,舌苔多处剥落,剥落处舌面仍有新生乳头,称为“类剥苔”。提示气阴不足,舌苔复生较慢。

29、地图舌

地图舌是剥苔的一种,因剥落呈地图样,形态不规则,边缘稍凸起,部位时时转移而得名,亦是胃气、胃阴不足所致。多见于体质过敏者。本图是经过治疗后,剥苔处又长出新苔。

30、镜面苔

舌粘腻乳头萎缩,舌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滑如镜,称为“镜面舌”提示胃气、胃阴枯涸。多见于热病伤阴后期,内伤阴虚、气血两虚等证。本为红绛镜面舌,由热盛阴液枯涸所致。

31、无根苔(1)

舌苔浮于舌面,刮之即去,其下不能续生新苔,是由胃气、胃阴大伤,舌苔失养所致。本图患者为肝癌晚期,舌质红绛,舌面起刺,舌苔黄浊,不刮自脱。提示内热炽盛,胃阴大伤。

32、无根苔(2)

本图是经揩舌后的舌象。舌中已有大部分颗粒状黄苔被揩去,舌面上无新苔复生,提示胃气、胃阴已伤,病情较重。

33、薄白苔和黄厚腻苔

(薄白苔)

(黄厚腻苔)

舌象的动态变化,对于判断疾病的进退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两图是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舌象。疾病初起时舌苔薄白,数日后,邪渐入里化热,舌苔亦变为黄厚腻。

34、黄厚粘腻苔与薄白苔

(黄厚腻苔)

(薄白苔)

黄厚粘腻苔为药物过敏,初起舌苔黄厚粘腻,经化湿治疗后黄腻苔已大部分退去(见薄白苔),提示湿浊已化。

舌部病变

1、舌糜(1)

(舌面)

(舌下)

本图患者为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舌光红偏紫,继则舌面和舌下出现白色糜点,有的融合成片,並蔓延到口腔其它部位,揩之即去,旋即复生。

亦有称“糜苔”、“霉腐苔”,提示气阴两伤,秽浊之邪泛滥。多见于久病正虚、胃气衰败的重病患者。长期使用抗菌素、激素等药物,亦可发生。

2、舌糜(2)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因久病正伤,舌前半苔已剥落,舌面上出现白色凝乳样物。预后较差。

3、舌疮

舌上生出一个或多个表浅的黄白色溃疡,周围充血,有疼痛感,称为“舌疮”。本病时发时愈,多由阴虚火旺、心火、胃热亢盛、气虚、阳虚等原因所致。劳累后每易诱发。

4、重舌

舌下血络肿起,好像又生一个小舌,与舌体重叠,称为重舌。多因心火上炎或外邪引动心火所致。

5、舌菌(舌癌)

舌边生出菌状恶肉,表面溃烂伴疼痛感,流出涎液极臭。是由心脾郁火、气结所致,属于舌部恶性病变。

6、舌菌(舌乳头状瘤)

舌上生出一个黄豆大赘生物,无疼痛感,长期不溃烂,生长极慢,预后较好。

7、舌血管瘤

本图为先天性舌血管瘤。舌上有一肿块,色微紫,无不知感。是由舌部血络郁闭所致,无辨证意义,应与青紫肿胀舌作鉴别。

8、舌烂(舌癌)

本症好发于舌边缘中后部,初起舌边有一小溃疡,日渐增大,疼痛妨碍饮食,如溃烂及血脉,可引起大出血。

9、舌衄

舌上出血称为“舌衄”。可由心经蕴热、脾肾虚火上炎等原因引起。一般由实火所致者舌出血量多,常伴有舌体肿痛;由虚火所致者,则多见舌上渗血,而舌体不肿。亦可由气不摄血所致。

欲识来君百病源,舌部气色仔细观。

五部五色主五脏,表里虚实全昭然。
若问舌诊有何难,五色动态是关键。
舌部多人重叠影,多重层次要分清。
舌为心窍主脾胃,脑肾肝胰外生殖。
舌淡苔薄胃气存,纵然有病亦无碍。
有根之苔从舌生,紧贴舌面铺均匀。
无根之苔厚一片,四围净洁如涂面。
苔之五色分表里,苔之厚薄晓内外。
表寒均薄各症兼,邪积苔厚内多实。
腐苔松厚揩即去,正虚邪化阴有余。
腻而粘舌刮不脱,痰湿居中阴阳遏。
腐苔如霉或如脓,胃气败坏内有痈。
表症薄白腻属痰,用药审慎防变幻。
由白而黄正胜邪,白黄灰黑渐加重。
舌苔骤退不渐化,邪气内陷病危急。
染苔一事要分清,枇杷橄榄变黄黑。
白苔表湿并虚寒,苔白而滑感风寒。
舌红苔白风瘟起,白苔转黄邪传里。
白苔降底湿热伏,白苔粘腻主痰湿。
虚症苔白多明净,舌嫰苔滑为阳虚。
苔黄主病属里热,微黄不糙初传里。
黄而干糙里已热,舌苔骤黄阳明实。
黑生芒刺或发裂,热深腑实阴液伤。
黄而滑腻痰湿热,黄而舌嫩为脾虚。
津润而冷为有湿,边尖齿印亦痰湿。
灰苔主病阴阳辩,由黄转灰热传里。
苔灰薄滑三阴结,苔灰黑滑主痰饮。
灰黑渐来里热深,黑而糙裂热极盛。
平素痰饮苔灰黑,舌面润滑无险症。
淡红明润气血充,干枯无血气将绝。
心火炎上尖赤色,红在两边热肝胆。
头痛失眠舌尖红,内热深重深红赤。
舌心干红阴液劫,镜面舌则多主凶。
舌红而绛热传里,舌绛鲜明心胞热。
干枯而萎肾涸竭,兼见嗌干命将倾。
绛红少苔或舌裂,阴精将竭命难全。
绛而粘腻湿挟痰,芳香化浊神功见。
紫舌主病分阴阳,舌紫苔黄内积热。
青紫浮滑中三阴,酒客瘀血舌紫斑。
中心白滑醉伤寒,紫舌肿大酒毒患。
光蓝无苔元气败,冲心危难命难全。
舌蓝苔粉秽浊瘟,黄腻苔浊湿瘟热。
黑主热重有阴阳,嫩滑而润寒极殃。
粗涩干焦极热盛,坚敛苍老热壅结。
浮肿虚寒亦痰湿,娇嫩齿印病属虚。
纹在舌质如碎瓷,血热阴虚多见此。
光剌阴伤病情重,无苔之舌定主死。
舌生芒剌有黄黑,不论先后均化燥。
舌体肿大痰热饮,瘦瘪诸虚证更急。
痿降阴亏动无力,舌见淡红气血虚。
舌体强硬风火痰,舌强瘫痪入心脾。
赤肿而硬苔灰浊,无力颤动气血弱。
伸舌不便病有三,燥寒痰涎病经脉。
舌强语蹇风痰粘,舌歪一侧中经络。
吐恶舐舌心脾热,小儿惊风亦常见。
光红无苔病已深,舌卷卵缩命倾刻。
熟读舌诊七决歌,再世华佗神话传。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