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级数可以根据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进行划分,如果将地震级数设为M,那么地震释放的能量就等于10的4.8次方乘以10的1.5M次方,据此我们就可以计算出,2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为2乘以10的39次方焦耳。
23级地震啥概念呢?这样说吧,地球的“引力结合能”约为2.25乘以10的32次方焦耳,也就是说,假如地球承受的能量达到或超过了这个值,那构成地球的物质就将再也无法依靠引力维系在一起,地球也就分崩离析了,而2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概是地球的“引力结合能”的890万倍。
由此可见,如此强大的能量就连地球都承受不了,当然了,地球上也不可能发生23级地震。但地震却并不是地球特有的现象,在浩瀚的宇宙中,只要是具备固态表面的星球,都有发生地震的可能,有些星球上的地震强度甚至会远远地超过了地球,根据已知的观测数据,有颗星球真的发生了23级地震。
2004年12月27日,地球忽然遭到了一股来自人马座方向的高能射线(主要是伽玛射线和X射线)的轰击,以至于地球的外层大气被大量电离,并因此而发光。此次事件迅速引发了科学界的关注,后续的研究表明,这些高能射线是一颗名为“SGR 1806-20”的中子星在发生“星震”时所产生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星震”其实就是中子星上的地震,观测数据表明,尽管这颗星球与我们距离高达5万光年,但当它释放出的高能射线抵达地球时,仍然比夜空中的满月还要亮(以伽玛射线的光度作计算)。
根据科学家的估算,此次事件仅持续了大约0.1秒,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SGR 1806-20”就释放出了2乘以10的39次方焦耳的能量,按照地震级数的划分,此次事件的地震级数就是23级。那么问题就来了,“SGR1806-20”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强烈的地震呢?我们接着看。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我们很容易将中子星想象成一个全部都是由中子构成的星球,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科学家告诉我们,中子星的结构整体上可分为大气层、外地壳、内陆壳、外核和内核。
中子星的大气层非常薄,构成物质主要是氢、氦和碳,其厚度通常仅有几毫米,在大气层之下,则是由固态物质构成的外地壳,这里的物质以重元素(主要是铁)的原子核、质子以及自由电子为主,更深处的内陆壳和外核则以中子为主,由于这两个区域的温度和压强都很高,因此这些物质都表现出流体的性质。
关于中子星的内核是什么情况,目前科学家并没有确定的结论,一种认同度较高的观点认为,在中子星内核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之下,这里的物质可能是一种“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这样的结构就使得中子星可以产生磁场,相关研究表明,在一颗中子星诞生之初,如果它的温度、自转周期等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并且其内部物质的对流足够强,那么这颗中子星的磁场就会异常强大,进而演化成一种特殊的中子星——磁星。
磁星的磁场有多强呢?其实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知道:地球的磁场强度约为0.25至0.65高斯,而磁星的磁场强度却可以高达1000万亿高斯。
正如前文所言,中子星的外地壳主要是重元素的原子核、质子以及自由电子,这就意味着,中子星的外地壳是会受到磁场作用的,磁星当然也不例外。
随着磁星的磁场变化,它的外地壳也会因为其强大磁场的作用而具备“扭转”的趋势,并因此承受着持续增加“压力”,当“压力”超过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外地壳就会被撕裂,进而导致磁星发生地震,并释放出大量的高能射线。
在已知的所有天体中,中子星的致密程度仅次于黑洞,其密度至少为每立方厘米1亿吨,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10亿吨,就拿“SGR 1806-20”来讲,其质量至少是1.44倍太阳质量(钱德拉塞卡极限)以上,而其直径却不超过20公里。
据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一个质量如此庞大并且如此致密的星球上发生的地震会有多强烈,实际上,在过去的日子里,科学家已经多次观测到了这样的现象,而“SGR1806-20”发生的这一次23级地震是其中威力最大的。
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如果此次事件发生在距离地球10光年的范围之内,那么地球的臭氧层将会被摧毁,地球上的众多生命也将因此而遭到重创。
那我们有必要为此感到担心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地球周围的很大一片空间里,并没有磁星存在,根据已知的观测数据,即使是距离地球最近的磁星——“SGR 0418+5729”,也远在6500光年之外,根本就不可能威胁到地球。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有话要说...