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按照惯例,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看的这本是由周国元著、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
本书共分为上、下篇,共10章,下面我们挨个来讲。
上篇 认识结构化战略思维
第1章 什么是结构化战略思维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是一种学习如何学习的认知方法,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存在形态,也是一套以数字和逻辑为基础的理性科学方法论和实用技巧。
结构化战略思维,可分为“结构化”和“战略”两个部分,其中“结构化”是方法,“战略”是问题属性和高度。
“战略是为长期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而设定的重要方针和计划,而不是短期制胜的商战技巧。”
“在公司或个人发展的初始和关键拐点,往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第1章 什么是结构化战略思维
第2章 结构化战略思维的核心概念
本章共分为5个小节:
1、重塑“问题观”。
“对待问题,只有态度是不够的,还要有体系化的方法。”
2、跨界的“简单按钮”。
“无论多么高深的商业问题,都可以被轻松拆解为更深入的细节。”
3、“切”是结构化战略思维的起点。
“切”的原则:MECE。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也就是:子分类相互独立无重叠,所有子分类相加起来又包含了所有可能性。
4、“切”问题的4种方法:公式法、子目录列举法、流程法、逻辑框架法。
5、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
第2章 结构化战略思维的核心概念
第3章 结构化战略思维的四大原则
原则1:数字说话。
“结构化战略思维,是以数字为依据的、用严谨逻辑来推演的思维方式。”
“要假设所有没有经过验证的数字,都是骗人的,数字是客观的,但数字的产生、筛选和解读,都可以人为干预。”
原则2:洞见优于表象。
“商务沟通中,先阐述自己的核心观点,再辅以论据或分论点。”
原则3:MECE原则。
这里主要是运营MECE原则,来对我们常用的管理学理论做了切分,发现无论多好的理论,都有其不完善之处。
“未来已来,它只是不平均地躲藏在现实中。”
原则4:假设为前提。
以假设为前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第3章 结构化战略思维的四大原则
下篇 结构化战略思维的应用
第4章 新麦肯锡五步法的简介
第5章 第一步:定义问题
第一,对问题本身进行推敲。
“把问题的定义和边界弄清楚,回答“我们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如果可以精准地把问题定义清楚,离找到问题真正的解法也就不远了。”
第二,定义正确问题的衡量标准。
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当这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关的所有问题也会得到完全解决。
第三,定义问题的工具箱。
第5章 定义问题
第6章 第二步:结构化分析
本章共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节,作者列举了4种方法,来阐述如何“切”问题。
第二节,作者又提出,分析问题要小心逻辑陷阱,并列举了常见的逻辑陷阱,如归纳法和演绎法、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等。
第三节,作者告诉我们,要如何规避分析问题的误区。
第6章 结构化分析
第7章 提出假设
“结构化分析过程要提供问题解决得基本逻辑框架,而提出假设旨在生成相关假设,为后面验证假设做验证的标靶。”
“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中最具创造性的过程,一般提出假设只用于内部讨论,而杜绝向外透露。”
“头脑风暴是提出假设的关键举措,也是战略咨询最常用的解题工具之一。”
“头脑风暴遵循3个原则:差异、平等、发散,而发散思维可以带来突破性创新的可能。”
第7章 提出假设
第8章 第四步:验证假设
本章共分为两个小节,第一是验证假设的功能和方法,第二是实地调研的技巧。
其中,实地调研的技巧,主要有:商业敏感度、表达沟通能力、自驱力、同理心、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验证假设是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验证之前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
第8章 验证假设
第9章 第五步:交付
本章是作者最浓墨重彩的一个章节,共分为两个部分:交付前和交付时。
第一部分,交付前:从来没有“过度的准备”。
“严肃对待沟通方式并制定沟通计划,要预测沟通过程中决策人可能的态度,对可能受到的挑战和阻力做相应准备,并制定应急备用计划。”
第二部分,交付时:高效的商务沟通。
作者在这里,重点讲了5个方面:高效商务沟通的形式、商务沟通的外部影响因素、商务沟通的3S原则、商务沟通的工具以及需注意的细节。
“高效沟通,有时也被称为讲故事的能力,这也是管理者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商务沟通的3S原则:严谨缜密的战略、紧凑的结构、专业的风格。
“大道至简,少即是多。”
第9章 交付
第10章 培养结构化战略思维需养成的十个习惯
习惯1:反对的责任。
习惯2:解决正确的问题。
习惯3:永远都要追求下一层面的细节。
习惯4:总结提炼。
习惯5:第一天的答案。
习惯6:问正确的问题。
习惯7:认为还是知道。
习惯8:移动时间轴。
习惯9:数字和逻辑。
习惯10:知道边界。
第10章 培养结构化战略思维需养成的10个习惯
“我们的失败,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为正确的问题给出了错误的答案,更多是因为我们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