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阶级产生以前,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先是原始群居,以后是氏族,继而发展为部 落。这些组织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但在阶级和国家产生后,由于自然环境 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出现了重大差 异。地中海沿岸国家,特别是古希腊,人们生活在多岛的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很早就从事海 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这种流动性很强的生活方式,强有力地冲破了蒙昧时代的血缘纽 带,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与地中海沿岸国家不同,中华民族是在 一块广袤的大陆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其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有别于古希腊。中华民族栖息 的这块东亚大陆,有无数河流、湖泊,有高山峻岭,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因此在先民的眼里, 中国就是天下。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却相当狭小,很早就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定 居农业生活。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即使从野蛮进入到文明阶段以后,亦无法冲破人类原有的血缘关系,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被长期保留下来。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当然,氏族社会的血 缘关系与文明时代的血缘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原始民主制的基础,而后者则是阶级专制的基础。从现存文献和地下发掘材料看,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根据《左传 · 定公四年》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周王室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 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周公”;分康叔以“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崎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这里所说的氏、族、宗 就是宗族存在的证明。由此看来,西周建立以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摘编自王连升《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材料二:文化是一种人类现象,而人类只有组成一定的社会结构,方能创造并发展文化。人类 社会组织的演变趋势,大体上是由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古希腊便是实现这种转变的 典型。然而,中国的社会结构虽发生过诸多变迁,但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制度及其遗 存却长期保留,这与中国人的主体从事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有关,也使得中国跨入文明门 槛以后,氏族社会血缘纽带解体很不充分。直至近代,广大农村、集镇还大体沿袭宗法式社 会结构,被农村包围的城市也深受其制约,巴金的《家》《春》《秋》等表现20世纪上半叶社会生活的作品,展现了宗法制度的幽灵仍笼罩现代中国的现实。宗法制源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公社成员间的亲族血缘联系。作为一种庞大、复杂却 又井然有序的血缘—政治社会构造体系,宗法制或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宗法制规定, 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天子”是天帝的长子,奉天承运,治理天下土地臣民。以政治关系而论, 天子是天下共主;以宗法关系而论,天子是天下大宗。君王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 大宗地位。其余王子(嫡系非长子和庶子)则封诸侯,他们对天子为小宗,但在各自封国内 又为大宗,其国君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封卿大夫。卿大夫以下,大、小宗关系依上例。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共同构成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使宗法秩序呈瓦解之势;秦汉以降,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除帝王 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外,行政官员的选拔、任用主要实行荐举、考试制(隋唐以后定型为科举制),即以“贤贤”代替“亲亲”。但是,宗法制的影响仍然延及后世——其一,政治权力和经济产权的继承,普遍遵循父系的单系世袭原则,排斥女性成员的地位,以确保权力和财富不致流入异姓他族之手。其二,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组织—— 家族长盛不衰,成为超越朝代更迭的社会细胞。这种家族香火的延绵,又往往依赖祠堂、家谱、族田三要素的顽强存在。其三,族权与政权相结合。族权在宣扬纲常名教、执行礼法、维护宗法专制秩序方面, 与国家政权目标一致;国家政权也以家族精神统驭臣民,正所谓“家国同构”“君父一体”。诚如近人梁启超所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近人严复也认为,直至近世,中国人“犹然一宗法之民而已矣”。这些都是透视古今的真知灼见。(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类社会在阶级产生以前所走的道路大体相同,从原始群居到部落,其组织无一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B.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统治者在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宗族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C. 在政治关系上,天子是所有臣民共同崇奉的宗主;在宗法制度下,天子代表天帝治理天下土地臣民,是整个天下的大宗。D. 秦汉以后主要通过荐举和考试制度选拔、任用行政官员,这为有才华的平民提供了一条进身之阶,堪称历史的进步。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B. 文献研究与考古学相结合,对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C. 古希腊实现了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转变,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D. 春秋战国时宗法秩序呈瓦解之势,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奠定了历史基础。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易 ·贲卦 ·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B.《论语 ·宪问》:“羿善射,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C. 《春秋繁路 ·顺命》:“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D. 《乡土中国》:“中国的血缘社会是指用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4.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出自《后汉书 ·韦彪传》,在古代影响深远。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名言加以分析。(4分)
5. 宗法制对中国而言有哪些利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烟 缸郑行健赵科长从外地旅游回来,到家时大街上已是灯火阑珊。第二天起床晚了,但一向敬业的他,还是在午前赶到所里上班。旅游地的“回头货”派送完毕,他来到自己的科室,科里仅打字员小钱一人在办公室。赵科长在自己那张老板桌后坐下,像平常一样以“君临”的眼光环视一下整个办公室。忽然感到有些异常。再定睛一看,对了,是那只烟缸。这是一只很普通的玻璃烟缸,放在靠门招待来客的沙发茶几上。敦实的圆形底座,厚 厚的缸壁,壁沿上一侧凸起的把手,雕成一条弓形的鲤鱼,红色的鱼身翘头翘尾,朝天的鲤鱼嘴因努力而张成一个小圆。那是他的前任科长升迁后留下的。赵科长对前任的旧物很有一番心灵感应:那烟缸, 底座圆润沉稳,似乎在隐喻他平时为人处世的门道;而那缸沿上的鲤鱼,又在预示着有朝一日会鱼跃龙门。因此,赵科长对这只烟缸,是另有一番青睐在心头。其实赵科长不但自己不抽烟,而且在内心深处对抽烟的人还有反感:吞云吐雾扮什么 酷?自己上瘾不算,还要强迫别人吸你的二手烟!不过作为久经历练的“老江湖”,赵科长 在场面上可是丝毫看不出有这种情绪的。他甚至还会很大度地对自己的部下说;我这个人是烟灰堆里熬出来的,不怕熏,你们想抽只管抽。幸好赵科长的部下一个都不抽烟。赵科长的办公室里一共三个部下。小钱是进单位不久的女青年,自然不抽烟。而小 周,是他看中了从基层一手提拔上来的。这小子人挺机灵,办事有眼锋。而且难能可贵的 是,如此活络的人居然也不抽烟。说到抽烟,小周甚至还呈现出深恶痛疾的表情。还有一 位部下是外边打招呼进来的,大家叫他“潜力股”,手机上炒股炒得飞起来,但在赵科长面前,倒也唯唯诺诺,顺从听话,说起抽烟,当然也是连连摇手了。因此,办公室里这只烟缸就成了一件摆设的工艺品了。但因赵科长对它别有钟情,大 家也都对它爱护有加。有时有客人来到办公室,赵科长也会从抽屉里拿包“软中华”来招待 人家,将一尘不染的烟缸递到客人面前。但只等客人一 出门,小钱就会马上停下打字的工 作,起身将那只烟缸里的烟蒂烟灰倒干净,再用小毛巾把烟缸擦拭得通透锃亮,就像一只造型奇特的玻璃小雕饰,倒也别有情调。而今天,赵科长看到那只烟缸,里面竟然有一层烟灰三个烟蒂,缸沿上那条鲤鱼身上,也有烟渍未擦清。“唔?”赵科长疑惑的眼光从烟缸转到小钱身上。小钱只管打她的字,嘴角撇了一下:“无效劳动,做也白做。总不见得一天到晚都服侍那只烟缸吧。”这小妮子有病啊?正想着,“潜力股”从门外一边和人讲话一边推门讲来:“……赶紧割 肉!三十六计走为上。跌到两千点,再抄底!你听我的,包你杠头开花,不输反赚, ——噢 哟,科长回来了?”说着就要将夹在手指上那根香烟的烟灰掸掉, 一看科长正诧异地看他的香烟,顿时有些尴尬,但随即又坦然了,落落大方地将烟灰掸在烟缸里。“科长驾到,有失远迎—— ”人未进屋,小周的声音已经飘了进来。进了门,小周忙不迭 地从口袋里掏出香烟, 一支扔给“潜力股”,一支叼在自己嘴上,又拍出一支要扔给赵科长, 手抡到一半缩了回来:“对了,科长不抽烟的。”趁势将手拢在嘴边,歪了头接吸“潜力股”点过来的火。今天怎么了?大家都吃错药了?一丝愠怒爬上赵科长的心头。这时,孙副所长推门进来,打着哈哈对赵科长说:“老赵啊,你也不必这么急么,晚几天移交不碍事的。”“移交?什么移交?”赵科长一头雾水。孙副所长和赵科长是老朋友了。见赵科长还蒙在鼓里,忙凑到他耳边告诉他,说,其实 你前次到海南岛考察,时间隔得还不长,这次又安排你去九寨沟调研,完全是奖励性质。实 在是所里的后备人才像排队一样一长串了,而你年纪已偏大,所以前天所里办公会议正式 决定,让你提前退居二线, 一切待遇不变。科里工作由李工接替。这个决定所里私下里都 传开了,就你旅游去了不知道。末了,孙副所长又打着哈哈说:“这下你们这只烟缸可有用武之地了——接任的李科长,可是根老烟枪啊!”赵科长一下子全明白了。小周这时马上接嘴:“对对对。噢这个,唉——老领导你倒享 福了,三份报纸两开茶,科长待遇照单拿。我们可不知要熬到哪年哪月哩!”说罢,将吸剩的烟蒂,狠狠地塞进了烟缸上那鲤鱼努力张圆的嘴里,还用劲按了按。这时赵科长的感觉,就像是一大包烟熏腾腾的香烟,统统塞进了他的嘴里……(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赵科长回家的第二天起床晚了,但“一向敬业”的他还是在“午前”赶到所里上班,作者的遣词造句中不乏讽刺之意。B.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赵科长习惯以“君临”的眼光环视整个办公室,这透露出他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内心想法。C. 赵科长虽然内心深处反感抽烟,但很“青睐”前任科长留下的烟缸,三名部下对此心领神会,都对烟缸“爱护有加”。D. 小周说不知道“要熬到哪年哪月哩”,说完将烟蒂“狠狠地”塞进鲤鱼嘴里,这或许是他升迁希望破灭后的泄愤之举。7.关于文中“潜力股”和小周抽烟、谈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潜力股”和别人谈话的内容,与上文介绍他热衷于手机炒股一事形成了前后照应。B. “潜力股”由尴尬迅速转为坦然,是因为眼前的赵科长毕竟已不再是先前的赵科长。C. 小周人未进屋,先对“科长驾到,有失远迎”表示歉意,可见其本性稍微厚道一些。D. 文本通过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将抽烟、谈论的情节描摹得绘声绘色,如闻如见。8.文本以“烟缸”为题,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 汪曾祺认为:“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本文可以说实践了这一主张。试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君曰:“裂地而封 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 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谏而不见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为①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 对曰:“
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悦,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 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人,然 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晏子方食,君之使者至,分食而食之,晏子不饱。使者返言之景公,景公曰:“嘻! 夫子 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令吏致千家之县一于晏子,晏子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厚取之君而厚施之人,代君为君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藏之,是筐箧存也,仁 人不为也;厚取之君而无所施之,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婴也闻为人臣进不事上以为忠,退不克下以为廉,八升之布、 一豆之食足矣。”使者三返,遂辞不受也。(节选自《说苑 · 臣术》)【注】 ①为:同“伪”。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B. 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C. 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D. 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裂地指分割土地,封赏臣子。周代卿大夫在封地上行使统治权,但须受命于诸侯。B. 驽马指劣马,即不能快跑的马。与《劝学》“驽马十驾”中的“驽马”意义相同。C. 再拜指第二次下拜,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又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开头或末尾。D. 三族在文中指父族、母族和妻族。有时指父母、兄弟和妻子,有时又可泛指亲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晏子见识高远,对忠臣的看法与齐侯不同。他认为忠臣要恪尽职守,建言献策,使君主接受正确的意见,避免君主出现有难和出逃这些情况。B. 齐景公派人送去高大华美的马车,晏子多次辞谢。景公不高兴,认为晏子是给自己难堪,表示晏子不乘坐这样的马车,那么自己也不会乘坐。C. 晏子将食物分给景公的使者,结果自己没有吃饱。使者向景公报告此事,景公于是命人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仍然辞谢了。D. 晏子认为,忠臣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大量施舍,仁人不会将君主赏赐的很多财物储藏起来,智者不会像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对待财物。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也,是寡人之过也。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赘妇。14. 晏子身为齐国国相,却能厉行节约,是出于哪些原因?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菩萨蛮①苏 轼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③。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注】①原注:“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此为第二首。②仙驭:仙驾,指仙人骑的鹤。③世传牛郎、织女相见之夕必有微雨。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风回”句写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快要出现。“云开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 “更阑”句具体描述五更时景象,月亮西沉,银河斜转。“阑”是将尽的意思。C. “枕上”二句拟想牛郎、织女从梦中惊醒的情景,“疏雨”渲染了悲伤的气氛。D. “相逢”二句与“金风玉露一相逢”二句写法有相似之处,情感则有同有异。16.下阕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 ·劝学》中以雕刻为喻,从正面指出持之以恒、用心专一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2)“酒”在古代诗歌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杜甫《登高》中与酒有关的句子是“
(3)自然界的风雨常常会引发古人的种种思绪,这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如“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巴黎蒙马特高地是个耐人流连的所在。它不如香榭丽舍大街和埃菲尔铁塔那样声名 绚烂,来自世界各地的巴黎游客
①,恐怕也少有人对蒙马特独垂青眼,认为它是必须观光的花都一景。
蒙马特虎踞巴黎城北,地势陡峭,俨然是万丈红尘中的大荒山无稽崖,如果顽石通灵, 一 定也有许多古今传奇可记。站在蒙马特教堂前面,凭栏远眺,下界密密麻麻的通衢、华 屋、车尘、河流、烟树,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好一片波翻浪卷的浩荡人海!许多我们或面熟 或陌生的怨女痴男,茶花女、于连、包法利夫人、贝姨、高老头、搅水姑娘、钟楼怪人、冉阿让、 约翰 · 克利斯朵夫 … … 他们
② 的故事,都和这个城市有关。我们远隔重洋,曾为他们 赔过多少笑声泪影,这时就会
③地想起他们。多少文明先驱、思想巨人,在此作狮子 吼;
这个大城里爆发了多少震天撼地、牵动世界历史的大事。巴黎公社的一场血战,蒙马特就是双方激烈争夺的炮兵阵地,我们想象中还能听到震耳的炮声,看到冲天的火焰。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请将文中绿颜色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句式须与上一分句保持大体一致。(4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和用典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4 分 )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元稹《咏廿四气诗》中的这两句诗,描绘了霜降时节天空高 旷和万物萧瑟的状态。进入霜降之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① 。就全国平均气温而言,“霜降”节气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从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看,霜降节气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金气是指秋季的凉气, 寒气是指冬季的冷气,秋分是金气增长的顶点,之后随着秋之金气的减弱,冬之寒气逐渐增 强。霜降之前,金气强于寒气,天气比较凉爽;霜降之后,寒气强于金气,② 。金气与寒气此消彼长的关系, 一直持续到立冬之时才告结束。霜降期间,白天较热,夜晚气温却很低,逐渐低至零下。此时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天地 闭塞则降雨减少,最大的特点就是寒和燥。霜降节气以后早晚温差比较大,水汽明显减少。寒和燥成了这个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补充水 分,防寒降燥。这时也正是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 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因此, ③21. 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助人为乐,自己也会因之而获得快乐。B. 寒冷又乏食物的冬天,叫人好生难捱。C. 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谁不感慨唏嘘?D. 老师提醒学生,不要“人在曹营心在汉”。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 、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认为,在社会交往中记住别人的名字是一种美德。在班级里,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知道自己的名字,这是合情合理的想法。但是,毕业几年之后,自己是否还记得老师的名字,或者哪怕仅仅只是一个姓氏呢?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荆州八县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宗族制度”变或然为必然。材料一第二段说“从现存文献和地下发掘材料 看,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材料 二第二段也说“宗法制或孕育于商代”,可见“中 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尚不一定是 历史定论。)
2.C(“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发展方向”过于绝对。“人 类社会”是…个宏大的概念,有着文化多样性、文 化多元化的基本特征,存在不同发展方向属于正 常现象,往往难以强求一致。)
3.D(费孝通的话指出了血缘关系在中国社会中的 极端重要性,以及宗法制度的等级严格性,最适 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的观点。A项主要表达 了“以文教化”的治国思想;B项主要表达了“尚 德不尚力”的德治思想;C项主要表达了“君权神 授”的政治思想:这:-项与材料-的观点或全无 关系,或略有牵连。)
4.①宗法制的深远影响,使得中国封建社会族权与 政权密切结合,形成了“家国同构”“君父-体”的 局面。②孝子在家孝敬父母,出仕后必能依据此 心此理效忠君王。所以君王寻找忠臣,一定要从 有孝子的家庭中选拔。(每答出-点给2分。意 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奇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5.利:①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讲究亲情,②家族长 盛不衰,对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弊:③女 性地位不高,男女不平等;④家族对个人束缚很 多,不利于个体发展。(每点2分,答出利、弊中 的各一点可得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自高自大、唯我独尊”夸大其词。赵科长身为 科长,在办公室中难免顾盼有雄,但从他平时为 人处世“圆润沉稳”的风格、允许部下抽烟的“大 度”举动来看,他还不至于有“自高自大、唯我独 尊''的内心想法。)
7.C(“表示歉意”曲解文意,“可见其本性稍微厚道 一些”无中生有。小周那样说并非真心表示歉 意,相反,人未进屋、声音先闻的举动还表现出他 的放纵;再从下文散烟、抽烟的动作来看,小周与 “潜力股”的本性也并无不同,二人都不厚道。)
8. ①在情节上,烟缸作为线索,贯串故事始终,使小 说结构严谨完整。②在形象上,通过小周等人对 烟缸的态度转变,塑造了他们见风使舵、表里不 -的人物形象。③在主题上,通过畑缸的故事, 描绘了官场上人走茶凉的现象,表达了对世态炎 凉、人心冷暖的批判。(每答出一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文章开头部分 写赵科长对一只普通烟紅“忽然感到有些异常”, 让读者颇感好奇,急欲一探究竟。②运用插叙手 法,避免平平道来。文中插叙烟缸的形状、来历 和寓意,交代“-.个部下”的情况,避免了平铺直 叙,对主要情节作了必要铺垫,同时通过前后对 比更好地突出了人物性格。③采用“欧·亨利式 结尾”,使故事结局出人意料。文末由孙副所长 讲出所里的决定,揭开了所有变化的真相,让读 者感到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每答出-· 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D("赖君之赐''语意完整;“得以"指可以、赖以, 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以奉其身”语意完整;“于臣,,是“足矣”的状语, 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故选D。)
11.C(“再拜指第二次下拜”不对。再拜指拜两次, 或拜了又拜。“再”在文言文中有“第二次”“两 次,,“多次,,等义项。《曹刿论战》,,再而衰,,中的 “再”指第二次,本文“再拜”中的“再”则指 两次。)
12.BC*认为晏子是给自己难堪”不对。从原文中看 不出景公有这样的想法,也看不出晏子“乘弊 车,驾驾马”是为了使君主难堪。)
13.(1)晏子的家境竟是这样的贫困!我却不知道, 这是我的过错啊!(“若是”“是”各1分,句子大 意2分。若是:如此,这样。是:这。)
(2)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 的寡妇听了落泪° 幽壑”“蔑妇”各1分,句子 大意2分。)
14.①安分知足。晏子不重物质享受,能照顾亲友, 衣食无忧,就已感到满足。②以身作则。晏子 担心国人生活奢侈,不顾品行,于是节衣缩食, 率先垂范。(答对-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苔之 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齐侯问晏子说:“忠臣侍奉自己的君主,该是怎 样的呢?''(姜子)回答说:''〈君主)有难不为他殉死, (君主)出逃不为他送行。''齐侯说:“(君主)割裂土 地封赠他,分封爵位让他显贵,君主有难却不殉死, 出逃也不送行,这能够称得上是忠臣吗?''〈晏子)回 答说:“如果臣下的进言被采用,(君主)就会终身无 难,臣子又为谁去殉死呢?臣下的谋划被采纳,君 主就終生不会出逃,臣子又为谁去送行呢?如果向 君主进言不被采用,(君主)有难而去殉死,那就是 白白地送死;规劝君主不被听从,(君主)出逃而去 送行,那就是奸诈和虚伪。因此所谓的忠臣,是要 能将善言善行献纳给君主,而不是与君主一起陷入 灾难之中的人啊。"
晏子上朝,乘坐破车,驾着劣马。齐景公看见 他这个样子说:''骑!是先生您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的车马这样不堪呢!"晏子回答说:“生 梁丘据送给他高大华丽的车马,(晏子)多次退回拒 不接受。景公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来 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送的车马,那么我也就 不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君主您命我监临文武 百官,我理应节衣缩食,为齐国人作个榜样,即使这 样,还恐怕他们在生活上奢侈而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有高大华丽的车马,在上的君主乘坐它,在下 的臣子也乘坐它,百姓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在衣 食方面奢侈浪費,而不顾自己的品行,我就没有办 法来制止他们了。''终于辞让了那些车马没有接受。
晏子正在吃饭,国君的使者到了,(晏子)便将 食物分给使者吃,晏子因此没有吃饱。使者回宫后 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咦!晏子的家境竟 是这样的贫困!我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 是命官吏将一个千户县的赋税全部送给晏子,晏子 拜谢了两次,推辞说:“我的家境并不贫困,靠着君 主的赏赐,恩惠遍及父、母、妻三族,还推广到我的 朋友,并以此赈济百姓,君王的赏赐太丰厚了,我的 家是不会贫困的。我听说,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 物又大量施舍给别人,这就是核替君主施恩,忠臣 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储藏 起来,这是把自己变成了筐箧(qie),仁德的人是不 会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得到很多财物而没有施舍 给别人,自身死后财物又转移到他人之手,这就跟 主管收藏的官员一样,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还听说,做臣子的在朝廷上不奉承国君就是忠, 离开朝廷不亏待下属就是廉,八升粗布,一盘食物, 也就足够了。”使者奉命往返三次,(晏子)始终辞谢 不受。
15.D(“写法有相似之处”不对。“相逢虽草草”二句 用白描手法,写牛郎、织女相会的匆忙仓促;“金 风玉露一相逢”二句则用烘托、对比的手法写出 了牛郎、织女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16.手法:①想象。词人想象,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见,但不会羡慕人间夫妻。②夸张。人 间…日有如-年,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 人的烦恼、苦痛之多。情感:①对牛郎、织女的 羡慕之情。牛郎、织女生命永恒,青春常驻,令 词人心生羡慕。②对政治斗争的畏惧之情。词 人在“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虽死里逃生,犹心 有余悸,故觉度日如年。(每答出…小点给2 分,答出三点给6分。“手法”答顶真可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17.(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示例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示例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示例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示例:①川流不息②悲欢离合③情不自禁 (每答对-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示例:多少震天撼地的大事,在这个大城里爆 发,牵动世界历史。(每小句I分,句式正确1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20.①比拟:将蒙马特比作蹲踞的老虎,形象地写出 了蒙马特地势的雄伟险要;②用典:运用《红楼 梦》中大荒山无稽崖的典故,引发读者的联想和 思索,表达作者对人世悲欢的无限感慨之情。(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B (B项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都是 泛指人。A项中的“人”,指他人、别人;C项中 的“人”,指人事,D项中的“人”,指人的身体。)
22.示例:①而是表示天冷、昼夜温差大②天气由 凉转寒 ③应注意调节闩身情绪(每句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 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提示】
材料第一段,是一个颇为新颖的观点;第二段, 是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
作为学生,大都希望老师知道自己的名字,而不 愿意点名时被老师呼作“这位同学”或“那个同 学”。这是因为名字是独特的,老师称呼学生的 名字,意味着把学生当作独特的“他”〈“她”)而 不是一个模糊的对象。从根本上说,老师称呼 学生的名字,是尊重了学生的独立性。但是,不 少学生在校时便不在意老师的姓名,只以“语文 老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等等称之,离校后更 将老师的姓名忘得一干二净。
事实上,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一体的,不能片面地 强调自尊,而忽视了尊重他人。每一个人也应 该具有反省的勇气,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人、对 己是否双重标准。由此,可得出以下立意:①尊 重他人,方有自尊;②拒绝“双标”,待人如己;③反省如影,伴“我”前行;④姓名大事,切莫小 看;等等.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